英媒:非洲受够了西方说教 中国更有吸引力

来源:参考消息等

2017-06-18 14:46

在中非关系迅速深化的同时,却引来西方媒体持续的猜测与攻击。美国《纽约时报》5月曾连发4篇长文,以“中国式新殖民主义?”为总标题,给中国企业集体扣帽子。16日,英国《金融时报》又发一篇题为《非洲:中国雄心的试验场》的文章,依然带着老眼光将中国的投资标签为“不平等”、“机会主义”,不过,作者也不得不大篇幅承认中非合作成果,指出中国为给非洲带来了而选择权,这些国家已经受够了前殖民强国关于人权或民主的说教。

文章指出,西方国家纷纷放弃非洲之际,中非关系正在改变非洲大陆的商业和政治重心。外界往往容易忽视,非洲在中国提升国际影响力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5月31日,中国建设的肯尼亚蒙内铁路建成通车,这条由中国设计、提供贷款并建造的铁路在运行之后,透露出满满的国铁范儿。

很多西方政府几乎放弃非洲 中国看到机会

文章称,在肯尼亚北部海岸的帕泰岛上,有一些肤色较浅、有着中国人相貌特征的非洲人,那里还有古代中国瓷器的碎片,甚至还有一个名为“新尚加”的地方。这些似乎都印证了当地的一个故事,15世纪的中国探险家郑和的船队中遭遇事故的水手们在这个岛上定居下来,比哥伦布登上美国土地要早很多年。

不管在肯尼亚是否存在这位中国伟大航海家的船员的后裔,有记录显示,500多年前,曾有大型船只抵达非洲东海岸,用中国的珍宝交换了象牙、鸵鸟和斑马等异域奇珍。实际上,中非交往可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上世纪60年代,通过反殖民团结和工程建设,中非关系得以巩固,特别是长达1860公里的连接赞比亚与坦桑尼亚海岸的坦赞铁路。

然而,过去15年,中国与非洲接触的程度,让之前中非几百年的关系相形见绌。

文章称,中非关系正改变整个非洲大陆的商业和地缘政治重心。很多西方政府几乎放弃了这块大陆。欧洲和美国把非洲视为一个令人担忧的不稳定、移民和恐怖主义的来源——当然这里还有宝贵的矿产。而中国看到了机会。非洲拥有石油、铜、钴和铁矿石。它为中国制造商和建筑公司提供了市场。文章还称,或许人们最没有领悟到的是,它是中国地缘政治影响力的一个未来可能很有用的工具。

英格兰东萨塞克斯郡的崛起力量及全球发展中心主任顾静(音,Jing Gu)表示,中国与非洲的交往比外界通常看到的更加多层次。顾静说,中国已把非洲几乎当成了其不断壮大的国际雄心的试验场——无论是通过维和行动,还是公路、港口、铁路的建设,后者旨在通过一条新丝绸之路将大片发展中世界与中国联系在一起。

《中国的第二块大陆》一书的作者傅好文(Howard French)也赞同上述看法。该书记录了定居非洲的约100万中国创业者的经历。“非洲是中国可在非常低风险的环境下进行各种尝试的一片天地。”他说,“非洲一直是各种理念的试验场,只是现在具有了大得多的规模和战略意义。”

一些数据可以说明这种转变。2000年,中非贸易额仅有区区100亿美元。根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中非研究倡议”的数据,截至2014年,这一数字已扩大20倍,达2200亿美元。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在非洲获得的全部贷款中,约六分之一来自中国。

文章称,不断发展的中非关系已经远远超出了大宗商品交易。埃塞俄比亚是中国在非洲投资的首选目的地之一。这个拥有1亿人口但资源贫乏的国家正在推行中国式国家主导的发展道路。埃塞俄比亚的战略位置和潜力巨大的市场令中国感兴趣。

图表来自英国《金融时报》,观察者网汉化,下同


文章称,中非关系在其他领域也发展迅猛。北京方面在非洲各国首都设有52个外交代表机构,而华盛顿只有49个。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中,中国在非洲的维和部队最多,在刚果(金)、利比里亚、马里、苏丹及南苏丹部署了2000多名维和人员。

中国给非洲带来了选择权

文章称,从非洲的角度来看,中方在资金和工程师方面给非洲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更重要的是,中国给非洲带来了选择权。这受到了非洲各国政府的欢迎,因为几十年来,非洲国家一直被卡在与外部捐赠国之间好处不多的关系中,后者虽然带来了数十亿美元援助,但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带来了被许多非洲国家视为颐指气使的华盛顿共识——一套基于市场的发展和改革主张。

“中国的到来很大程度地改变了这种捐助国与接收国的叙事。”赞比亚经济学家丹比萨·莫约说。他在2009年出版的《致命援助》一书中对非洲与欧洲和美国之间以援助为基础的关系提出了质疑。“非洲各国需要贸易,也需要投资。只要中国或其他任何国家——印度、土耳其、俄罗斯或巴西——能为非洲带来新的贸易和投资机会,这都是好消息。”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所长杰弗里·萨克斯将中国新近对非洲的热情投入称为“非洲在这一代人经历的最重要发展”。

他表示,北京可以帮助改变非洲大陆的面貌。“他们知道如何建设大型项目。”他指的是中国企业正在非洲哪怕最鲜为人知的角落修建的水坝、港口、机场、铁路、电信网络及道路。“他们知道如何完成这些工程。”

文章还指出,在整个非洲,下至街头民众、上至当权者都有同感——中国政府的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官方政策,使其成为对非洲各国领导人有吸引力的合作伙伴。从安哥拉到津巴布韦,这些国家已经受够了前殖民强国关于人权或民主的说教。


此次蒙内铁路建设,中国不光输出了建设标准,还为当地提供了一整套运营体系,所有的乘务员都接受了高标准培训

中企比以前更注重社会影响

文章称,中国企业比以前更加注意协调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傅好文说,十年前,他们认为只与政府打交道就足够了。现在,他们意识到,还需要在当地技能、环境等问题上与公民社会、国际非政府组织打交道。

文章称,中国企业喜欢外界注意到它们在转移技能。华为全球收入的15%来自非洲,该公司在位于安哥拉、刚果(金)、埃及、肯尼亚、摩洛哥、尼日利亚及南非的中心每年培训1.2万名学生学习电信技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在中国投资的工程中,80%的工人是非洲人。

“我对中国人非常赞赏。”傅好文说,“他们表现出了很强的快速学习的能力——从几乎一无所知到成为非常高水平的参与者。”

顾静表示,中国希望中非关系被看作互惠互利。“中国正在积极推行一项非洲工业化战略。”她说,对于非洲各国政府而言,至关重要的是要掌控好与西方以及与中国的关系。这意味着要设定优先顺序,确保技能转移,并根据本国的条件与外国合作伙伴谈判。“这取决于非洲人自己。他们需要弄清楚谁能扮演什么角色。”她说,“这不是局外人能决定的。”

西媒的“分裂”:一边攻击中国,一边为美国着急

与此同时,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6月14日报道,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最新的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在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项目翻倍,项目价值为美国投资的10倍。而且,中国商务部最近宣布2017年第一个季度中非贸易同比增长16.8%。报道称,这一切相当于给下面这句话加个感叹号:在美非贸易与投资方面,美国必须加紧了!

《福布斯》指出,遗憾地说,美国动作迟缓,尚未拿出一个严肃的对非经贸战略,而美国企业对在该地区做生意的风险总的来说依然估计过高。相比之下,中国一直对该大陆奉行经过深思熟虑的接触和投资政策——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正在收获令人羡慕的回报。在整个非洲,中国的基础设施项目一年产生的收益约500亿美元,对中国公民来说,这直接和间接变成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福布斯》称,特朗普政府仍然有机会在非洲推进严肃的经贸议程,但是美国到了一个拐点,过了这个拐点,“收复失地”将越来越困难。非洲是一个拥有超过10亿人口、充满活力的大陆(到2050年其人口和劳动力将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在全球经济中作用将越来越重要。随着美国经济寻找新的全球增长来拉动国内就业,非洲代表着一个重要的经贸前沿领域。然而,能否抓住机会取决于美国企业对在非洲做生意的意愿和能力。

外交部此前回应:中国外交实践没有“殖民”这个污点

对于“中国在非洲搞殖民主义”问题,外交部发言人陆慷3月31日回应时指出两点:第一,中国的外交理念中没有“殖民”这个概念。近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殖民政策的好像是欧洲国家。

第二,中国的外交实践中没有“殖民”这个污点。翻开非洲的历史,对非洲大陆进行过殖民侵略和殖民统治的好像也是欧洲国家。而非洲大陆今天仍然存在的贫困、动荡、矛盾,追根溯源也是欧洲的殖民主义。

陆慷表示,中国对非援助、投资、合作不是始于今天,而是始于新中国诞生之初,始于中国自身还很贫困落后的时候。当时把中非洲人民紧密联系起来的,恰恰就是非洲大陆反欧洲殖民斗争。

《环球时报》此前评论《纽约时报》文章时曾指出,一些西方人就是不愿意看到中国进入他们的“传统地盘”开展经济合作,对出现在非洲的中国公司和中国人,他们怎么看怎么别扭。他们宁肯非洲继续穷着,认为那里再穷也是他们的后院,中国与非洲国家绕开西方搞合作,就是“大逆不道”。

纽约时报网站截图

评论称,最可悲的是,《纽约时报》等把西方搞出的新殖民主义当模特,来给中国的对非合作画像。由于西方曾在非洲干下大量龌龊的事情,某些西媒认定中国同样会“不怀好意”。由于西方不曾有过大国与小国“合作共赢”的经历,它们一口咬定中国所称的“平等合作”都是骗局。

不过,假新闻是绝对斗不过事实的。中非合作的整体表现正在产生越来越强的说服力,《纽约时报》等西方媒体出来搅局,所能产生的影响力逐渐式微,这样的事态发展已难改变。西方舆论已经塑造不了非洲社会对同中国合作的态度,中非合作逆着这类反对声不断扩大,西媒说什么实际上已被当成耳旁风。

初次乘坐蒙内铁路的旅客纷纷掏出手机和火车自拍合影

责任编辑:马雪
非洲 中非合作 中非关系 中非贸易 外媒 西方媒体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宁愿关闭在美业务也不卖”

王毅见布林肯,对美方提出三个“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