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毛:李世民的“天可汗”真的很厉害吗?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8-21 06:54

关毛

关毛作者

毛里枯出可汗

我们谈唐朝的时候,都会说唐朝皇帝被称为天可汗,然后有些网友,连李世民的其他称呼都不用了,直接叫“天可汗”,满满的崇拜之感。仿佛天可汗就是比皇帝还要尊贵的称号一般,似乎就是地球球长的意思了。

以及耶律大石的“菊尔汗”,只要出现菊尔汗意思的解释,都被统一解释为“可汗的可汗”“万汗之汗”。甚至于英文维基中毫无出处地说帖木儿帝国和莫卧儿帝国也自称“菊尔汗”,然后还被人用在了回答中,又仿佛菊尔汗也是一个屌炸天的称呼一般。

那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其实还真不是,天可汗和菊尔汗,其实都是柔然、突厥、回鹘时期比较常见的“汗号”。很普通,没啥特殊之处。天可汗,如果翻译为“登利可汗”。“菊尔汗”,如果翻译为“处罗可汗”,那么大伙会不会觉得这两个称呼还厉不厉害了?一点都不厉害了嘛。

李世民的霸业,不是“天可汗”这个普通的汗号吹出来的。耶律大石的霸业,也不是“菊尔汗”这个普通的汗号给予的。

而草原上此起彼伏的“登利可汗”“处罗可汗”多如牛毛,但他们能有李世民和耶律大石的功业嘛?恐怕就很少了。

那么我们就谈谈李世民的“天可汗”是怎么来的。

东突厥、薛延陀相继被唐朝消灭后,蒙古高原上最强大的部落联盟就是回纥了,草原各部准备推举回纥首领吐迷度为可汗,但吐迷度没有答应,而是联络草原各部一起投靠了唐朝。

但是,草原上怎么能没有可汗呢?没可汗怎么办呢?

很简单,吐迷度提议,既然是推选,大伙一致推选唐朝的李世民当可汗不就完事了嘛,于是吐迷度等人就给李世民拟定了汗号“登利可汗”。

登利可汗,是很常见的汗号。“登利”就是“腾格里”,也就是天的意思。然而草原汗号里,好字眼多得很。比如“伊利可汗”的“伊利”就是“界域”的意思,已经很有六合八荒之类的哲学意味了。再比如“处罗可汗”的“处罗”,就是“荣耀”的意思,也很好听啊。“登利可汗”的“登利”虽然含义也非常大非常猛,但真的就是个普通的汗号,不然你百度搜搜“登利可汗”“滕里可汗”“登里可汗”,很多的。

这个管唐玄宗叫爸爸的后突厥的软弱无能的家伙,汗号就是“登利可汗”。(他自己的汗号意译其实也是天可汗,但为了巴结唐玄宗,他也学会了这种古怪的翻译游戏规则)

而登利可汗是怎么变成“天可汗”的呢?

其实这就是翻译人员的功劳了。

大伙知道,唐朝的翻译人员很会来事儿。会按照谐音将一个词语翻译成两个词语。比如在唐朝和突厥关系还比较复杂的时候,突厥人的官爵“设”就被翻译为“设”。当后突厥复辟,唐朝极度讨厌的时候,唐朝就把“设”翻译为“杀”。但后突厥又归顺后,唐朝又把“设”翻译为“煞”……

而吐迷度联合草原各部,推举李世民做可汗的时候,拟定的汗号“登利可汗”也就是“腾格里可汗”,自然就不能音译了,得意译,于是就有了除了阿尔泰语系觉得很普通,全世界人都以为独一无二的“天可汗”了。

而天可汗和“登利可汗”的区别,只怕李世民本人是真不知道了。

然而李世民死后,草原上还是没有可汗啊。于是草原各部默认唐高宗李治继续是可汗,但李治是真的没有汗号啊。草原上的可汗是要经过推举仪式的,这要再推举一下,岂不成了唐朝皇帝还要草原部落选举了?所以唐朝在漠北的管理人员是不允许他们再搞这个“民主选举”的,所以就只能默认,李世民之后的所有唐朝皇帝,都是“天可汗”……

所以……如果按照现代人的理解,李世民的“天可汗”只是兼任草原帝国的“登利一世可汗”,李治是兼任草原帝国的“登利二世可汗”,李显是“登利三世可汗”、李旦是“登利四世可汗”、李隆基是“登利五世”、李亨是“登利六世”……

而李治晚年到李显时期,后突厥复辟,其实唐朝已经丧失草原帝国可汗的资格了。但是,狡猾的后突厥可汗默啜,是个非常擅长利用P社游戏漏洞的大师,依然用“天可汗”之类的虚名诈骗唐朝财物。以及后来的回鹘汗国,依然会利用这个漏洞哄骗唐朝的“岁赐”。所以唐朝的“天可汗”居然就这么一直流传到灭亡了:

而如果李世民、李治如果真的知道了“天可汗”原来是草原帝国的一个普通汗号,而如果大肆宣扬“天可汗”,岂不就承认唐朝不是一个单一国家,而是二元制国家了。所以,唐朝懂草原民族礼节的官员,是不敢宣扬这个称号的。终唐一代,“天可汗”这个词只见于和草原部落沟通时使用,唐朝从来不大肆宣扬,也是到近代之后,不怎么懂草原汗号的国人,才开始到处宣传的。

当然,由于唐朝自己册封了许多突厥可汗、回鹘汗国也一直保持对唐朝的名义臣服,所以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如果这个“登利可汗”不是草原民族自己,而是中原朝廷的话,还真略有一点点“地球球长”的意味,但这种变化,不代表“天可汗”就真的是“地球球长”了。

否则,耶律阿保机在统一契丹后,直接自称“登利可汗”就行了,干嘛还要学汉人称帝呢。这也说明了,“登利可汗”或者“天可汗”这个称号,不那么伟大。

那么我们再谈“菊尔汗”。

菊尔汗或者古尔汗,全称kul khagan或者gul khagan。如果看“菊尔汗”“古尔汗”这俩自然,我们立刻就能想起耶律大石和札木合,然后再加上一些不明就里的书籍的注释:万汗之汗、可汗中的可汗……

其实,相当然了……

如果按照唐朝对突厥汗国时期的音译,菊尔汗的翻译,其实就是“处罗可汗”。而“菊儿”或者“处罗”以及阙特勤的“阙”都是一个词:kul,在古突厥语中的含义是“荣耀”。

比如这个西突厥的曾经被契苾何力和夷男的爷爷们杀得裤衩不剩的废物——泥撅处罗可汗,他的汗号还是两个词的前缀,一个是“泥撅”nur,一个是“处罗”kul,其汗号的含义就是光芒的、荣耀的可汗。

以及,东突厥也有个处罗可汗,就是颉利可汗的哥哥。

所以,处罗可汗也好,“菊尔汗”也罢,其实也都是很普通的汗号。

但为什么人们会对耶律大石和札木合的汗号这么大惊小怪呢?

原因很简单。

从回鹘汗国灭亡一直到耶律大石称汗,草原上接近快三百多年,都没有一个有汗号的可汗!所以这个有汗号的可汗称号,难能可贵啊。

本来可以有资格称汗的,比如黠戛斯汗国,他们野蛮落后,连怎么衰落的都模糊得一塌糊涂。而带黠戛斯人推翻回鹘汗国的这位可汗,尼玛在历史上连名字都没留下,就留了一个氏族。更落后的是,他曾经请求唐武宗承认两国的亲戚关系(可汗认为他是李陵的后裔,和唐朝皇帝是一家人),但落后到了什么程度,他给唐武宗提供的名字,居然是部落氏族阿热,而不是他自己的名字,唐武宗也只好把他的氏族阿热当他的名字,填进了李唐宗室名册中:

连自己的名字都不当回事,所以也不能指望黠戛斯人能延续柔然、突厥、回鹘时代的汗号了。

下一个有资格称汗的,耶律阿保机,人家当了几年没有资格有汗号的契丹部的小可汗后,不乐意再称汗,直接称帝了:

也就是说,草原上,真正尊贵的,是有汗号的可汗。而小部族自己的可汗,比如唐朝时期,除了突厥、回鹘、突骑施三大草原强权外,其他小部族自封的可汗也是比比皆是,但都没有汗号。阿保机也做过没有汗号的小可汗,就是契丹人的汗,但等他有能力统治草原其他民族,有资格得到汗号后,他不干了,当可汗多没意思,要当就当皇帝了。

所以,在耶律大石得到蔑儿乞、乌里古、弘吉剌、黄头室韦等十八个草原部落的支持后,已经快三百年都没有草原上大可汗的各部落,那是如盼甘霖啊!

所以草原各部就为耶律大石举行了仪式,推举耶律大石为草原上的大大大大可汗,汗号为“处罗可汗”……然而唐朝翻译突厥语尊号的规则现在都被大伙早忘光了,所以就尼玛翻译成了“菊尔汗”或者“古尔汗”。

而耶律大石跟他祖宗也是一个德性,在建国后,自己又称帝了,国家依然按照帝制承袭。所以耶律大石的继承人也不可能再让草原民族搞一个草原仪式。但西辽境内的突厥语人口很多啊,这些人的观念里,皇帝就是大大大大可汗,大大大大可汗怎么能没有汗号呢?

于是唐朝“天可汗”的事件,又重演了……西辽的皇帝,一直就被称为“菊尔汗”也就是“处罗可汗”了。

最后再说札木合,他被蒙古各部推举为可汗后,汗号也是“菊尔汗”或者“处罗可汗”。这只是一个巧合……

而不过换一种理解态度的话,大多数可汗都是一个部落联盟的小可汗,没有汗号(比如铁木真的先祖合不勒汗,合不勒是名字不是汗号)。有些自封的汗号不符合草原传统,比如汗号为辽朝“大王”的乃蛮部太阳汗,汗号来源于金朝“王爵”的克烈部王汗。所以札木合这个“菊尔汗”也就有了特殊的意义了,毕竟这是草原民族自己推举的,用草原传统称呼汗号的可汗。而不像太阳汗和王汗这俩不伦不类的汗号,是中原朝廷钦定的,不合基本法的。

最后再谈到帖木儿帝国和莫卧儿帝国的问题,我们可以直截了当地说,这俩帝国根本没有草原传统可言,也根本就没有汗号。

关于帖木儿帝国和莫卧儿帝国的国号叫“菊儿汗国”的解释,其来源似乎是英文维基,不可信:

喀喇汗王朝只有第一任可汗有汗号,这个可汗的汗号就是毗伽阙卡迪尔汗。其中的“阙”就是gul或者kul,但这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内涵,只是一种草原帝国的传统汗号。

这也是喀喇汗王朝有可能是回鹘残余势力庞特勤建立的一个证据之一,但后来喀喇汗王朝由于实力弱小,不敢再用回鹘汗国时期流行的汗号,而是用一些不太显眼的新词做汗号了,比如“卡迪尔汗”“布格达汗”“阿尔斯兰汗”“托干汗”“托格鲁儿汗”这些动物名等其他不太显眼的词汇,这种转变也说明喀喇汗王朝有自知之明了,不敢再用传统汗号自诩草原上的大大大大大大可汗了。

责任编辑:宙斯
唐朝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