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只身去内地为战友扫墓老兵 被疑捏造历史筹款

来源:观察者网

2018-06-06 17:32

【观察者网 综合报道】今年4月清明期间,一张“94岁老兵挂尿袋来惠州为战友扫墓”的图片和相关文章在多个社交平台广为传播。

据香港《大公报》6日报道,这位自称是东江纵队老兵的老人魏瑟,四年前开始活跃于香港多个纪念活动,今年四月一间拍卖公司联同以他创立的“东江纵队文促会”,以东江纵队的名头搞拍卖筹款。

《大公报》联系香港史学专家及“东纵”后人进行核实,多位对其提出质疑。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认为事态严重,发表声明称,“魏瑟本人和东江纵队无任何关系,他的言行不能代表东纵老战士”。

社交媒体文章介绍道,这位94岁老人魏瑟是“东纵抗日老战士”,只身挂尿袋从香港出发到惠州,说要为战友扫墓。(社交媒体报道截图)

港媒实地探访,“老兵”讲述“英勇事迹”

《大公报》记者到魏瑟的大围公屋住所采访,屋内墙上贴满一张张他出席各大纪念东江纵队抗日历史活动的大幅照片、还有挂名“东江纵队”牌头,写着魏瑟是东江纵队队员的证明书,以及多幅他创立东江纵队(香港)抗日老战士文化促进会(简称“东江纵队文促会”)的活动照片。

自称是东江纵队情报员的老人魏瑟(图源:香港《大公报》)

“这个是曾生、尹林平呀”,魏瑟指着墙上一幅介绍东江纵队的画作,称他是隶属曾生部队,又向记者展示多张他出席纪念抗日活动照片,照片一角附以标示这名“老兵”隶属于广东东江抗日游击队曾生总队部队,负责前线情报。

“我当年十九岁,最危险的是我们搞情报,我曾去旧机场偷日本人的枪,我爬过机场铁闸,拿支枪对住印度裔守卫,我们七、八十个人偷日本人的枪。(注:根据粤语意译)”

报道称,这名“老兵”对记者声如洪钟继续讲“英勇事迹”:“我中过三次枪,有颗子弹留在肚里,营救那晚我背着何东的孙子过粉岭条桥,三尺水深、两个哨站,我们救了文化界、爱国人士一千四百九十多人。”魏瑟称,当年只有十九岁的他,已负责六个小组的情报,获配备两支短枪一支长枪在游击队抗日“打仗”。

(图源:香港《大公报》)

史学专家与“东纵”后人质疑:多处不符史实

《大公报》记者将魏瑟所讲的东江纵队抗日历史及他的“东纵老战士”身份证书,给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及香港史专家、香港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刘蜀永教授核实,刘蜀永指出多处与史实不符。

魏瑟提到的尹林平(林平)为原东江纵队政委,与曾生领导东江纵队。记者向尹林平的女儿、现任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会长尹素明求证。尹素明指出:“根据东江纵队队列,在香港的部队只有港九大队,哪有什么东江纵队香港抗日游击队总队,更无东江抗日游击队曾生总队部队!”

尹素明指出魏瑟说的营救路线图错漏百出。她表示,1942年农历年初的秘密大营救陆路,根本没经过粉岭,是由九龙市区往荃湾、元朗十八乡、大帽山、落马洲、深圳河,去到白石龙村。

魏瑟称因拯救在港知名人士,在粉岭被日军包围,三名同志受伤,五人被捕,他的左肩胛也受枪伤。

对此,尹素明指出,所有秘密大营救的文字和口述历史资料都说明,秘密大营救过程无一伤亡,也从未与日军发生正面的武装冲突,“哪有营救过程中被日军包围导致多人受伤和被捕的事情?”

原东江纵队机关报《前进报》社长杨奇在《虎穴抢救》一书,引述当年获救的作家胡风在1984年一篇《我的回忆》的书面发言:“从日寇占领下的香港,抢救这么多的文化、国民党进步的上层人士和外国友人脱险,没有出一次事故,没有一个遇险牺牲,这是奇迹般的大胜利。”

香港史专家刘蜀永质疑:“魏瑟曾对媒体讲救出商人、技术工人共1498人。当时营救的重点是有生命危险的抗日文化人士,在战争的环境下,也没可能做出精确的人数统计。(根据粤语意译)”

刘蜀永还质疑到,魏瑟自称做情报工作,何来配备手枪,更别说获配两短一长枪:“当时中共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物资短缺,除短枪队等特殊情况,领导才获备一把短枪,敌后做情报工作的一般不会佩枪。他当时一个十几岁的小鬼,就是在战斗部队,配一支长枪已不错了,怎会获配两短一长枪?”

刘蜀永认为,有人可能抄袭部分历史再虚构故事,瞒骗对历史认识不深的人。

“东纵”后人:不是第一次遇到“假兵”

据《大公报》报道,早于2015年香港中央图书馆的抗战胜利图片展上,刘蜀永已留意到魏瑟,当时其身挂数十个所谓军功章,经过“一碗饭运动”的宣传海报时,向在场的嘉宾及传媒呼吁:“我们是抗战老兵,支持老兵啊!”

身在广州的东纵后人王玉珍补充,她曾在抗战图片展上细看魏身上的“徽章”,“没有一个军功章,全是不知从哪里搞来的纪念章”。

尹林平的女儿尹素明表示,不是第一次遇到“假兵”,之前也有名为刘波的老人假冒东江纵队队员。他们都知魏瑟是另一名翻版“假兵”,只是怜悯他年纪老迈,才不作追究。

“后面有一班人借他的名字搞活动筹款,我们发声明以正视听,以免更多人被蒙骗。”尹素明强调。主办抗日纪念活动的相关机构已停止邀请魏瑟,但他仍不请自来。

原东江纵队港九大队大队长蔡国梁之子蔡建中则表示:“对于假借抗战老战士名义在社会上招摇撞骗的人,香港和内地的政府部门都应该认真调查、严肃处理,还社会一个良好的风气。这样才对得起当年为国家浴血奋战的抗战前辈。”

报道称,刘蜀永感慨地表示:“这样一个满嘴跑火车的人却被一些年轻记者和民众当作抗日英雄,真叫人哭笑不得。这说明香港历史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十分重要。只要多懂一些香港历史,这些人就没有了市场。”

借“东纵”之名筹款?

魏瑟于2015年以东江纵队(香港)抗日老战士文化促进会荣誉主席身份,活跃于多个香港与内地的抗战纪念活动。据该会网页,其会长名为黄超达,社团注册资料显示,黄超达同时还注册了东江纵队(香港)老战士福利总会。

报道称,“东江纵队文促会”不时借社会议题摆街站“抽水”(从中牟利)。2016年4月30日以支持基本法第23条立法名义摆街站,参加者于横额加名费每单位收500元。

黄超达(中)曾与东江纵队香港国际慈善基金会于长洲办慈善活动(图源:香港《大公报》)

同年,黄超达任会长的“东江纵队文促会”联同东江纵队香港国际慈善基金会咋长洲办慈善活动。今年4月28日,东江纵队香港国际慈善基金会和一间名为东方拍卖(香港)有限公司举办“东江纵队国际慈善夜”活动,协办单位也有“东江纵队文促会”。《大公报》指出,这间名为“东方拍卖”的合作公司曾有重复公司注册的问题。

报道称,“东江纵队文促会”办事处长期无人,楼层指示牌挂上提供学术交流的“中华教育学术交流学会”,董事是“东江纵队文促会”会长黄超达。

当事人否认假冒老兵:无凭无据

据《大公报》报道,被质疑涉假冒东纵抗日老战士,魏瑟回应称东纵后人不清楚历史,又称没有借老战士之名筹款,“无证无据说我抢银行钱都行”,他又称拍档黄超达对老兵有心。

魏瑟2015年7月经济开始拮据,其妻跌断股骨,需长住养老院。他向《大公报》记者诉苦,每月依靠社会福利署六千多元住养老院,自己则靠每月三千多元综援金,捉襟见肘。

魏瑟还向记者展示一封信,信件以“东江纵队文促会”的名义于2016年1月发给民政事务局,以魏瑟的“战绩”要求救助他,信中又指出魏瑟同时也向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平潭镇政府申请抚恤金、补助金等。

“东江纵队文促会”会长黄超达最初回应称魏瑟说的东江纵队的历史无人可证实,又推诿魏瑟接受过报纸、杂志访问,相信媒体有印证历史,又称该会重点在于文化,不是印证历史。其后,黄超达又改口说打算成立另一个东江纵队(香港)文化促进会,删掉“抗日老战士”之名,与魏瑟划清界线

(图源:香港《大公报》)

黄超达还称,东江纵队香港国际慈善基金会4月份办的慈善夜与他无关,声称是主办单位未经他许可用了“东江纵队文促会”的名头。

抗日劲旅东江纵队

据《大公报》介绍,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抗日军队。

东江纵队前身是1938年建立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和前身为模范壮丁队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1940年,部队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3、第5大队。1941年白石龙会议后,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改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

1943年12月,游击总队改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曾生任司令员,尹林平(林平)任政治委员,王作尧任副司令员,杨康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一个主力大队、五个地方大队和一个护航大队。

1946年6月,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东江纵队主力北撤山东省解放区。港九大队是东江纵队下属地方大队之一,是活跃在香港的唯一一支抗日武装力量。

东江纵队是中共领导的华南游击队中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一支抗日武装。东纵北撤时,已是拥有1.1万人的部队,在东江和北江建立的根据地和游击区面积约六万平方公里,人口450万以上。

2013年4月25日,“抗日英雄──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文物展”在香港海防博物馆举行。(图源:中新网)

观察者网根据香港《大公报》综合报道

责任编辑:马雪
香港 英雄 老兵 抗战老兵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指控好比说中餐菜单能监视食客,笑话”

“严看死守,光干部餐食费就十多万,最后还是烧了”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