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万程:不仅中国研修生,日企里的日本人也不好过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3-02 07:55

胡海阳

胡海阳作者

早稻田大学政治研究科硕士生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胡万程】

前些日子,有日本媒体报道了中国研修生在日本企业遭受性侵、高压工作等境况,观察者网也发文关注研修生在日本的待遇问题。其实不仅仅是外籍劳工,就是日本本国人,也经常被沉重的日本企业文化压得喘不过气来。

“优质星期五”?呵呵

今天上午,我正在电脑前处理客户邮件,后面的同事拍我肩,“周五下午早下班去喝一杯吧。”

我纳闷问道,“喝一杯是可以,但周五那么忙,能早下班吗?”

“你不知道这周五就要开始‘优质星期五’了吗?”同事见我发愣,给我普及起来,“2月24日,日本政府提倡的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五的Premium Friday活动就要试行了,不少大公司都会让员工提前到3点钟下班。”

“那你看我们公司这种连Coolbiz都没响应的死板公司,会响应这个活动让我们早走吗?”我不由得打断他,直奔关键。(注:Coolbiz是现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提倡的活动,即夏天让上班族脱下西服与长袖衬衫,改穿短袖衬衫,达到减少空调使用,保护环境的效果)

同事苦笑说,“确实,我好像有点乐观……”

同事口中说的这个“优质星期五”(Premium Friday)是日本经产省和15个工商协会共同发起的活动,鼓励公司让员工在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五提前在下午3点下班。这个倡议目的是希望民众可以借此机会在较长的周末里享受购物,用餐,旅游,借以机会刺激消费,提振经济;同时也可以减轻上班族工作时间过长的问题。

安倍首相在2月15日的经济财政咨询会议上也呼应了“优质星期五”的活动,“作为政府机构,我们也应该尽可能地让公务员们早点回家,享受生活”。“优质星期五”政策被看作是安倍督促经产省打出刺激经济活性化的一项先锋性手段——休假经济学。据推算,“优质星期五”带来的经济效果单日最高可达到1236亿日元。

所谓的“休假经济学”在日本并不陌生,去年日本也新增了一个法定假日8月11日的“山之日”,主题是要国民“多亲近山,感谢山的恩惠”,其实也是为了鼓励民众多多去郊外旅游,带动日本风景区的经济消费。

不过理想很丰满同时,现实通常却很骨感。据《日经新闻》调查,考虑在月末周五提早下班时间的公司现在社会中只占了37%,而完全不考虑的则占了45%。愿意选择去“优质星期五”购物的人只占了7.4%,而选择立即回家休息的人则占到了30.3%。即使多出一部分去消费,三菱综合研究所的主席研究员武田洋子也指出,周五购物的人很可能是原本就要周末购物的人,只是把购买的日子从周六周天提前到周五傍晚了而已。

针对社会上对于“优质星期五”能否成功实行的质疑,日本经济再生大臣石原伸晃指出,2月24日的社会总体反响良好与否,将会成为其他公司决定是否效仿的重要因素。同时,比起购物,旅游带来的收益也非常值得期待。之前双休的假期,大家通常出去旅游的较少,或是一般周六早上出发的更多。但演变成周五下午放假后,更多的人可以周五晚上就到达目的地了,多出一晚的住宿,会给当地经济带来更大的刺激。

由于24日的实行效果我们还未看到,不好讨论这短短多出来的几个小时休假能有多大的功效。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日本政府与企业界共同推行的活动,背后其实有着日本众多公司员工长期超负荷工作的现实原因。

电通员工高桥茉莉自杀身亡,家属召开发布会

加班是日本的企业“文化”

众所周知,东亚地区公司普遍工时长,日本企业更是其中翘楚,加班文化渗透于整个社会。加班文化,从日本战后重建时候已然萌芽。那时候日本经历过战争重创,百废待兴,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社会运作,日本国民普遍干劲十足,加班加点赶进度地工作逐渐成为常态。

70~80年代,日本经济飞速上升,猛然间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繁荣的背面是业务增多,每周加班60小时的男性成为社会高评价的典范,慢慢形成了“早回家代表着在公司不受重视,被老婆看不起”的文化土壤。再后来,日本经济泡沫破灭,经济急转极下,不少公司大幅度裁员,为了保住岗位,玩命加班成为了向上级展现爱岗敬业精神,证明自己热爱公司的手段。

回顾安倍任期内,由于过度工作中造成的过劳死引发的诉讼数量上升至历史最高点,而去年东大毕业的电通员工高桥茉莉自杀事件,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触动,也给安倍政府带来了巨大的改革压力。2月21日,高桥茉莉的母亲高桥幸美到达首相官邸与安倍见面,安倍向公众做出保证“无论如何也要解决日本社会长期过度工作的现状”。

关于政府的实际作为,说实话,我身边的人不少有亲身感受到。尤其是在大企业工作的朋友,普遍都说,上级会要求自己早点离开公司,如果想加班也需要经过比之前繁琐很多的申请手续,有时候会看到政府检查劳动环境的公务员前来公司视察等等。但是,这种短暂的改革成果能够持续多久,能否在短时间内改变几十年沉淀下来的文化土壤,这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到底哪些人热衷于加班?

据笔者自己在职场的观察来看,加班的人在日本通常分为这几种:

完美主义型。很多日本人热衷于把工作做到完美与极致,一遍又一遍地检查,一次再一次修改,直到自己满足,而这通常都会导致工作时间大幅超过既定时间。每次看到我的工作狂同事写的邮件,做的报表我都会感叹:这也花了太多心思。每个细节都用详细的文字与图表说明,行文格式滴水不漏,所谓的职场匠人精神也不过如此了。

人际关系型。老板不走不敢走,前辈不走不敢走,同事不走不好意思走。这种人在日本也很典型,属于“过多考虑他人”文化的一种体现。尤其是日本的传统办公室,没有隔间,一览无余,大家完全没有隐私。到了时间,想要拎着包站起来走人的话,说实话举动会被公司的上上下下看在眼里,在提倡团队主义的日本职场中,这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事。然而日本人大多数都没有这种勇气,只好一拖再拖,拖到深夜。

拿加班费型。除了一些实行年俸制的公司,日本大部分公司是有加班费的。而且在很多大公司,加班费是精确到分钟的,且时薪很高,每小时2000~4000日元不等。笔者在公司也经常看到这样一种人,白天看起来无所事事,晚上却赖在公司不走,一直待到10点左右才回家。这种人大多是为了补贴家用,在公司赚加班费的。

回家不知道干什么型。部分人是因为从儿时就开始围绕着社团、补习班、打工活动转,一直参加集体活动来过夜生活,回了家后根本不知道如何休闲。还有一部分是中年男性职员,他们在家中地位有限,由于忙于工作,缺少与妻子儿女的交流,家中存在感甚少,甚至时常被无视。这些大叔也是把职场当作家的主力军。

加班文化在日企里非常盛行

加班带来的副产品

当一天沉重的超负荷的工作过后,你最想干什么?当然是洗个澡,好好回家休息。但是一生被集体主义牵着走的日本人,还没能轻轻松松地到达这一步。

如果这天上司心情好,有雅兴去搞两杯,全办公室的人都得作陪。什么,你不愿意?不不不,这可不是商量的性质,基本上潜规则是每个人都必须去的。除非你身体不舒服,有重要的约会这样的极端情况,不然“想早点回家睡觉”,“想回家陪陪老婆孩子”,“还想回家读读书充充电”,“晚上有必看的球赛”这样的例子,在那种全办公室人一起为前提的聚餐前,你是说不出口的。

接着,你又得托着疲惫的身躯,和同事们来到烟雾弥漫的居酒屋里,强颜欢笑地喝点啤酒,吃点烤串。当然也有不少很享受的大叔,觉得一天的疲惫之后,现在喝点啤酒是最舒服的事。但是对于生命中还有很多理想的年轻人来说,大多这种场面都是难熬和难以放松身心的。

每天的时间就那么多,人的精力也就那么多。过多的分配到工作和职场上的人际关系上,你的其他生活必然会受到影响。最直接的就是休息,睡眠不足在日本是最常见的一种社会现象。

根据NHK的国民生活时间调查报告,日本人平均睡眠时间是7小时43分钟,比中国的9小时2分钟足足低了近80分钟。每天清晨坐电车,你就会发现电车里倒了一片,全都是在补觉的人。睡眠不足,工作质量必然受到影响,导致工作效率不高,工作无法及时完成,又得加班,无法充足睡眠形成恶性循环。日本因国民睡眠不足拖累经济损失达1380亿美元,占GDP总额的2.92%。

然后就是健康,每天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缺乏业余活动的放松调剂,缺乏体育锻炼,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会受到负面影响。过劳死(Karoshi)这个被收入到英文词典的日本词语,其原因就是过度的劳动极大损害了人的健康。

还有不可忽视的就是,情感生活。上班族晚上回到家,这时候大多老婆和孩子已经睡了,匆匆忙忙洗个澡睡下,什么亲子间的温馨互动,什么和谐的夫妻生活全都被疲劳给压在下面,这些男人只能匆匆忙忙躺下,争取好好的睡个觉。别看日本色情产业那么发达,其实日本人平均每年SEX的次数全世界倒数,只有48次,平均下来一周都没有一次。

缺乏这些最基本的情感互动,“机器人”这个栽在日本人头上的名号,我看是一时半会也拿不下来了。而对于这些每天辛辛苦苦加班的日本人来说,也许坚忍才是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不二法门吧。

顺便提一下,下午就在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接到公司工会通知:暂没有收到公司周五提前下班的任何通知,员工请按原有时段下班。

“我就知道!”我的身后发出一声惨叫。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小婷
日本 日本企业 加班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央金融办:金融政策的收和放不能太急,防止大起大落

安理会表决:俄方否决,中方反击美方指责

“6年增加两倍”,美军高官又炒:中国速度“惊人”

NASA局长抹黑中国登月,连专业常识都不顾了

“中国报价太香,加税50%都吓不跑美国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