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华人科学家获阿尔伯尼奖 该奖被视为诺奖风向标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

2017-08-16 10:49

据中国日报8月16日报道,当地时间8月15日,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宣布将2017年奖项授予5名在基因编辑领域做出先驱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80后科学家张锋成为历史上第二位获得此奖项的华人学者。

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是全球生物医学领域最知名、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奖金金额仅次于诺贝尔奖,被视为诺贝尔奖风向标。该奖项由纽约州阿尔巴尼医学中心设立,旨在“鼓励和表彰对提高人类健康和促进开创性生物医学研究的非凡和持久的贡献”。

此前一位获得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的华人学者是在2015年,由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主任谢晓亮教授获得。

张锋于1982年出生于河北石家庄,现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是当下最受关注的华人生物学家之一。他最著名的工作是基因修饰技术CRISPR-Cas9的发展和应用,率先获得了美国专利,并被视为诺贝尔奖的热门人选之一。

据了解,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被认为是充满变革能力的技术,有望用于精确、快速的基因编辑,然而这一系统最初仅仅是特定细菌体内用来抵御病毒感染的“免疫系统”。

2012年,Jennifer Doudna教授与Emmanuelle Charpentier教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确认CRISPR-Cas9系统在体外实验中能“定点”对DNA进行切割。两个月后,Virginijus Siksnys教授在《PNAS》杂志上发表了类似的研究。这些论文都表明CRISPR-Cas9系统作为基因编辑工具的巨大潜力。

不过这些研究离CRISPR-Cas9系统的进一步应用还差临门一脚:科学家们需要证实,这项来源于细菌的基因编辑系统,同样能应用于人体。这是一个大胆的假设,细菌与人体二者的基因组复杂程度有着云泥之别。

在科研竞争中,张锋和他的团队率先实现了这一突破。2013年,张锋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重磅论文:他们首次在哺乳动物内应用了CRISPR-Cas9系统,并确认它能在几周内建立起小鼠的疾病模型。此外,张锋团队也首次在人体细胞内成功地用CRISPR-Cas9系统完成了基因编辑。

2016年6月,CRISPR-Cas9技术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正式批准用于人体基因编辑 。宾州大学的Carl June教授等人希望利用CRISPR-Cas9技术移除癌症患者T细胞的多个基因,从而激活T细胞,用来治疗癌症。而Nature也报道说华西医院的卢铀教授的团队在8月开展了史上首例CRISPR-Cas9系统在人体中的应用,用于肺癌患者的治疗。

一个崭新的领域因为张锋和他的团队的努力付出而正式开启了。

2016年10月,张锋作为“下一代领袖”(Next Generation Leaders)之一,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时代周刊》挑选他入榜的理由是“用改造生命的技术,改变了科学”。

(观察者网综合自中国日报、生物谷)

责任编辑:陈聪
医学奖 生物医学 海外华人 诺贝尔奖 基因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