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国正建世界最大量子实验室 将大幅提升潜艇隐形能力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

2017-09-12 16:31

8月1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宣布,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三大科学实验任务,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作为量子通信领域的“领跑者”,中国的下一步备受瞩目。

香港《南华早报》9月11日报道称,中国正在建设世界上最大的量子研究设施,以开发包括量子计算机在内的多个“具有革命性”的技术产品。有参与相关项目的研究人员透露,新技术将主要用于军事领域,如破解密码和提升潜艇隐形能力。

香港《南华早报》报道截图(图为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国家实验室核心区一期规划图,图片来自中科院官网)

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将在两年半内建成

报道称,建设中的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占地37公顷,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的一座湖边。当地媒体透露,开发商将在本月就建设项目投标。

据《合肥晚报》8日报道,记者从土地市场获悉,合肥高新区KG2地块将在9月份进行挂牌出让,该地块面积达554.17亩(约37公顷),堪称科研用地中罕见的“巨无霸”,而且定位是围绕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来开发建设。

报道称,根据要求,地块竞买人竞得土地后,须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围绕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和为其支撑与配套的高技术与工程学科领域进行开发建设,并要在开工建设后2年半内竣工,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徽省人民政府官网报道截图

该项目的主管单位是中国科学院。据中科院官网2月报道,中科院党组已于去年审议通过关于建设“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研究院”的工作方案,中科院将按照国家实验室的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建设量子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为组建相关国家实验室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报道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于2017年1月10日正式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联合批复,成为继上海之后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2月27日上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暨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动员大会在合肥召开。(图片来自中科院官网)

专家:实验室成果将直接用于军事领域

《南华早报》报道援引《安徽商报》报道称,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潘建伟院士在今年五月的一次吹风会上表示,实验室建成后,研究成果将直接用于军事领域,如大幅改善潜艇的隐身技术。

据悉,安装有量子导航系统的潜水艇可以在水下潜行超过三个月,不用浮出水面寻找卫星定位。

刚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的潘建伟院士此前透露称,即便在太平洋潜行100多天,潜艇指挥官仍然可以根据搭载的量子导航系统精确地获悉潜艇当前所在何处,误差仅有几百米。

潘建伟院士(图片来自新华社

实验室的另一项重任是搭建中国第一台量子计算机,并希望其在几秒内就破解出加密信息。潘院士在接受安徽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的计划是到2020年,或者最快明年就达成‘量子霸权’(quantum supremacy)——计算能力比全世界所有的电脑加起来还要快100万倍。”

《南华早报》报道称,中科院研究员、量子信息领域专家郭国平教授日前表示,该项目由中央牵头、集中分配资源,从全国范围内召集到各领域的优秀科学家,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可以帮助解决项目进行过程中的技术和工程性难题。

郭教授强调说,在量子国家实验室,研究员的表现不会以发表的论文数来衡量,而是看对具体项目的贡献,比如参与搭建出一台通用量子计算机等。

2016年,中国领先发射量子卫星,并进行了包括量子纠缠在内的一系列最前沿实验。上月,世界上最长最复杂的量子密钥分配网络在北京和上海之间建设完成,这条超级安全的通讯线路已经成功完成测试,未来将被用于军事、政府和金融部门等。

“京沪干线”(图片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站)

郭教授称,未来几年,世界其他地区的科学家有可能研发出初级量子计算机来完成一些特定的任务,比如说研发新材料或新药品等;但是这样的计算机并不能用于解密,这是只有通用量子计算机才能完成的任务。

责任编辑:马雪
量子通信 量子计算机 安徽 合肥 中科大 基础研究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