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演说家》天宫二号总设计师讲述航天人61年:太空将留下更多中国足迹

来源:观察者网

2017-10-25 16:46

【观察者网 文/赵可心】2016年9月15日,中秋节,“天宫二号”发射成功。

本应阖家团圆、举国欢庆,可对“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而言,这个中秋节意味着与自己的“孩子”天各一方。

近日,在《我是演说家》第四季的舞台上,朱枞鹏动情地说:“我有一个孩子,它已经离开我1年零23天了。”

虽然用5年心血培育出“天宫二号”,朱枞鹏却从未抚摸过它,甚至连一张合影都不能留下。

发射当天,因为要坚守岗位,他甚至不能亲眼去看一看。

即使如此,朱枞鹏心里却很自豪,因为他不负国家重托。

“天宫二号”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要知道,中国实现这一天走了61年

1993年,朱枞鹏就职于航天五院。他说那时的航天人心中都有个目标——争八保九,争取在1998年,最晚不超过1999年,把中国的载人飞船送上太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戈壁沙漠,航天人靠着马拉和人推,把火箭运到发射台发射。

90年代,中国的电视转播要靠租来的卫星,载人航天处于0的状态。

当时,世界航天强国美国禁止对中国航天进行任何形式的合作,西方发达国家也采取技术封锁。

没有经验借鉴怎么办?

一切靠自己摸索。落后的30年,要用25年追赶。

为钻研理论,在办公室里激烈争论,通宵达旦;

为模拟返回舱着陆,将返回舱从飞机上扔下去,进行多次空投试验;

为模拟返回舱海上漂浮试验, 在烈日下晒脱皮,煎熬了两天两夜。

就这样摸索了7年,“神舟一号”终于在1999年11月20日成功发射,中国载人航天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2000年后,中国航天的飞速发展已经有目共睹,2003年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2008年太空出舱活动,2011年交会对接实验……

去年一年,中国就发射了几十颗卫星,成为全世界发射卫星最多的国家

未来,2022年前后,中国还将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站,“在人类探索太空的征途上,将会留下更多属于中国的足迹!”

国家强则航天强,这也印证了另一名演讲者,北京大学博士王帆的一条金句:“过去是人拉着国家走,现在是国推着人前行”。

她在演讲中提到一位清华人的故事。

这个人考入清华历史系时,严重偏科,历史语文都是满分,物理只有5分。

那是1931年,入学第二天,就爆发了“九一八”事变。

国难当头,他拍案而起:“我要学造飞机大炮,转学物理系以振兴中国的军力。”然后,软磨硬泡赢得了试读一年的机会。

这个“想不开”的人就是中国近代“力学之父”、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建立不朽功勋的钱伟长。

他曾说:“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过去,前如钱伟长,后如朱枞鹏,他们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如今,新一代青年没有那么多壮烈的色彩,而是生逢其时。

共享经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反而是有强大国家在背后给予每一个人自由选择的权利,实现自我的机会,让每一个人在每一个领域每一个岗位都能书写属于自己的历史。

完整视频:


部分设备无法播放视频请点击这里观看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赵可心
天宫二号 总设计师 航天 中国航天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宁愿关闭在美业务也不卖”

王毅见布林肯,对美方提出三个“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