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书今天的丑闻 乔布斯8年前就曾向其发出警告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

2018-03-31 13:27

【观察者网 综合报道】“就知道你早晚得出事。”

近日Facebook(脸书)卷入史上最大的个人信息泄露风波。剑桥数据分析公司前职员的爆料令Facebook陷入重重困境。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沉默后,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终于出来道歉。

种种迹象表明,Facebook此前就对数据泄露知情。虽然与自身平台政策相违背,但Facebook未对数据采取措施保护措施,放任事态扩大。事实上,早在8年前,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就曾警告扎克伯格要小心,注意保护用户隐私。天网恢恢,Facebook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无非早晚的事。

Facebook事先知情 但未采取保护

据英国《金融时报》3月30日报道,Facebook曾获得过一份文件,被告知有应用软件(APP)大规模收集用户数据,可能会将其出售给第三方,存在泄漏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该应用软件收集用户数据并泄露给了数据分析公司剑桥分析。文件也正是该应用软件第二版的条款和条件文件。

报道截图

观察者网此前报道,这款应用软件名为“这是你的数字化生活”(this is your digital life),由英国剑桥大学心理学教授亚历山大·科根(Aleksandr Kogan)于2014年推出。

《金融时报》报道说,Facebook方面表示,经过其审核的该应用软件第一版政策,自称是一款“研究程序”,并称“用户将得知这些数据将得到谨慎保护,永远不会被用于商业用途”。

之后该软件进行了更新,并提交了第二版条款和条件文件,里面披露该应用软件会出售和传输数据。

不过,由于社交网络会自动接受应用程序的更新,因此Facebook的任何员工都不会看到这一版条款和条件。

英国《金融时报》称,其看到了科根提交给Facebook的文件复印件。

在该文件中,科根的全球科学研究公司列出了条款和条件,其中有要求用户允许其收集信息的内容,包括用户的点赞、状态更新及Facebook上好友的信息。条款称,该公司将有权“对你发表的内容和数据进行编辑、复制、传播、发布、传输、加入或并入其他数据库、出售、授权……以及归档”。

另一位曾在剑桥分析公司工作、爆料人克里斯·怀利(Christopher Wylie)指出,这些条款和条件与Facebook自身的平台政策相抵触。他告诉《金融时报》,Facebook“实际上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保护数据”。

这两位爆料人都质疑Facebook如果真的在意保护隐私,为何允许明确违反其规定的应用软件在其平台上发布。

“当时有很多应用软件都在收集大量数据,包括从用户的朋友关系网收集的数据。但是Facebook并没有主动询问或调查数据去向,”怀利说,“对于Facebook来说,这是一个关乎其存在属性的问题:他们想成为数据收集公司,还是想成为用户社区?”

科根则用“惊讶”回应被指控违反Facebook政策。

Facebook表示,2014年科根收集数据时,它的政策禁止应用软件开发者出售、授权或购买从Facebook或其服务获得的任何数据。相关条款和条件还禁止应用软件将数据传输给“任何广告网络、数据代理机构或其他广告或商业性相关服务”。

目前,Facebook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已经对外承认自己的公司“犯了错误”。

为了重获用户的信任,28日,Facebook宣布了一套全新的、更直观的隐私控制措施,包括下载和删除个人数据的方法以及其他控制私有信息的快捷方式。

同时,Facebook还收紧了对应用程序开发人员的规则,接下来几周内会进行一系列改变,其中之一就是不再允许广告主在平台上使用来自第三方数据中间机构的信息进行广告定向投放。

乔布斯生前曾警告 可小扎没听进去

数据丑闻对Facebook来说,此次并非首次。此前其就曾被牵涉到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英国脱欧公投。

抛开政治因素,单从技术层面来说,这次数据泄漏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据中新网报道,2007年,一款Facebook产品曾过度追踪用户信息,对此,扎克伯格作出了道歉。

2010年,扎克伯格再次承认Facebook存在隐私问题,并调整了设置。

2014年,Facebook再度出现隐私问题,并在近日引发了关注。

事实上,早在2010年,时任苹果公司CEO的史蒂夫·乔布斯就试图在隐私问题上警告扎克伯格。

当时,乔布斯参加了《华尔街日报》举办的AllThingsD大会,讨论隐私的重要性。当时,扎克伯格坐在观众席中等待接受采访。

乔布斯指出,苹果不会让开发者决定是否警告用户,而是会使用弹窗的方式警告用户,让用户们知道有应用正在追踪他们。

“硅谷有许多人认为我们在隐私问题上的看法真的过时了”,乔布斯在接受采访时称,“或许是这样,但是我们真的担心这样的问题。”

报道称,Facebook之所以没有像苹果这样做,是有更为深层次的原因。

2004年,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学创办了Facebook。这个社交网站的崛起,释放了人类两个基本需求:一是表现自我,二是与别人建立连接。

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2007年,Facebook率先开放平台,把网站用户和关系数据开放给第三方软件开发者,使第三方可以开发在Facebook网站运行的应用程序。

这一措施调动了企业和软件开发者参与建设Facebook的热情,丰富了Facebook上的应用程序,从而吸引了更多的用户,最终把Facebook推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快速增长轨道。

因此,2007年对Facebook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但是这也给日后接连发生的隐私问题埋下祸根。

就拿最近这一次来说,5000万用户在使用应用软件时,其信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政治数据公司“剑桥分析”获取并利用。对此,软件开发者科根回应,当年他获得这些个人信息是得到Facebook同意,并且他得到同意可以将此用作商业用途。

前美国国家安全局雇员斯诺登就此在社交媒体上发言说:“过去那些为了赚钱搜集和贩卖个人隐私的公司都被叫做‘监控公司’。后来它们改头换面,重新包装成了‘社交媒体’。”

其实,早在2011年,Facebook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签署同意令,该同意令要求Facebook明确告知用户:他们的数据正如何被第三方分享。

如果被发现违反这一同意令,Facebook的每项违规操作可能面临每天高达4万美元的罚款。目前,美国政府已经开始调查Facebook,一旦认定,最高可罚2万亿美元。

“行业到了应该反思的时刻”

与第三方合作分享用户数据,并不仅仅只有Facebook这样做。

360企业安全研究院院长裴智勇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很多机构,特别是互联网企业,收集了很多用户数据,为最大化其商业价值,他们或多或少都会把数据和第三方进行分享。”

裴智勇指出,在这个过程当中,方式不对,或是没有安全保护意识,就会造成用户信息泄漏。

“我们都遇到过,在网上搜了什么,用到另外一个和之前的搜索引擎没有任何关系的app的时候,刚搜索过的东西也会被以相关广告推送。这其实就是数据在不同企业之间共享,业内称作‘广告联盟’,很多大型互联网企业都会有。”裴智勇说,“Facebook其实也是类似。”

26日,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用户在个人隐私方面更加开放,一定程度上愿用隐私换方便和效率,引发激烈争议。央视发文回怼,称即使国内用户的习惯,恰如李彦宏所讲,为效率可以放弃隐私,但那并非他们“愿意”,而是“不得不”!

去年8月,工信部公布检测发现问题的应用软件名单显示,不少软件存在涉及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恶意操控用户手机等问题。像不少手电筒APP都请求拨打电话、读取通讯录和位置信息等权限,与该应用提供的服务毫不相关。 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之下,很多人的隐私就这样被偷走。

中新网报道称,在全球科技巨头中,有一个例外。苹果CEO蒂姆·库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如果苹果把消费者视为自己的产品,利用消费者来创收,则苹果可以赚到很多钱,但是苹果并没有选择这样做。

库克这一原则,无疑继承了乔布斯。当年,乔布斯就称,“我们对隐私的看法始终明显不同于硅谷其他部分同行”。

当前,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查克·格拉斯利(Chuck Grassley)已经邀请扎克伯格出席美国国会听证会,讨论Facebook过去和未来有关保护和监控消费者数据的政策。

此外,谷歌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和Twitter(推特)首席执行官杰克·多西(Jack Dorsey)也被邀请出席定于4月10日举行的有关隐私的听证会。

根据路透社/易普索发布的民意调查显示:只有41%的美国人相信Facebook遵守了美国的隐私法,66%的受访者表示相信亚马逊公司,相信谷歌和微软公司的民众分别为62%和60%。

库克指出,现在行业到了应该反思的时刻,应该想想下一步该做什么。

如何不必用隐私换便捷?

在Facebook事件中,用户数据泄漏只是第一步,造成如此大影响的恐怕还是来自于“剑桥分析”公司对数据的使用。

“剑桥分析”的前数据分析负责人克里斯托弗·威利(Christopher Wylie)揭露,该公司通过科根得到了5000万Facebook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他们平时在脸书上的发帖等活动。

借助这些第一手信息,该公司通过分析掌握了5000万用户的年龄、性别、种族、住址、电话号码、电邮信箱、个人喜好、家庭状况、习惯、活动范围、倾向、朋友圈等个人隐私。

也就是说,在大数据的帮助下,“剑桥分析”相当于给每个用户画了一张像,并且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投放了宣传广告,进而操纵民主选举。

裴智勇指出,互联网公司通过对用户的数据挖掘,可以进行更精准的定位,而这也是拉开企业之间服务质量差距的门槛,数据已相当于一个高价值资产。

不得不说,通过大数据,人们确实获得了更多的便利,但这必须以牺牲个人的隐私作为代价吗?

硅谷业内人士李浩克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指出,隐私与便利之间的平衡点是存在的,只不过需要使用“差分隐私”(differential privacy)技术。

李浩克解释道:“注重用户隐私的公司会利用这种方法处理大数据,即将噪音注入到用户的个人资料和活动中,屏蔽用户的身份,然后通过对一群人进行分析,将海量的匿名数据进行汇总,最终整体上还是可以看到统计学特征,但每一个人的信息不是这么明显。”

中新网称,苹果是目前唯一采取这种技术的大型科技公司。在构建尊重用户隐私的数据挖掘工具上,苹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在大数据时代,当人们越来越看重个人隐私时,也许会更倾向于选择注重保护用户隐私的产品。而不是愿意以一定的个人数据,去换取更加便捷的服务的。

正如库克所说,隐私是一项基本的人权,个人数据不应该被侵犯。

责任编辑:奕含
脸书 推特 苹果 苹果公司 乔布斯 库克 蒂姆库克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哥大挺巴抗议持续,美众议长称国民警卫队应适时出动

中央金融办:金融政策的收和放不能太急,防止大起大落

安理会表决:俄方否决,中方反击美方指责

“6年增加两倍”,美军高官又炒:中国速度“惊人”

NASA局长抹黑中国登月,连专业常识都不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