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造假这颗“定时炸弹”,炸翻了多少政客…

来源:观察者网

2019-09-25 11:52

【文/观察者网 徐蕾】

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大多数毕业生的论文都会在学校的档案馆里尘封。而那些经不起推敲,甚至涉嫌造假的论文,永远都会是一颗“定时炸弹”。

这颗炸弹,已经炸伤了不少人,尤其是各国的政客们。有些人花了小半辈子的时间好不容易跻身高层,但在学术丑闻之下,就算是部长甚至总统的乌纱帽,都会顶不住。

事关学术能力,更关乎个人品德,论文造假在国内外都是十分严肃的问题。政客们一旦被发现,在舆论的重压下引咎辞职通常是最体面的行为。曾被视为“默克尔接班人”的德国前防长古滕贝格就因此辞职,还引发了德国政界学术丑闻的“多米诺骨效应”;匈牙利前总统施密特·帕尔仅上台一年半就被迫下台,也是因为此……

连月来,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也正陷“论文造假”泥潭中。时隔多日后,台湾“总统府”总算出面,为蔡英文辩解,但仍漏洞百出,堵不住悠悠众口。

“剪贴男爵”黯然离场

将时钟拨回到2011年3月1日,当时德国政坛一颗最亮眼的新星——时任国防部长古滕贝格(Karl-Theodor zu Guttenberg)因学术丑闻宣布辞职。

当时的古滕贝格,被选为“德国最受欢迎的政治家”,甚至被视为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接班人”。但他也许没想到,2006年本想用“博士”的头衔让自己的前途锦上添花,最终却因此坠入谷底。但古滕贝格更没想到的是,他的黯然离场,成了德国政坛学术丑闻“多米诺骨效应”的第一张牌。

2011年1月,古滕贝格(右)和默克尔(左/IC Photo

根据BBC的报道,当时,德国不来梅大学的一位法学教授开始通过互联网重新查看古滕贝格在2006年的博士论文。

分析人士评估,在475页的论文中,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是从别人的著作中剽窃而来的,没有注明出处。

尽管古滕贝格试图否认,默克尔也力挺,但还是抵不住如潮水般的舆论压力。

当时,质疑古滕贝格论文真实性的报道占据了德国媒体的头版近两周;拜罗伊特大学认定古滕贝格“在很大程度上违反了科学职责”,并剥夺其博士学位;超过5万名学者联名写信反对古滕贝格继续任职……

最终,古滕贝格在当年3月1日向默克尔递交了辞呈。

但就算辞职,古滕贝格也为自己的抄袭辩解称是“无意的”,并“甩锅”给自己繁忙的日程,他对嘲笑他的议员们说自己“不是故意抄袭,而是犯了严重的错误”。

可不管他如何解释,他已经不再是以前媒体口中“有摇滚明星范”的部长了,如今,他被戏称为“剪贴男爵”(Baron Cut-and-Paste)、“山寨贝格”(Zu Copyberg)和“谷歌贝格”(Zu Googleberg)。

2011年3月1日,古滕贝格辞职  BBC视频截图

“多米诺骨效应”

在离职声明中,古滕贝格说:“这是我所经历过的最痛苦的一步。我一直准备战斗,但我的力量已经到了极限。”

而要是把目光拉长,这可能也是德国政坛“痛苦的第一步”。古滕贝格的离职不仅抽走了德国政界学术丑闻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更是给后默克尔时代留下了“个人魅力角色”的真空,至今还没有人能完全填上。

据NPR统计,古滕贝格之后,因学术丑闻而辞职的德国政客超过6人,其中不乏身居高位者。

比如,在2011年5月11日,欧洲议会副主席、德自民党在欧洲议会首席代表梅林(Silvana Koch-Mehrin)宣布辞去上述两个职务。

就在梅林辞职一个月前,网友在一个调查网站上对她2001年发表的题为“经济与政治之间的历史货币联盟”的论文提出了质疑:这篇227页的论文有近28%的内容涉嫌抄袭。

尽管海德堡大学已经撤销了梅林的博士学位,但是她在辞职时并没有对抄袭指控做出回应,她只是说希望自己的政党能和新的领导团队有一个很好的开始。

梅林  图源:视觉中国

梅林是古滕贝格之后第二位因此辞职的政要,这之后,德国政界学术丑闻不断。但是,两年后德国教育部长的抄袭丑闻,又再次将此事推向高潮。

2013年2月5日,德国杜塞尔多夫海因里希·海涅大学宣布撤销时任教育部长安妮特·沙范(Annette Schavan)的博士学位。

据BBC当时的报道,沙范的经历和之前几位辞职者类似。在匿名网友对沙范的论文提出质疑后,学校重新审查了她1980年的博士论文,最终发现她“有系统地、有意地”抄袭,随后剥夺其博士学位。

几天后,2月9日,沙范宣布辞去教育部长一职,尽管她也否认自己的抄袭行为,表示不接受大学取消学位的决定。

那场发布会上,默克尔就站在沙范身边,她说:“怀着沉重的心情”接受了沙范的辞职。

《纽约时报》称,这是古滕贝格之后,默克尔内阁成员再次因学术丑闻而辞职。沙范在当时一直被认为是默克尔的“朋友”甚至是“知己”。默克尔一开始也像当初支持古滕贝格一样,表示自己“完全相信”沙范。在沙范宣布辞职的前一天,默克尔还私下见了她讨论此事,但默克尔最终放弃了私人关系。正如她自己在9日的发布会上说的:“政治上别无选择”。

2013年2月9日,沙范宣布辞职,默克尔一同出席记者会/IC Photo

除了德国政坛布满论文造假“定时炸弹”,捷克也称得上“重灾区”。

2018年,捷克总理巴比什用8个月的时间完成组阁后,新任命的内阁还没来得及举行第一次会议,两名部长就相继辞职,并且是因为同一个原因:论文造假。

据美联社报道,2018年6月27日,巴比什领导的联合政府成员宣誓就职,塔塔娜·玛拉(Tatana Mala)成为该国司法部长。

但是,拥有法律和农业工程两个学位的玛拉面临着学术论文抄袭的指控。根据捷克媒体报道,玛拉的两篇学士论文中都有摘自别人论文的内容,且未标明出处。论文甚至还存在与被抄袭原文同样的拼写错误。

虽然玛拉否认这些指控,但是在日益增大的舆论压力下,她在7月9日宣布辞职,距离其就职不到两周。

塔塔娜·玛拉/IC Photo

然而这还没结束,一个星期后,7月17日,捷克共和国劳工和社会事务部长彼得·克朗尔(Petr Krcal)也遭到论文抄袭的指控辞职,成为第二名辞职的新政府成员。

此前,他被指控在2007年的本科论文中大量抄袭。克朗尔在40岁时开始攻读学位,那时他已经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在宣布辞职时,克朗尔说:“我努力写我的本科论文,尽管我承认在其中可能有违规行为。”

彼得·克朗尔(右)图源:捷克媒体

最大乌纱帽不保

如果说上述部长们辞职还不够,那接下来,总统登场了……

2012年4月2日,《纽约时报》、BBC、CNN等媒体都报道了匈牙利总统施密特·帕尔(Pal Schmitt)因学术丑闻宣布辞职的消息。他只在总统宝座上坐了一年半的时间,也成了匈牙利近15年来第一个没有任满一届就被迫下台的总统。

2011年9月20日,时任匈牙利总统在联合国大会上演讲/IC Photo

施密特在匈牙利议会全体会议上说:“在这种情况下,当我的个人问题导致我深爱的国家分裂而不是团结的时候,我觉得我有责任结束我的总统任期,辞去我的总统职务。”

他曾是奥运击剑冠军,自1983年以来一直是国际奥委会成员。2010年,在匈牙利总理欧尔班(Viktor Orban)领导的青民党(Fidesz party)大力支持下,施密特被选为总统。

围绕施密特博士论文的争议始于2011年末。当时,匈牙利媒体对他这篇有关现代奥运会项目分析的论文提出质疑,随后,此事一度占据该国媒体的头条,并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愤怒的讨论。

塞梅尔维斯大学(Semmelweis University)通过调查后表示,施密特的论文不符合博士论文所要求的专业和道德标准。该校的调查小组发现,这篇论文包含了翻译自德国作家克劳斯·海涅曼(Klaus Heinemann)1991年著作的16页内容。另外约180页的内容摘自尼古拉·圭奥基耶夫(Nikolay Gueorguiev) 1987年作品,包括同一来源的表格和图表。

随后,塞梅尔维斯大学宣布撤销施密特的博士学位。

施密特一开始拒绝辞职,但是,最终也抵不过舆论的压力。

当时,69岁的施密特在辞职演讲中还坚称自己是无辜的,哀叹自己无法捍卫自己的立场。

一个幽灵在游荡

就算论文没能撂倒政要,但这个“幽灵”一直游荡在罗马尼亚前总理身旁……

综合路透社、科学杂志《自然》报道,该国前总理维克多·蓬塔(Victor Ponta)2012年完成组阁、新任部长们5月7日刚刚宣誓就职后几个小时,教育和研究部长伊万·曼格(Ioan Mang)就被曝论文抄袭。

曼格是罗马尼亚西北部奥拉迪亚大学的一名计算机科学家,曾在参议院教育委员会任职。尽管曼格试图为自己辩解,称这些指控有“政治动机”,但仍抵不住压力,5月15日宣布辞职。

新部长上任1周就辞职,这还不是给时任总理的最大打击,毕竟,这位总理自己很快也被曝出学术丑闻……

蓬塔/IC Photo

2012年7月,布加勒斯特大学(Bucharest University)的一个学术小组裁定,蓬塔2003年关于国际刑事法院的博士论文的大部分内容涉嫌剽窃,他们表示,该论文“违反了研究的伦理、诚信和良好行为原则”。

最初,刚上台的蓬塔选择否认的方式,称这一裁决是出于政治动机。他还辩解称自己没有抄袭他人作品,只是承认自己应该在脚注注明出处,而不仅仅在参考书目中注明。

不过,别以为蓬塔躲过了刚上任就下台的危机,就万事大吉了。

直到两年后,2014年12月16日,蓬塔最终选择放弃博士学位。他给大学校长发了一条信息说:“我给你写信是为了告诉你,我放弃了2003年获得的法学博士头衔。自从公众对我的博士论文提出质疑以来,我早就应该这么做了。”

路透社表示,尽管蓬塔仍然否认抄袭,但他的举动表明,在他试图重建公众对政府的信心之际,他迫切希望结束外界对他博士学位的破坏性猜测。

尽管他2015年是因逃税、洗钱等丑闻,并最终在罗马尼亚首都大火引发的抗议下引咎辞职,但他的整个总理生涯,可以说都被笼罩在学术丑闻的阴影下。

定时炸弹,总会爆…

好不容易跻身政府高层,但因自己当年埋下的“定时炸弹”被引爆而前功尽弃的政客们,还有不少。

尽管这些人直到辞职还坚决否认“论文造假”这一指控,百般辩解。但他们不得不承认,自己政治生涯在论文丑闻曝光时,就已经基本结束。

不知道他们在提交论文的那一刻是否有想过,不管过了几年或是几十年,总可能会有人翻开这些尘封的卷页,查一查这些“不劳而获”的文字。

此时此刻,我们台湾的蔡“总统”会怎么解释呢?

责任编辑:徐蕾
论文 学术论文 论文剽窃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