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就清洁技术达成新协议,“欲与中美竞争”

来源:观察者网

2024-02-07 11:44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当地时间2月6日,欧盟轮值主席国比利时宣布,欧盟成员国和立法者达成一项临时性协议,扩大欧洲的清洁技术生产,范围涉及到从太阳能和风能到碳捕获等各方面,理由是欧盟面临来自中国和美国的挑战。

法新社报道认为,欧盟达成这一协议,是希望同中美两国竞争——欧盟一方面希望减少对中国的清洁技术依赖,另一方面在美国推出的《通胀削减法案》内含3690亿美元清洁技术补贴后,欧盟也希望提高欧洲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

去年,因担心美国的税收抵免计划吸引欧洲制造商离开,欧盟就已经宣布了这一计划。而同样是在去年的8月和9月,先有前欧盟官员感叹“欧洲光伏已经输给中国,风电产业可能也会如此”,后有欧洲太阳能企业发出“破产警告”,称面临到来自中国的“激烈竞争”。

资料图:德国勃兰登堡州一处风力发电场 图自视觉中国

据报道,欧盟委员会希望,到2030年,欧盟使用的绿色科技产品中,至少有40%是由欧盟自己生产的。据悉,40%的这一目标,是去年3月欧盟发布的《净零工业法案》(NZIA)计划中的一部分,该法案旨在支持欧盟到2050年成为碳中和经济体。

而如今,经过一整天的谈判,欧洲议会议员和欧盟轮值主席国比利时就《零净工业法案》达成一致。路透社称,该法案是欧盟努力确保自己不仅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而且在制造所需的清洁技术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的核心举措。

该法案列出了包括核能以及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内的“战略性技术”。根据该法案,公开招标将以可能有利于欧洲企业的标准进行权衡,以对抗中国和美国方面的类似举措。此外,该法案还寻求确保企业能够更快地获得许可。

据悉,该法案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欧盟国家和欧洲议会正式批准后生效。“最重要的是将投资带回欧洲,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美国太阳能光伏板块制造商Solar First的欧洲主管安雅·兰格(Anja Lange)这样表示。

法新社提到,获得清洁技术并避免过度依赖进口技术,是欧洲希望做到的,许多人担心,仅凭这项法律草案可能不足以改变这种情况。报道称,中国目前在太阳能行业占据主导地位,欧洲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已多次请求布鲁塞尔方面提供帮助,并宣称中国是在“不公平竞争”。

业内人士称,欧洲90%以上的太阳能电池板供应是在中国加工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是欧盟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进口伙伴。报道称,欧盟已从俄乌冲突的后果中吸取到痛苦教训,这场冲突让其匆忙寻找俄罗斯能源的替代品。

2023年8月28日,江苏连云港市赣榆经济开发区一家新能源企业,工人正在加紧生产一批出口海外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 图自IC Photo

一段时间以来,欧盟开始炒作对华“去风险化”,对中国采取了更为强硬的立场。去年9月,欧盟不顾德国等成员国的反对,执意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中方早已严正指出,欧方此举是一种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如今,一些人又撺掇欧盟对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展开另一项调查。

不过,负责制定绿色融资战略的欧盟委员会金融专员梅雷亚德·麦吉尼斯(Mairead McGuinness)当地时间2月5日给这种论调“浇了一盆冷水”,她称欧盟必须仔细考虑其行动的影响。“在能源转型方面,任何可能的措施都需要与我们自己设定的目标进行权衡。”她在斯特拉斯堡的欧洲议会上这样说道。

去年12月4日,总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洲运输与环境联合会(T&E)发布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欧洲汽车制造商只获得了满足到2030年销售目标所需电动汽车电池关键原材料的六分之一,远远落后于美国的特斯拉和中国的比亚迪,“这一情况凸显了对绿色技术资源的争夺”。

然而,正当欧洲一味地将中国视为“威胁”之时,拜登政府的《通胀削减法案》才是真正在对欧洲经济造成打击。

根据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美国政府拟提供高额补贴,支持电动汽车、清洁能源等多行业的生产和投资,但其中多项补贴政策和税收优惠仅面向美国本土企业或在美运营的企业。

事实上,美国这一做法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和以邻为壑的手段,其目的是“掏空欧洲”,逼迫欧洲制造业巨头为保住其在美国的巨大市场,而将在欧洲的生产研发及资金转移到美国。这触及到欧盟发展的根本利益,法德等主要欧盟国家其实已经看到。

作为欧盟的两大主要经济体,法国和德国曾先后对美国法案表现出不快。法国总统马克龙呼吁要“唤醒欧洲”意识到这个问题,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哈贝克则批评美方政策等同于“从欧洲搜刮投资”,德国总理朔尔茨更是警告,美方做法可能引发“巨大的关税战”。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熊超然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习近平抵达巴黎开始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

刚有“明显进展”,巴以停火又陷僵局

他在以色列监狱中死亡,联合国官员:极度震惊

俄方通缉泽连斯基等乌军政要员,乌方回应

“哈马斯得到美方保证”?以官员威胁:不会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