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众议院外委会主席声称:支持为与美国结盟的太平洋岛国提供资金,中国正一个个“收买”

来源:观察者网

2024-02-18 08:07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美国因国会预算僵局而迟迟无法“打钱过去”,一些美国政客和太平洋岛国可谓“里应外合”,不停借用中国来炒作议题。继美国的太平洋“战略盟友”被曝一再渲染“中国正策反它们”之后,有美国议员也跳出来“帮腔打配合”。

据路透社当地时间2月16日报道,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共和党籍众议员迈克尔·麦考尔(Michael McCaul)当天声称,作为对抗中国影响力的一种方式,他支持为与美国结盟的太平洋岛国提供资金,并将推动其纳入任何补充安全援助法案之中。

他当天在出席由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赞助主办的一场早餐会上声称:“这是我们对抗中国同(太平洋)岛国(施加)恶意影响力的关键部分,中国正在一个接一个地收买(这些太平洋岛国)。”

迈克尔·麦考尔 图自《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路透社的报道介绍指出,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马绍尔群岛和帕劳这三个南太平洋岛国达成了《自由联合协定》(COFA),协定涉及美国对这三个“自由联系国”提供经济援助,换取美国保持在这些国家领土、航道以及空域的唯一且不受限制的军事准入地位。

去年,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马绍尔群岛和帕劳与美国达成了新的为期20年、价值71亿美元的资助计划。尽管美国国会两党都支持为COFA提供资金,且目前需要国会批准的额外资金数额相对较小,仅为23亿美元,但还是拖了几个月都没有着落。目前从技术上讲,美国与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马绍尔群岛签署的协定已于2023年到期,与帕劳签署的协定将于2024年到期。

报道称,由于共和党坚持认为,任何国际军事和人道主义援助方案都必须包括解决美墨边境安全问题的措施,补充预算问题在国会陷入了僵局。国会人员表示,他们仍在努力想办法来批准COFA资金,包括可能将其添加到3月的紧急支出法案中。但他们也承认,尽管情况紧急,也不能保证成功。

麦考尔称,他曾主张为COFA提供9亿美元的一揽子援助计划,但对其他数字也持开放态度。本周,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了一项价值950亿美元的对外军援法案,该法案主要涉及对乌克兰、以色列的巨额军事援助,但其中不包括COFA的资金。

对此,麦考尔称,他将努力确保COFA的资金被纳入在众议院在3月中旬的任何投票中。“众议院将希望在这个问题上获得自我批准。对吧?我们不会只是草草通过参议院的补充法案。”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马绍尔群岛和帕劳在太平洋的位置图(红框内图自《南华早报》

就在麦考尔炒作此议题之际,与此同时,根据路透社此前看到的信函副本,COFA协议中三国总统已多次致信美国国会领导人,强调需要批准援助计划。

在2月6日致参议院领导人的联名信中,他们表示需要立法来“加强我们的联合,使其能够延续下去”。这封信警告称,这一延误“在我们公众当中产生了不确定性”。

2月9日,帕劳总统惠普斯(Surangel Whipps)写信明确警告了美国,他渲染称美国国会的拖延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帕劳国内那些希望加强与中国大陆合作并与台当局“断交”的政界人士。

马绍尔群岛总统海涅(Hilda Heine)在 2月12日、13日的信中也采取了类似套路。海涅无视美国政府的长期行径,反称中国试图以“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扭转他们与美国的联盟,他宣称“(美国国会)进一步拖延……可能会削弱人们对美国的信心,并鼓励一些人同意中国的诱惑”。

此外,《日经亚洲》近期也炒作,南太平洋地区持续处于中美“战略竞争的前线”,COFA使美国得以将这三个南太岛国充作针对中国的“盾牌”。但几个月来,美国国会一直未能批准COFA资金,在美国和中国争夺南太平洋地区影响力之际,中国可能会填补这一空白。如果COFA协议失效,它将对美国的军事行动产生巨大影响。

报道指出,美国计划2026年在帕劳安装先进的雷达系统,马绍尔群岛则是美国主要的导弹试验场。在与南海问题和台海问题有关的冲突中,这三个国家可能会成为美军的后勤基地。如果中国在这些国家的影响力增强,美国想要维持对澳大利亚的补给线将面临更大挑战,后者是美国在紧急情况下支撑军事行动的重要盟友。

1956年5月21日,美国投下的一枚氢弹在马绍尔群岛比基尼环礁上空爆炸 资料图

此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针对相关问题回应表示,中方对有关各方同太平洋岛国开展正常交往与合作不持异议,一贯主张国际社会应更多关注和支持岛国发展振兴,商签任何合作文件都应该有助于实现这个目标。发言人同时也强调,中方也反对任何国家将地缘政治博弈引入太平洋岛国地区。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熊超然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这把火怎么点着的?”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宁愿关闭在美业务也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