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默克:别管西方说什么,东盟有权搭上“一带一路”顺风车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5-15 10:01

肯·默克

肯·默克作者

加拿大卡毕兰诺大学经济学教授

【翻译/观察者网马力】2017年4月底,第30届东盟峰会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闭幕。东盟各国认为,在处理对华关系时应采取合作路线并尽量避免冲突。一些西方和亚洲的观察家抱怨道:这些东南亚国家“已经背叛了正义”,他们怎能对中国在南中国海的“挑衅和军事化动作”视而不见?然而,如果从地缘政治和经济角度分析目前的局势,你会发现这些国家如此决策是有道理的,不但不应受到指责,反而应该获得支持,因为这有助于东盟国家实现其国家利益。

所谓“政府”,无论是某一主权国家的政府还是超国家组织(超国家组织这一组织形式是在二战后逐渐产生的,它成立的基础是各主权国家主动让渡出一部分主权,将一些事务的处理权交给国际社会——观察者网注)的“政府”,其宗旨不正是为其所负有责任的民众提供和平、稳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吗?

东盟国家应该在南中国海主权归属问题上与中国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这对该地区的安全形势和经济发展来说都是有利的,远比购买被美国、日本淘汰的二手武器、参加那些所谓的“航行自由”、“飞越自由”行动明智得多。事实已经证明,美国的“航行自由”、“飞越自由”行动对中国的南海造岛工程毫无影响,中国的“九段线”主张也并未因此松动。不但初衷未能实现,美国的军事行动反而刺激中国加快了造岛速度,中国还利用导弹等加强了岛屿的军事防御部署。

当然,你可以质疑中国“九段线”主张的合法性,你也可以就如何解决南海纠纷提出建议,但这一切应在双边框架内进行,不应由某些动机不纯的域外国家(outside powers who may harbor a dubious motive)强行推动。中国人似乎已经得出结论:美国和日本正试图阻止中国的触角伸向印度洋,这两个国家的动机与所谓的“航行自由”和“飞越自由”毫无关系。

中国人已经阐明,南中国海水域的航行自由对其自身比对其他任何国家都重要,因为没有任何国家像中国那样依赖这一水域作为贸易通道。据统计,在中国每年5万亿美元的对外货物贸易中,有大约75%要经过南中国海。

香港《亚洲时报》5月6日文章:《东盟国家追求自身国家利益的行为不应受到指责》

美国与南海争端的升温

2011年,越南河内,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宣布南中国海地区事关美国的“核心利益”,此后中国和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文莱等东盟国家之间的领土争端开始升温,可见两者之间并非毫无因果关系。

大多数分析人士认为,正是希拉里国务卿对奥巴马总统施加了影响,导致了“转向亚洲”政策的出台,此后60%的美国海军战力被部署到了西太平洋地区。由于看到美国强化了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部署,菲律宾、越南等国受到了极大鼓舞,开始主动向美日两国靠拢,希望与美日形成联盟,进而对中国形成压制。

在这些国家中,菲律宾走得最远,2013年该国就南海主权问题向永久仲裁庭提交了诉状,然而这个仲裁庭并非联合国下属机构,但西方和日本的媒体却成功使一些人相信该机构隶属于联合国。不出所料,中国驳回了没有效力的仲裁结果,认为该仲裁结果“不符合国际法”,而且是“自相矛盾的”。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这个仲裁庭的5位法官中,有4位都是日本提名的,且据传他们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关系密切。还有舆论指出,此次仲裁费用3000万美元最后也是由日本支付的。

与中国对抗的负面影响

发起对中国的挑战导致菲律宾和越南两国在农产品对华出口方面承受了严重损失。菲律宾的蕉农们发现手中的香蕉越来越难以在中国市场上售卖,而该国的渔民也不再那么容易进入中菲争议海域捕鱼,这导致他们的生计愈加困难。同时,中国的钻井平台开始在中越争议水域进行勘探,而越南荔枝也越来越难以进入中国市场。

毫不意外的是,西方(尤其是美国)和日本都指责中国“太过霸道”,“竟然动用经济手段欺负身边弱小的邻国”。而中国指出,中国消费者有权利将不友好国家的产品排除在购物清单之外。

在分析“中国欺负身边弱小邻国”的指责时,不应忽视的一点是,都有哪些国家在做出这样的指责呢?有一项事实值得关注:在美国提出“转向亚洲”战略之前,南中国海地区的争端并未如此激化,也不存在所谓“中国欺负身边弱小邻国”的指责。在“转向亚洲”战略实施之前,没有任何媒体报道所谓的“航行自由”问题,菲律宾渔民在中菲争议海域打渔也从未受到影响。

应该指出的是,“九段线”是1947年由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提出的,随后获得了美国政府的承认。只是在1949年中共取得全国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美国才一改往日的态度,拒绝承认“九段线”的有效性。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场来说,它只是希望恢复此前被欧洲和日本帝国主义夺走的领土。如果不这样做,按照其外长王毅的说法,那就“有愧于祖先,更对不起后世子孙”。

东盟与中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自2010年《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协定》签署以来,菲律宾、越南等东盟国家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大幅增长,双边贸易额增加了三倍,2016年达到了3700亿美元。中国成为东盟商品的最大进口国,2016年进口额高达2000亿美元。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将更加广泛。

另外,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以及其他中国投资将确保东盟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推进。在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中国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已经启动了这些国家公路、高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不应将东盟的态度视为对中国的屈服

东盟各国领导人的意图很简单,他们只是希望创造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提高自己国民的生活水平。中国当然不是完美的,但它在地区经济增长方面的确体现出了负责任的态度。中国已经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且东盟各国每年还从中国那里获得大笔投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亚洲将引领全球经济增长,而中国在其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那些指责东盟对中国态度“软弱”的声音是不负责任的。还有人建议东盟国家购买美国和日本早已淘汰的老旧武器与中国对抗,这实际上是在诱导东盟国家,把与中国对抗摆在比经济发展和地区稳定更优先的位置上。颇值得怀疑的是,这些人如此积极向东盟国家建言献策,是否真是在为这些国家的利益着想呢?

东盟在对华政策方面的思路是清晰的、正确的,寻求对华合作符合其自身利益。中国主张在南海争端问题上进行双边协商,在争议海域开展联合开发活动,这的确是个可行的办法,而且有助于稳定地区局势、促进经济发展。

(观察者网马力译自5月6日香港《亚洲时报》)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马力
东盟 中国 一带一路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重庆通报“燃气费异常”: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被免职

“伊以都在降调”,国对国直接打击结束?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