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当局对惠台措施“煞费苦心”被批:显得无计可施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
2018-03-15 16:25
【观察者网 综合报道】台媒3月15日消息,台湾世新大学传播学院院长游梓翔表示,针对大陆的31条惠台措施,“行政院”应对方案一拖再拖,拿不出来。“警告”加“正名”,只是显得蔡当局无计可施而已。
他指出,“党政人士”表示,因为“相关措施面向广泛”,所以要花时间评估。“党政人士”又说,评估的重点是“法律关系”、“国民权益”、“产业经济影响”。在评估时将“法律关系”放第一位,是代表蔡当局未来准备祭出法律手段,提醒赴陆民众“违法”风险吗?
于是一方面嘴上说“当局不能禁止民众选择到大陆发展,但须提供充足风险评估信息,供民众判断”的漂亮话,一方面又努力暗示可能遭遇的“法律风险”,这就不是“风险劝说”或“道德劝说”,而是“可能违法”的警告甚至恐吓了。
游梓翔指出,应对方案还拿不出来,但“嘴硬方案”一个接一个。最新的“嘴硬方案”是——“为了不随陆方起舞”,赖“院长”对“行政院内部”作了“口头指示”——将来谈到相关措施时,不可称之为大陆“惠台”措施,要改说“对台”措施。
果然不愧是正宗“台湾正名”高手,把“惠”字消个音或涂掉,补个“对”字上去,大陆的“惠”台措施就立刻破功了,果然厉害!“行政院内部”说话要注意,如果不小心说了个“惠”字,最好自己也皮绷紧“风险评估”一下。除了“赖神”,谁能想出这种“改名改运”的神奇办法呢?
其实是不是“惠”台,31项措施涉及的对象自有判断。真正要应对,不如提出改善台湾薪资和环境,降低意识形态干扰的方案,“警告”加“正名”,只是显得蔡当局无计可施而已。
2月28日,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宣布,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商中央组织部等29个部门,发布实施《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共31条具体措施。
安峰山表示,这些措施出台,将给台资企业和台湾同胞带来巨大机遇和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对台资企业来说,相关措施将帮助台资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加快转型升级,拓展内需市场,获得更多商机,实现更大发展。对台湾同胞来说,相关措施将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创造更好条件,并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
国务院台办将继续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加强政策落实,评估实施效果,并根据需要研究制定更多政策举措,扩大和深化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不断增进两岸同胞亲情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