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中国史,怎么到大陆工作?”

来源:观察者网

2018-08-12 12:56

【观察者网 综合报道】

台湾“十二年国教”课纲自实施起便争议不断,去年的“文白之争”在台湾掀起大讨论。如今,年度例行课审会悄然而至。争议话题不亚于语文课纲的历史课纲或进行调整,成为焦点。

台媒报道,今年审议的新课纲草案提出将中国史并入东亚史,有关中国史地部分大幅减少,并有提案建议延长台湾史的学习时数。

台湾高中校长、教师指出,上述做法都是为了“去中国化”,这种做法显然不对。这是“文化台独”的重大胜利,未来两岸关系会因两岸年轻人认同断裂更加紧张。如今大陆对台湾产生的影响很大,而且近年来两岸关系大变,很多人到大陆工作,怎能不了解历史?

“十二年国教”课审大会11日起一连3天审议社会领域课纲,图自台媒,下同

去掉“中国史” 增加“台湾史”

据《中国时报》8月10日报道,为期三天的台“教育部”课审大会于11日开始审议社会科课纲。

台“教育部”“国家教育研究院课程及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洪咏善说,十二年“国教”高中历史课纲草案,由朝代编年史改为主题式(单元),不再分成台湾史、中国史及世界史,而是规划台湾、东亚及世界等3个分域,也就是将“中国史”放在“东亚史”的脉络下讨论。此举让学生借由区域的关连性来学历史,培养他们新的历史观。

此外,课审委员、台湾东华大学学生萧竹均提案,将初中台湾史学习时数由1/3提高到1/2。萧竹均说,过去社会科从未有过转型正义的内容,台湾史教育也漠视原住民历史。他认为社会科课纲应该增加这两部分内容,因此“台湾史”的学习时数有必要增加。

这两个提议均备受争议。

“去中国化”明显 蓝营痛批“政治介入”

嘉义大学历史系教授吴昆财表示,不管是中国史纳入东亚史中,或是将台湾史学习时数从1/3提高到1/2,都是为了“去中国化”,这种作法当然不对。

吴昆财指出,台湾只有通过中国大陆才能发光发热、让全世界看到,但十二年“国教”高中历史课纲,却将中国史纳入东亚史中,并淡化中国大陆因素在台湾历史的份量,主要是定位台湾、中国、日本、韩国等都是独立国家,目的就是“去中国化”,他无法认同。

至于台湾史学习时数提升到1/3,他也觉得不妥,因为台湾历史很短,用这么长的时间来教,最后可能要教到嘉义兰潭何时兴建、面积多少等这些琐碎的内容,是大家想要的吗?

新北市安康高中校长谢金城也说,若高中历史课纲最后真的将中国史纳入东亚史中,对台湾来说,中国文化变成另外一个国家的文化,这种翻转不但是矫枉过正,也会造成重大冲击。他认为,应在以中华文化为基础来看待两岸历史,不应将中国史切出纳入东亚史中。

《旺报》援引国民党文传会代理主委唐德明的话说,此次课审大会出现人事与审议程序异常。此次台“教育部”课审大会破例首次利用上班日开会,可见“急如星火”。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为何课发大会召集人、课审大会委员、“国教院”院长许添明却在7月31日被撤换,学术副院长也同时去职,整个“国教院”只由行政副院长代理,“这种诡异的情况,很难不让人怀疑其中是否有政治力的介入”,他批评:”“教育是百年大计,政治介入很可耻”。

唐德明指出,除了人事与审议程序的异常,课纲本身也充满争议。把中国史并入东亚史,而且舍弃朝代编年史的编排方式,明显就是政治力介入教育,民进党企图“去中国化”的目的昭然若揭。

另外,唐德明提到,把中国历史放在东亚脉络,根本就是数典忘祖的做法。他举例,以辛亥革命创建中华民国而言,这要如何从东亚的脉络来解读?如何让学生理解满清末年的腐化,遭致世界列强侵略的血泪历史,革命先烈又是如何抛头颅、洒热血,推翻满清建立中华民国,成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北市中正高中历史老师许孝诚认为,过去可以依照时间顺序讲述历史,如果调整后可能会在局部提到,并从区域深度去探讨问题。此举虽然可让学生培养自己的观点,但也可能形成意识形态,看待历史恐变得不够客观。

斩断认同 两岸关系只会更紧张

据《中国时报》报道,台湾文史作家王丰提起去年语文课纲删减文言文比例,结合此次历史课纲草案将中国史并入东亚史指出,这是“明显把教育鲜明地工具化”,并且显示出尚未摆脱殖民者的视角。

王丰指出,台湾虽已脱离殖民70多年,但仍未摆脱后殖民心态。“看很多问题不是从台湾人角度,而是从殖民者角度,从西方或皇民角度来看。”但所谓“东亚”实为西方殖民者视角。他感慨若课纲设计者心态都未“摆脱被殖民”,宛如仍被关在囚笼中,这样又如何能期待台湾的年轻人具有开阔没有限制的视野?

王丰强调,台湾既然一直以“民主自由”为傲,台湾地区的执政者就不应该将学子视为“历史的选民”,试图以教育为工具“捏面人”。

暨南大学历史系荣誉教授徐泓也认为,强化“东亚史”把中国史归于其中,是用西方研究中国的史观,是一种矮化;如今大学里教日、韩史的内容都廖廖无几,又有多少高中教师能够清楚东亚史的脉络,如此说来这样的课纲仍是行“去中国化”之实。

长期关注课纲编审的台大政治系教授张亚中说,这是“文化台独”的重大胜利,未来两岸关系会因两岸年轻人认同断裂更加紧张。

张亚中指出,新历史课纲把中国史并入东亚史,以后台湾学子没有中国史的史观概念了。把原本朝代史改成主题式(单元),也因此历史会变得碎片化,学生获取的是片段性历史知识。以后再谈到晋朝唐朝,学生们会没有给相对的时间概念,这同样会导致未来年轻人没有中国史的史观。

张亚中说,这对两岸关系影响很大,因为认同历史是两岸关系的根。根被刨掉,去中国化形成,会加深彼此的不信任,发展两岸关系很难。就算之后再换国民党执政,与北京方面互动时也会受到影响。当共同认同没了,两岸一家亲就变成权力的竞争追逐,对台湾更不利。届时台湾只好把美国拉进来,这会让两岸关系充满危险。

国民党立委赖士葆痛批,此次历史课纲把中国史放入东亚史是地道的台独史观。相较以往把中国史、台湾史并列,变本加厉。而且,原本两岸关系已经很糟糕,蔡英文当局这样处理,只会让两岸关系恶化。

西进已成风潮 难阻挡

北市中正高中历史老师许孝诚表示,大陆对台湾产生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台湾解除戒严后,两岸关系出现变化。现在不少高中生就已在思考毕业后是否到大陆升学或求职。

苗栗县私立建台中学历史老师王富丽说,很多毕业学生在大陆工作,如此强大的势力就在附近,怎能不多了解它的过去?

高雄鼓山高中校长庄福泰认为,学生有必要认识大陆,但要认识到多深可以思考。或许可以教孩子一些学习方法,让孩子以后有更好的方式去认识大陆与其他国家,更宏观看待这个世界,而不是现阶段传授缩减限制的知识给学生。

“理想再崇高,仍得兼顾现实。”国立虎尾高中历史老师郑立铃表示,课纲中删减中国史的比例,会令学生对中国史学习不足,脉络也会支离破碎,老师得找时间多补充。课纲无论怎么修,都要回归教学核心,“立足台湾,兼顾中国,放眼世界”才是历史课纲最好的依据。

竹东高中历史老师蔡智惠表示,目前的教育目标是以训练学生能力为主,若没有先秦夏商周历史,得看训练的主线能否有其它的内容进行替代,最后还得回归到改变的内容。

私立建台中学历史老师王富丽表示,若把中国史纳为东亚历史,今古文经之争、中国本土宗教、王安石变法、张居正变法等政治史和文化史都没了,加上历史课程时数减少,课纲就徒留一个“虚”字,而中国史中变法等例子,也可做为现代警戒,去中国史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历史脉络混淆 怎么教

台中市侨泰中学校长温顺德也表示,这几年教历史感觉现在学生对时间顺序观念相当薄弱。过去大家学历史是以朝代概念出发,早期朝代、时间顺序观念很清楚。如果新课纲完全改为主题式(单元),恐怕会让孩子们的时间顺序更加混淆,未来将成为老师教学上的大挑战。

桃园区福丰国中历史老师王静新表示,初中历史课程中,中国史基本上仍按时序,高中改采主题式架构后,由于中国文明与历史本身复杂,和东亚周边互动也非常复杂,难以只用东亚史就能厘清复杂的历史脉络。

王静新还指出,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内容差异很大。用考试引导教学的现状下,教师将会无所适从。

板桥高中历史科教师张肇祥指出,高中老师想要加强教学效果,势必得先了解每个学生初中用的教科书内容,再补充更多资料,这会成为教学的一大难题。

虎尾高中历史老师郑立铃说,老师会面临在有限的上课节数中,难以教完课程的窘境,若要完整教完一定要另找时间补课。

教育培训机构、补教名师吕捷直言:“既然要以空间建构历史,要玩就要玩大一点。为什么不直接分为陆权时代、海权时代来谈?”他认为现在审议的课纲看似打破国别史,但仍是“新司机在走老路”,不断删减而破碎、片断化的“史实”教学,无法让学生建立史观。

国民党文传会代理主委唐德明也认为,去掉“中国史”对高中生学习历史而言也是灾难。因为采用主题式教学,容易让学生在历史脉络与朝代时序方面混淆不清,并不适合高中生学习历史之用。主题式研究只适合已经通盘了解历史脉络的学者,进一步研究特定历史主题时所用,对于高中生来说,还是采用编年史的方式更能增加学生的历史逻辑。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奕含
台湾 教育 历史 历史认识 历史观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