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鹏恒、毛克疾:说中国分化欧洲?不如先找找自己的问题

来源:观察者网

2019-03-29 07:35

马鹏恒

马鹏恒作者

欧洲观察员

毛克疾

毛克疾作者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印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马鹏恒、毛克疾】

2019年3月23日,中意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作为G7成员国、欧盟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反水”美西方集团引发了剧烈震动,虽然欧洲主要国家的态度令人寻味,但这一态度之下各国却有各自的利益考量,内部日益分歧尖锐。意大利“反水”的背后是西方集团裂痕的体现,预示着大西洋联盟撕裂的开始。

首先要指出的是,意大利“反水”并非其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合作的开端,更像是两国全面合作“五通”的阶段性总结:

政策沟通方面,早在2018年8月,由意大利副总理牵头,专门组建经济发展部,“中国特别工作组(Task Force China)”,强化两国在经贸、投资、科研及在第三方市场等领域的合作。

设施联通方面,2017年两国先后迎来了“米兰-成都”、“临汾-卢戈”专列的成功首发,大大缩短了欧洲地中海市场与中国西部腹地的距离。

贸易畅通方面,自2014年起,中意贸易额增长率持续保持在10%左右,截止2018年,中国已成为意大利欧盟外第二大贸易伙伴。

资金融通方面,中资企业对意大利投资不断升温,据意大利《24小时太阳报》报道2000-2017年,中国对意投资累计达到137亿欧元,意大利成为中国在欧盟的第三大投资目的国,仅次于英国(422亿欧元)和德国(206亿欧元)。

民心相通方面,2017年赴意旅游的中国游客超过150万人次,也是意大利学生赴欧盟外留学的第一目的国。由此可见,两国的经贸、文化方面交往已有着深厚底蕴,此次合作大单将主要涉及港口等深度合作项目。

当地时间2019年3月23日,意大利罗马,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意大利总理孔特会谈,两国签署双边合作文件。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意大利的加入根本原因是自身经济困境

自金融危机后,意大利的经济增长就几乎处于停滞状态,2018年,其失业率达在10.5%(欧盟平均值为5.38%),年轻群体总失业人数更是占32.7%(欧盟平均值为17.28%)。高盛报告指出:“意大利的实际状况可能比官方数据显示的更糟,疲弱的经济前景对政府实现其公共财政目标构成挑战。意大利政府赤字和公共债务的前景仍比官方预测更为悲观,预计其经济和资产价格将再次出现动荡。”

对此,意大利原有的民主党、力量党无力回天,腐败丑闻频发更是让民众彻底丧失了对原有政党的信任。未来无望的前景和生活现实的窘迫使意大利民众渴望一场政坛地震,以此推动真正的变革。

在这种趋势下,右翼民粹主义的五星运动党以及联盟党异军突起,以迎合草根阶级诉求反对原有建制,在2018年大选一举分别拿下37%和32%的议会席位联合组阁。在新政府中,五星运动党主打发展牌,但是其执政一年来却乏善可陈,在联合组阁的联盟党面前产生的巨大压力。在这种背景下,五星运动党极度渴望借助外界资金以帮助意大利摆脱经济颓势,从而延续其政治生命。

意大利的加入是西方世界内在危机的体现

美国方面自3月初意政府表明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意向以来,已多次公开施压,敦促美欧各方在诸如5G、“一带一路”建设等问题上采取更加统一的应对立场。美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马奎斯多次警告意大利,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非但无助于其经济,更有损国际形象”。

在美国压力之下,意大利也对其传统盟友做出了部分妥协。3月11日,意经济发展部长表示,中意合作将不包涵与5G技术及其相关技术。但总体看来,目前美国对于意大利和欧盟施压效果并不明显。鉴于特朗普在几乎所有国际问题上都奉行孤立主义,与欧洲的贸易问题上也存在诸多分歧,以及其日益减少的“公共物品”供给,意大利不得不抛弃原有意识形态的考量,选择更现实的策略。

虽然德国并未明确表态反对意大利的政策,但却凭借其在欧盟独特的影响力,私下对各国进行游说和施压。作为欧洲第一强国和欧盟经济发动机,德国渴望依托欧盟框架实现大国抱负,但东欧、南欧国家相继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使德国明显承压。

在3月12日起草的《欧中战略前景》便一定程度上是德国意志的体现,其中将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强调欧洲需采取共同的产业政策以应对来自中国的威胁。与此同时,德国虽未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但却以雄厚的技术、资本和市场优势成为欧盟对华合作的主要受益国。因此,德国一面幕后施压意大利,一面又不敢公开反对,唯恐损失对华合作的巨大利益。

欧洲另一支柱国家——法国——态度更为模糊,在呼吁各方维持欧盟统一对华立场的同时,并未直接抨击“一带一路”倡议。法国总统马克龙主要以“意大利破坏了欧洲的统一步调,单独与中国签署合作备忘录,损害欧盟作为一个整体与中国进行议价的能力”为由侧面批评意大利。但由于法国自身经济实力不如德国,其在欧盟内影响力也呈现衰落的势头,也希望借“一带一路”倡议提振自身经济,因此并未表达强烈的反对意见。也正是马克龙居中协调,积极促成了习主席与默克尔、容克在法国举行的多边会谈。

当地时间2019年3月26日,法国巴黎,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举行会晤。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欧盟内部的其他国家视内外情况,态度呈分化趋势。经济状况较好,且与德国联系密切的荷兰对意大利持强硬批评态度。荷首相马克·吕特称,意大利的政策是“幼稚的”,对于中国“更深层次的地缘战略图谋”无所察觉。从经济地缘角度看,如果中意港口合作深入推进,的里亚斯特港必将分流荷兰鹿特丹的港口运量,损害其欧洲国际海运中心的地位,这可能也是荷兰态度强硬重要原因。此外,马耳他财政部长则表示希望追随意大利的步伐,认为“偏见”不该妨对华合作的“好生意”。

欧盟态度分裂的背后,是其联盟认同所依赖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动摇。其滥觞之时,正是煤钢合营、欧共体的经济发达使其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可欧盟走的太快了。迈入新世纪之后,欧洲一体化在宽度与广度上都有着大幅的进展。接连的东扩使其成员国数量达到28个,人口共计约5亿,其单一货币政策也使其经济一体化程度大大加深,然而欧洲的世界地位确是在衰落的,它不光面临新兴经济体的冲击,也面临着传统盟友的“抛弃”。没有共同利益便难以推进下一步的行动,没有一体的行动便难以创造共同利益,欧盟的处境举步维艰。

其困境不仅在于国际压力,更在欧盟内部。国别发展的极化和国民财富的极化在全方位地撕裂着尚未完全建立的欧盟认同。如今古希腊民主制度的悲剧似乎在21世纪的欧洲重演了,“一切城邦都可以被分为两个城市,一个是穷人的城市,一个是富人的城市。”相对剥夺感加剧了阶级矛盾,于是法国的黄马甲走向了街头,英国的公民选择了脱欧,民粹政党在意大利、西班牙、瑞典等文明古国取得了节节胜利。

虽然西方舆论对“一带一路”口诛笔伐,抗议不断,但其带来的好处却也是有目共睹的,在意大利的媒体在宣传“一带一路”时,不少提到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它被中资并购仅两年之内,前期亏损便全部清偿,其集装箱吞吐量全球排名从并前的第93位跃升至当前的第36位,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港口之一。这些好处被西方国家看在眼里,酸在心里。因此“一带一路”走向世界的同时,我们自身需时刻清醒,“一带一路”倡议是经济倡议而非地缘政治战略,经济发展互利共赢既是初心也是目的。共建“一带一路”正如习总书记在十九大答记者问中指出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小婷
一带一路 意大利 中欧关系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