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爷:下调中国主权评级展望 穆迪的底气到底何在?

来源:观察者网

2016-03-03 07:20

茂哥

茂哥作者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据说,鱼的记忆只有3秒;而评级机构穆迪的记忆即便比3秒多些,却也十分有限。

就在3月2日这一天,评级机构穆迪下调了中国主权债务的评级展望,从稳定变成了负面。

穆迪的记忆到底有几秒?

不过,我猜想,穆迪的高管们要么是完全不看电影,要么就真是记性出了问题。要知道,在刚刚拿下奥斯卡小金人的影片《大空头》当中,就有这么一个桥段。

发现美国次级房贷中的巨大漏洞后,影片中的几位大空头们便决定拿次贷开刀。不过,就在形势逐渐明朗,房贷违约现象逐渐增多的情况下,标普、穆迪和惠誉这些评级机构却仍然拒绝下调次贷衍生品的评级。这让片中的主人公,空头之一的马克·鲍姆承受重压。尽管押宝空头的大方向没错,但持有空头头寸的资金成本也让鲍姆有点喘不过气。

于是,在煎熬之下的鲍姆,便向标普的一位女高管爆发出了熊熊的怒火。无奈之下,这位女高管给鲍姆交了底——不给垃圾债券定个高级别,隔壁老王——不,隔壁穆迪就要来偷人了

正所谓,都是在江湖上混社会的,谁还没些难处啊。要说标普节操低,无奈穆迪节操更低,没办法啊。

虽然上面这些都是影片中的桥段,但《大空头》却绝不是任何一部什么别的影片。按照我的理解,这地地道道是一部伪装成商业电影的纪录片。在片中,评级机构对次贷危机的推波助澜得到了最为生动的诠释。本来,对结构化的金融衍生品CDO和CDS而言,若是市场能够对房贷违约做出及时反应,即便是发生危机,却也不会是最终人们所看到的那个样子。

实情是,恰恰是穆迪等一干评级机构努力地为CDO等金融衍生品涂脂抹粉,人们便继续对当时正逐渐发酵的大规模房贷违约视若无睹。

这一切恰如皇帝的新衣,只等一个愿意亲自用双眼去感受真实世界的孩子。

这一切恰如皇帝的新衣

不过,人类却从来不会真正地从错误中学会什么。时至今日,情况没有任何改变。更多的人仍然是只愿意借别人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

只是让人未曾想到的却是,包括穆迪在内的各大评级机构却也曾经是愿意揭穿真相的孩子。

评级机构曾经的光荣岁月

“必须客观理性地看到这个事实,国际评级机构近百年来确立的话语权和公信力不是偶然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和副所长向松柞曾这样分析穆迪的成功。

他认为,“它(评级机构)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它的评级模型、公信力等各个方面是经过市场考验的。”追溯到100年前,在三大评级机构中,最早涉足债券评级业务的就是穆迪。穆迪创始人约翰·穆迪于1909年就开始首创对铁路债券进行信用评级。1913年,穆迪开始对公用事业和工业债券进行信用评级。

信用评级机构作用得到资本市场认可,一个重要的时问点是1929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

大萧条让穆迪等评级机构一举成名

来自标普和穆迪官网的信息称,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股票市场崩溃之前,标准和普尔都建议客户变现了他们的资产,它们提前认识到股票价格会大跌。穆迪也一直在发布和跟踪债券评级。当债券违约突飞猛涨的时候,穆迪给予的高信用级别债券很少出现无法还债的情况。

这让穆迪、标普等信用评级机构在资本市场奠定了名声。

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间,评级公司的影响力随着各种债券交易的扩张而逐渐增大。1941年,标准和普尔合并,组建了标普公司,当时已经覆盖了大约7000只市政债券的评级。

到2010年,标普官网显示,标普评级的债券金额已经超过32万亿美元。而2010年的美国债券市场中,债券总额仅为35万亿美元。包括了国债、地方债、市政债以及公司债等。

事实上,至少在上世纪90年代中叶以前,三大评级机构在国家债务方面的一贯表现受到了市场的认可。

只是时至今日,欺诈就是欺诈,违法就是违法;在这里,昔日的功成名就却并不是穆迪等应当逃过惩罚的理由。

但是,穆迪最终却仍然成功地逃出生天。以至在当今社会,它在依旧可以兴风作浪,做出不负责任的评级的同时,却还有大把大把的人愿意买账。

穆迪欺诈行为人尽皆知,却又为何得以逃脱惩罚?

美国次级房贷大规模违约自2007年始。此后,人们便开始逐渐了解到在危机中,穆迪所扮演的那种不光彩角色。不过,金融市场却依然按照老的游戏规则运行。

虽然美国证监会于2010年一度要起诉穆迪,但最终却让其得以逃脱惩罚。本来可以让这家欺骗过所有人的公司彻底声名扫地,可美国证监会却以“缺乏执法手段”的理由,主动放弃了对穆迪的行政诉讼。

按照美国证监会的官方口径,2007年时,穆迪在欧洲分部的一个评级委员会拒绝下调总值10亿美元的债券。这些债券因通胀原因本应被下调评级。但为了维护“声誉”,穆迪拒绝改正错误,证监会遂决定对穆迪展开诉讼。

不过,麻烦事儿也来了。这个委员会设在欧洲,可按照2010年7月开始实施的“道得-弗兰克”法案,对穆迪旗下这个身在境外的委员会,证监会竟然连执法权都没有

嘿!虽说要肯定美国证监会想对穆迪下手的勇气,可他们对于爆点的选择还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话说回来,其实道得-弗兰克法案某种程度上来说,恰恰就是为穆迪量身定做的。震惊于次贷危机的惊人后果,这部法案倒是认认真真地增添了不少监管方面的繁文缛节。

不过,按照美国记者艾莉森·菲茨格拉德2014年的一篇文章来看,这件事倒是另有隐情。

说到底,评级机构恰如美林这类投行一般,同样已经变得“大到不能倒”了。

纵然是抗议,最终也是徒劳;“大到不能倒”的华尔街之狼们依旧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

围绕“是否应惩罚评级机构”,菲茨格拉德揭示出了三大困境:

1、尽管国家养老基金也对评级机构提起了诉讼,但养老基金却根本无法在摆脱信用评级的情况下,进行投资决策。

2、由于担心会再度对市场造成严重打击,许多金融业的改革方案,联邦政府根本就没有认真执行。

3、最重要的,其实还是证监会的“护犊子”:对于评级机构,美国证监会主动放弃了执行道得·弗兰克法案中的部分“严刑峻法”。

菲茨格拉德文章截图

而就在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至2010逃脱起诉这段窗口期里,穆迪又办了件大事儿。

2009年12月,继标准普尔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下调为“BBB+”之后,穆迪也随即跟进。22日,穆迪宣布将希腊主权评级从A1下调到A2,评级展望为负面。

在华尔街投行纷纷加入做空欧债的时候,穆迪却没有如次贷危机时那样百般袒护,而是选择了积极配合。

如果说华尔街投行是狼,那么穆迪等评级机构便是狈。狼狈为奸之际,在欧元区国家中,希腊便成为了他们手中的头一个祭品

只是在其中,穆迪无论是选择袒护,还是选择配合,背后的根据却从未改变——说到底,为穆迪支付源源不断佣金的,还是那些嗜血的华尔街投行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更多精彩,请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羽扇观经”(ID:guanchacaijing),重磅财经新闻深度解析,专业、有趣、有思想。资本长袖善舞,事关你我她!

责任编辑:李晽
穆迪 评级机构 占领华尔街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马斯克公开反对禁止TikTok

伊朗外长否认以空袭:除非遭重大袭击,否则不予回应

重庆通报“燃气费异常”: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被免职

“伊以都在降调”,国对国直接打击结束?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