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王: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印度朋友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7-27 07:46

魔王

魔王作者

旅居新西兰自由撰稿人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魔王】

在奥克兰这样的多元文化的城市,云集了全球近200个国家的移民,任何国家的人都可能遇到任何国家的人,一个中国人就有很大的概率与一个印度人有这样那样的交集。中国和印度两个原本陌生、鲜有往来的民族,在他们祖国万里之外的一个小岛上,却命运交错地共同生活着。

其实,印度人在华人社群中的印象并不好。相当多的华人认为印度人能说会道却很懒惰,在守时守信方面也是恶评满满,也有不少华人不喜欢印度人住处飘来的咖喱味(当然笔者作为吃货,还是非常喜欢咖喱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很多印度人喜欢耍小聪明。华人其实也喜欢耍小聪明,但手法比较圆滑隐蔽,而印度人耍小聪明却不加掩饰,有一副“你们都是傻瓜,你们看不见我”的迷之自信,这往往会让人深感智商被侮辱。

比如有一次我与一个印度地板工人约好9点到我家见面。9点时给他打电话,他说正在路上,结果10点了都没到,电话也不接了。最后他的老板才说这工人宿醉了没法上工,马上再派一个过来——而我给他打电话时对面口齿清晰、思维正常,根本不是宿醉的样子。虽然不知道对面到底发生了什么,虽然也理解对方要安抚客户需要编一些借口,但这样低级的自相矛盾的谎话,实在让我有一种智商被老板和工人双双侮辱了的感觉。

奥克兰一些印度人聚居的地段,开始变得不受华人喜欢。听过不少朋友抱怨,一般三卧室的住宅住一个家庭比较正常,而他的印度邻居招来很多房客,几乎一间卧室住一个家庭,三个家庭挤在一起,汽车停满了他家门口的街道,垃圾桶也经常是满的,大风一吹塑料袋经常飘到他家院子甚至窗户上。

这些挤在一起的印度居民一般都从事低于最低薪资标准的工作,这些地段的学校评分因此大幅降低,重视教育环境的华人也越来越不愿意把孩子送这些学校上学(新西兰学校的decile评分与成绩无关,而与校区居民平均收入水平有直接关系),这些学校叫苦不迭,近来纷纷修改规则,要求每个住址只允许一个家庭注册上学。

因此我经常怀疑华人,包括我自己是“种族主义分子”,只要见到印度人的脸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之中,就会产生一丝的不快与警惕,即使已经有十多年与印度人做同学、同事的经历也是如此。直到我的儿子上了小学,这问题我才初步有了答案,并不是。

我现在居住的区,欧洲白人移民居多,有少数华人,偶尔会有一些韩国、日本人,而肤色较深的印度人一旦出现在这个区,就会明显有“外区居民”的感觉。儿子的小学班上就有一位唯一的印度小朋友,名叫米兰(Milaan,实际发音更接近“麦浪”)。我一“种族主义者”当然是不希望儿子跟他在一起玩,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儿子和他不到半年时间就成了一对铁哥们。由于儿子的关系,我们也逐渐开始与米兰的父母接触、交流。

米兰的父母与我们初次见面时作了一番自我介绍,那时得知他们也是在留学后定居下来的,呆在新西兰的时间也有十几年。于是,我们之间产生了一种“老同学”的感觉,两家人快速打成一片。

米兰妈妈曾感叹,她跟她的印度同胞交朋友的速度都没这么快,亲切感都没这么深,感觉我们两家人之间说话和做事都很默契,性格也很对路。她将这点归功于我们相似的出国经历,认为我们一家与她印象中的中国人明显不同。

这点我很同意,因为其他族裔的朋友也曾对我做出类似的评价:中国人不是喜欢男孩吗,你怎么这么想要女儿?中国人不是喜欢风水和赌博吗,你怎么这么反感?中国人不是很内向吗,你怎么这么爱说?等等。

“中国人不喜欢印度人”不也是中国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吗?我可是一样的很呢,只不过这个想法没好意思当着米兰一家的面说罢了。并且,在我的眼里,他们一家与我刻板印象中的印度人也是不同的。

米兰的父母在奥克兰经营四个家居零售店,今年还要再开两个分店,自从结识了——看起来是他们人生中第一个——中国人家庭后,他们就开始向我们询问如何直接从中国采购进货,并邀请我们帮忙联系工厂。在认识我们之前,他们都是在新西兰本地的批发商进货。

我很好奇地问,印度的制造业不也挺厉害的吗,价格也便宜,你们怎么不从印度进货?米兰爸爸说,他们试过了,结果被嫌弃订货量太少而拒绝出售。我的下巴快要惊掉了,因为在中国网店上即使买一颗螺丝,只要给够钱,对方都会把它包得好好的再给你寄出来,而不是直接拒绝。

据米兰爸爸描述,印度没有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外贸电商,只有像杂乱的闹市一样摆摊出售的“外贸集市”,这些集市上展示的产品只是样品,只有具备一定实力的外贸批发商才可以入内选购和下单。印度本地批发商混进去也是没用的,因为他们的发货方式是集装箱海运。今年两个分店开张之后,也许才勉强够外贸集市的“接待标准”。

即使如此,外贸集市上商品的多样性也比中国电商少得多,这对商品独特性和多样性要求很高的家居店来说并不是好事。

在认识中国朋友之前,他们出于语言和文化的隔阂,也不敢贸然到中国电商那里大批采购,只好被迫从本地批发商进货,利润自然被吃掉很多。

由于这种合作关系,我们两家的关系似乎又进了一步。得知我喜欢吃地道的咖喱后,米兰的妈妈还经常亲手做素咖喱给我吃。

咖喱资料图(图/搜狐)

不久之后,中国和印度边界就起了冲突。事件闹得很大也很不愉快,中国军队已在西藏集结,印度军队也在屯兵备战,两方的诉求基本没有交集,而中国的社交媒体上也掺杂着喊打喊杀的声音——似乎一场战争真的要打响了。

关系到国家主权和战争的事件没人会忽视,然而米兰的父母一直刻意不谈这话题,两家人依然热情来往,仿佛自己是一个毫不关心时政,并不知晓这件事的人。讲真,我对印度政府随便入侵别国领土的行径反感,但丝毫不会影响到和米兰一家的友情;反而让我担心的是,如果战事起来,米兰一家的生意会不会受影响,无论他从哪里进货。

于是,我在一次聚会时关心地问米兰爸爸,“你们听说中国和印度边界的事情了没?”米兰爸爸闪过一丝不快,答道:“知道,那些腐败的混蛋肯定是拿了回扣,想要挑起战争。”他看了看我,继续说:“但是这样的话题在我们之间谈有点怪异……印度有些人喜欢战争,我们在新西兰的人能做什么?只能祈祷没有战争了。”

中国人和印度人谈自己祖国之间的冲突甚至战争,确实怪异了,我也觉得我问得有点冒失,但既然已经问了,看得出米兰爸爸对这件事也有自己的观点,且观点与印度国内的主流意见不大一样。我也看出来他对中印未来可能的战争,态度是非常沮丧的,可能是担心影响到他的生意,或许也会影响到我们两家之间的友情——假如我是一个极端的爱国主义者,也许真的会断绝两家往来,硬切断我儿子和米兰的友谊?

此外,中印都是有核武器的大国,战事一旦开启,没人能准确预测会如何结束。战争的始作俑者没有或不屑考虑百姓往来,为个人或集团利益越境入侵别国领土、挑起大国战争。遭遇这样的领导人及政府,真乃国民之不幸。野心勃勃要开拓贸易、刚结交了中国朋友的米兰爸爸心情沮丧也是自然的了。

作为80后,我没有经历过战争,从没有过“自己的身家性命即将放在赌桌上”的无助感;围观外国战争,看到的只是一些死亡数字,学习中国近代战争史,也少有切肤之痛。然而,假如中印真发生战争,对我来说刷新的不仅是身处战争时代的感觉,也包括如何面对来自敌对国家的朋友的那种感受——这些都将是对彼此人性的彻底考验,而我最恨被考验人性。

我会为了国家矛盾而切断儿子和米兰之间天真无邪的儿时友谊吗?我现在根本不敢回答的问题,届时可能要被迫做出回答了。我希望我永远都不会遭遇这样的考验,我希望中印之间永远都不要发生战争。而如果真的不幸,战争发生了,我希望战争结束得越早越好,我希望那个造成如此残忍局面的始作俑者,那些挑起战争的混蛋们很快得到应有的惩罚,以祭奠两国百姓心中因战争而死去的人性。这,可能是安慰所有爱好和平的朋友们最好的方式了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李泠
印度人 新西兰 中印边界战争 中印战争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

他张嘴就来:不寻求与中国贸易战,但中企作弊…

乌克兰暗示西方“双标”,美欧:你们和以色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