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波:全球经济放缓,中国为什么还敢开门迎外资?

来源:观察者网

2019-03-30 08:02

彭波

彭波作者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彭波】

一、全球经济增长长期放缓

(一)全球经济增长趋于放缓

3月20日,继年内第一次议息会议之后,美联储在第二次议息会议上继续决定不加息,并预计年内按兵不动,且超市场预期宣布从5月开始降低国债缩减规模及于9月提前结束缩表。此外,美联储还连续两个季度下调了2019和2020年GDP增速预期,并首次上调了近3年失业率预期。而按照世行和IMF的预测,2019年美国经济增速或将由2018年的2.9%下降到2.5%,2020年或再下降到2%。而OECD则认为2019年美国经济增速是2.6%,2020年下降到2.2%。

在此之前,3月7日,欧央行公布3月议息会议声明,大幅下调了经济和通胀预期。其中,对于2019年的GDP增速预期由2018年12月的1.7%大幅下调至1.1%,失业率由7.8%上调至7.9%,整体通胀和核心通胀分别由1.6%、1.4%下调至1.2%、1.2%。为应对危机,欧央行将于今年9月份开展第三轮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Ⅲ),并暗示年内不会加息。

另一个世界大国日本,经济也趋于下降。在过了几年较好的日子之后,2018年,日本出口增速从上年的11.8%下降至4.1%、民间消费增速从1.3%降至0.9%。全年实际GDP增长0.8%,较2017年的1.9%大幅下降1.2个百分点,也远低于年初市场预测的1.1%。而且日本央行的政策空间已接近极限,在新的冲击面前难以发现有力的刺激应对工具。日本央行对2019财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为0.9%。也是近乎零增长。充分说明日本经济增长乏力。

2019年1月21日,IMF修订了《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5%,较2018年10月预测下调了0.2个百分点。

这些数据共同指向一个问题,即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大概率会放缓。

资料图:视觉中国

(二)全球经济的放缓是长期性的

更严重的是,目前显现出来的这种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大概率是长期性的,也就如很多专家分析的那样,在2007年次贷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其实就一直没有在根本上走出危机,一直是依靠财政货币政策在硬撑,所以是难以持续的。

判断长期经济增长放缓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全球生产率的下降。根据美国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给出的数据,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生产效率年增长约2.6%,最近10年平均为1.8%,下降约30%。日本由1.9%下降到0.7%,欧洲由1.7%下降到0.8%,均下降60%左右。

2017年的《华尔街日报》指出现在美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生产率只有上世纪60年代的一半。美国著名经济史家罗伯特·戈登的《美国经济的兴与衰》一书也提到在次贷危机之后,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不断下滑,几乎为零。并且指出新的革命性的创新越来越少,经济增长面临极限。

瑞·达利欧还指出,由于西方主要经济体长期实行宽松的经济政策,面对新的经济危机的时候均缺少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的空间,而且社会收入日益两极化。这些都是深刻的机制性的问题,难以解决。

美国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图/视觉中国)

二、2018年中国吸引外资增长

2018年,克服重重困难,中国吸引外资实现了逆势增长。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1349.7亿美元,同比增长3%。其中,12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37.1亿美元,同比增长23.2%。

中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更快。2018年1月至12月,中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0.1%,占比达到30.6%,较上年相比提高4.8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了35.1%。

2018年中国主要投资来源地增长态势良好,新加坡、韩国、日本、英国、德国、美国实际投入金额同比分别增长8.1%、24.1%、13.6%、150.1%、79.3%和7.7%。“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欧盟二十八国和东盟实际投入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3.2%、22.6%和13.8%。此外,中国中西部地区吸收外资、外资大项目也实现了快速增长。

中国吸引外资的增长是在全球对外投资下降的背景下取得的,尤为不易。按照联合国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外商投资(FDI)总额不足1.2万亿美元,比2017年的1.47万亿美元下降幅度19%。2018年中国吸引的外商投资约为全球发展中国家吸引的外资总量的20%。

从全球来说,2018年美国仍然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达到了2260亿美元,流入美国的外资占到了整个发达国家的比例约为50%。不过,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发布最新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2018年全年美国实际利用外资下降了18.4%。在美国对全球发动贸易摩擦并冲击世界贸易投资的背景下,中美吸引外资的差距显著缩小。

三、2019年中国对外资的吸引能力增强

(一)中国经济大概率保持中高速稳定增长

2019年全球经济趋势走软,中国经济也相对放缓。

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近年来,我们面对的是经济转型阵痛凸显的严峻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达到6.6%。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两会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9年中国政府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设定为6%-6.5%,较去年略有下降。但是与全球经济相比,中国经济仍属较为良好,而且其发展的稳定性更为优异。

在经济政策空间方面,目前中国政府的债务率相对还比较低,货币政策的空间也还比较大。

2019年刚开年,央行就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置换部分中期借贷便利,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3月20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将制造业等行业16%增值税率降至13%、交通运输和建筑等行业10%增值税率降至9%,并决定进一步扩大进项税抵扣范围。2019年中国政府提高赤字率0.2个百分点,还没有超过国际上说的3%的警戒线。

2018年美国减税,中国坚持到2019年减税,后发制人,形势对比中国更为有利,也更为主动。

因此,2019年中国依然能够在较大概率上保持中高速增长,这就必然增强对于外资的吸引能力。

资料图:视觉中国

(二)国际投资者普遍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

国际投资者和研究者普遍看好中国的经济增长前景。

著名投资家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在出席今年2月Daily Journal年会的时候指出当下中国的投资机会比美国好很多,对在中国投资感到非常满意并且充满信心,“中国伟大的公司比美国的要便宜”,“这是应该关注的投资地方。”

美国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也看好中国经济。达利欧在研究中指出,长期来看,全球大国生产效率增长都在下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下降30%,欧洲和日本均下降60%左右,中国也下降了,但是只由9.5%下降到7.9%,下降还不到20%,相对来说经济后劲更强,潜力更大。

3月24日,瑞·达利欧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经济峰会上谈及中国的经济前景时认为,中国现在有更好的实体经济的循环,而且经济增长率、生产率和收入增长率持续高位。未来会有更多的投资者进入中国,在中国市场投资。如果投资者不到中国来投资的话,那就错过了一些机会。

外资对中国经济前景的看好并非孤立现象。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2018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近六成受访企业将中国列为三大投资目的地之一,1/3的企业计划2018年扩大在华投资10%以上。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18》报告也显示,超过一半的会员企业计划扩大在华运营规模。

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的结束,美元可能会渐渐贬值,加上美国股市的渐趋不稳等因素的影响,可能有更多的资金会从美国撤离,其中部分资金可能会增加对中国市场的关注。

诸多研究表明,2018年底,外资已经大量进入中国抄底金融市场,尤其是A股。招商证券3月7日研报显示,从个股的情况来看,目前陆股通持股占比(占流通A股)超过10%的个股已达22家,外资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已接近7%,外资动向越来越值得关注。

四、中国发展实现突破需要大力吸引外资

(一)吸引外资实现全价值链高端跃升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的重要时刻,大力吸引外资,尤其是优质的外资至关重要。

外资带来的并非仅仅是资金,还伴随着市场网络、管理经验、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及市场意识等等重要的生产要素。通过吸引外资,中国的产业可以更快更好地融合到全球价值链当中,更深入地介入全球市场,更快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当前,中国在总体上并不缺乏资金,但是相比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投资能力始终是不足的。因为投资能力并不仅限于资金,也包括市场网络、管理经验、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及市场意识等等各个方面,吸引外资可以有效补充中国的不足。而且,吸引外资也有利于民族资本与国际资本的结合,更好地实现走出去全球投资,整合全球资源的目标。

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下称《外商投资法》)表决通过,表明中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优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外商投资法》是要用法律的手段更好保护外商投资,吸引外商投资。

(二)吸引外资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大力吸引外资不但能够解决经济问题,也有助于中国解决一些重要的社会问题。

3月23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经济峰会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演讲中指出:中国在过去的40年中发展速度非常快,现在中国进入第二阶段。斯蒂格利茨认为:在未来的发展当中,中国要实现高质量的增长和社会稳定,就要想办法提高中下阶层的收入,确保人们可以有更多的创业的机会。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会,就“稳中求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题发言(图/视觉中国)

斯蒂格利茨的意见是中肯的,但是要做到这一切就需要扩大投资,尤其是高质量的投资。只有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不断把蛋糕做大,就可以较好地规避风险,实现速度、质量与效益之间的平衡,帮助中国顺利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更多的投资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及商业机会,从而有效改善中低收入阶层的市场地位及社会处境。在这方面,中国要接受西方国家产业空心化的教训。

吸引外资当然也会伴随着种种风险。比如说占据中国民族企业的出口份额,破坏中国产业体系的自主性及窃夺中国的技术等等,这些危害也为人所共知。但在总体上,只要中国加强风险意识和国家安全保障,可以在整体上做到利远大于弊。作为一个大国,中国有信心也有能力在吸收外资的过程当中区别对待,选优汰劣,吸收全世界的优质要素为我所有,实现从量变到质变,最终实现质的飞跃,跃上全球价值链的高端。

总体上,可以相信,随着全球经济的趋于走软,及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将会看好中国的经济全景,进入中国进行投资。中国的民族资本也可以从中更好地吸收外资的优秀成分,更快更好地走向世界。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李泠
中国经济 外资 美国经济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