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专访王毅:详解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丰硕成果

来源:人民日报

2017-08-30 07:31

据人民日报30日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并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在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指导下,中国外交开拓进取,砥砺奋进,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保障。近日,外交部部长王毅接受了专访,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的丰硕成果,进行了详细解读。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取得了丰硕成果。你能否介绍一下党中央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历史背景和主要考虑?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有哪些鲜明特色?

王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是习总书记从我国基本国情和所处历史方位出发作出的科学论断。

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响当当的世界大国。我们用几十年时间实现了其他国家几百年取得的发展成就,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我们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与之相适应,我们有更多资源和手段坚持和平发展,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也有更多能力和条件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推动解决热点问题和全球性挑战,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同时,和历史上的传统大国不同,中国是一个有着鲜明特色的国家。我们是一个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然是我们的第一要务。我们还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传承的国家,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等思想理念早已融入了我们的民族基因和血脉。当前,各国相互依存愈发紧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愈发强劲。外交工作既要体现自身特色,也要反映时代需要。

第一个特色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努力使更多国家和民众理解和认同我国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

第二个特色就是坚持合作共赢。中国决不会走国强必霸的老路,不搞零和博弈,也不搞赢者通吃,而是继续把中国发展同各国发展紧密结合,努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前进。

第三个特色就是立足于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定位,积极服务国内发展,努力为国内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同时在国际上坚定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和正当权益。

记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你对此有何认识和体会?

王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以及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积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并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需要我们认真学习贯彻。我的体会是,其核心要义为一条主线、两大支柱、三大特征。

一条主线,就是要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习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这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外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两大支柱,就是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旨在推动各国走出一条结伴而不结盟、合作而不对抗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为人类社会确立共同努力目标,实现全球范围的共同发展和长治久安。两者相辅相成,体现了习总书记将中国发展同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生命力。与之相关,习总书记还提出新安全观、新发展观、全球治理观、正确义利观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构成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的基本架构。

三大特征,就是先进性、开拓性和稳定性。先进性,是指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超越了以零和博弈、强权政治等为基础的西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引领中国外交占据了国际道义和时代潮流的制高点。开拓性,是指习总书记把继承与发展、坚持与创新有机统一起来,推动外交理论创新实现一系列重大突破,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稳定性,是指面对世界乱象与国际变局,习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支持多边主义,坚持开放包容,以中国外交的稳定性和确定性对冲当今世界各种不确定性,成为国际形势演变中的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是党中央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是新时期外交工作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制胜法宝,必将指引中国外交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记者:合作共赢是近年来中国外交的关键词,“一带一路”是合作共赢的典型例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考虑是什么?“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哪些实际成果?

王毅: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这一倡议源于习总书记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深入观察和思考。

从国际看,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未消除,全球经济增长基础还不够牢固,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发展不平衡加剧。现有国际合作的碎片化、排他性明显,难以实现发展资源的有效整合。当今世界迫切需要一个更为广阔、开放、包容和共享的国际合作平台,从而把各方力量汇聚起来,共谋发展,共应挑战。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区域发展仍然不平衡,扩大对外开放的视野,着眼亚欧大陆的互联互通,有助于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构建更加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一带一路”倡议应运而生。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对接彼此发展战略,实现优势互补,为世界经济增长谋求动力,为各国共同发展提振信心,不仅有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实现再平衡,也将成为同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

4年来,在各参与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逐渐从倡议变为行动,从理念转化为实践,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参与,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成功落地。我国与许多国家发展战略顺利对接,2014年至2016年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今年5月,我国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40多个国家和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出席,取得5大类、76大项、270多项合作成果,形成国际社会广泛参与、合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磅礴气势。各方盛赞“一带一路”建设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改善和加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一带一路”建设是实现内外联动发展的世纪工程。随着我国同沿线各国和国际组织合作协议的逐步落实,我国的装备、技术、投资、标准将进一步走进和融入世界,国内的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也将迎来更为广阔的空间。“一带一路”建设同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打造东中西部联动发展新局面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这些年,我们同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不同层次的伙伴关系,这些伙伴关系有什么特点?

王毅: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积极进取,主动作为,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和立体化的战略布局。如果说这个布局是一座宏伟的大厦,那么构成这座大厦的骨架就是我们打造的全球伙伴关系网。在党中央统一部署下,我们已经同100个左右的国家、地区和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伙伴网”越来越密,实现了对世界各个地区、不同类型国家的全覆盖。

我们提倡的伙伴关系,具有几个与以往传统国际关系模式不同的鲜明特征:

一是平等性。中国倡导的伙伴关系没有主从之分,而是以各国平等为原则,尊重各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从根本上摒弃国际关系中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的强权行径,为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注入了新动力。

二是和平性。中国倡导的伙伴关系没有敌我之分,不设假想敌,也不针对第三方,致力于以共赢而非零和的理念处理国与国交往,注重寻求各国共同利益的汇合点,通过做大合作“蛋糕”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为国际社会加强对话合作、避免冲突对抗提供了正能量。

三是包容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中国倡导的伙伴关系没有门户之见,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异同,追求的是共同利益,致力于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进步,从而避免了小集团政治带来的各种封闭与排斥。

记者:随着中国日益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中国如何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通过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王毅:随着我国国际影响不断提升和全球治理格局的深刻演变,中国倡议、中国方案、中国贡献日益受到各国重视和欢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围绕全球治理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为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作出顶层设计,明确了目标和方向。近年来,我们演绎了参与全球治理的精彩“三部曲”,越来越多的中国倡议上升为国际共识,越来越多的中国方案汇聚成国际行动,显著增强了我国的议程设置权、规则制定权和国际话语权。

第一部曲是2014年的北京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习近平主席主持下,会议围绕近30个领域取得100多项成果和共识,其中中方提出的倡议占到一半以上,中国的议程设置权得到明显提升。

第二部曲是去年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习近平主席引导协调各方,在创新增长、结构性改革、多边投资、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重要问题上制定出一系列指导原则和指标体系,达成29项重要成果,中国的规则制定权得到明显增强。

第三部曲是习近平主席今年1月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并发表重要演讲,直面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呼吁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指出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这些立场主张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为充满不确定性和忧虑情绪的国际社会注入了来自中国的强大正能量,中国的话语权得到明显提高。

记者:近年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维护国家核心和重大利益方面采取了哪些有力举措?

王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在党中央领导下,我们不惹事、也不怕事,为维护国家正当合法权益开展了一系列坚决有力的斗争。我们在钓鱼岛问题上坚持原则,充分展示了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决心和意志。我们有理有据地回击旨在侵害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所谓南海仲裁案,同时推动各方回到直接当事方通过对话谈判解决具体争议的正确轨道,维护了南海局势的总体稳定。我们旗帜鲜明维护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图谋,抵御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扎实开展涉藏、涉疆外交,加强打击“三股势力”国际合作,坚决捍卫国家安全和统一。我们积极同国际社会开展反腐败追逃追赃合作,取得重要成果。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外交工作在服务国家发展和贯彻“外交为民”宗旨方面取得哪些积极成效?

王毅:发展是硬道理,服务发展是中国外交的硬任务。我们主动对接国内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外交部和200多个驻外使领馆的信息和人脉优势,促成一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大项目合作,推动一些遭遇阻力的重大项目得以重新启动。我们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同30多个国家商签产能合作协议,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国际产能合作模式,初步形成覆盖亚非欧美四大洲的国际产能合作布局。我们加速推进自贸区战略,同冰岛、瑞士、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签署自贸协定并正式生效,同东盟完成自贸区升级谈判,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中国—海合会自贸区谈判取得积极进展。我们创立地方省区市全球推介活动,迄今为中西部和东北9个省区举办推介,在有关地方和各国之间架起便捷的沟通桥梁。

“外交为民”是中国外交不变的宗旨。我国每年有1亿3千万人次出境,数百万中国公民在全球各个地方工作、生活、学习,3万多家中国企业遍布世界各地。在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关怀下,我们把人民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不断增强领保能力建设,积极打造海外民生工程。5年来成功组织9次海外公民撤离行动,受理各类领保救助案件近30万起,包括处理100多起中国公民在境外遭遇绑架或者袭击的重大案件。我们借力新媒体新技术,推出新版中国领事服务网、12308热线、“领事直通车”微信公众号等领事信息和服务平台,努力为海外同胞提供全天候、零时差、无障碍的领事服务。目前对持中国普通护照实施有条件免签或落地签的国家和地区达64个,与中国缔结简化签证手续协议的国家达41个,中国护照的“含金量”不断提升,同胞们走出国门更加安全、便利。

(原题为《奋力开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访外交部部长王毅》)

责任编辑:李丕
习近平 王毅 外交部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

巴总理召开紧急会议,“事关在巴中国公民”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