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国外品牌,你真的懂中国的筷子吗?

来源:观察者网

2018-11-22 12:18

【文/观察者网 郭肖】

近日,意大利品牌杜嘉班纳发布的一段广告视频引发争议,尤其是其中关于“筷子”的内容。视频中的模特拿筷子的姿势矫揉造作,还将筷子称为“小棍子状的餐具”、“像钳子一样”,有网友认为该视频传递出对中国文化的不理解和不尊重,涉嫌种族歧视。

21日,杜嘉班纳创始人兼设计师辱华一事引发舆论批评,央视重发此前一段关于筷子的短片,并配文“你真的懂中国的筷子吗?”

这段视频引起了中国网友的共鸣,在一天不到的时间里,获得了107万转发、39.5万点赞和4万多条评论。

在杜嘉班纳的视频中,模特用中国的筷子“挑战”三种意大利当地食物,引发争议的部分是,旁白把“筷子”称为“小棍子状的餐具”、“像钳子一样”,相对又把玛格丽特披萨冠以“伟大的”称呼。

同时,模特又举止浮夸、矫揉造作,多次对使用筷子表现出费解,许多网友认为该视频涉嫌种族歧视。

21日,杜嘉班纳设计师又被爆出公然辱华言论,让网友感到极度愤怒与不满。当晚,央视的一条关于筷子的视频引发网友集体共鸣。

中国人都知道一句名言“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抱成团”,这简简单单两根木筷,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非同小可、无与伦比。

儿时,轻轻的抿一口筷子上淡淡的饭菜香,这是食物的记忆,也是关于爷爷奶奶慈祥的启蒙;

筷子不好掌握,记忆中总有一段被爸爸妈妈指导筷子用法的日子,那时总是泪眼盈盈;

可是,妈妈总说,中国人一定要学会使用筷子,然后,小小的我们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尝试,终于学会了拿筷子;

掌握了基本的筷子用法后,我们学习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学会谦让,懂得尊敬长辈。古人云,“诚于中而形于外”,就是告诉我们,内心与行动是相辅相成的。

一双筷子,不仅仅是记忆、是礼节,也是家人的守望。

从远方归来,不仅有一盏灯永远留着,也有一双早已准备好的筷子。印象最深的就是每次回家,父母总是准备好喜欢的饭菜,然后又把它们推到孩子的面前,自己却从来都“不爱吃”。

后来,我们到了成家的年纪,和一个心仪的人许诺永远,先是两个人,然后,产生了爱的结晶。和心爱的人看着新增的筷子,不禁心中一暖,露出幸福的笑。

筷子也不仅仅局限在一个小家,更是一个大家。我们从小都耳熟能详“做个人就多双筷子嘛”,短短几个字,带来的不仅仅是抚慰,更是团结、关爱。

从年幼到花甲,从小家到大家,这段关于筷子的视频也勾起了网友们的诸多记忆:第一次用筷子、被父母纠正用快递、给去世的长辈留一双筷子......

筷子是什么?

“筷”,竹字头,也称为“箸”,《韩非子·喻老》记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是商代末年君主,早在当时就有用象牙制作的筷子,可见筷子在中国至少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最早的筷子有些是用竹子做的。根据《说文解字》,在纸发明之前,古人会把字写在竹简上,古人崇尚竹子的虚心清劲、宁折不屈,人们认为,没有任何一种植物能像竹子那样具有坚强的性格和恬雅的风度。

筷子是两根,中国人却喜欢称“一双”,是好客的标志,更是友善的象征。

筷子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标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民间不断赋予了筷子更多的文化内涵:

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筷子在使用的时候讲究配合和协调:一根动,一根不动,才能夹得稳,两根都动或都不动,就夹不住。

图自微博网友@风水涛声

中、日、韩都使用筷子,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的用筷习俗皆由我国传入,但各国筷子的材质和形状却有差异。中国筷子具有独特的圆头方脚形态,意谓“天圆地方”,这里面有中国的太极和阴阳的理念,一双筷子在手,尽握天地阴阳。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精华。

筷子是饮食工具,更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杜嘉班纳却进行傲慢地调侃。想在中国赚钱,却连基本的尊重中国和中国人民都做不到吗?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郭肖
视频新闻 中国文化 品牌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

他张嘴就来:不寻求与中国贸易战,但中企作弊…

乌克兰暗示西方“双标”,美欧:你们和以色列不一样

美国对中国造船业等发起301调查,商务部:一错再错

“令人鼓舞!无法想象没有中国的全球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