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性平均初婚初育年龄大幅提高,更不着急结婚了?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

2018-11-27 19:51

“怎么还没对象?打算什么时候结婚?”你有没有这样被长辈问过?这样问题的背后,也映射出了年轻人晚婚的现象。

据新民晚报报道,今天上午,上海市妇联公布的“改革开放40年上海女性发展调研报告”显示,女性初婚初育的年龄大幅提高,与欧盟平均水平持平。

此外,据统计局数据,40年来,我国育龄妇女的婚育行为也发生了改变,主要表现为平均初婚年龄和平均初育年龄的推迟。1990年~2017年,我国育龄妇女平均初婚年龄从21.4岁提高到25.7岁,并有继续走高趋势。

资料图(视觉中国)

与全国相比,上海男女的初婚年龄提高速度高于全国水平,且女性初婚年龄的提高幅度高于男性

截至2015年,上海男女的平均初婚年龄分别为30.3岁和28.4岁,比2005年分别提高了5.0岁和5.4岁,比2010年分别提高了1.5岁和1.9岁。2015年,上海女性的初育年龄为29.0岁,已经高于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与欧盟平均水平持平。

比较2005年和2015年的有配偶人口比例可知,女性有配偶的比例在各年龄段都有下降,且在25-29岁年龄组降幅达11.5%,30-34岁年龄组降幅也达7.6%。

也就是说,在过去10年中,男性青年的婚姻状况变化不大,而女性青年的婚姻状况发生显著变化

图说:上海女性初育年龄及国际比较(上海为2015年数据,其他国家数据都是2014年数据)。

在你的家乡,大家又是什么时候结婚的呢?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在江苏,根据该省民政厅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2017年,江苏人平均初婚年龄为34.2岁,其中女性34.3岁,男性34.1岁。而2012年,江苏人平均初婚年龄29.6岁,2015年32.4岁。

江苏人平均初婚年龄为34.2岁,这也意味着,1984年出生的人,今年结婚也只能算是“平均水平”。

据媒体报道,2017年,陕西男性平均结婚登记年龄30.6岁,女性28.8岁,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晚了0.2岁。其中,男性初婚平均结婚龄28.7岁、女性28.6 岁,与去年同期相比男性晚0.1岁,女性晚0.1岁。

此外,在青岛,据媒体报道,2017年该市初婚平均结婚年龄是28.3岁,其中男性为28.2岁,女性为28.4岁

而在杭州,该市民政局发布的婚姻登记数据显示,该市男性的初婚平均年龄为28.6岁,女性为27.1岁,与2016年同期相比,男性晚0.1岁,女性晚0.4岁。

另据统计局网站9月19日发布数据,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育龄妇女的婚育行为、生育孩次结构等发生了显著变化。育龄妇女婚育行为转变主要表现为平均初婚年龄和平均初育年龄的推迟。从1990年至2017年,我国育龄妇女平均初婚年龄推迟4岁多,从21.4岁提高到25.7岁,并有继续走高趋势;平均初育年龄也从23.4岁提高到26.8岁。

从生育的孩次分布看,近40年,妇女高孩次生育明显下降。从1982年到2017年,我国三孩及以上孩次占比从30.3%下降到6.7%。2000年至2010年,我国一孩生育占比都保持在60%以上。2017年新一轮政策调整以后一孩生育占比有所下降,但低孩次生育已成主流选择。总体来看,30多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生育观念转变,使得“少生优生”成为多数人的自愿选择。

全国:结婚人数和结婚率双双下降

根据民政部发布的《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各级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机构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063.1万对,比上年下降7.0%

此外,2017年全国的结婚率为7.7‰,同比降低0.6个千分点。据媒体报道,这也是该项数据自从2013年达到9.92‰的峰值后,连续第4年出现下滑。

而结婚人数和结婚率双双下降背后,婚龄普遍推迟是其背后一个不得不提的原因。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从1990年至2017年,我国育龄妇女平均初婚年龄推迟4岁多,从21.4岁提高到25.7岁,并有继续走高趋势;平均初育年龄也从23.4岁提高到26.8岁。

从生育的孩次分布看,近40年,妇女高孩次生育明显下降。从1982年到2017年,我国三孩及以上孩次占比从30.3%下降到6.7%。2000年至2010年,我国一孩生育占比都保持在60%以上。2017年新一轮政策调整以后一孩生育占比有所下降,但低孩次生育已成主流选择。总体来看,30多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生育观念转变,使得“少生优生”成为多数人的自愿选择。

网友:宁可晚婚,也一定要遇上对的人

为何选择晚结婚?有人认为,宁可晚婚,也一定要遇上对的人。

同样也有网友认为,生活的压力过大,导致婚姻被推迟。

对此,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车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晚婚现象的原因很多元,例如,主观方面,如今的年轻人更加独立,受教育程度更高,他们更愿意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客观因素里,社会发展也给年轻人带来了更多的生活压力,影响婚恋的社会因素更复杂,这些都会对初婚年龄产生影响。

那么你呢?

你还是单身吗?打算什么时候结婚?

翻页附: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女性发生了哪些变化?

据新民晚报11月27日消息,上海市妇联公布的“改革开放40年上海女性发展调研报告”,除了女性初婚初育的年龄大幅提高,还提到二孩政策实施后,用人单位在用工选择上的隐性歧视加重。

职场“天花板现象”未见改善

上海女性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使她们有了更加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从1982年到2015年,在全体女性就业人口中,从事各类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三个职业的比例,分别上升了2.7%、12%和8.5%,无论是绝对数还是增长幅度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尽管女性的职业层次有了较大提升,但男女在各类职业中的构成比例存在很大差异,尤其是在高层级职业之中,2015年负责人中女性比例仅占29.1%,而男性占70.9%。在同一个职业中,层级越高的职位,女性比例也越低。2015年的数据显示,女性在专业技术人员中的比例已超过男性,占到了51.9%,但以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为多。职业阶层越高,女性人才越少的“天花板”现象在过去几十年中未发生明显改变。

赞同“妇女回家”不降反升

女性在经济、教育中社会地位的提升,并未显著改善其家务劳动的分担,女性承担着工作和家务的双重负担。比较三次妇女地位调查数据可知,对于“男人应以社会为主,女人应以家庭为主”的观念,不仅男性在1990-2010年期间赞同率上升,女性的赞同度也上升。表示“很不同意”的比例大大降低,女性从1990年的45.2%,到2000年下降了24.5个百分点,2010年再降5.2个百分点。与此相对,表示“非常同意”的百分比却从1990年的2.6%上升到2010年的7.2%。

图说:对“男人应以社会为主,女人应以家庭为主”态度的年代变迁(单位:%)。

“二孩政策”实施后隐性歧视加重

自“十三五”以来,上海女性总体就业形势稳定,城镇女性从业人员比重基本保持在40%左右,但很不平衡。最新的分区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总体城镇女性就业率为40.3%,但有9个区该比重未达40%,其中最低仅为26.5%。调查者分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育政策的调整,特别是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加重了女性的家庭角色属性。用人单位在用工选择上的隐性歧视加重,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面临新的挑战。

平均预期寿命已达极高人类发展水平

这份报告同时显示,上海女性平均预期寿命提高,达到极高人类发展水平。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女性的预期寿命从1978年的74.8岁上升到2017年的85.9岁,上升了11.1岁,高出全国平均数6岁多,在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中始终位居首位(除香港和澳门)。历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上海女性的寿命显著高于男性,两性平均寿命差距始终近5岁。

图说:2015年女性平均寿命的国际比较。

孕产妇死亡率接近发达国家地区水平。自1980年以来,上海女性的生育安全取得了很大进展,1980年至2015年间,孕产妇死亡人数下降了77%,孕产妇死亡率从每10万活产30.1人降至6.7人,远低于全国平均20.1人。按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孕产妇死亡率每10万活产低于10人被视作最好水平,上海自2000年来基本保持在10/10万以下的最好水平。

图说:1980-2015年上海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

女性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性别差距持续缩小。据统计,上海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校女硕士生的比重自1986年前不到20%,到1996年起超过30%,2003年跨过40%,2010年已达48.5%。2017年上海高校毕业生中,获得硕士学位女生6.84万人,比男生多7705人,占硕士总数的50.3%;获得博士学位女生1.27万人,比男生少6441人,占博士总数的48.8%。截至2015年,上海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5年,比全国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高出3.3年,处于高人类发展水平(男女之比为8.3:7.8)和极高人类发展水平之间(男女之比为12.2:12.1)。

(综合中国青年报、新民晚报)

责任编辑:何书睿
结婚 结婚潮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国电车给美国普通消费者带来希望,老牌车企难眠”

再干6年,普京能带出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吗?

芬兰企业力推中企参与:别谈政治,中国技术遥遥领先

普京得票超87%,就中俄关系、台湾问题表态

“几乎没男人了,人们像狗一样当街被抓去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