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谈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网

2019-03-06 15:01

3月6日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二层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主题为“政协委员谈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出席记者会的委员嘉宾为: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经济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委员(工商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委员(工商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北京叶氏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青;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九三学社中央委员、360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周鸿祎;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科技界)、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会常委、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群飞(女)。

记者会文字实录:

主持人:

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二场记者会现在开始。本场记者会的主题是“政协委员谈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我来介绍一下出席记者会的5位全国政协委员,他们是: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北京叶氏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青;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360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周鸿祎;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会常委、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群飞。本场记者会大约1小时。大家提问时,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的名称,并说明问题提给哪位委员。为了让更多记者朋友有提问的机会,建议每次只提一个问题。现在开始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和企业家的产权保护,也听到另外一种声音说,现在有些相关政策落实不是很到位。请问刘世锦委员,在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提振企业家信心、稳定企业家预期方面出台哪些实实在在的措施?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刘世锦:

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信心和预期问题,一段时间曾经引起社会上较多关注。这个问题确实对下一步民营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是一个基础性的问题。我想可以从三个方面增强民营企业的信心和预期。

第一,要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大政方针有信心。民营企业是伴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发展壮大起来,党和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方针政策,也就是支持民营发展的政策是明确的、一贯的,也是与时俱进的。两个毫不动摇,这是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其中一条讲的就是包括民营企业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11月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再次强调指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这一点丝毫不不会动摇。

经过40年的发展,民营企业在国家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现在有一个通俗说话叫“56789”,也就是说民营企业创造了50%的税收、60%的GDP、70%的技术创新、80%的就业、90%的企业数量和新增就业。可以说民营经济现在已经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休戚与共、息息相关,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应该说,民营经济好了,中国经济就好,民营经济不好,中国经济也好不了。所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不能变,也不应该变,也变不了。如果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有信心,就应该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前景有信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也有信心。

第二,发展民营经济我们要靠政策,更要靠法治。中央民营企业座谈会以后,各地各部门行动很快,也出台了很多政策,应该说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但是我也听到有些民营企业反映,他们说我们所要求的其实并不是什么额外的优惠、特殊的照顾,更不是吃偏饭。我们要的是平等发展的条件、公平竞争的环境。政策支持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不因短期政策变化而变化的稳定的法治环境。为什么这么讲?最近一些年,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新官不理旧账”,昨天《政府工作报告》说到这个现象。有些地方政府对民营企业欠帐不还,还有一些地方搞污染治理,本来按照环保的标准,但是他按照某种企业类型,搞简单的“一刀切”,说关就关,这样一些现象说明,我们有些同志头脑中还是缺少产权保护这个弦,缺乏契约精神,缺乏法治观念。所以简单来说,我认为稳定民营企业的预期最重要两条:一条是平等发展公平竞争,另一条是长期稳定的法治环境。

第三,要切实解决形式上平等,实际上不平等的潜规则问题。比如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搞一些项目,也包括贷款,有些部门和有些同志经常想的是,还是给国企好,保险,出了问题后有人兜着,亏损也是从这个兜装到另外一个兜,给民营企业,有风险。前一段时间搞金融领域降杠杆,国有企业因为它是政府信用支撑,本来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杠杆率比较高的,应该说他们要减杠杆,我们看到有些地方的情况是,民营企业由于没有政府信用的支撑,反而日子更难过。另外,民营经济中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我们的金融体系,特别是银行系统,过去给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也是给传统业务服务。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我们现在这些金融机构不论它的理念、机制、能力,包括金融工具,这些都不适应。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我想还是要深化改革。刚才讲的金融领域,一方面对现有金融企业改革,更重要是宽准入,发展一批给民营中小提供专业化服务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

通过改革之后,一定让民营企业有一种获得感。他们感觉到不仅是名义上,而且是实际上,在平稳发展公平竞争上实实在在得到了好处。谢谢。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我向南存辉委员提问。首先祝贺您获得“改革先锋”的荣誉称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民营企业座谈会中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您作为改革开放40年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见证者,对于高质量发展您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 南存辉:

民营企业是在40年的改革开放政策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长起来的。刚才刘主任讲了,已经形成了“56789”的格局,在经济方面成为主力军,原来是补充生力军,现在无论是在税收、GDP、创新成果、就业等等,都发挥了重大作用。40年来,现在已经到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在这个时候,我们各行各业,包括民营企业在内,都面临着消费升级,面临着专业升级的阶段到来。这个时候,有一部分产品没有竞争力,或者本身也存在一些创新动力激情消失的问题。所以在去年一段时间,民营企业出现了一些困难,也有一部分民营企业遇到了政策转型当中带来的一些问题。

去年11月1号,总书记亲自召集了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指出,一段时间有人讲了一些混淆视听的言论,包括新公私合营等。总书记在会上强调“两个毫不动摇”“三个不会变”“六个举措”,要求大家对于任何否定、怀疑、动摇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言行都不要听、不要信。在总书记讲话之后,国务院密集出台政策,大家都看到了。昨天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到减税降费。其实对于民营企业来讲,我们这是真真切切感受到党和政府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态度、信心、举措一直没有变,有变只是越变越好。凡是那些创新能够跟上时代步伐、能够升级的企业,日子都蛮好过的。

总理这次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对制造业增值税从16%降到13%,这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所有制造业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对于民营企业来讲,一定会进一步引导大家去走高科技、高质量的转型升级道路,特别是通过减税降费,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和利润,这样使资本市场也会更加关注制造业,进而带来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对制造业,会有一个非常好的预期,促进大家继续在创新上进行投入,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

这位记者问到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我相信在党和政府这一轮的“放水养鱼”政策引导下,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一定会有一个非常好的预期。我们一直以来就是做制造,30多年来围绕着工业电器、电力设备、新能源,围绕这条主线,扎扎实实地搞制造、搞创新。通过新一轮的政策支持,通过我们自己努力,嫁接到现在新的技术创新上来,不断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不断提升自己的企业经营能力,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记者:

请问叶青委员,一些企业家反映融资难融资贵,在很大程度上推高了民营企业的经营成本。请问,您的亲身体会是怎样的?这个难题应该如何破解?谢谢。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北京叶氏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叶青:

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普遍现象,但就我们企业来讲并不难,所以民营企业并不全都融资难融资贵,对有些民营企业,融资还是可以的。那么,问题所在哪里呢?就是企业自身有一定的问题,我们自身的产品,包括我们做的行业是不是符合现在金融企业愿意给我们融资的标准。

还有一点,我们面对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怎么解决。现在很多民企,有些融资还可以融到,但都是短期的,这不利于企业发展。所以我建议,很多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应该增加金融产品,比如中长期贷款,这样有利于稳定信心、把企业做扎实。

还有就是对于一些小微企业,它不知道去哪里贷款,一有问题就想到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其实银行有这些产品。所以建议银行适当地对小微企业进行贷款辅导,告诉他们如何可以贷到款,很多时候也是信息不对称。

还有就是大型国有银行的业务是全国性的,但我国地大区域广,有些地区民企比较集中,比如温州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而东北,很大一部分是国企。但是作为大的国有银行,制定金融政策是一样的,这两个地区要用一个政策去要求可能贷款就不容易,应该因地而异,把产品做细,这样融资难融资贵逐步都可以解决。

天津海河传媒中心记者:

请问周鸿祎委员,有境外机构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的中心,民营经济现在又在数字经济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您认为未来我国如何支持数字经济的发展,促使它和传统产业融合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360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周鸿祎:

这两天我在认真学习政府工作报告,报告里面已经回答这个问题,提到“互联网+”“智能+”,提到转型升级、高端制造业,所以我认为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结合已经成为基本国策。我是做技术的,从技术角度解读三点。

第一,策略方向要对。过去一提到数字经济,我们往往想到互联网公司,好像互联网公司才是数字经济的代表。但是我觉得未来,实业、传统制造业将会是数字经济的代表,这也是我们互联网行业里经常提到的互联网的下半场,是一个深度融合。

这里面一个关键问题是传统行业如何数字化,既不是过去说传统行业实现了电脑化就叫数字化了,也不是我做一个APP就叫无线互联网化了。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互联网孕育了特别大的机会,有几种技术在互联网的培育下都比较成熟,而这些技术综合运用在一起,恰恰能够帮助很多传统行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解决业务数字化的问题。

我总结了一个字母歌,叫IMABCDE。I就是你有物联网的技术,才能把传统制造业、传统实业的生产过程中、业务过程中所有的数据采集上来。M是移动通信,包括政府工作报告里要求降低资费,这都是为中国实业进一步采用移动通信技术打下好的基础,通过移动通信把海量数据采集上来,那就放到C上,就是云端。到了云端之后,自然真正形成了B和D,就是大数据。所以有了数据的基础,今天的人工智能并不是真正的智能,我叫它数据智能或者机器学习了。有了数据的基础,企业运用人工智能才有数据的来源,用人工智能A作出一些推理反过来指导企业,优化它的生产过程、业务过程,这里面就可以产生政府工作报告里所说的“产生新的业态、新的模式和新的产品与服务”。这个方向是中国传统企业、制造业做大做强转型升级,所以不能孤立的用某一个单个技术,只能是大数据或者只能是云计算。还有E,边缘计算,就是它会改变整个未来网络的结构。

第二,互联网在上半场发展时,互联网公司都号称颠覆了一些传统行业,感觉互联网永远是颠覆者、破坏者。但是在和传统制造业相结合的下半场,数字化的主角是传统企业,互联网公司和它之间应该是一个全力合作的关系,所以国家应该尽量推动互联网公司和传统企业合作,而不是谁取代谁、谁颠覆谁的关系。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传统行业水很深。对传统行业来说,没有必要发明“轮子”,互联网公司已经在过去的技术上做了很多沉淀和积累,可以直接拿来为我所用。

第三,我的主业是安全。安全是融合的关键,如果不解决安全的问题,对数字产业就会形成灭顶之灾,就是这个系统越自动化越信息化越智能化,安全问题就会非常大。过去不联网的都联网了,过去不能控制的都被控制了。只要是人写的系统就会有漏洞,有漏洞就会被人利用、被人攻击,一旦出现问题,越是先进的系统带来的问题就会越多。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几次强调,信息化和安全必须双轮驱动,必须两翼起飞,一定要并重。我今年的一个提案是建设国家级的网络安全大脑,要为实业转型互联网、物联网商业模式保驾护航。所以安全是整个数字经济发展最有力的保障。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们知道,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国家也高度重视,并且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请问周群飞委员,对于支持先进制造业领域的民营企业发展,您有什么样的期待和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会常委、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群飞:

制造业领域的民营企业占比已经达90%,民间投资超过85%,制造领域的民营企业是实实在在的主力军。先进制造业又是制造业体系当中的高端环节。顾名思义,先进制造业必须是集自动化、数据化、网络化于一体,投资门槛又高,科技含量也高,人才需求也高。刚才周委员讲到我们传统制造业要跟网络联系在一起,但这一切都牵扯到资金的投入。

大家都在讲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确实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刚才叶青委员说了也存在企业自身的问题。我们希望政府可以给我们这些民营企业融资有更好的平台,然后把流程缩短一点。因为数字化以后,数据传输很及时、很快,基础的设备都是要接端口,投入非常大。全世界都在讲先进制造,如果中国动作慢了一点我们就慢了很远。我们所在的行业都是信息产业,信息变化非常快,一旦接不上,下一波就被淘汰了。我觉得做好先进制造业要“内外并举”,我们自己企业要注重研发,研发要导入人才,我们希望政府对外引进人才,在民营企业发展方面要给予帮助。

另外,我们要重视教育。有时候我们要到市场上去找人才,找不到怎么办?只能自己慢慢培养。另外,我们融资平台要明朗化,让大家觉得小微企业也好,大型企业也好,对接很完整,无缝连接,让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的时候及时得到纾困,及时可以做到大力的投入。

针对民营企业科技资源,我们也觉得相对缺乏。很多民营企业对科技创新的保护意识也没那么强烈。我们希望推动民营企业参与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民营企业在行业中的话语权。谢谢。

人民日报社记者:

请问刘世锦委员,当前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还存在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如何消除市场准入障碍、为民营企业提供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

刘世锦:

近几年在放宽民营企业准入方面,还是出台了不少政策,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但是我们讲过很多年的“弹簧门”“玻璃门”“旋转门”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有些地方这个门也打开了,民营企业也进去了,但是感觉不到舒服,比如话语权不多、决策权不多,然后又出来了。所以下一步,民营企业到底怎么准入,我想提几条建议。

第一,强调落实,也就是政策执行力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大的战略部署、顶层设计现在都有了,比如说行政性垄断行业的改革问题、放宽准入鼓励竞争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五中全会、十九大文件里都讲得很清楚,具体政策现在也出台不少。大家注意到,最近国务院刚颁布了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特别强调外资内资、国资民资一律平等。所以当务之急就是把这些大政方针、具体政策落实到位。在这方面还是要强调,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名义上平等、实际上不平等的潜规则问题要解决。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中央的大政方针,如果不能平等地对待民营企业,从讲政治角度来说是不合格的。

第二,要有好的案例引路。我们平常说,一个行动能胜过一打纲领。同样,一个好的案例可以胜过一大批的原则和说法。请大家关注联通混改这个案例,联通搞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后,他们推出了低价格的产品,产品出来以后就像一只鲶鱼,把电信市场就搅起来了,其他电信运营商也得跟进。最近一段时间,手机的资费水平已经下降了,幅度还不小,我们已经分享到了电信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红利。放宽准入的改革是可以进行的,而且可以大见成效。其他行业也可以推动进行这样的改革。

第三,对外开放更要对内开放,特别是对民营企业开放。我们过去开放的时候,有些同志经常有一个顾虑,中国在某个行业不行,缺少竞争力,或者说中国的企业不行。但是我们问一个问题,你是不是让有本事的中国人、让有竞争力的中国企业都进去了?让他们都到那儿去干了?大量的事实可以证明,一个行业,只要让有本事的中国人、中国企业去干了,很少有哪个行业说中国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

我想说,对外开放的下一步,我们要提高水平,但是在对外开放的同时应该是对内开放的,特别是对民营企业开放。我想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对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有信心。当然,反过来,对于民营企业来讲,我们经常有一句俗话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市场的大门打开了,就看你准备得怎么样,如果你准备不足、能力不足,要么进不去,要么进去以后有些人还会再出来。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推动进一步的放宽准入,另一方面,从民营企业角度来讲,练好内功,提升自己的素质,这个也是当务之急,也是非常重要的。谢谢。

中国国际电视台记者:

我的问题是问给南存辉委员,我们知道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都走向非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中国企业在非洲的经营能够为当地的发展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同时非洲政府为中国企业在哪些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南存辉:

非洲是“一带一路”重要的节点,“一带一路”的建设应该会为中非合作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据调查显示,现在在非洲大陆,大约有1万多家中国的企业,其中90%属于民营企业。中国的企业在非洲大陆开展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为非洲相应的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解决了发展的瓶颈问题。中国有一句话叫“要致富先修路”。我们企业在非洲很多国家投资太阳能光伏电站,为当地电力建设,特别是绿色能源发展提供了很多支持。所以中国的企业在非洲大陆作出的努力是多方面的。比如刚才讲到,不仅改善基础设施,包括创造就业、提供税收、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增进文化交流和民间交融。

同时,我们带去的这些发展理念特别重要。因为现在是一个全球化的经济竞争时代,中国的企业,包括中国的民营企业在内,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我们的竞争能力,包括我们的产品技术水平,都具备了全球化的竞争能力。非洲也好,欧洲也好,其实国际化竞争,意味着标准的国际化,具备了国际化标准,在哪里都有市场。中国产品走向非洲的时候,同样我们会把最先进的技术、最先进的发展理念和管理水平带到非洲去,比如我们在埃及有自己的产业园区、物流园区,在那里的技术、装备、管理水平都是世界一流的。我们在埃及95%以上的员工是当地的,就是本土化融为一体,给他们培训、培养,提升他们的国际化管理水平和能力。

中国的企业现在在非洲的发展,为当地基础建设、经济、税收,乃至整个经济社会提升带来很多帮助。我们在非洲发展的时候也看到了,中非经贸合作总的来讲比较顺利,但是我们也希望当地政府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比如在推动对外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打破壁垒方面多做一些努力。还有就是在推动税收和外汇政策的创新方面多做一些工作,比如推进外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另外,企业在埃及赚钱,汇出来很困难。

另外,保持政府政策的延续性。同时为我们在非洲设工厂的企业,企业负责人也好,企业员工外派也好,提供一些签证外事方面的便利和援助。我相信中非合作发展会越来越顺利,对各国都有好处。谢谢。

新华网记者:

我的问题是提给周群飞委员,您曾经说过,并不希望自己的企业是规模最大的,但是希望它是最具创新能力的。我们知道,创新往往伴随着一定的风险,您能否谈谈如何做到鼓励创新和风险防控并重?

周群飞:

创新与风险本来就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从创新的内涵来看,创新始终伴随着风险。就像在20年前,我们把玻璃用到其他领域,也会担心失败。但我们不能因为担心失败就不去创新。对企业来讲,我相信不是每一个创新成果都能转成产业化,但是十个创新里面有五个就已经很成功了。如果大家害怕有风险,不去创新,那我们消费者也用不到很好的产品。

这个风险,一方面是技术风险。创新以后,技术能否非常成功地转入量产?普及率有多高?如何保障它不被窃取?我一直在主推发明专利授权时间要缩短,现在是两三年才拿下来,如果是防止窃取,我们先需要拿到一个合法的授权,这样才可以对自己有一个保障,才会让企业放心大胆去创新。这是技术方面的创新。

第二,市场方面的创新。衡量一个新的技术成果,最重要的一环是能否经过市场的检验,也就是消费者对这个产品的喜好程度、接受程度。我们经常会看到市面上有很多新的、让我们很惊艳的产品,这一定是科研人员和研发人员经过很长时间、各种实践探索、长年累月做各种DOE才得到的一个结果。

第三,融资风险。特别是民营企业,我们的研发经费都是属于自有资金,虽然有很多新型的融资方式,比如发债、股权转让等,但最早投入的资金都是企业承担的,所以一般企业不愿意做研发投入。我们公司一直以来研发费用投入的比例比较高,基本在6%左右。

第四,管理上的风险。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要结合外界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战略规划。有时候我们企业规划未来要做一些什么样的研发,但是外部环境不接受这样的产品。我也强调,不能闭门造车,要走出去,结合客户的意见,客户要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

作为企业代表,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注重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企业一定要考虑自身所在行业领域的市场需求。我们前段时间看到5G折叠屏很开心,但它能否成为受欢迎的产品,还要接受消费者的检验。如果一窝蜂去研发,感觉市场需求很大,大家用一个低价去竞争,可能难以保证企业的投资回报。

第二,推进产学研各项主体创新。有的大学、研究院里有很多新技术,我在科技组,很多委员经常讨论,有些技术我们企业已经有了,但是院校不知道,所以这个衔接要做好,要互相融合。政府也可以给企业和学校之间搭好平台,定期把科研成果挂到网上,企业需要什么技术,可以很轻松地得到这个技术,当然不是去窃取,我们尊重知识产权,企业可以付出成本,共享这个成果。

第三,优化拓宽融资渠道。昨天政府工作报告里包含了这些方面,我作为企业代表,非常开心、非常受鼓舞。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所有内容,我们企业都能用好,只要政府贯彻好,民营企业在这样好的营商环境里会发展得更好。

工人日报记者:

请问叶青委员,在政府部门大力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民营企业自身还面临着哪些发展障碍?又该如何突破?

叶青: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连续出台了政策,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我们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外部环境有了很大提升。但其实营商环境的改善,不单单是政府一方面,而是多方面的。社会以及企业自身也有义务改善我们的营商环境。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民营企业有了快速发展,但是到了今天,民营企业自身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和问题。我们如何提升自身?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已经指明了方向。我认为,就是要聚焦实业、做精主业、做强做优,就是我们民营企业要把自身的企业做好。只有这样,你作出了高质量的企业、高质量的产品,赢得了社会的信任,有了信誉度,你才能赢得更好的营商环境。包括政府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我们明显享受到了这些优惠政策,享受到了好的营商环境,如果企业自身不讲诚信,你的外部环境不好,政府也不敢主动给你提供服务,只有你自身是一个诚信的企业、高质量的企业、健康的企业,政府的相关部门就会为你服务。

比如我们所在的园区,北京市相关部门经常到我们园区为这些发展好的、有实力的、健康的民营企业服务,帮助他们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民营企业要想赢得好的营商环境,自身也要作出努力,也要下功夫,也要强化我们自身的管理水平,同时要克服短期行为,要做长远的发展规划,做百年老店。只有做一个健康的企业,做成了百年老店,我们赢得了社会、政府对我们的信任,企业会赢得更好的营商环境。所以营商环境是一个和谐的环境,政府要改善,我们自身也要努力。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

请问周鸿祎委员,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到“企业家精神”、“企业家作用”、“企业家才能”,反映出对企业家群体的高度重视。请您谈一谈如何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如何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您对青年企业家和创业者有什么建议?

周鸿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企业家精神,我非常赞同。因为在经济火热、大家都赚钱的时候,其实分不出来谁是企业家、谁是生意人、谁是商人,反正大家都赚钱。但是在经济面临挑战、困难的时候,我觉得企业家精神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就会显得特别重要。对于企业家精神,大家理解不一样,我说一下自己体会的三个关键词。

第一,信念。我觉得企业家和生意人最大的差别在于,生意人是什么挣钱就干什么,哪个地方有风口就去找风口;但是企业家一定有自己的信念。企业家最终也会挣到钱,但他的信念一定是创造独一无二的产品和服务,给用户、社会、国家创造价值,通过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改变世界。一个企业家有了信念,才能有一个长期打算,否则就会有两个结果:要么是短期挣到钱就不干了,要么是碰到困难就退缩了。有了信念,遇到困难的时候才能不怕困难,才能把困难当成磨刀石,否则就会在生意不好做的时候,怨天尤人,抱怨政府,抱怨环境,而不去反思自己的问题。特别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企业家,如果自己没有信念,怎么凝聚一支队伍?怎么让队伍跟着你走得很远?不仅在顺境的时候跟着你,而且在面临逆境的时候,整个团队依然能够继续奋发图强。所以我觉得没有信念的企业家,他今天可以炒房子,明天可以炒股票,后天可以炒比特币,但这肯定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最终能够给中国经济带来推动的企业家精神。

第二,坚韧。这两年谈起企业,包括媒体也喜欢渲染一些快速成功的故事,好像三年就“独角兽”了,四年就上市了,五年就挣十个亿了。但是实际上,对于真正做企业的企业家来说,应该知道做企业是一件非常苦的事情,而且做企业一定是一个长征,是长期艰苦卓绝的战斗。你去看看中国互联网企业家里,像马化腾、马云、丁磊我们这一批都干了二十年了,像南总、刘永好这一批企业家都干了三、四十年了。可能有些企业三年五年就能成功,但那是特例,不是普遍规律。所以真正企业家精神是要有一个长期作战的准备,有一个长期发展的计划。

第三,创新。我认为作为企业家来说,很多事情你决定不了,我也不是经济学家,也不知道大形势究竟怎么样。每个人都去呼吁,什么都伸手向国家要,这次政府工作报告里国家已经给了许多税负减免和好的政策,那企业家最重要的是要干什么呢?就是干创新。遇到经济周期的时候,与其抱怨外部环境,不如把关注点回归初心,放到用户和市场上。因为最终能决定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是用户和市场,而不是政府的扶持。政府的扶持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唯一创新的方法就是挖掘用户的新需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断向往。行业里老有人说,人口红利没有了,互联网上半场如何如何。我就跟很多人说,如果你的产品不创新,你的产品很陈旧了,当然你产品就没有人用了,当然你就感觉红利没有了。

反过来,中国有14亿人,有14亿用户,是不是每个人的需求都被彻底满足了?如果你通过创新满足用户的需求,做出新的黑科技产品,可能就会有巨大的市场机会。你创新出产品,就会卖得很好,会感觉到消费升级。比如折叠屏,如果你不创新,就会觉得手机市场饱和了,没机会了,但是如果有人做出新的体验创新,通过折叠屏,就可能会像苹果当年一样,创造新的市场增长。所以企业家要坚持创新,坚持以用户为本,坚持不断用产品来说话、不断催生市场。就凭国内消费人口的巨大刚需和人民对生活不断改善的需求,我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再举个例子,这两年有一些关于人口红利的文章很喧嚣,说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了,经济就怎么怎么样了。这次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中国超过60岁的老人有2.5亿,反过来看,这是不是意味着巨大的机会?按照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可能把自己爹妈都送到养老院去,所以中国老人基本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但你又很忙,不能花时间照顾自己的父母,这里面是不是就有巨大的机会?

前段时间我们公司创新了可视门铃。父母在家,如果有人上门送快递、陌生人来到家里,所有视频都可以传到你的手机上,这样,不能跟父母住在一起的子女就会特别安心。这就是创造出来的一种新需求。所以真正的企业家精神,一定是在创新上体现出来。最后一句话,这句话当年对我影响很深,“再好的时代也有人破产,再难的时代也有人赚钱”。人口红利到底在不在,完全取决于企业家精神,就是你能不能创新。

三沙卫视记者:

请问南存辉委员,我们注意到,近年来您一直在关注混合所有制改革,而且在两会上也提交了相关的提案。随着国企混改向纵深推进,如何在混改中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让混改真正成为民营企业的机会?谢谢。

南存辉: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情,它的影响对于下一步的发展是极为巨大的。从国情出发,我们国家国有资产、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作用非常巨大。比如我们国家一些战略性的项目投资,长期的投资,特别是央企就发挥了特别巨大的作用。比如高铁这样的项目,刚开始时,让民企去投,我们投不起,也不敢投,三四十年才能得到回报,大家没有底。央企投了,国企投了,现在好了,在浙江、上海、长三角有两条高铁PPP项目,就是民营企业牵头,用PPP的模式做,央企让出了股权。

对于混改,有人对这方面有误解。《政府工作报告》里面讲到,一个多亿的市场主体里,有九千多万是民营企业,数量巨大,但是块头比较小。民营企业好处在哪里?机制灵活。很多民企有担心,觉得自己块头很小,和央企、国企一混合,那我的声音怎么发出来?如何保护小股东的利益?其实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是如何赋予它现代企业制度,用科学管理的方法,比如建立起董事会决策、总经理负责、监事会监督的制度,这样各负其责。

国企、央企有报告制度,一个项目的投资,市场这边火烧眉毛了,非常着急,那边还要打报告请示。如果能把民企机制灵活的作用和国企央企“压舱石”的作用结合起来,我相信会为下一步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带来非常大的推动。在这方面请媒体呼吁。

十八大以来,明确要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媒体呼吁,政府要认真考虑这件事情。只有建立起规范的、法治化的环境,用公司法的制度要求来落地,以后管国企、央企的思路也能变革创新,从什么都管,能不能变成由市场机制决定,这样更能保护国有资产不流失,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进而带动民间资本,推动民间力量积极进入。

我们有一句话,进化无尽止,创新无止境,改革永远在路上。去年有一句话比较流行:颠覆创新,凡墙皆是门。假如因循守旧,凡门皆是墙。对于国企和民企混改这一块,我认为是非常重大而且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希望通过今天这个平台和窗口也传递出去一种声音,让政府各部门高度重视,造福于民,造福于社会。

主持人:

今天的记者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谢谢。

责任编辑:朱敏洁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

巴总理召开紧急会议,“事关在巴中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