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静雯一滴眼泪让这部剧再次火了...

来源:观察者网

2019-04-13 19:38

【文/观察者网 郭肖】

2016年3月28日,台北女童“小灯泡”骑着脚踏车与母亲前往地铁站准备迎接外祖父时,一男子自后方持菜刀向女童颈部猛砍致其当场死亡,引起台湾社会震动。

近日,根据这起案件改编成的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上映,在两岸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12日,一微博网友截取了剧中的片段发在网上并评价道,“这样直白的呈现出真实冲突和矛盾的电视剧,并且还没有为了讨好观众刻意制造中立,让人感慨万分”。

在该网友发布的视频片段中,宋乔安(贾静雯 饰)的儿子和“小灯泡”一样被残忍杀害,其丈夫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凶手的杀人动机,宋乔安却认为动机并不那么重要,因为所谓真相,最终只会怪我们的社会体制出了问题,但即使是挪威这种社会福利那么好的国家,也会存在无差别杀人犯。

她质问道,如果杀人犯和他的家人都不用对其行为负责,那么谁该对受害者负责?随后瞪着眼睛看着对方留下眼泪,网友直呼其演技爆棚的同时,也有人表示电视剧对社会问题中受害者家属的讨论非常有意义。

社会性案件中,经常会有一些手法极其残忍的行凶者,受害者家属该如何面对他们是无数文艺作品中探讨过的话题。

日本电影《告白》中女教师选择亲自复仇;

《非自然死亡》里的女法医告诉大家:我们不明白你的心情,也没有必要理解你,这些毫无意义。

《我们与恶的距离》则探讨了另外一种可能。这部剧由执笔过《谁先爱上他的》《出境事务所》的台湾知名女编剧吕莳媛编剧,暌违小荧幕15年之久的贾静雯、金钟影帝吴慷仁等联袂主演。

因两年前在电影院持枪随机杀人,造成9死21伤,李晓明被判处死刑,辩护律师王赦因为“替凶手说话”被受害者家属泼了一身粪便,也遭到了社交网络上数以万计的咒骂。这便是《我们与恶的距离》的开篇。

同时聚焦加害者与受害者,该剧所探讨的社会议题均由主演带出。

两年前,李晓明杀害的9人中包括宋乔安的儿子天彦。宋乔安和刘昭国(温升豪 饰)是一对夫妻,儿子死后,宋乔安开始酗酒,对女儿疏于照顾,和丈夫的婚姻也濒临破裂。

虽然二人一度决定离婚,但凶手的存在将二人暂时维系在了一起。和丈夫两人同在媒体工作,双方对于真相的看法几乎截然相反。

宋乔安所在的电视台是一家以标题党攫取流量的机构,老板为了收视率甚至不惜播报假新闻。而刘昭国则希望读者能够通过不加渲染的内容了解到事情的本质。

针对儿子的死,刘昭国虽然对凶手也非常愤恨,但仍旧希望通过了解背后成因来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但宋乔安认为,所谓真相,永远都只会怪罪社会体制出了大问题,没有福利、教育不够,可是像挪威福利那么好的国家,为什么还会出现随机杀人犯呢?

全社会都希望尽快处死李晓明,但李晓明的辩护律师王赦(吴慷仁 饰)除外。王赦了解犯人的恶,但也坚定地认为一定要深究其杀人动机,因为即使将所有杀人犯关起来,也永远无法阻止下一次案件的发生,社会事件背后有其社会成因。

一遇到行凶者就“套用模板”愤怒、咒骂并不能解决问题,为了要杜绝类似悲剧再次发生,一定要深究其杀人背后的动机。

他拿不同的人作对比,有些人一出生就非常幸运,有幸福的家庭,可有些人可能有个因为找不到工作就老是酗酒甚至对家人大打出手的爸爸,或者因为家里穷无法念书只能从小就开始打工却总是遭受白眼,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人的成长几乎始终伴随着否定,因此甚至到最后会相信自己是真的没用。

这样的人往往会因为一些小事从而诱发他强烈的自尊心,从而发生意外。

他专门去找刘昭国,希望能够借助舆论的力量让政府拖延死刑,从而帮助自己调查事情的真相;

李大芝(陈妤 饰)是杀人凶手李晓明的妹妹。李晓明杀人后,这个家庭也走向了毁灭。

父亲选择了酗酒,母亲也惶惶不可终日,李晓文洗澡都是被母亲拽进卫生间的。

母亲不忍看到李晓文也变成废人,“家里要死,死三个人就好了,不能连你也葬在这里”,帮她改名李大芝,并与其断绝联系,让李大芝隐姓埋名重新生活。

李大芝活得小心翼翼,走在路上,也习惯用头发遮住脸,怕忽然被人认出来。却恰巧成为宋乔安的手下。

在李晓明被执行死刑当日,宋乔安获悉了李大芝的真实身份,因此找摄影记者专门跟踪并偷拍到了其一家人的住址,拿到了“大独家”。

李大芝因此愤怒地质问,“我哥是杀了人,但是我跟家人连活下去的权利都没有吗?”

住址的曝光意味着全家人可能真的从此再无安宁,李大芝质疑,媒体拿着话语权,在社会性事件发生时任意断定人,给别人贴标签,其实也是在杀人,“你们杀的人,不比我哥少”。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此前,当李晓明杀人事件刚刚发生后,李家就卖掉了房子,希望能够向受害者赔偿,李大芝的父母当众下跪向受害者道歉,但这些内容媒体都没有兴趣。

一对老人下跪,周围全是媒体拿着摄像机追问其是否真心,这张图还曾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讨论,还有网友表示,被完全震撼到。

面对加害者,受害者到底该选择原谅还是痛恨?了解加害者背后的故事究竟有无必要?杀人犯的家人又该如何开始新的生活?媒体在社会性事件中又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些电视剧讨论的问题最后落脚到一个人性议题上:我们与恶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作为媒体人,宋乔安关注的不是民众们真正关心的内容,比如平均薪资又降低,而是能够吸引眼球,比如谁谁谁在奶茶店被泼,谁又在哪里被打这样的新闻。只考虑点击率算不算一种恶?

派摄影记者偷拍李大芝并曝光其住址只为了获取独家新闻算不算另一种恶?

对律师王赦泼粪的人是否存在恶?王赦不顾家庭,偏要去为加害者辩护,甚至挑起他们不愿提及的伤痛,是不是也算恶?

当李大芝哭着喊出“我们就没有活下去的权利吗?”时想到的那些对他们极近骚扰或羞辱的周围居民、网民是不是也曾是无意识的帮凶?

这部剧目前为止仅播出了6集,当然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硬伤,比如人物的脸谱化塑造,还有刻意的模糊人物的行为:

其中的一个主角应思聪为了拍孩子们的纪录片,专门去了幼儿园,却被误解意图,他的姐姐哭着表示,他(应思聪)没有恶意,为什么媒体要故意妖魔化他?可是没有恶意,事先不解释清楚,幼儿园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就该承受几个小时的恐慌吗?

还有对律师的刻画也太单薄,演员本人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律师们也告诉我,当他们实际去看犯罪迹证、被害者照片,第一时间都会颤抖。但他们仍然需要去为犯人辩护,那个心境该是多复杂?”但这一点“复杂”在剧中并没有表现出来。

不过有网友表示,瑕不掩瑜,这个议题的讨论本身就足以让观众给高分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郭肖
电视剧 中国电视剧 杀人犯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重庆通报“燃气费异常”: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被免职

“伊以都在降调”,国对国直接打击结束?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