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斯里兰卡恐袭 中科院科考队员归来

来源:观察者网

2019-05-21 08:56

(观察者网讯)在历时62天航行、遭遇刻骨铭心的暴恐事件后,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3号”科学考察船5月20日圆满完成2019年东印度洋科学考察航次任务,返回广州。

据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网站5月20日消息,5月20日,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实验3”号科考船完成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东印度洋海洋学综合调查航次考察计划返抵广州。此次共享航次历时62天,航程12000多海里,完成了来自国内不同单位的多项科考任务。来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单位40余人,早早来到新洲码头,翘首期盼,手捧鲜花,迎接慰问出海科考队员和船员。

迎接科考船归来 图片来自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网站

在“实验3”号职工食堂,首席科学家、船长、政委介绍了本航次有关情况。在南海海洋所副所长龙丽娟的提议下,大家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集体默哀,深切追思和缅怀在斯里兰卡暴恐袭击中遇难的科考队员。龙丽娟的讲话满含深情,几次凝噎,充分肯定了全体科考队员和船员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弘扬了攻坚克难、精诚团结的科考精神。她勉励大家化悲痛为力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勇于承担并出色完成海洋科考任务,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作出重要科技贡献。

龙丽娟讲话 图片来自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网站

此次考察包括海流、温盐深、气象、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要素等海洋环境要素测量,海底沉积物柱样、浮游生物拖网采样,收集了溶解氧、营养盐、叶绿素等样品。完成了84个大面观测站位、分层拖网14站、生物拖网148站次、沉积物柱样14站,收放潜标10套、布放浮标1套,投放表面漂流浮标25台,累计获得生物和化学样品6000余份、测量数据150G左右观测数据。通过相关数据和样品分析,预期为东印度洋海域的赤道和赤道外环流动力学特征、海气边界层过程、大气沉降、海洋沉积学特征、海洋酸化、海洋低氧和相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等研究提供重要的观测证据,推动相关成果产出。

南海海洋所所长助理孙龙涛,党政办、科规处、监审处、科考船队、LTO、OMG、LMB、中斯中心等管理、支撑、研究室等部门人员参加。

据观察者网刺秦报道,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馆4月30日发布消息,4月21日,斯里兰卡发生系列爆炸恐怖袭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派出的高级工程师李健(38岁)、高级工程师潘文亮(35岁)以及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派出的助理研究员李大伟(30岁)、在读博士研究生王立伟(28岁)不幸在事件中遇难。

4月18日、19日,李健等4人连同其他科考队友先后抵达斯里兰卡入住科伦坡金斯伯里酒店,拟登上即将在科伦坡港靠港的中国科学院“实验3”科学考察船,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东印度洋共享航次”和“中斯联合科考航次”科考任务。当地时间4月21日上午8时45分左右,金斯伯里酒店自助餐厅遭受恐怖分子自杀式爆炸袭击,正在集体用餐的李健等4人当场不幸遇难,另有5人不同程度受伤。

责任编辑:于文凯
斯里兰卡 科学家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伊朗:未收到威胁报告,核设施安全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