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人民之城,我们还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丨2024上海两会时间

来源:周到

2024-01-24 11:50

寒潮来袭,申城“暖”意正浓。

在“骑手之家”,空调正持续输出着源源不断的暖风,为忙碌了一天的城市建设者们,送上26℃恒定的室温;在社区宝宝屋,育婴师们熟练的摇晃着手中温热的奶瓶,38℃,永远是最适宜宝宝入口的温度;在城市公园,丰富的配套设施里售卖着75℃的热咖啡,为出来透气的城市居民们暖手暖心;在长者食堂,翻滚着的小火锅里,沸腾着100℃的“正青春”……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

从牙牙学语的孩子,到白发苍苍的长者,从满怀激情来到大都市打拼的“新城市建设者”,到为城市发展奉献一生的老上海人……城市由无数个“他们”组成,由“他们”建设,供“他们”安居。为了“他们”,为了建设人民之城,我们还能做点什么?

城市不光要有高度,还要有温度。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代表、委员们从各个维度,为建设人民城市,建言献策。

26℃,安居的温情留住年轻的热情

送餐间隙,青年外卖骑手吴义回到普陀区武威东路718号和欣公寓3号楼的双人间里,将空调调至26℃,把脏衣服塞进洗烘一体机,“生活上的事不愁,只要想着明天的班怎么好好上就行了。”

房间内景

吴义在整理衣物

和欣公寓由老厂房改建而成,其中550套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吴义居住的3号楼,是依托“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建设,专门面向外卖骑手打造的“骑手新家”,拥有98间房、300个床位,主打2人至5人间,月租金在550至950元之间。

几个月前,吴义还和两位同事挤在普陀某老小区一楼一间17平米的房间内,房间朝阴面,无阳台。突逢降温,三人打开屋内的老式空调,发现不制热,尝试着和房东商量修一修,“房东说‘我抽空来看一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就是这样的房子,吴义每月居住成本,也达到了1300至1500元。但如今,花900元月租,他能在和欣公寓3号楼租到一间42平米、能拎包入住的双人间。低廉的价格、独立的卫浴、温暖的室温、烘干的衣物,让吴义和他的骑手同事们在上海这座城市“留得下、住得安”。

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我们还可以做点什么?

“十四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明确,全市新增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47万套(间)以上,达到同期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40%以上;到“十四五”期末,全市累计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总量达到60万套(间)以上,其中形成供应40万套(间)左右,全面健全完善“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的多层次供应体系。

这意味着,上海将出现越来越多像和欣公寓这样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给青年人带来留下来的底气,同时也意味着,住房租赁市场需要更加完善的制度,来保障居住者的权益。

作为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市人大代表方永新的身后是千千万万的饿了么骑手。吴义曾经的租房环境,也是不少骑手共同面临的难题。

2023年10月26日,一位骑手向方永新提出想法:“大量骑手住宿条件差,希望有给骑手住宿的地方,同时希望有社区可以向新就业群体开放集体租房点位,由站点统一规范化管理。”

方永新在向普陀区委反馈小哥提出“安居难”的困扰时,普陀区委组织部通过调研,也已注意到骑手群体的这一需求。最终,为外卖小哥“量身”打造的“骑手新家”项目得以落地。

眼下,当数百个骑手真的住进来,和欣公寓的管理者们发现,没有居委会、业委会,传统社区里的治理模式,很难直接套用进来。而要服务和管理好众多居住者,光靠几个公寓管理人员,是远远不够的。

如何让青年人住得更有归属感和参与感?

在市人大代表、上海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金源方程律师事务所主任金缨看来,在公房小区有显著实践成效的“公房小区自治家园执委会”模式,或许也可以成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共事务管理上可借鉴的方向。

比如,在保租房区域内也可尝试成立“议事大会”和“议事管理委员会”,由出租单位将管理保障性租赁住房中的部分权利让渡给居住者,与居住者共同组成“议事大会”,其功能可参考“业主委员会”,让居住者虽无“业主之名”,但可行“业主之实”。如此一来,居住者有了进行高效沟通的渠道,也有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平台,保障性租赁住房中的复杂问题、纠纷矛盾,也不会让管理方“照单全收”。当然,由于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特殊性及租赁合同期限的局限性,如何能够选举或确定相对稳定的“议事管理委员会”承租人代表,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另外,在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上,代表、委员们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建议。市人大代表、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任伟在调研中发现,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保租房开发企业作为产权主体,在项目使用期内始终承担着所有建筑质量问题、设备设施维修维护责任和义务。因此,要求保租房开发企业,参照销售型物业缴纳项目的维修基金是不适用的,不仅会增加保租房开发运营企业资金投入压力,还会造成日常维护费用缴存滞留,无法正常使用。

他建议:为减轻开发企业的现金压力,加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发企业的支持力度,建议对于持有型物业-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直接免缴物业维修基金。

政协委员王延华、陈皓等人联名提议,在打造“新城市建设者之家”上,应首先保证“一张或多张床”产品,避免高房租,成为城市建设者的“不可承受之重”。

38℃,精细的爱托起最柔软的人

将奶粉以45℃温水冲开,放凉至38℃入口。视频中,育婴师安抚宝宝的动作利落、精确、温柔。

看着微信上育婴师发来的小视频中,抱着奶瓶大口大口喝奶的小宝,90后宝妈璐璐,长舒了一口气。作为一名兼具着职场人和母亲双重身份的年轻妈妈,重返职场后,璐璐常会遇到力不从心的时刻。在家人也无法及时帮忙的时候,无助和焦虑,就会涌上她的心头。

育儿师为宝宝测温

自打2023年11月份开始运营,这家位于市中心的宝宝屋,就成了璐璐的喘息之所。每当家人有事,她自己又分身乏术之时,她就会通过“一网通办”,预约上2个小时的宝宝屋服务,将小宝临时托付给南京西路街道宝宝屋的工作人员,再打起精神,奔赴位于附近的工作之所。

“开始运营至今,我们遇到了很多这样的家庭。”负责运营管理这座宝宝屋的华业托儿所戴所长说。在这里,他们接待过来为孩子寻找玩伴的外婆;接待过匆匆赶去上班的母亲,也接待过来附近逛街,将孩子寄存在宝宝屋中寻求短暂休息的家长。

专业支持、心灵喘息、安全托付……宝宝屋的存在,让像璐璐一样,因育儿而手忙脚乱的年轻父母,感受到了爱与支持。

为年轻的父母,我们还可以做点什么?

2023年,类似于南京西路街道宝宝屋这类的社区嵌入式托育场所,在全市范围迅速增加。社区托育机制的不断完善,既离不开相关部门的主动作为,也是代表、委员们积极履职,积极建言的成果。

“对于想要在上海定居的年轻人,无论在城市的任何角落工作或生活,都能够在附近15分钟范围内找到托婴托育机构,在加之以休闲、创业、文化等配套设施,将会大大推动城市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在去年的上海两会上,市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江帆,就曾给出了推动完善“社区托育”的建议。

她的建议很快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响应。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予以答复,表示将联合妇联、卫生健康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的指导文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合理分工、形成有效合力的工作机制。

今年,江帆没有停下对于生育、养育等议题的关注。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经过认真的调研,围绕着生育养育这一大议题,江帆又带来了新的金点子。

作为一名发育行为儿科医生,在日常工作和调研中,江帆发现,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有一些儿童青少年有“特殊需求”。“全球范围统计数据显示这个群体大约占到人群15%左右,例如阅读障碍、多动注意缺陷障碍、高功能自闭症、甚至超常儿童等,这些孩子的家庭在养育过程中会碰到更多困难与挑战,这些孩子一方面应该融入常规学校教育,但还需要额外的专业支持与帮助。”江帆说。她呼吁,教育体系能联动卫生、未成年保护等各方资源,对这些在常规学校有特殊需求的孩子予以更多关注,给予抚养这些孩子的家庭更多针对性支持。

除了江帆,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还有很多代表、委员为支持年轻的父母,献言建策。

针对女性在生育过程中,遇到了职业发展困扰,上海市妇联建议,优化系列社会保障措施和税收政策。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社保补贴政策,根据用人单位因女职工生育产生的额外成本,提供一定比例的社保补贴,以减轻用人单位压力。同时,建议鼓励企业采用弹性工作模式等生育友好举措,以此作为解决女性经济负担、就业发展、家庭育儿等系列民生问题的有力探索。

针对校外学习任务重、家长作业多等在学校教育阶段,父母遇到的育儿压力,民革上海市委建议: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十三部委印发《共育意见》为契机,出台配套措施进一步明确“家校共育”各方主体责任,共建共育的长效机制。切实贯彻中央“双减”政策精神,全面减轻家庭育儿压力。

75℃,手中的暖意牵起身旁的绿意

午间突然落雨,45岁的金融白领施女士还舍不得回办公室,循着音乐声走到陆家嘴中心绿地公园西出入口的咖啡店外摆,找到带雨棚的位置坐下,准备用手中75℃左右的咖啡,为这一天的午休时刻收个尾。

多年来,逛一逛办公室附近的陆家嘴中心绿地,已是施女士午休时间的必备功课。几个月前,施女士发现,公园拆除了大部分的围墙,还开出了一个名为COFFEE CUBE的咖啡空间,“公园一下子开阔了,不仅有咖啡喝,我们这些周围的白领回公司也不用再绕路,可以直接从公园中穿过。”

午休时间在陆家嘴中心绿地喝咖啡的白领

面貌的改变,得益于陆家嘴中心绿地“公园+”功能的提升改造。因为有着每年举办陆家嘴咖啡节的文化基因,加上周边居民、白领的切实需要,2023年,在浦东新区生态环境局的指导下,陆家嘴中心绿地选择把“公园”和“咖啡”融合起来,又结合“拆围透绿”工作,将绿地空间进一步和城市空间相融合。

围墙拆除后,部分房屋设施空了出来。陆家嘴咖啡节的运营方负责人——上海有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败一下子就挑中了西出入口这座紧靠地铁口、四周银杏环绕的空房间。很快,陈旧的空屋摇身一变,成了COFFEE CUBE咖啡漫闪店,来自国内外城市的特色精品咖啡品牌在这个空间里每月一换,吸引着人们打卡尝鲜。

在陆家嘴中心绿地公园园长王宗辉的眼里,如今,到公园的人群不再只是逛公园,有打卡咖啡的、有进行商务洽谈的,“甚至,还能看到五六个人坐在咖啡外摆区,直接开起部门会。”

为城市居住者,我们还可以做点什么?

“建设公园城市,实际上是一个‘人城境业’无界融合的过程。这样的场景,正是我们想要看到的。”多年来一直为“公园城市”的推动建言献策,上海市政协委员、民盟盟员、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科技信息处处长杨文悦对这一幕感到非常欣慰。

2022年的上海两会,杨文悦曾提交一份建议上海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的提案,并得到了有效的回应和落实。这一年,在各界人士的推动下,上海公园城市建设全面发力,上海音乐学院、复兴公园等单位纷纷拆除围墙,新辟出了大片公共绿地。

2023年上海两会,她又提出“+公园”工作存在统筹协调难、落实推荐慢的情况,并作为第一提案人,牵头提交了联名提案,建议加大混合用地规划实施力度,加快社会绿地街面化推进力度,更好推进公园城市建设。

成效让人欣喜。据市绿化市容局公布的数据,目前,全市265座口袋公园、89座乡村公园已全部实行24小时开放,292座城市公园实行24小时开放,271座城市公园向游客开放共享草坪等空间。2023年,全市“公园+”已开展了200余项活动,约400余场次。2023年5 月,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更是联合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推出“公园+科普——来吧!葩科!”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系列活动品牌,让全年龄段的市民在最自然的环境中体会科学的魅力。

拆围透绿后,公园与城市空间进一步融合

围墙打开了,空间开放了,功能和受众也更多元了,怎样提升管理和服务,让人与自然进一步和谐共生,成了王宗辉这样的公园管理者面临的新问题。

“以前我们谈到公园,就觉得是个包围结构,那时来到公园里的,我们称为‘游客’。而现在,公园开放了,来到公园里的,有从中穿梭而过的‘过路客’,还有在这里边切身体验的‘体验客’。”杨文悦表示,公园与城市无界融合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提升完善管理的手段和方式,确实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公园城市建设,管理需要多方协同。”在杨文悦看来,应该抓紧探索规划资源、绿化市容、市场监管、财政和国资管理等多部门“共商共议、联审联办”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公共服务功能”内涵和承担“功能复合利用”边界,挖掘绿色共享空间周边的小卖部、轻餐饮等公共服务能力,努力满足城市绿地休闲空间内市民的新需求。

如何让绿意更好地融入城市?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市人大代表、上海四维乐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厉明,也做出了自己的思考。

他指出,世界上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不少都有大型城市中央公园,如,纽约市曼哈顿的中央公园是该市人流量最高的旅游景点之一。“上海尚缺少这样的中央公园。”他建议:对“延中绿地”进行改造,将其建设为上海城市中心公园。

“延中绿地有良好的基础,完全可以建设我们自己的城市中心公园。未来建成的上海城市中心公园应与外滩成为连接南京路步行街两段的两个重要景点,成为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标志。”厉明说。

100℃,沸腾的小火锅里翻滚着幸福的晚年

汤底沸腾,香气缭绕。

阿姨们小聚吃一顿火锅

在位于曹杨·武宁的长者食堂里,蔡阿姨、王阿姨、凤阿姨,三位年过七旬的长者,聚在一起,守着两锅热气腾腾小火锅,为她们热闹的一天,做个间歇。

“我们早上7点起来,到旁边曹杨公园去锻炼,锻炼以后来这里吃早饭。吃完早饭参加楼上的活动,做做手工插插花,然后来这里吃中午饭,顺便买点酱鸭呀、狮子头呀、干煎带鱼呀,晚上的一顿也带过去了。”蔡阿姨细数了一遍她们的行程,一天忙下来,竟比上班族还热闹几分。

“我们一天活动很多的,来不及烧饭。”王阿姨说。别看三位阿姨如今热热闹闹地凑在了一起。但退休前她们,其实互不相识。是社区活动,让她们在离开工作岗位后,又围绕着家门口的“15分钟生活圈”重建了自己的社交网络。

就以如今忙得没时间烧饭的王阿姨为例,原本居住在徐汇区的她,为了照顾外孙女,才将家搬到了曹杨新村。告别了老邻居,原本担心自己晚年生活只能围着孙辈打转儿的她,很快发现,在品类丰富的各类为老服务设施包围下,她的晚年生活,竟比退休前还要火热。

今年冬天,为了丰富菜品,长者食堂又增添小火锅等餐食,尽管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变,但却为阿姨们的生活,增添了满满的幸福感。

如今,在公园锻炼后,花上十几块钱,和姐妹们在长者食堂吃上一顿小火锅,已成了蔡阿姨几人每次聚会的保留活动。

为长者,我们还可以做点什么?

“谁能想到,会有一天在社区食堂里吃火锅呢?”凤阿姨感慨。

“房子是什么时候盖的,我就是什么时候搬过来的。”作为第一批搬到曹杨新村的住户,凤阿姨切身的感受到,为老服务,在一点一滴中增进的过程。

“我们还可以做的更好。”上海市人大代表,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虹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说。尽管像凤阿姨这样的长者,对生活的变化赞不绝口。但在代表、委员们看来,提升为老服务,是永无止境的。细上加细,好上加好,才应是常态。

作为一名常年和老年人打交道的居民区书记,吴红萍已下定决心,在自己作为人大代表履职的这几年里,“死磕”养老议题,为她身后的那些长者,切切实实的做点事情。

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她就带来了一个关于完善为老配药服务的建议。

在调研中,吴红萍发现,尽管在解决为老配药问题上,政府已经做了很多努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尚有完善的空间。

“近几年为了解决老人配药这一问题,在政府和卫健委的努力下,每个街道都设置了四到五个卫生站点,每个站点大概服务六到七个居民区,对于生活在站点周边的老人来说,如今的配药服务已经方便了许多,但对于那些高龄、行动不便的居家养老者来说,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吴红萍说。

她发现,目前老人在卫生站点配药,是无法当场取药的。这意味着,为了配一次配药,老人必须跑上两次。老年人大多需要常年配药,但卫生站点每周开放时间和频次是有限的,在一些老龄化程度高的片区,每到卫生站点开放的时间,都能看到老人们排队拿药的身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吴红萍建议,配药服务,是否能够再向前一步:“把配药功能延伸到每个居民区,每个居民区一周有半天的配药服务,让老人集中到居委活动室进行配药,统一刷医保卡后,由医院把配好的药统一配送到居民区。”

对于那些行动不便的长者,吴红萍建议,由社区组织建立一个为老送药志愿服务队,让老人不要再为配药难而发愁。

在增强为老服务上,作为市人大代表,曹杨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许春辉则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尽快可能开发更多的城市‘金角银边’,赋予它们服务功能,让这些角角落落,能够在为老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

责任编辑:黄涛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继续升级!威胁停学、惊现“狙击手”、学生占领行政楼

“中国制造2025已实现86%,证明美国制裁无效”

“不管枪支教育,却禁掉我谋生工具,这就是我的国家”

外交部回应布林肯:中方从来没有兴趣,不要疑神疑鬼

护栏被冲破!美国校园两派“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