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进军出行平台,但面临的可能是死循环

来源:观察者网

2019-05-17 18:04

(观察者网 文/潘昱辰 编辑/徐喆)

“智能汽车的核心在运营,而不在制造。”2018年8月,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在品牌日上的这番话曾经引发舆论的较大争议。

2018年8月,小鹏品牌日,何小鹏有关智能汽车的运营和制造方面的言论引发了较大争议

不过相比“运营”,小鹏最终还是让“制造”率先落地。在品牌日四个月后,小鹏首款量产车小鹏G3正式上市。又过了四个月,小鹏宣布实现月交付超过2000辆,并成为4月新势力交付冠军。

5月16日,小鹏汽车旗下的出行平台“有鹏出行”正式上线。自此,何小鹏向他的“运营”之路又迈出了一步。

然而此“运营”和品牌日上的那个“运营”在概念上既有所区别,也有所关联。

新车不好卖,被疑只能内部消化?

小鹏做出行并非一时心血来潮,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8年6月有鹏出行的实体——广州小鹏智慧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就已注册成立。

目前,用户已经可以在应用商店下载有鹏出行APP。同时,作为司机端的“有鹏司机”APP也与乘客端一同上线。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小鹏汽车已经取得了广州市网约车经营许可证。

有鹏出行的乘客端和司机端均已上线

由于刚刚上线的缘故,有鹏出行APP提供的功能不多,且仅在广州市天河区一地开通使用,车型为目前小鹏旗下唯一一款量产车小鹏G3。根据程序的计算,从广州东站打车到广州南站大约要107元。


小鹏专车目前仅限广州天河一地使用

相比之下,同等距离下使用滴滴快车,价格在99-116元不等。


有鹏出行的价格高于一般滴滴快车,低于滴滴优享

随着滴滴发生数起安全事件,以及吉利、北汽、上汽、广汽等整车集团陆续推出自家的出行平台,网约车市场似乎又一次成为了香馍馍。如今,成立时间不算长,交付数量不多的造车新势力也开始争抢这片蓝海。

此前,车和家创始人李想就有过使用小型SEV进行共享出行的计划,但最终已失败告终;另一家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也于一年前发布了“即客行”APP。不过,即客行采用的是类似于环球车享的分时租赁模式,而小鹏则采用了类似于曹操专车、首汽约车的B2C模式。

有鹏出行

从“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型,是当下车企思变破局的一种主流途径。汽车市场分析师任万付认为,出行市场是个万亿规模的超级市场,车企纷纷试水,就是希望能够抢占市场份额,分一杯羹。

但和造车一样,出行市场也面临着巨大的收支困境。

以吉利的曹操专车为例,作为较早进军出行市场的整车企业,2018年曹操专车已经在25个运营城市,仅有一半的城市实现了盈亏平衡,其余仍处于亏损状态。而作为行业龙头的滴滴,2018年全年更是亏损高达109亿元。

曹操专车至今未能实现收支平衡

即使是背靠吉利、上汽、T3(一汽、东风、长安)等财大气粗的整车集团,尚且无法这些网约车平台保持收支平衡,对于还在不断依靠融资生存的造车新势力来说,再要承担一个无比烧钱的网约车业务,在许多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对于小鹏而言,道路虽然艰难,但却有必要。而“运营”最终目标却反而成为了“制造”的载体。

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

就在今年3月底举行的2019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何小鹏宣布小鹏汽车将在今年7月底前完成1万辆G3的交付,全年将完成4万辆的交付。在汽车市场整体不景气,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环境下,如此庞大的交付数量能否最终实现,引来了诸多外界质疑。

“为什么新能源车做出行了?因为新能源没人买,所以自己买了。”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主席赵福全尖锐地提出了这一观点。而小鹏的近来的一系列举动似乎也在不断地印证着这一点。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主席赵福全

特别是为了应对补贴退坡,在今年2月,小鹏汽车宣布将G3车型提价2万-3.4万元后,未来的消费订单数量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这时,网约车平台很自然地成为消化掉这部分新造汽车的“大胃袋”。

此外,何小鹏出身互联网,通过共享出行平台来收集用户大数据,也有利于下一代产品的革新。这也符合小鹏“以数据定义的出行服务商”这一定位。

于今年上海车展首发的小鹏下一款产品P7

推进IPO,各种陷阱犹存

另一方面,小鹏此次进军网约车业务,或许也有为了更顺利推进IPO的考量。

自2015年4月天使轮起,小鹏汽车得到了神州优车、阿里巴巴集团、富士康、IDG资本、雷军、傅盛以及何小鹏本人等多方势力的融资。尽管何小鹏并不否认公司的IPO计划,但此前也表示不希望因资金压力在不适合的时候上市,理由是需要来完善自身的产品品质和服务能力。不仅如此,对于是在美国上市,还是在国内科创板上市,小鹏也没有具体的规划。

然而进入2019年,随着车市的持续低迷,新能源市场前景未卜,有关小鹏效仿蔚来上市的消息再度不胫而走。根据小鹏在去年8月提出的规划,到2019年底公司总融资将达到300亿元。尽管在今年3月的博鳌论坛上,何小鹏宣称已获得140亿元的融资,但距离目标尚有超过一半的缺口。

何小鹏在博鳌亚洲论坛上

而投资方的表现也让小鹏的未来开始逐渐具象化。今年4月,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精密发布公告,宣布转让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小鹏母公司)股权给IDG资本,交易总金额约3亿元。富士康方面表示,之所以退出小鹏汽车股权是避免影响小鹏汽车重组,但也被外界视为是小鹏加速IPO的一个信号。

不过,上市的过程是否顺利,以及如何维持上市后的业绩,仍是小鹏接下来面临的重大考验。

除此之外,虽然小鹏自成立之初就宣布要自建工厂,但为了尽快实现交付和取得生产资质,不得不先“屈身”于代工。如今小鹏位于的肇庆工厂仍完工遥遥无期,而小鹏汽车的代工方海马汽车近期传来连续两年亏损,股票面临退市风险,不得不变卖近400套房产的消息,这对于时间、资金、产品、服务,每一个环节都无比紧张的小鹏而言又是一项重大利空。

今年3月仍在建设中的小鹏肇庆工厂

汽车市场分析师任万付认为,目前小鹏面临的最大威胁仍是资金。因为烧钱,所以急需寻求上市,而为了上市,又投身于更加烧钱的新业务。鉴于此,或许小鹏就在这不知不觉间陷入了一种死循环。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欢迎关注观察者网汽车频道微信公众号“300弄车评”,ID:Lane300

责任编辑:潘昱辰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