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劳动绿皮书》发布:中国性别工资差距正不断扩大

来源:中新网

2016-11-30 18:43

2016年11月30日,由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 No.17》在北京发布。据中新网整理的信息显示,该报告指出,中国性别工资差距正在不断增大。而且这一趋势并没有因时代变化而有所改善。

此外,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就是婚姻状况。报告同时指出2000~2005年,婚姻匹配的基本模式是丈夫的受教育水平高于或等于妻子。在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女性中,这个偏好仍然存在,且没有发生改变的迹象。如果匹配模式不变,则接受了研究生教育的女性,更难找到相应配偶。通俗的讲,就是女性学历越高,越难找到相应配偶。

绿皮书发布现场

两性的工资差距正不断增大

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跑赢同期GDP增长6.9%的速度。国家收入分配领域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提低、扩中、调高”调整改革措施不断完善,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等政策,为工资水平继续合理增长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要看到收入分配领域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为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偏大,不同劳动者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较大,存在“一低两大”的问题。《报告》指出,中国性别工资差距正在不断扩大。

全国妇女地位调查显示,1990年中国城镇就业人口中,女性平均工资约为男性工资水平的77.5%,而到2010年女性工资只有男性的65.8%

由于中国劳动力市场化改革与女性就业发展同步,从公有化到非公经济为主体的过程中,时间队列间性别工资差距也呈现出正逐步扩大的趋势。

《报告》以具有高中以上学历人群为对象,根据入职时间划分队列,可以看到:所有队列内性别工资差距均呈扩大趋势

在控制职业、地区、个人和家庭特征等变量的情况下,1995—1999年参加工作的群体,高学历女性在2003年的工资只有男性的87%,而到了2009年则只有男性的79.0%;1990—1994年参加工作的人,女性2003年工资约为男性的98.0%,而到了2009年则只有男性的83.0%。

虽然1985—1990年进入职场的高学历女性,2003年时的工资约为男性的106.0%,略高于男性,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维持下去,到2009年只有男性的85.0%;1980—1984年参加工作的人,2003年女性的平均工资为男性的113.0%,而到了2009年也只有男性的85.0%左右。

由此可见,在最近的十多年时间里,无论是哪个时期进入职场的高学历女性,其与同等条件下的男性之间的工资差距均呈扩大趋势。

国家统计局城镇住户调查数据显示,高度市场化的劳动力市场在吸引大量的高学历女性的同时,这些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工资差距并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改善

《报告》显示,整体而言,市场化发展过程中,性别工资差距在不断扩大。相比之下,国有部门性别工资差距较小,女性对国有部门工作的倾向也高,这也是中国国有部门,尤其是机关事业单位,女性就业者的比重在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女性学历越高,越难找到相应配偶

绿皮书在最后一个章节中聚焦了《特别值得关注的“剩女”群体:研究生》。其中指出,教育结构变化导致城镇婚姻市场失衡,更大程度上影响了受教育水平最高的女研究生群体。

报告截图

绿皮书统计结果显示,2000~2010年,男女研究生的结婚率都在显著下降。2010年,女研究生的结婚率下降到50%以下。在25~34岁这个适婚阶段下降尤其明显。

绿皮书分析称,高校扩招缩小了接受高等教育群体的性别差异。这个影响尤其体现在研究生阶段。在20~29岁年龄组,2010年,女性已经超过了男性。换言之,新入学的研究生,以女性为主。

如果男性偏好受教育水平相当或略低的配偶,在35岁以上的研究生中,因男性比例更高,女性容易找到相匹配的配偶;在34岁以下的年轻群体中,性别比变得对女性不利,如果匹配模式不变,则接受了研究生教育的女性,更难找到相应配偶:受教育水平提高,使她们同时面临年龄增大和候选配偶减少双重风险。

那么,婚姻市场上不同受教育群体是怎样匹配的呢?

绿皮书称:按照婚姻阶层假说,在正常情况下,男女都会偏好同一个阶层的异性。但是,如果男性出现了减少,则男性会娶到更多高阶层的女性。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法国的青年男子减少,高阶层的女性只好“下嫁”低阶层的男性。

报告截图

将受教育水平作为其所处阶层的代理变量,绿皮书统计显示,2000~2005年,婚姻匹配的基本模式是丈夫的受教育水平高于或等于妻子。在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女性中,这个偏好仍然存在,而且没有发生改变的迹象。具体为:

2000年,受教育程度为大专的女性,其丈夫受教育程度相等或更高的比例为69.2%,2005年为73.6%;受教育程度为本科的女性,其丈夫受教育程度相等或更高的比例在这两个年份分别为64.4%和65%;女研究生能嫁的丈夫最高受教育分类也是研究生,两个年份的比例分别为48.1%和48.6%。

可见,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女性,对丈夫的受教育程度要求没有改变:如果找不到受教育程度相当或更高的丈夫,她们可能会选择单身。反过来,男性则愿意找一个教育水平低于自己的妻子,男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妻子受教育程度低于自己的比例越大。

绿皮书指出,高校扩招改变了高等教育群体的性别比,但女性寻找配偶的模式并未变化,使她们匹配失败的风险增大。

绿皮书进一步认为,面对女大学毕业生的增加,男性在婚姻市场上的匹配模式开始发生变化:受教育程度为大专的男性,其妻子受教育程度相等或更高的比例,由38.4%上升到49%;受教育程度为本科的男性,其妻子受教育水平相等或更高的比例由30.1%上升到38.4%;男研究生的妻子为研究生的比例,也从2000年的17.3%上升到22.6%。

绿皮书指出,婚姻市场上,5年时间在经验上不算长,但可以谨慎判断:男性已开始根据变化了的环境,调整自己的配偶选择,而女性对配偶的选择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这可能是“剩女”现象比“剩男”更严重的原因。

(中新网 汤琪、马学玲)

责任编辑:郭光昊
社科院 劳动人口 性别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指控好比说中餐菜单能监视食客,笑话”

“严看死守,光干部餐食费就十多万,最后还是烧了”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