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禁毒警14年缴毒八百斤 车祸昏迷仍紧抓毒贩

来源:澎湃新闻

2017-06-26 08:22

日前,四川凉山布拖县民警贾巴伍各倒在了毒贩的子弹伏击下,让在一线与毒品犯罪作殊死较量的缉毒民警再次受到关注。

今天是国际禁毒日,澎湃新闻近日奔赴广西、云南、甘肃、辽宁、湖北等地,采访多名身处一线的禁毒民警、志愿者,讲述这些“擒魔者”惊心动魄的故事,和有血有肉的情感。

以下为澎湃新闻报道原文:

有人把禁毒民警比做“与魔鬼打交道的人”、“擒魔者”,每一场行动,都是生与死的较量。每多缉一克毒,可能就会少让一个家庭受害。

2016年上映的禁毒题材电影《湄公河行动》就取材于2011年震惊世界的“湄公河惨案”,部分还原了禁毒故事。

近日,公安部禁毒局相关负责人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介绍,从2016年以来,全国共查处吸毒人员134万人次,破获毒品犯罪案件18.1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1.9万名。在禁毒工作中牺牲、负伤、意外和过劳死亡的禁毒民警多达600余人,其中因公牺牲16人。

时值6·26国际禁毒日三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澎湃新闻近日奔赴广西、云南、甘肃、辽宁、湖北等地,采访多名身处一线的禁毒民警、志愿者,讲述这些“擒魔者”惊心动魄的故事,和有血有肉的情感。

14年前,因对禁毒工作的热爱,从警校毕业两年的乔礼(化名)主动申请,成为了一名缉毒民警。他当过卧底,遇过危险,破过大案,是缉毒侦查一线的“刀尖舞者”。

乔礼。图自澎湃新闻 重庆市公安局供图

乔礼是重庆市公安局禁毒总队一支队的一名缉毒民警,长年奋战在禁毒一线,用“在暗处工作”形容自己的岗位。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重庆市公安局获悉,多年来,乔礼累计侦破重特大毒品案件起36起,抓获嫌疑人200余名,缴获毒品400余公斤。

2001年,乔礼在连夜押解嫌犯时遭遇车祸,昏迷17天,左眼失明。醒来后,乔礼的第一句话却是“人跑了没有”。乔礼的同事透露说,“他自己都昏过去了,但还紧紧抓着杨某”。

6月25日,乔礼告诉澎湃新闻,毒品犯罪社会危害大,重庆是毒品犯罪的第三道防线,自己的岗位责任重大,“我已经是死过一次的人了,所以也就没什么好害怕的了。”

屡破大案

“虽然很危险,但我确实喜欢这个工作。”爱笑的乔礼不掩饰自己对缉毒工作的热爱。

2001年,20岁的乔礼警校毕业考入重庆市公安局。后面在岗位选择时,乔礼主动申请,投入法制预审、缉毒侦查等工作,正式成为缉毒民警。

乔礼说,在警校读书时,并没有禁毒专业,他主要学的是刑侦,禁毒工作与其他警种不一样,他投入禁毒工作几乎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在乔礼看来,打击毒品犯罪跟侦办其他刑事案件不同,缉毒需要做情报工作,发现线索,对正在发生的毒品犯罪进行侦查。

2006年,乔礼和一位缉毒领导提着35万元钱,卧底当买家去和毒贩交易。乔礼透露说,当时,领导留在车上观察,他当马仔,下车和毒贩进行毒品交易。

见到真钱后,毒贩才拿出毒品,早已潜伏的同事伺机行动,抓捕3名毒贩,缴获900克毒品。

2009年,乔礼侦办“代老幺”跨境贩毒案时,就险些遇到危险。侦查员收集到代老幺贩毒的相关证据后,决定在他即将乘车逃离之际,对其实施抓捕。乔礼和其他侦查员一拥而上,将代老幺抓捕,大家一搜代老幺的腰间,这才发现他已经将手枪上膛,随时可能对侦查员进行射击。

事后,代老幺拒不交代,乔礼凭借多年的办案经验,成功突破团伙主犯口供,并顺线缴获全部毒品和制式手枪9支,及时消除了社会隐患。该案被评为当年公安部禁毒局十大优秀案件。

澎湃新闻从重庆市公安局获悉,多年来,乔礼先后参与侦破重特大毒品案件36起,抓获嫌疑人200余名,缴获毒品400余公斤。业务过硬,成绩突出,乔礼被誉为缉毒侦查一线的“刀尖舞者”。

重伤昏迷仍抓着疑犯

乔礼表示,禁毒工作对侦查手段要求高,对民警的锻炼也大,同时也是危险重重。

2010年12月底,乔礼牵头侦办一起大要案件,在昆明抓获涉案主犯杨某,缴获冰毒和冰毒片剂共计6.674公斤。

因侦查需要,他连夜押解嫌疑人返渝实施延伸打击。12月31日,由于天冷路面结冰,在押解犯罪嫌疑人杨某返回重庆途中,乔礼所乘警车不幸遭遇交通事故。

“当时我什么事情都不知道了。” 乔礼身负重伤,在重症监护室里昏迷了17天后才醒了过来。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人跑了没有。

乔礼的同事表示, 车祸发生后,乔礼“都昏过去了,但还紧紧抓着毒贩杨某”。

在这起车祸中,毒贩杨某没有受伤,但他和多名同事都受伤,其中他的伤最为严重。诊断结果显示,乔礼的颅骨凹陷性骨折、颅内出血、颈椎滑脱并多处骨折。

乔礼一度生命垂危,先后接受长达3个月的重症监护,3次被下达病危通知书,并经辗转重庆、北京、上海等医院救治。最后,乔礼保住了生命,但却失去了他的左眼,伤残程度六级。

康复后,乔礼第一时间重返工作岗位,并把自己的微信名改为“不忘初心”。

带动培养200余人查缉骨干

2015年,经验丰富的乔礼转岗,开始从事禁毒堵源截流工作。

“以前的工作,往往在打击毒品犯罪后去追根溯源,相当于从分枝上的树叶去调头寻找树根。”乔礼表示,用大树来做比较的话,这个工作就是将“毒之树”从根斩断,比过去的工作方式更能起到截流的作用。

据乔礼介绍,国内的毒品主要从金三角地区流入,在禁毒堵源截流工作上,云南是第一道防线,贵州是第二道防线,重庆是第三道防线。

为尽快实现转型,乔礼开始苦练查缉本领,很快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他主动对查缉的警力设置、技巧规范、勤务模式进行细化完善,积极开展毒品查缉专业培训,筹建全市查缉骨干队伍。

2015年以来,乔礼先后率队在江津、秀山等省际交界地区连续组织开展7次全市性查缉行动,共查获毒品30.1公斤,抓获吸贩毒嫌疑人137名,逃犯4名,实现重庆市在路面盲查公斤级毒品历史性突破。

重庆市公安局工作人员表示,在乔礼的努力下,重庆市毒品公开查缉工作从无到有、逐步规范,有效积累了实战经验并培养了全市约200余人的查缉骨干队伍。2016年,重庆市堵源截流工作考核名列全国第4,取得良好成效。

家人认为禁毒工作辛苦而且危险,有时会劝乔礼放弃。然而,在乔礼看来,毒品犯罪比很多刑事案件危害更多,会诱发其他违法犯罪及社会问题,禁毒工作意义非凡,值得坚守。

以下为“深读”(ID:shenduzhongguo)25日文章:《贾巴伍各缉毒的大凉山:毒贩将毒品和GPS一起放在别人车上运毒》

近日,四川凉山布拖县民警贾巴伍各倒在了毒贩的子弹伏击下,让在一线与毒品犯罪作殊死较量的缉毒民警再次受到关注。

图片均自“深读”

6月26日,时值第三十个国际禁毒日,法制晚报记者深入凉山布拖县缉毒一线,讲述与贾巴伍各一同奋斗的战友们的禁毒故事。

检查过程很细,对车辆的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

毒品犯罪可追溯至80年代

6月的布拖阴雨连绵,浓厚云雾环绕山间。

午后偶尔探出的暖阳显得珍贵,裹着头巾的彝族妇女环抱幼儿席地躺坐,男人们三五个围成一圈,用异乡人听不懂的方言扯着家常。

与云南巧家县仅一江之隔的布拖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南部的金沙江流域,这个彝族人口占比超过96%的县城,是彝族火把节的发源地。

说起凉山布拖一带的毒品犯罪问题,可追溯至80年代。

在布拖县,禁毒工作一直是公安工作的重头戏,各地派出所的禁毒工作主要侧重在辖区内的零星贩毒和查处吸毒人员,而县公安局禁毒大队的工作内容则延展得更开,打击毒品源头和毒品幕后。据介绍,现在布拖查获的毒品大多来源于缅甸、老挝以及毗邻的云南。

在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中,选择去从事这样高风险运毒的人群一定是非常贫穷的人,但警方讲述的一个案例让人记忆犹新。

那是一对夫妻,是骑行爱好者,夫妻俩自己有车,但是运送毒品当天选择租了一辆奥迪越野车,在后备箱里还放着价值10万元的山地自行车,和自行车一同放进后备箱里的,还有装在两个袋子中的72块海洛因(一块约300克),抱着侥幸心理的二人最终被在警方的公开查缉拉练中截获。

被尿检者称尿不出,民警把他带到休息室喝水

今年上半年,布拖公安查办的毒品刑事案件就达到86起,抓获90余名犯罪嫌疑人,查处吸毒人员373人。

在布拖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的荣誉室里的一面墙上,两排竖着叠挂的锦旗很引人瞩目。“这些锦旗都是贾巴伍各一个人一针一线缝上去的,我还奇怪,问他你还会这个(指针线活),他说他母亲去世得早,家里都是他在照顾,所以会一些。”民警乃古沙尔回忆道。

民警禁毒会遇到威胁

民警汤海涛清楚地记得每一次抓捕吸毒者时触目惊心的场景。

在县城边上有一座大桥,下面有一所无人居住的破旧房屋,不时会有一些吸毒者在此聚集,屋内没有灯光,打开门乍一看屋里空无一人。

“我打开电筒一照,一名吸毒人员就藏在缝里,很瘦的一个小伙子,20岁左右,”汤海涛将其带回派出所检查时才发现,注射毒品的针管还插在这名男子大腿内侧股动脉的地方。随后,这名男子被送到强制戒毒,两个月之后,当汤海涛再去到戒毒所时,这名男子已经发胖到汤海涛都认不出来的地步。

29岁的民警乃古沙尔告诉法制晚报记者,在工作中,时常因为抓捕吸毒人员得罪他们的亲属,偶尔还会受到语言威胁。

“有打电话的,说这个娃儿身体不是很好,你们把他抓进去,要是死了就把尸体抬到你们家来,也有当面威胁的,说让我们负责。”乃古沙尔表示。

乃古沙尔是贾巴伍各在城关派出所的前同事,5年一起工作的经历中,积累了深厚的同事友谊。

由于抓捕毒贩的过程中充满未知的危险,贾巴伍各曾向同事们建议,抓到吸毒人员的时候,搜查要特别注意。

“贾巴伍各建议每个人买一双手套,自己多预防注意,有时候我们出去哪个人没带手套,他会把手套分给其他同事。”乃古沙尔说。

在回忆起和贾巴伍各曾经共同战斗的故事时,乃古沙尔多次哽咽红眼。

他还记得,自己在微信上和贾巴伍各的最后一次对话仍然是在聊工作。

“我记得抓了一个嫌疑人,问他要不要把照片发给他看,他说好。”

“公安局的车把他的遗体运回来,快到地洛乡的时候,我陪着他老婆在马路边等,她老婆当时在路上,看见一辆车子就跑去看去看是不是贾巴伍各,根本坐不住。”

据乃古沙尔回忆,当时,贾巴伍各的妻子杨茜一直嘴里说着“伍各没得事、伍各没得事的,他答应我的好多事还没做到,还有很多很多。”

“后来运着他遗体的到了,一开门的时候就看见他躺在已经放平的车后座上,身上已经换好了彝族的服装。”乃古沙尔说。

“我当时想着,同患难共甘苦的一个战友就躺在我面前,我就伸手去摸他的脸和手,摸到他胸口的时候,他老婆说‘慢点轻点,他痛得很呢’”

新型毒品犯罪:装GPS定位 人货分离

随着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法不断提升,警方抓获吸毒人员和贩毒人员的难度也是逐年增加。

2016年5月,布拖县公安查获了一起凉山州建州以来单案毒品数量最多的案件。

民警每天需要在这个检查站点24小时对过往车辆进行毒品检查

“一共122块,40多公斤的毒品,市场价值达到两三千万,”据民警陈虹宇向法制晚报记者介绍,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段也很高明,将一辆大型吉普车的顶棚完全改装后,将用黑色塑料包裹的毒品藏匿其中,单凭肉眼很难发现。

另外一起案件,更是让民警们察觉到,现在的毒品犯罪已经跨越到新的科技时代。

这是一起运用GPS定位运输毒品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反侦察能力极强,将GPS设备与毒品放在一起,找手下的“马仔”把毒品悄悄安置在陌生的大货车底盘凹槽内,并用磁铁死死吸住,甚至连货车司机都不知道自己的车上被动了手脚。

“犯罪嫌疑人通过手机发短信到GPS设备上,设备会反馈位置到手机上,实现人货分离。”布拖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查缉中队队长罗翔说道。

在和不断更新的犯罪手段斗争的过程中,警方的禁毒工作也在升级。在凉山各县,都配备了一台价值超过百万元的查缉车,车上可同时供四人工作生活,查缉中的监控画面也同步至凉山州公安局。

此外,民警还可利用手持型的移动终端,查询可疑人员的身份证件和车牌号码,看是否属于在逃或者前科人员、所乘车辆是否有违法记录等。

禁毒困境一线警力严重不足是首要问题

在采访中,一线民警普遍反映目前禁毒工作中的困境之一就是警力配备不足。

94年出生的谢婧瑶是布拖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少有的几名女警之一,她向记者表示,“很多民警都是在超负荷运转,在今年补充新警之前,很多基层派出所都是‘一人所’或‘两人所’,只有所长或者教导员,人员不够,条件非常艰苦。”

除了警力配备严重不足,基层民警装备相对落后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民警们普遍表示,基层工作恰恰需要这些设备上的提升,有时上级部门有高精尖的设备,但基层要用需要程序相对繁琐的申请流程,如若遇上多个基层部门同时申请,那更是杯水车薪。

这把79式轻型冲锋枪是新的,但它的枪带已有20余年历史

在民警陈虹宇看来,禁毒工作最难的事情并不是在抓捕嫌疑人的过程,而是在线索和情报阶段,一旦线索中断,案件很难推进。

“全国公安是一家,在禁毒工作中体现得很明显,”陈虹宇说,在工作中,时常有跨州、跨省的案件需要外地警方协助,通常情况下都会得到充分的支持,但同时陈虹宇表示,禁毒工作要想做得更好,更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禁毒不是公安一家之事。”

(法制晚报深读记者 杜雯雯)

责任编辑:李丕
四川 毒品 贩卖毒品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

他张嘴就来:不寻求与中国贸易战,但中企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