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53次列车长上《我是演说家》讲述中国“最慢小火车”的故事

来源:观察者网

2017-10-29 18:51

【观察者网 文/黎娜】9月21日,“复兴号”提速至时速350公里,成为世界上运营速度最高的高铁,这也成为中国骄傲。

在人们享受着高铁风驰电掣带来的便利时,山东有一列时速只有三十多公里的绿皮火车在轨道上默默的前行。这列运营43年,时速30公里的中国“最慢小火车”虽然跟不上高铁的步伐,但以它自己的方式成为这个时代“温度”的一枚测量器。

从山东淄博到泰山的7053次列车是当下为数不多,还在发挥余热的绿皮火车之一,这趟列车不仅是全国最慢小火车,也是山东省内的小网红。

7053次列车长赵新华18岁起就开始跑这趟列车了,10月28日,在《我是演说家》的舞台上,她将中国最慢小火车的故事娓娓道来。

九十年代,山区的交通很不方便,这趟小火车就成了老百姓出山进山赶大集走亲戚唯一的交通工具。

十多年前,北牟村七十多岁的王大爷,经常背着二十斤的酸枣,走十几里的山路,穿过3个隧道,去西桐古赶大集,为的就是一斤酸枣能比在当地多卖4毛钱,20斤酸枣,可以多卖8块钱,他赶完集,卖完酸枣,再坐7053次列车回北牟。

王大爷看到赵新华,都喊“闺女,闺女,快来快来!”然后硬是塞给她一把酸枣。

当时,很多村民就像王大爷这样背着山货,背着农产品出山进城卖,山货卖出去了,农产品卖出去了,孩子的学费就有了,家里油盐酱醋就有了。

那时候,7053次列车还是十二节车厢,旅客络绎不绝热热闹闹,乡亲们亲切地称它为“庄户列车”。

变化发生在2000年左右,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村村通了公路,村村有了公交车,村里的青壮年都到城里打工去了,坐7053次列车进城卖山货的少了。

过去乘这趟车去赶集的冯大娘,后来又坐这它进城看闺女,那时候,坐这趟车的,全都是老年旅客。

交通越来越便利,7053次列车的旅客越来越少,车厢从原来的12节减到了八节,最后又减到了五节,赵新华担心有一天它会停运,会消失。

然而,就在她以为这趟小火车就此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时,峰回路转,最近五年,7053次列车又迎来了一批新的乘客——驴友。

山区的农产品、山货,没有化肥,没有农药,全是绿色食品,很受驴友欢迎,他们从源迁站下车,看到铁路边村民们卖的蔬菜,小米,山鸡蛋以及养的笨鸡,就像看到了宝贝一样挪不动腿,渐渐地,一些旅客也慕名而来。

过去,这趟小火车把村民带出了大山,现在,小火车把游客又带进了大山。

村民的山货,再也不用出山卖了,在家门口也能赚到钱,因为驴友的出现,小火车再一次热闹了起来,每逢节假日双休日,车厢里坐满了旅客,有时候还要超员。

村民们看到了商机,在那里建成了农贸市场,还有的在政府的帮助下,还办起了农家乐和养殖基地。

小火车虽然慢,但它成了山区百姓致富的快车。“庄户列车”也开始被驴友亲切地称为“驴友专列”、“扶贫列车”。

7053次列车是全国最慢的绿皮火车,全程184公里,这趟列车沿途停靠24个站,经过22个隧道,大小桥梁和涵洞58座,全程需要运行5小时49分,平均时速才32公里,慢到乘客能看到树枝上的野果和田间劳作的村民。

跟现在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比起来,它像是一位的老人,虽然步履蹒跚,但是又令人尊敬。

全国的列车都在提速,只有7053次列车,几十年来,还咣当咣当地按照原来的速度运行。

车上没有广播,需要乘务员一站一站的喊;没有空调只有风扇,夏天车窗开到15公分;冬天还得自己烧锅炉,用两个水壶给旅客供水。

可能有人会问,现在的动车、高铁这么快,这样的7053次列车还有继续运行的必要吗?

当然!因为,当地老百姓还少不了它。

不同城市的客运量需求不同,对速度和价格的敏感程度也不同,这就与有了高速公路还要有国道、省道、县道甚至自行车道,有了地铁还要有公交车的道理是一样的。

实际上,我国不同地域的旅客对火车的需求差异极大。

7053次列车全程24个站,能做到每到一个乡镇都停,还选择性停一部分村子,真真正正做到了“站站乐”,山里的老百姓上来坐一站,只要1块钱,直接在车上买票,和公交车一样。就是这种慢吞吞的小火车,给当地山区百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了。

正如赵新华所说,我们这趟车就是为山区百姓服务的,只要山区百姓还需要,他们就继续跑下去。尽管条件差硬件不行,但7053次列车依然稳稳当当跑着来回,平平安安地将旅客送到目的地。

寒来暑往,春去冬来,列车几乎一日不停地运行了43载,这期间只在2015年停运过几十天。

2015年7月,因辛泰铁路电气化改造,7053次列车临时停运,27日,该趟列车迎来了停运前的“最后一运”,定员457人的列车车厢座无虚席,就连车厢连接处也站满了旅客,这些旅客中大多数是来为它“送行”的。

好在,小火车没有离开太久,停运65天后,它在当年国庆假期首日成功复运!

还是使用原来的绿皮车厢,还是由内燃机牵引,时刻表也没有改变,但是更多人知道了它的存在,游客从四面八方涌了过来,沿途站点连成了多条成熟的旅游路线,一篇篇游记在网络上传播开来,7053次列车焕然新生,成了山东省的网红列车。

在西桐古车站门口,有两颗粗壮的梧桐树,1974年建站通车的时候,它们还是两棵刚种下的树苗,四十多年过去了,梧桐树见证了旅客的变化,见证了山区百姓生活的变化,也见证了列车长赵新华的变化。

在这条铁路上工作了37年,赵新华从一个黄毛丫头,成了乘客们熟悉的老车长。如同那些淡出人们视野的绿皮车一样,赵新华也即将迎来她的退休生活。

很多人都替她惋惜,说她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留在了车上,但是赵新华不后悔。

37年过去了,一波又一波的旅客来来往往,不变的是7053次列车上的人情味,是赵新华的初心:成为一名优秀的列车员,为人民服务。

其实,赵新华一家三代都是铁路人。赵新华的父亲年轻的时候是一名铁路警察,在上世纪60年代转业成了一名养路工人,受到父亲的影响,赵丽华也做了一名铁路工人,她的女儿,也毅然报考了铁路中专,毕业后成了青岛客运段的一名列车广播员。

把铁路当作自己的生命,把跑车当做自己的生活,这个铁路世家将这种爱岗敬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作为家风传承了下去。

赵新华有一个心愿,她的父亲95岁高龄,在铁路上干了一辈子,到现在却还没坐过动车高铁,等退休后,她要带着父亲坐动车、高铁到北京看看。

在绿皮火车上,还有过很多像赵新华和她家人这样的列车员,他们的付出是我们不能想象的,在变化的时代,有些不变更显得弥足珍贵。

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绿皮火车都充满着时代回忆。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绿皮车”是中国铁路客车的标准涂装,也是20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中国旅客列车的最具代表性的形象。作为当时铁路运输的主力车型,“绿皮车”为我国人员流动和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20世纪90年以后,铁路部门不断加大“绿皮车”的淘汰和改造力度。每次中国铁路大提速,都要进行铁路客车车辆更新、升级,都会淘汰一批“绿皮车”。“绿皮车”逐渐由构造速度更高的设施更先进的空调客车替代。

再后来,中国的铁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120km/h的绿皮火车,到时速200km/h的动车,到如今350km/h的复兴号高铁。

火车迅速更新换代,高铁、动车成为新时代的主力军。“绿皮车”慢慢卸下了重任,犹如老一辈的革命者,渐渐淡出历史,安度属于它的晚年。

但是,这些见证了新中国发展的列车,以及在列车上服务了万千旅客的工作人员,他们都已经凝结成了时代的丰碑,成了几代人不可磨灭的情结。

历史的车轮在不断驶进,中国开始书写新的历史篇章,但是,小火车依然会在需要它的地方,继续守护每一位旅客,将温情延续下去。

这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温暖的时代。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黎娜
火车站 火车小站 绿皮 山东 淄博段 泰山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

他张嘴就来:不寻求与中国贸易战,但中企作弊…

乌克兰暗示西方“双标”,美欧:你们和以色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