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上观网|北大不愿归还圆明园文物?流散文物还有多少?

来源:观察者网

2017-11-29 19:43

【观察者网 文/陈雅莉】今天,观网一篇新闻报道,近日有网友反映,北京大学内的文物石雕三孔平桥有人为划伤的痕迹。据悉,该文物为圆明园香妃礼拜殿建筑构件,为圆明园流散文物之一。

石构件上出现的疑似“新伤” 图自北青报

文物被破坏,实在是很让人心疼。

有读者觉得,要不把文物放回圆明园吧。

空山新雨后解读
如果不能妥善保护,就还给圆明园吧。

不过,为什么圆明园的文物,会出现在北大呢?

实际上,并不止北大,国内还有许多地方都有圆明园的流散文物。

据华夏经纬网报道,目前流散在国内的圆明园文物约有500件,最著名最为大家熟知,并已经列为国家或市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大型石雕、湖石及碑刻主要集中在北京大学、颐和园及中山公园等知名文化景园内。

而北大校园里来自圆明园的文物有数十件:北大正门(西门)的一对石狮子、主楼前的一对石麒麟、未名湖西岸山坡上的“山高水长”土墙诗碑、未名湖里的翻尾石鱼、未名湖上的西式平桥、燕南园的莳花碑、流水槽、西门办公楼前双龙戏珠图案龙云石、办公楼前一对华表。

北大里的安佑宫华表 图自水印

有同学提到,听说圆明园曾找北大要求归还文物但北大不同意,这是真的吗?

麻省剑桥牛津街解读
曾经听说过一个说法,圆明园数次向北大要求归还文物,而北大从未归还,希望求证是否属实。如果属实的话,联系到之前北大图书管理员倒卖古籍的事件,我们完全可以质疑北大保管中国珍贵文物的能力了。

其实圆明园的确是呼吁过北大归还文物的。

北大办公楼前的安佑宫石麒麟

2008年的时候,圆明园学会会长张文彬特意到北京大学去开了一场讲座,讲的就是关于圆明园流散到国内的一些文物。他在演讲中提出,希望北大能够将这些原本属于圆明园的文物归还给圆明园。

但北京大学考古系的一位教授当场表示反对,他的理由是:北京大学现在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件事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123456s解读
曾经听说过一个说法,圆明园数次向北大要求归还文物,而北大从未归还,希望求证是否属实。
-------


不靠谱,一个市属公园怎么可能向北大要东西何况还是文物,北京市也管不到北大,想要东西北京市也要和教育部协商,教育部不同意也没辙。前些年圆明园一直想让101中学搬出去,按理来说,101归北京市教委管,这事应该好解决吧,也没戏。你看看101中学的著名校友(北京一零一中学百度百科上的公开资料)就明白了。

就如这位同学所说,圆明园“管不到”北大,关于捐献文物,还是要看北大自己愿不愿意。

而且并不止是北大,其他拥有文物的单位,圆明园其实也无法强行要求归还文物。

2017年,百余件出土文物亮相圆明园考古展 图@视觉中国

2006年3月23日和4月14日,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文物局先后正式批复,同意管理处开展“圆明园流散文物回归圆明园遗址的征集工作”。

但据京华时报报道,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教授、圆明园学会理事王道成说,这个批复非常谨慎,生怕触动一些单位的利益。

为什么说非常谨慎?

我们来看看批复内容:国家文物局强调征集范围应以国内为主,征集方式应以捐赠为主,不应采取购买方式。同时,《圆明园散落文物回归圆明园遗址倡议书》也说得很小心,对于征集重点讲得很清楚:“不构成存放地现有建筑物构件的”、“不影响现存放地整体景观风貌的”、“在现存在地随意弃置散落的”。

而正是这样的“低调谨慎”,让文物回归的工作进展十分缓慢。

比如说,西交民巷87号院和北新华街112号共有圆明园流散文物20件,而圆明园管理处与二者的产权单位从06年一直协商到10年,历时四年,才终于将文物都收回。

那么,为什么劝别人归还文物这么难呢?

首先就是因为,很多单位觉得圆明园对文物的保护不到位。

Thomas丁春秋解读
圆明园保护得很差,那些废墟没人看管,多少年来刻满了游客字迹

圆明园管理处文物科科长秦静也说,本市有圆明园文物的单位,管理处基本都接触过。目前,还没有更多单位愿意将文物捐赠给圆明园。除有些单位本身就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有些觉得圆明园现在条件不太好。

2014年2月9日,纽约时报报道,挪威KODE博物馆与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达成协议,来自圆明园的七根汉白玉柱基将于今年秋季重归故里,并安置在黄怒波的母校、与圆明园毗邻的北京大学。

这事当时就引起过争议,圆明园学会委员刘阳觉得应该归还给圆明园,但黄怒波表示,不相信圆明园能保护好文物,他只愿意将文物捐献给自己信任的母校北大。

圆明园对文物的保护的确也挺堪忧的……

据大河报13年报道,在圆明园12年4月出土的文物,包括规月桥的乾隆御笔和文源阁冰裂纹地砖等都遭到过“蹂躏”。

其中,文源阁的御笔在水塘遗址中,多年中一直被书法爱好者做成拓片,带有御笔的构件已经全黑,还被刻上了“到此一游”四个大字。

而文源阁正殿月台处的冰裂纹地砖,出土后一直搁置在现场,至今一年多的时间里未有处理。

出土的冰裂纹地砖被晒后崩裂 图自大河报

北京青年报今年8月份报道,圆明园流散文物展区的一只石狮子口中少了一颗石球,疑似丢失。

石狮子 图自北青报

虽然之后经过调查得知,石球是工作人员担心风化严重将其收入文物库房中保存,但在记者对圆明园的探访中,流散文物展区周边虽然安装有探头,但现场并没有工作人员值守,也没发现提示禁止触摸文物的标识牌。记者几次伸手移动狮子口中的石球,均没有人员上前阻止。

此外,展区外的警戒线也形同虚设,游客可以轻易从细若麻绳的警戒线下钻入文物展区的内部,与这些石刻文物“亲密接触”。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文物在外存放的时间太久了,要拿回来也不现实。

中山公园内的兰亭与兰亭八柱 图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据京华时报报道,中山公园中的兰亭八柱及兰亭碑,很多游客视其为公园一景;北大未名湖西侧的翻尾石鱼和湖畔的安佑宫华表,很多人都知道它们的存在。如果这些文物突然离开,会让很多人不理解。

北大未名湖畔的翻尾石鱼

另外,还有些文物已无法归还。如张作霖的陵墓,很多材料是从圆明园拉去的,如果将文物抽调回圆明园,就将会破坏陵墓;北京的达园,其景观也是利用圆明园文物修建的,将圆明园文物抽调走,达园就会被严重破坏。这样的情况,专家曾探讨过,但没有找到好的解决办法。

截至目前,回归圆明园的文物不足百余件,回归年代多在2013年之前,且以石刻类文物为主。

据华夏经纬网称,如果圆明园流散在国内的文物尚且难以妥善回归,就很难为海外文物回归奠定基础,甚至为他国不愿归还授以口实。

那么,如何建立健全文物回归的法律保障体制?流失文物回归后又该如何妥善保存并发挥其历史、艺术价值?你怎么看?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陈雅莉
北大 圆明园 文物 文物保护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准备好为同志们挺身而出了吗?”“YES!”

哥大挺巴抗议持续,美众议长称国民警卫队应适时出动

中央金融办:金融政策的收和放不能太急,防止大起大落

安理会表决:俄方否决,中方反击美方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