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库门到天安门”观展人数突破百万 讲解员:这是我的使命
来源:观察者网
2018-04-04 12:01
【文/观察者网 韩京霏】
2018年4月3日,上海中华艺术宫。
记者们手中的“长枪短炮”对准了展览场地的入口处。相机很重,好在,他们所期待的“那位观众”,没有让他们等得太久。
“那位观众”面对镜头,似乎有一点点紧张,但最终还是踏进入口,笑着对现场的所有人挥手打了招呼。
他就是“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的第一百万名观众。
石奇人,《曙光——中国共产党成立》,油画,330x188cm,2011年,中华艺术宫收藏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美术展始于去年10月,展览选取96幅美术作品,以象征建党96周年。展览以“门”为线索贯穿始终,用石库门、延安窑洞门、天安门和改革开放的复兴之门,概括了96年里的风雨足迹。
而这个七位数的耀眼成绩,是连主办方自己都始料未及的。毕竟,这意味着,本次展览成为了上海美术展历史上观看人数最多的临展。
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副秘书长、上海市文广影视局艺术总监吴孝明说:“去年十九大召开之际,我们策划用这些文艺作品举办一场美术展,但完全没想到受到了百万观众的欢迎。”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策展人陈琦也说:“我做美术工作这么多年,了解年轻人相比于主题展更热衷于当代艺术展。而这次主题性的美术展,他们却恰恰非常关注、反响强烈。年轻人对主题性展览表现出这么大的热情,还是前所未有的。”
展览现场
那么,为什么这看似“无趣”的展览,却能吸引这么多观众呢?
展览的第一百万名观众陈正的想法,或可作为一点解释:“展览很新颖,看了之后觉得效果也很震撼。”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王隽则认为:“‘石库门到天安门’是一套组合拳,我们有美术展、诗歌朗诵、还有最开始的大型交响合唱《启航》。把静态的美术作品与动态的诗歌朗诵相结合,这种艺术呈现方式此前没有,新颖的艺术样式给观众带来了新奇感,党史可以这样重温,因此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但除了展出形式上的创新,更重要的还是展览主题本身的特殊性与意义。
正如陈正所说:“它一方面能提醒我们温故而知新,另外一方面也能提醒我们不忘初心,这个我觉得很重要。”
展览末尾的留言墙上,也满是写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感想的便笺条。
原本展方只准备了一本留言簿,后来发现无法满足观众需求,索性搭了一堵留言墙。
展出现场
展览的义务讲解员之一,67岁的退休教师高晓梅则说:“(对党史怀着)很深的感情,对于我们党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96年的历程,更重要的是对我们很多已经牺牲的先辈的一种尊敬和怀念。”
她已有44年党龄,手中的讲解词已经被翻阅旧了,空白处用小字密密记满笔记。
“有的时候哽咽得就讲不下去了,但是你必须要把眼泪噙在眼中,还是要跟观众讲述……有一种使命感,觉得这就是我的使命。”
陈宜明,《晨曦——上海解放》,油画,250X350cm ,2011年,中华艺术宫收藏
实际上,展览本计划于去年11月20日结束,但由于参观热潮不断,先是延期至今年2月25日,又再次延期到4月15日。“百万观众”陈正,也是因为展览即将结束,所以想着当天再来参观一次。
热情是一种认可,正如使命是一种传承。
就像吴孝明所说的:“我想今天有100万(人次),不是一个简单数字的出现。”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如今,这一百万名“阅卷人”的选择,让我们看到了“答卷人”取得的傲人成绩。
而那个诞生于血与火的年代,在96年历程里被传承下来的光辉愿望,也会在每一个春天里生生不息。
(展览地点为上海市中华艺术宫,地址为上海市浦东新区上南路205号)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