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作物被偷摘现象如何防止?专家称宣教大于责罚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8-07-11 11:20
据中新网7月11日报道,湖南农业大学浏阳教学科研综合基地发生的村民偷摘科研玉米事件,连日来引起广泛关注。记者了解到,虽暂未发现被盗玉米流入市场,但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无法用金钱衡量。
“事情已经发生,再去责罚老百姓意义不大。”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助理、教授,浏阳教学科研综合基地负责人周仲华1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杜绝科研农作物频被偷摘乱采现象再次发生,关键是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大众了解科研农作物的重要性。
7月7日16时许,湖南农业大学浏阳教学科研综合基地发生村民偷摘玉米事件,基地带队老师、学生及时阻止并报警。据了解,此次偷摘事件导致该校2015级农学专业一班作物学科研技能竞赛无法继续,该班一同学因试验材料损毁而无法完成毕业论文,农学院一教授的科研试验得不到结果。
位于湖南浏阳沿溪镇的浏阳教学科研综合基地原为一国有农场,因交通方便且较平整,湖南农大租下此地作为教学科研基地。基地每年承担近20个国家级、省级重点科研项目,每年有6个专业的300余名学生在基地进行综合实习。
“基地总面积300余亩,主要科研农作物有水稻、棉花等,科研玉米占3亩。”周仲华介绍,由于农大校内基地有限,学校在校外租赁了教学科研基地。浏阳基地尚在建设中,相关设备设施在逐步完善;因有村道经过,基地四周没有加围栏;目前基地仅有两个摄像头,被偷摘玉米不在覆盖范围内。
“此次被偷摘的玉米中包括一些珍贵的玉米育种材料,因为科研玉米还没到成熟期,对学生、教师的科研工作造成很大影响。”周仲华表示,学校将调整受影响学生毕业论文试验方案。
“科研玉米和市场上卖的一般玉米外形差别不大,但其独有的科研价值是老百姓没办法看到的。科研工作者、学校、政府部门在科研农作物上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资金,其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周仲华说。
“要让老百姓像爱护自家农作物那样爱护科研农作物,让他们了解科研工作者的工作和科研成果会给他们带来好处。”周仲华说,科研农作物被偷摘乱采现象在全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比较常见,但像这样大规模的偷摘情况较少。科研成果被损毁让科研工作者感到心痛,希望各方努力为科研工作打造更好的社会环境。
沿溪镇人民政府副镇长余舟表示,事发后,沿溪镇党委、政府迅速组织当地村、组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对基地附近所有居民进行法治教育和科普宣传,力求进一步提高当地村民法治意识和科普知识。
目前,校方和当地政府已协商达成共识,将科研损失减到最小。沿溪镇派出所已将查实涉事4人依法询问,追回被盗摘玉米近百颗。沿溪镇还组织了治安巡防队开展基地专项巡逻,确保该基地教学科研工作有序进行。
(记者 王昊昊 徐志雄 付敬懿 莫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