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亮|李彦宏被泼冷水,报志愿的考生也要清醒一点

来源:观察者网

2019-07-03 15:10

宋亮

宋亮作者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生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宋亮】

7月3日,2019年百度AI开发者大会在北京举行,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演讲时,被一名男子迎头浇下一瓶水,现场一度非常尴尬。

这一消息很快被媒体传播,而上一次,百度被大众关注则是6月24日,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的一则提示公告。

公告中,山西招考中心称,考生在网上填报志愿时,切记不要使用搜索引擎来搜索网上填报志愿系统网页,否则可能误入其他网站,使自己填报的志愿信息无效,并造成考生密码等个人信息泄露的不良后果。

此外,天津、安徽等地教育招生考试院也发布类似通知。天津提醒广大考生注意防范虚假查分网址和大学网站;安徽则提示考生和家长谨慎对待各种高考志愿咨询师、升学导师等,谨防诈骗信息。

搜索竞价超过6元

各地的公告提醒,让频频陷入虚假信息门的百度再次迎来了一次危机公关,也影响到了自家高考报志愿产品。

当然,对于熟悉百度近年来推广链接和竞价排名的公众来说,也已经是“见怪不怪”。其商业模式也注定了这一类搜索引擎难以在信息准确性。

众所周知,教育和医疗是百度广告收入里非常重要的两个门类,也是争议的重灾区。2016年,“魏则西事件”至今仍令公众痛心不已,而莆田系等打虚假医疗广告医院仍未销声匿迹。而伴随着自家平台“百家号”的推出,虚假营销和劣质内容更是有了出现在搜索结果中的“绿色通道”,与竞价排名的商业模式一道成为了欺诈分子借助搜索引擎吸引受害者的重要“帮凶”。

根据某媒体从百度关键词查询得知,譬如“报考”“志愿填报”的搜索竞价都超过了6元,也就是说不管考生是否使用这个服务,广告主都需要为每次点击支付6元多的价格,而其中“志愿填报”的周搜索量超过了22万次。

由此可见,这巨大的搜索量背后也是巨大的商机——

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伴随着对于培训辅导类教育的管控和其他升学培训市场的竞争格局成型(如出国考试培训、课程提分培训、证书培训等),高考志愿填报咨询业正成为一个新兴的市场,被各种教育机构看好。据笔者和行业内人士了解,如今不管什么出身的教育机构,都在布局和开展高考志愿填报咨询业务。有统计表明,国内目前业务范围涵盖高考志愿填报的公司已超过400家。

上海证券研报也曾对此市场进行评估:到2020年新高考在全国全面落地,所有学生按生均每年花费1000元计算,生涯规划和志愿填报的市场空间分别接近240亿元和100亿元。而觉某教育机构负责人向媒体透露的信息,今年整个志愿填报的市场供需比往年突出,接受采访时该机构的相关业务就较往年增长了大概20%-30%。

报考陷阱防不胜防

其实,近年来在高考结束后,教育部、公安部门、网信部门也都会发布各种提示信息,公布“野鸡大学”列表,分析历年考生受骗案例,罗列搜索引擎上的虚假信息特征,提供考生防骗指南。

在笔者搜索“高考”“志愿填报”等信息时,仍然能够看到各种难以确定真假的信息与推广链接。对于报考心切和信息不对称的考生和家长来说,这些海量的咨询反而增加了他们判断的难度。

而很多考生和家长更是不惜重金借助一些软件和咨询服务。这其中也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根据一些其他媒体的报道,很多咨询机构号称“专家掌握着一些扩招信息,不被公众所知,并表示自己公司在各高校都有熟人,可以得到内部名额”,更有看上去就很扯的“孩子进去之后就可以担任班级和学生会干部,并在考研上有所照顾”等说辞,却令很多家长心动。

如何防骗,在教育部门、公安部门的提示中,已经反复提及了很多:对于称“内部渠道”“门路极广”“合作办学”等要谨慎。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分数不够而进名校大都是欺诈。谨慎相信“自主招生”等优惠诱骗。到官方网站检索信息,不要轻信搜索引擎的结果,特别是推广链接。关注教育部门公布的“野鸡大学”名单。

每一年“野鸡大学”名单出炉时,都会引起一阵围观。在今年,甚至闹出了某些平台转载错误,在转载教育部的名单时,将野鸡大学“中国邮电大学”误写为“北京邮电大学”,将“北京邮电大学”列为野鸡大学的乌龙事件。事后北邮和教育部门都立刻出来澄清,并有媒体纷纷介绍,也让大家充分认识了一下这个IT界就业率爆表的“双一流大学”。这一事件也反应了现在全社会对于“野鸡大学”名单越来越关注,越来越零容忍。

野鸡大学还算容易防范,然而很多正规大学的“野鸡专业”也是耽误孩子的青春。在今年教育部就每年一次地公布了取缔某些高校部分专业招生资格的通知。这些专业往往不具备足够的师资力量,无法完全完成培养目标,导致学生就业率低。对于这类专业,更需要考生和家长多多考察,多多打探,避免入坑。

此外,很多费用动辄上万的国际项目也是良莠不齐。教育部于2018年就放出大招,印发《关于批准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终止的通知》,终止234个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这其中甚至不乏中国top5的学校所开设的国际项目。而原因就是打着中外合作的旗号,收取了高额的学费,学生得到的回馈却很少,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差,教学硬件投入不足,教学管理混乱,等等。

越重视越容易掉进陷阱

现在都不需要向家长强调填报志愿的重要性,家长们就“天然”地开始重视了志愿填报工作。其中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近年来新高考的全面铺开,越来越多的省份进行了改革,高考志愿填报政策也不断变化。

比如从估分报志愿到出分报志愿,改为“平行志愿”等。在以往的志愿填报中,往往政策相对稳定,考试部门也会提供每所大学各专业在各省录取分数信息。虽然有“大小年”的区别,但是主体上历年录取情况相对稳定。

但是,由于近年来改革动作频繁,政策波动较大,有些政策甚至直接改变了报考策略,由于历史经验较少,改革后的历史数据积累较少,导致考生和家长对于志愿填报基本是“零认知”,以往的亲戚朋友的经验由于时代变化难以借鉴,乃至于高中老师也未必吃透新政策,必须借助相应的专家咨询。

第二,近年来各行业之间收入的差距逐渐加大,“怕入错行”成为很多家长的隐忧。

根据研究论文数据,在1993-2002年间,行业工资极值比从2.16扩大到2.99,行业工资标准差系数从17.79扩大到28.16,行业工资差距整体上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而到了2003-2007年,行业工资的极值差(最高与最低的差值)增长了98%,相应地行业平均工资仅增加了13%。

2007年,行业工资的极值差是38349元,而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仅为24932元。2007年,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最高的行业是证券业,为142979元;最低的行业是畜牧业,为9521元,二者相差了133458元,前者是后者的15.02倍。虽然笔者没有检索到最新的相应数据,但是可以想见,如今金融业和畜牧业依旧是占据行业差值的两端。两者的差距不会更小。

第三,考生和家长普遍缺乏对于大学和专业的缺乏了解,信息高度不对称。

对于考生来说,高中绝大多数的精力是放在提高卷面成绩,而取得高分也无疑是大多数考生进入理想大学最主要的手段。而在全国高中,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的高中,考生对于大学和专业的了解都是高度碎片化的,往往是家里有优秀的前辈就读于某所大学,或者是向往某一个城市而对一所大学产生好感。

对于专业的喜爱更是“原生态”的。在笔者接触的学生中,就有人因为喜欢看国际频道的节目而喜爱国际关系;有人因为爱唱歌而想考音乐学院;有人因为看了一些历史畅销书而要学历史;有人看了登月的新闻想去考航空航天。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但要求认识自己,也要充分认识行业。这些“原生态”的兴趣,到底能否作为专业,从而成为养家糊口的“职业”,是很不确定的。

更何况,相当部分的考生大学和专业毫无感觉,处于“全盲”状态。这种状态也就给了各种诈骗手段可乘之机。

网络时代的“知识沟”

无论是考生和家长对于高校志愿填报上的盲区,还是欺诈分子有可能借助搜索引擎捕捉到自己的“猎物”。这背后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网络时代“知识沟”扩大的现象。

早在1970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蒂契纳等人提出了“知识沟”(knowledge gap)这一假说。它建立在对大众媒介普及时代信息流通和分配的均衡性,以及社会成员在知识获取上的平等性的质疑上。研究认为,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与日俱增,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将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能更快地获取信息,造成信息知识富者更富、穷者更穷的马太效应,从而形成“知识沟”。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播技术不断进步和演化,最初的大众传播媒介现在已演变成网络媒介,但是“知识沟”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阶层不平等导致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这种基础并没有改变。而由于社会阶层差异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反而在加大。看似平权的网络环境,由于更加低廉的传播成本使得虚假信息传播更加便捷,也使得网络环境容易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

而相较于传统媒体受众经济地位的差异,网络时代“知识沟”的存在基础更偏向“获取和识别信息”的差异。互联网等新技术的使用并没有使得每一个社会阶层都获得了均等的机会,相反地由于网络的传播更高效,获得信息能力较强的人会比获得信息能力较弱的人会得到更多的有用的信息。

同时,传统媒体传播,由于信息通道流量有限(报纸版面、电视节目时长),所传播的内容往往是经过甄选的,传媒界也是有专业人士进行倾向性的议程设置。但是互联网使得信息通道的流量极大增加,传播者不再局限于专业媒体人士,也就使得网络信息再难以像传统媒体一样保证自身的准确性。

高考志愿填报恰恰是这种网络时代“知识沟”现象的体现。相对这样的网络传播环境,提高自身的信息鉴别能力,保持对于各类信息的警惕是最基本的态度。

想到这里,不难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走出中学校园、大多刚刚成年的考生们的“社会第一课”。或许也是第一次面对如此复杂的人生选择和险恶的社会环境。在未来的校园里,未来的招聘会上,未来的职场中,这种挑战只会更多。

任谁阅尽千帆,归来都不会再是少年。希望每一位填报好了志愿的考生,当你们拿到学位证走向大社会时,也能和2019年的这个夏天拿到录取通知书时,笑得一样灿烂。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吴立群
百度 高考 高考志愿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指控好比说中餐菜单能监视食客,笑话”

“严看死守,光干部餐食费就十多万,最后还是烧了”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