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残阳:公屋,该为谁而建?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8-15 08:24

王残阳

王残阳作者

自由撰稿人,旅居香港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残阳】

“梁国雄终于当不成议员喽!”8月初,香港立法会就香港高等法院裁定梁国雄等4人因在立法会宣誓过程中不真诚,丧失立法会议员资格一事,正式刊宪宣布议席出现空缺。不出意外,梁国雄等人大概率会利用法律诉讼程序作最后垂死挣扎,但其当不了议员,基本已成定局。

为什么大家对梁国雄比较关注,一方面,梁国雄一直自诩为香港“民主斗士”、“民意代表”,在立法会无理取闹、长期跟政府对着干,在立法会“拉布”,掣肘政府施政;另一方面,他从2004年起连续当选了3届立法会议员,领着数额不菲的议员薪酬及福利,却还霸占着政府提供的公屋里。可这次可没有那么简单,丧失议员资格从去年10月12日起生效,意味着他还面临退还所发薪金以及已支出的运营费用、诉讼费用共约500万元港币,终于吞下了自己种下的恶果、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大概率面临破产的梁国雄,这次可以“心安理得”地住着他的公屋了。

“长毛”梁国雄常在香港立法会上“拉布”拖延时间(图/港媒)

香港公屋的记忆是惨淡的

香港土地资源紧张,住房问题是个大问题,很多低收入家庭多年的梦想就是住上政府提供的公屋里。网上甚至流传着一份港女择偶排行榜,公屋户主赫然排在第四位,仅次于持有已供完物业人士之后。甚至还出现过这样的新闻报道,有港男因为申请到了公屋,立即把谈得好好的女朋友给甩了。这可让人大跌眼镜了,公屋真的有那么好吗?

其实,公屋的由来并没有那么美好,更多的是惨淡的记忆。1953年圣诞节,香港石硖尾棚户区的那场大火,造成40余人死亡5万多人流离失所。当时的港英政府为这些无家可归的人们在限定的区域建立一批住宅,号称徙置区,开启了香港的公屋时代。公屋的条件非常简陋,房间小、没阳台、没有独立卫生间,只能说是勉强的栖身之所。

随着60多年的发展,香港公屋更新换代,条件相比初期要好很多,但仍旧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保障。23.3平方米的面积住上一家大小3个人,吃喝住都在里面,逼仄的环境真让人透不过气来。香港人爱户外运动跟恶劣的家居环境不无关系。

公屋为社会安全稳定兜底

香港土地资源有限,可供开发的更是少之又少。香港人口密度大约6500人/平方公里,属于全球人口密度极高的地区之一。在供给少需求旺盛的情况下,香港经济的腾飞伴随着香港房价的节节上涨。

香港崇尚的是自由经济,经济发展的活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但经济领域的“积极不干预”政策,很容易导致财团坐大,垄断涉及重大民生问题的行业,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也没有予以及时调整干预。最终的结果是,在香港社会繁荣外表下,贫富悬殊问题已经非常突出,2016年基尼系数已达到0.54左右,全港有近100万人属于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数约1/7。这种态势下,极容易引发社会安全问题。香港2014年发生的非法“占中”活动,其中基层市民的不满情绪在某种程度上有推波助澜作用。

过去20年香港基尼系数变化(图/联合早报)

如何化解矛盾?住房问题是首要问题。特区政府历任行政长官都在想尽办法予以解决。出楼市“辣招”、增加公屋数量等等。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一方面,政府需要照顾底层民众的需要,要大量的推出新的土地,从供给侧方想办法降房价,但另一方面,房价蹦盘式下降必然造成社会经济的紊乱。特别是许多供楼中产将面临着破产,这一点在1997年、2003年的经济危机中体现得十分明显。问题总要得到解决。政府在地产商的反对下,在基层民众的强力需求意愿下,只能尽力拓展公屋数量,以保证尽可能多的人有房可住。

截至2017年3月,香港共有241个公屋村,总共有 80.5万个单位,为超过200万人(约占全港人口3成)提供居所,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尽管一般申请者的平均轮候时间达4.6年,但不管怎么说,只要有希望,社会就会安宁,只要有盼头,基层民众积极向上的努力就不会停滞。像新一届特首林郑月娥就是从公屋里走出来的优秀代表,必将激励着众多住在公屋里的青年不断努力奋进。

权力滥用对公屋的伤害是致命的

不管怎样,住在公屋里体验再差,支出成本还是很低的。有人算过,一个家庭月收入1万元住在公屋中,相当于月收入3万元住在私人住宅的生活水平。再说,按照当前的公屋富户政策,月收入达5万元港币仍然可以住在公屋里,只要没有私人物业,租金加倍了仍低于市场价。所以,也就会出现像梁国雄这样的月入十万的立法会议员长期“合理”地霸占公屋现象。

其实,骗取公屋居住权,在世界各国当中都存在,毕竟这样的做法有利可图,而且是大大的有利可图。据报道,悉尼一位女士18年来通过假装自己是一位贫穷的单亲妈妈,从而得以住在政府提供的公屋当中享受福利。事实上,该名女子并非单亲妈妈,而是一位大富豪!其丈夫年收入达到百万澳元,而且自己还有2处房产!

人的逐利性是本性,只有从制度上予以限制,才可以确保政策的公平合理,才能真正让最需要的人得到最好的帮助。香港的公屋一经申请,即可无忧无虑地住上10年,这期间不用申报月收入和资产总额情况,但10年以后每两年申报一次。另外,如果拥有私人住宅,必须立即搬走。当然,一旦发现有人滥用公屋,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比如,公屋超过三个月没有经常居住,也不能被分租或转租,更不能在公屋内进行不法活动等等,总之是与居住用途无关的行为就属于滥用公屋。房屋署将不予警告,终止其租约。且两年内,不得申请公屋,日后也只能申请比之前差一些的公屋。

香港最新申请公屋入息及资产限额(图/香港房屋委员会官网

内地公屋政策的走向

那么,内地是否可以借鉴香港模式,让众多的贫困人群都有住所?其实,由于内地各城市之间发展极度不平衡,各地情况不一样,香港这种公屋性质的住房也不可一线平推进行,必须针对各地情况实施。首要前提条件就是常住人口的数量,没有相当大的体量,也没有大面积推开公屋保障性住房的必要。事实上,北上广深这四个一线城市早就开始了类似保障性住房的探索。

就深圳而言,目前深圳公租房轮候在册的家庭近10万户,安居型商品房轮候在册的家庭大约5.6万户。深圳住建局长张学凡对媒体公开说,“十三五”期间,深圳将建设筹集40万套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平均每套面积54平方米,建成后将容纳近100万人。如果这一计划能落实,必将有力的缓解这部分人士的住房需求。

近期有个比较火的词——“租售同权”,租售同权的权,核心是子女教育问题,也就是所谓学区房的问题,一旦这个问题得到解决,那必将对一线城市高企的房价降降温。但实际上,这种权利是有顺位的,首先是房户合一,即房主与户主是一个人;其次是房主,再次才是租户。这么来看,在散户放租的情况下,落实教育权难度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上海的做法可能更为可取。7月初上海推出两块分别位于张江南区和嘉定新城的“只租不售”地块,这种非散户的集体发租,而且是发展长租的方式,对于解决租户子女就近上学是具备现实意义的。这个方向,才是未来城中村小产权房改造的方向,也是我们一线城市公屋政策的可选之路。

总之,公屋也好,安居房也罢,都是解决“居者有其屋”的可行之路,随着各项与之配套的政策不断完善,必将为困难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托底”,必将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李泠
公屋 香港 房子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王毅见布林肯,对美方提出三个“不要”

胜利会师!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准备好为同志们挺身而出了吗?”“YES!”

哥大挺巴抗议持续,美众议长称国民警卫队应适时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