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芬:中国新一代赴古留学生,“卡斯特罗造”?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拉智讯:

2016-11-29 08:09

王芬

王芬作者

曾任古巴哈瓦那大学孔子学院教师

中国和古巴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好兄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相互扶持。两国不但在经贸、文化、科技及医疗卫生等方面紧密合作,更是在教育领域互帮互助:北京语言大学和哈瓦那大学于2009年共建的孔子学院,为古巴培养了几千名汉语人才,还为众多古巴学生提供了来华留学奖学金。同样,古巴也为我国早期和当前西班牙语人才的培养贡献甚巨,通过各种公派留学生项目,向数以千计的中国学生伸出热情的双手。至今留学过古巴的许多人仍深深眷恋着那片热土。

老一代赴古留学生

建国初期,新中国积极同亚洲、非洲和拉美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这一时期中国学生的留学主要是国家公派的形式,这些外派的留学生大多去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学习科学技术或者语言,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古巴是接受中国留学生最早、最多的拉美国家。

1959年1月1日,古巴革命宣告胜利,并于1960年宣布与新中国建交,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拉美国家。基于国家建设和开展拉美工作的需要,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开设西班牙语系,当时第一届西班牙语班里有二十多名学生,大都还没毕业就被抽调到外宣部门做拉美工作。他们出访拉美,为中国和拉美许多国家的建交付出了毕生努力,做出了卓越贡献。(黄志良,“中拉友谊,甲子感怀”,载《中拉关系60年:回顾与思考》)

1964年,为了迎接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大发展,政府从北京、上海、天津和南京选拔了600多名高中毕业生远赴亚洲、东欧、非洲和拉美近20个国家留学,学习外国语言,其中有108名学生被派往古巴学习西班牙语。1964年9月,学生们分两批离开北京,奔赴古巴首都哈瓦那,这是新中国的第一批赴古巴的外派留学生。他们在古巴接受教育,学习西班牙语,与当地人一起生活。据当时曾派出到古巴留学的老前辈回忆,尽管当时古巴刚取得革命胜利不久,面临捍卫新生革命政权、恢复经济建设等繁重任务。但是,古巴政府和人民仍旧克服困难,为我国学生提供了最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所以至今他们都对古巴有很深的感情。

此后,中国源源不断派学生前往古巴哈瓦那大学学习,直到后来中苏关系恶化,中古合作也受到一定影响。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中古两国恢复互派留学生,且互派的数量不断增加。

新一代公派留古学生

进入21世纪,中拉关系进入多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迅猛发展期。在此形势下,中古关系持续密切,特别加强了人文教育领域的沟通。2001年4月双方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古巴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部教育交流协议》,从而为两国开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互动提供了保障。

2006年,菲德尔・卡斯特罗提出每年提供1000名赴古巴读书的全额奖学金。该项目系古巴政府单方奖学金项目,是在卡斯特罗的亲自倡导和直接关怀下,专门针对中国中西部地区12个省区(即河南,新疆,青海,宁夏,甘肃,内蒙古,四川,重庆,广西,云南,贵州,陕西等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中古两国政府间的教育合作项目。经中古两国多部门的密切合作,自2006年至今,中国先后派出了几千名青年学生赴古巴留学,攻读西班牙语、教育、医学、护理、旅游、教育等专业。

该项目的具体执行,中方由教育部国际司和留学基金委负责,并由其下属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可报名人员有高中毕业生、少量国内大专院校西语专业低年级学生和国内在职人员。此项目在古巴的全部费用由古方负责,包括学费、食宿、古巴国内交通、网络通讯费用、每个月的补助等,国际交通费用由赴古学生自己负责,签证免费,学生每月还有两百欧元左右的生活补助。参加该项目的学生要先学习一年西班牙语(即预科),然后再学习专业课程。这些学生中,报考医学专业的学生同其他国家的来古留学生一道,在古巴位于Julio Trico校区学习,在古学习年限为五至七年;而报考诸如教育、旅游、语言等专业的学生则在Tarará校区学习,在古学习年限为四到五年,学生可在最后一年选择回国内大学(一般是在重庆或云南)继续学习或者继续留在古巴直到本科毕业。

2010年,即中古建交50周年之际,在中国驻古巴使馆教育组的指导下,第二批次中国公费赴古巴留学生创建了古巴首个中国留学生学联组织——中国在古巴留学生联合通讯社(AUNECC),又称“胜利社”,致力于见证中古友谊,丰富留学生活,增强信息交流,以维护古巴政府单方面奖学金项目顺利进行。为进一步保障该项目毕业学生的利益,2008年11月,中古两国又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古巴共和国政府关于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证书的互认协议》。

随着“古巴单方政府奖学金”项目的推出,中国赴古留学生人数大幅增长。古巴开设了六个面向中国留学生的项目,整个项目从2006年开始到2010年停止招生,截至2015年,所有专业的学生均完成了在古巴的学习。至今已有数千名旅游、教育、医疗护理和西班牙语专业的毕业生。据悉,为实施中古教育交流项目,古巴政府于2007年为中国留学生先后建立了5个新校区,配备专门师资,划拨专门经费,并成立了专门的管理工作机构。到2009年,中国在古公派留学生人数曾高达2800多人,他们在哈瓦那大学、哈瓦那师范大学和哈瓦那医科大学分别主修西班牙语、旅游管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人文、医学和护理等专业。同时,根据两国协议,古巴每年可向中国派出150名留学生。

除公费留学生之外,近些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自费去古巴留学的中国学生,他们大多就读于哈瓦那大学。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古巴的签证政策放开,很多中国人出于对这个神秘而遥远的国度的向往而选择去古巴读书;另一方面则是,相比其他西班牙语国家,古巴的留学费用较容易接受。自费生们来源多元,包括高中刚毕业的学生,工作过一段时间的社会人士和在职人员。其学习时间长短不一,目的不同:部分是出于日常生活交流所需,而参加较为短期的语言培训班;另有学生通过留学中介,来此攻读硕士乃至博士;还有一些则是中资企业(如中石油)等专门组织的赴古巴西班牙语学习班。不过,因受上述古巴单方面奖学金项目的影响,古巴目前暂不接受中国自费生赴古巴就读本科专业。

新一代赴古留学生现状

这里的新一代赴古留学生是指2006年以来赴古巴的公派留学生,他们现均已毕业。对于其后动向,就业情况和现状,尚无过多可参考调研资料;另外,目前关于中国和古巴的教育合作,尤其是留学教育方面的研究尚少。基于以上原因,笔者决定对这一批公费留古学生展开追踪调查,以期对我国与古巴教育领域的合作做出更多了解。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曾经参加“古巴政府单方奖学金项目”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参与本调查的学生有32人,均是2008年或2009年前往古巴留学的学生,即属于该项目的最后两批学生。其年龄均在24到28岁之间;专业背景涉及教育心理学、对外西班牙语、旅游管理、人文教育、医学、护理学等。90%的被试的西班牙语等级都在B2及以上。问卷从留古学生的就业或者读研、工作现状、为何选择去古巴留学、对古巴教育的满意程度和看法等几方面进行了调查。

1.就业/读研:

从本调查结果来看,从古巴毕业之后,60%以上的学生选择直接去就业,约有超过30%的学生则继续学业。选择继续读书的学生中,有约20%左右的学生选择继续留在古巴哈瓦那大学读研究生。另一部分学生则大都申请了去西班牙读硕士,学制一年或两年,学习专业多为本科相关专业,也有学生选择了传媒、历史、旅游或企业管理等和本科阶段不同的专业。

对于为什么选择继续读书,90%的被试给出的回答是基于提高自身水平的需要,感觉自己需要继续深造;另有学生指出是为了继续学习西班牙语,以及体验其他国家的生活和学习氛围。

今年26岁的潇潇,家在内蒙古,2009年高考过后,她报名了古巴政府提供的奖学金项目,成为该项目最后一批公派留学生中的一员。她在古巴学习的是对外西班牙语专业,2014年毕业前,她和其他同学一起,选择了去西班牙继续深造。“去西班牙读研,是想要继续学习西班牙语,也学习自己喜欢的传媒行业,顺便体验欧洲生活”,她如是说。去西班牙读研,学生需要提前提交申请材料,准备资金,对其本科成绩和学分也有要求;但是也能有机会换环境,接触不一样的教育体制和风格。相比较之下,继续留在古巴读研,花费会相对较少,申请起来也较为方便容易,且不需要重新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以及教学风格。

整体来看,大多数的留古学生在毕业后直接参加了工作。其找工作的途径主要有网上投递简历及参加中资企业的校内宣讲会这两种。据了解,为帮助中资企业招聘人才,同时也为中国留学生在拉美或回国就业创造机会,驻古巴使馆经商处和文化处(教育专员办公室)在2013年共同组织了驻古中资企业与中国留学毕业生招聘洽谈会。10余家中资企业和近百名中国留学生参加了洽谈会。

同属最后一批公派留学生的小章,在毕业前参加了华为在古巴举行的校园招聘会,凭借出色的学习成绩、纯熟的西班牙语以及沉着冷静的应变能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被录用。

谈到在古巴上学对其应聘工作的影响,她颇为感谢这段经历。她和她的同学表示,这一方面有助于其应聘有西班牙语要求的工作,另一方面在古巴读书的经历锻炼了其克服艰苦环境的能力和良好的适应性,很多企业都比较看重这两点;其中也不乏有用人单位是基于对古巴的好奇心理而考虑录用这些学生的,不过只占少数。

古巴哈瓦那大学为中国公派留学生举行毕业典礼

2.工作现状:

一般来说,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主要可分为两种:一是选择了外派性质的工作,具体就业的企业主要是高科技、新能源、电信这些中国有相对优势的行业,如华为、中兴、中石油、中国电建等大型企业,及其他从事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外贸行业、制造业等在拉美国家有办事处的中资企业。这其中有私企,也有央企,规模有大有小。外派的国家一般包括委内瑞拉、古巴、玻利维亚、秘鲁、智利、巴拿马、厄瓜多尔等国。第二种是毕业后回国,在国内任职,其就业单位范围较广,有公司、学校、培训机构、医院、其他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本问卷调查中,这两种就业形式比例相当,即选择外派和在国内工作的人各占约45%。值得注意的是,被调查对象中还有一类小众的选择是自主创业。

大部分人(80%)所从事的工作都能涉及到西班牙语的交流,因而在工作中可以做到学以致用。对于现有薪资待遇,70%的被调查者普遍认为一般或不太理想;其他人则表示满意、还可以。2009年参加该留学项目的小林,在古巴学习四年后,和一部分同学选择回国内大学读完最后一年。2014年大学毕业,小林申请了去西班牙某大学读研,一年后学成归国。之后便在国内应聘,现就职于一家事业单位。“薪资待遇一般,但我会一直在这个单位做下去”,她的这个想法和很多同样选择在国内就业的同学不谋而合。在被问及是否会考虑长期待在该单位时,本问卷中在国内就业的学生都给予了肯定答案;而对于目前在国外外派的人,他们中的大多数(60%)给出了否定回答,或表示近期会留任,但无长远留任打算。

3.去古巴留学的原因

问卷对选择该留学项目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大部分学生给出的答案是:为了学习西班牙语、想体验国外生活、机缘巧合(恰赶上国家留学基金委承办的公派留学,不错的学习机会)等;也有少数学生提到是为了减轻家长的负担、遵从父母的意愿、想要了解古巴、为了以后当医生等。

此外,参与本调查的留古学生大都表示并不后悔去古巴,97%的学生认为即使可以重新选择,也依然会去古巴读书,去体验不一样的人生;也有极个别的学生表达了相反的愿望:“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作为旅游,会去古巴;学习,不会”。

4.对古巴教育的满意情况

本问卷在该问题的回答上选用了五度量表,从1到5分别是非常满意、满意、还可以、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结果显示平均数M=2.1,即学生总体是对其在古巴的教育经历表示满意的。具体来说,40%的被调查对象都选择了满意,40%的被试认为其在古巴接受的教育还可以;另有20%的人群则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对其在古巴的教育很满意。

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相比其他专业学生,医学专业学生对于古巴的医学教育及培养方法的满意程度要高。医学院学生普遍认为,虽然学医周期较长,但他们在六年的时间学习了全科医学的四十多门课程,知识的渗透过程由浅入深,每年经历大大小小的考试近百余次,使得其专业知识不断得到巩固。

学习医学专业的小张,从2008年到2015年,在古巴一待就是七年。她对古巴的医学教育很认可,她说从大三开始,医学院学生可进入医院实习,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得到加强,这是相比国内的医学生,他们存在的优势。“虽然学校教学设备落后,但教学理念与所用教材还是做到了与国际接轨,因而其培养的医学人才在西班牙、美国以及其他拉美国家都可以行医”,深爱自己本专业的小张,毕业后选择继续读研,在西班牙又读了一年生物制药专业,她认为自己在古巴所学到的知识使自己受益良多。

5.公派留学项目对古巴当地的影响

犹如一枚硬币有正反面,在古巴学习对留古学生而言有利有弊。具体来说,有利的一面是,向古巴人民传递了中国人勤劳、认真、友好的信号,中国学生刻苦认真的学习习惯给古巴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批的留古学生为学习汉语的古巴学生充当语伴、家教或孔子学院志愿者,为我们的汉语教育与传播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不利的影响是,个别学生在古巴学习期间也带去了不良的风气。

现在已被一家中资企业外派到厄瓜多尔工作的小赵,曾表示:“在古巴读书那会儿,不少同学为了考试通过,不得不送礼。本来古巴没这个习俗,但是中国人爱送礼请吃饭,一旦前面有人开了头,后面的人就不好办了。后来礼物的标准越来越高,从风油精到电脑;有的老师没收到就心理不平衡,也开始在考试的时候卡学生……”像这样大胆送礼、贿赂任课教师、在考试中作弊,可谓是“前人拔树,后人遭殃”,造成了恶性循环,且有损中国人的形象。

转瞬之间,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过去,这个曾经在古巴的特殊的留学生群体已经长老或者长大。无论是老一辈还是新世纪的留古学生,他们在当地与古巴人民共同学习生活,互通有无,增进了中古人民的友谊,为增进中古相互理解和交流沟通搭建了桥梁。可以说,中国学生的留学古巴史正是两国外交关系的起落史。当前,中古两国都处在重要发展阶段,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古之间教育、人文的交流合作,对密切和发展中国关系的一个巨大的支撑。

责任编辑:小婷
古巴 卡斯特罗 中拉关系 中国留学生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

种地要先交钱?官方再通报:镇党委副书记被免

习近平: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

驻美大使谢锋:中国不是雅典,也不是斯巴达

王毅会见柬埔寨首相洪玛奈:中国永远是最坚定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