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印度能否成为下一个制造业大国?

来源:公众号【南亚研究通讯】

2024-01-27 09:30

王海霞

王海霞作者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


【文/王海霞】

对印度而言,如果不能破除制造业发展障碍,仅由产业保护政策支持的制造业发展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

全球制造业已经历多次产业转移,形成以北美、西欧和东亚“三大中心”为主导的产业链供应链。近年来,部分制造业企业正将产能转移至劳动力和土地成本更为低廉的国家。中国曾抓住产业转移机遇,推动制造业大规模发展、迎来高速增长。印度能否把握新机遇,成为下一个制造业大国?

01. 印度的制造业发展雄心

印度并未走传统工业化道路,而是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由于信息技术产业就业人数有限及制造业总体上不发达,印度多年来面临“有增长无就业”窘境。为了促进制造业发展,印度政府提出“印度制造”“自力更生”等发展战略,希望将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提高至25%,将印度打造为全球制造业中心。

为落实制造业发展战略,印度政府推出一系列举措:

一是推出“生产关联刺激计划”。2020年3月以来,印度先后将手机制造和特定电子元件、原料药和中间体、医疗器械制造、汽车和零部件、药品、特种钢、电信和网络产品、电子/技术产品、白色家电、食品、纺织、高效太阳能光伏组件、先进化学电池、半导体、无人机等十多个领域纳入“生产关联刺激计划”,通过提供政府补贴鼓励企业增加“印度制造”。

二是增大资本支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21-22财年,印度的资本支出占GDP比重约为2.5%,明显高于2009-20财年1.7%的长期平均水平。根据2023-24财年预算案,印度的资本支出将增长33%,略低于2022年35.4%的增速,比2019年增加三倍。

三是增加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出口。印度政府2020年以来,推动或重启与澳大利亚、阿联酋、以色列、英国、欧盟等经济体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已与澳大利亚和阿联酋达成协定降低自印度进口产品关税,可便利印度制造业产品出口。

四是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减少进口。为了促进产业向上游转移,印度通过提高手机、家电产品和汽车零部件关税,试图让企业转移到印度生产。为限制玩具、鞋类等产品进口,印度还加大对“质量控制令”的出台和实施力度。

经过印度政府的努力,印度在手机、玩具等制造业领域取得一定进展。印度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制造商,2014-2022年手机制造业复合年增长率达23%,国产手机出货量突破20亿部大关。印度商工部部长高耶尔称,2022年4-12月,印度玩具出口达101亿卢比,比2013年同期增长六倍多。

图源:新浪科技

02. 印度制造业发展总体进展有限

尽管印度政府积极宣传,印度的制造业发展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根据印度政府数据,印度制造业2022-23财年增速仅为0.6%,低于2021-22财年的11.1%和2020-21财年的2.9%;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为17.7%,较2021-22财年的18.7%和2020-2021财年的18.3%略有下降,虽高于2019-20财年的17.1%,但与印度政府的发展目标相距甚远。

在印度政府奉为成功案例的手机行业,虽然出货量可观,但实际上以进口零部件在印度完成组装为主。以苹果手机为例,制造费用约占30%,但组装和测试仅占价值链的4%。印度希望向上游发展难度较高,其缺乏符合苹果公司品控要求的零部件厂商。印度塔塔集团在霍苏尔设立的苹果外壳工厂良品率仅50%,与苹果公司希望的零瑕疵相去甚远。同时,手机产业属于半劳动密集型、半技术密集型产业,一定程度上可规避土地、劳动和基础设施短板。这意味着类似成功经验也不易向其它行业复制。

印度“生产关联刺激计划”的实际效果受到质疑。印度前央行行长拉詹称,在印度完成的手机组装在价值链中占比较低,印度政府为手机增量销售额提供4%-6%的补贴,令外国企业因有利可图而在印度设厂生产。

考虑到政府补贴支出,这种过程带来的经济利益有限。政府实际上在“购买就业”,难以证明印度已经成为真正的手机出口大国。政府承诺的补贴资金能否有效落实也存疑。富士康与韦丹塔的半导体合资项目曾向印度政府申请补贴资金,迟迟未能获批。

此外,“生产关联刺激计划”的关键之一是提高零部件关税、鼓励企业迁往印度。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很多企业的产品来自数百甚至上千个最具竞争力的厂商的零件。印度的做法将增大企业的生产成本,反而可能降低投资者的投资欲望。

部分企业已经在用脚投票。根据印度商工部长高耶尔提供的数据,2014年初至2021年11月,多达2783家外国公司离开印度。这一数字约占在印外企总数的六分之一。2020年,哈雷摩托宣布停止公司在印度的销售和制造业务,通用汽车公司停止在印度生产。2021年,福特汽车撤离在印度的生产线。2023年,富士康宣布从与韦丹塔的半导体合资项目撤资,苹果代工厂纬创宣布撤出印度市场,它将在印度的生产线打包出售给印度的塔塔集团。

图源:搜狐

03. 印度制造业发展制约障碍不易破除

尽管印度劳动力价格低廉,但制造业发展不仅取决于工资和土地价格,良好的基础设施、完善的产业配套和受过教育的高素质劳动力也非常重要。这些因素方面的不足将限制印度把劳动力成本优势转变为最终产品价格优势。

劳动力素质低下不易支撑产业发展。印度虽已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民众平均受教育程度不高,劳动力素质低下。印度约47.5%的劳动力人口就业于农业,大量青年劳动力从事生产率极为低下的工作。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印度15-24岁年轻人识字率约为90%,明显低于越南、泰国、孟加拉等国。印度2021-22财年的公共教育支出仅占GDP的3.1%,经费不足令印度教育质量低下、教育指标长期落后。

印度的职业学校提供的培训质量不佳,年轻人劳动力技能缺失,很多行业缺乏熟练技工。此外,尽管人口不断增长,印度是世界上劳动参与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印度的劳动参与率已由2016-17财年的46.2%降至2021-22财年的40.1%和2022-23财年的39.5%。

营商环境尚未得到有效改善。制造业发展需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密切结合。停滞不前的劳动法和土地法改革,政府政策不稳定和税务部门对企业的频繁骚扰,拖沓的政府审批,糟糕的基础设施状况,让有意在印度设立制造业工厂的外资企业迟疑。

印度虽然通过设立工业园区、经济特区和工业走廊完善工业基础设施,但物流、电力等仍是制造业发展障碍,且在农村地区尤为突出。受基础设施状况、运输瓶颈、税收等因素影响,印度的供应链效率低下。印度各邦在政治领导、治理质量、征税和劳动关系上存在差异,不利于物流运输。印度的B2B公司总库存时间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供应商不得不持有过剩库存以应对效率低下和市场需求波动,这无疑增加了成本。

印度面临还缺水、断电问题。除古吉拉特邦、马哈拉施特拉邦等少数经济发达邦可24小时供电外,多数邦用电高峰时常发生断电情况。一旦断电,制造业工厂半成品即需返工,企业将蒙受损失。世界资源研究所报告称,印度是面临极度水资源压力的17个国家之一,很多地方面临用水危机。

尽管政府试图增大资本支出,但高企的财政赤字将制约其投资能力。2022-23财年,中央政府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为6.4%,虽低于2021-22财年的6.7%,仍明显高于疫情前2019-20财年的4.6%和2018-19财年的3.4%。如果再考虑各邦财政赤字,情况更为糟糕。

缺乏完整的制造业生态系统。瑞银集团分析师5月在《印度是下一个中国吗?》中提到,印度缺乏制造业生态系统,而这一直是中国惊人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制造业产品的一级或二级供应商往往是中小企业。印度制造业基础薄弱,供应链也不完整,缺乏灵活的中小企业生态系统。很多零部件在中国轻易就能找到几十个供应商,但在印度可选择的厂商非常少而且难以保证产品质量。

印度的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恶劣、劳动生产率低下,无力提高产品开发或质量控制能力,导致返工和退货成为常态,进一步降低了生产率。印度的“生产关联刺激计划”往往将中小企业排除在外而不是提供有力支持。印度的中小企业还面临融资难、生产成本上升等问题,只有16%的中小微企业能获得信贷支持。

消费需求潜力难以发掘。跨国企业设厂往往希望靠近终端消费市场,这是印度的手机制造如火如茶的主要原因。与中国相比,印度国内的消费市场较小。印度人均GDP不高,约为2256美元,与中国差距明显,也低于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越南等国家。由于贫富差距较大,占GDP比重较大的富人消费能力有限,限制了印度的消费增长。根据舒米特罗·查特吉和苏布拉马尼亚的研究,印度的中产阶级消费市场仍然很小,不超过5000亿美元,而全球市场达30万亿美元。

外部环境存在不利方面。增加制造业产品出口是印度政府目标之一。尽管部分发达国家有意扶植印度成为制造业大国,但印度不得不面对全球经济衰退和更强的贸易保护主义,其制造业想取得比肩中国的成绩更加困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增长依然疲软。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抑制海外需求,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高生产成本,挤压企业生存空间。美联储加息和高通胀率则导致印度央行多次加息,抬高企业借贷成本。印度还面临来自越南、孟加拉等要素成本也较为低廉的国家的竞争。此外,随着“智能制造”发展,印度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窗口期有限,不利于印度通过制造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

目前来看,印度大规模发展制造业仍困难重重。产业转移的前提是引进产业得到有效保护。印度一方面希望引入外资促进制造业发展,另一方面又希望打压和掠夺外国企业,谋求经济利益,为本土企业提供发展空间。前期先利用,后期骚扰和打压。这无疑会降低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印度不仅需要在基建设施、物流、劳动力素质、营商环境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还应推进经济改革、完善用工制度并降低征地难度。对印度而言,如果不能破除制造业发展障碍,仅由产业保护政策支持的制造业发展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

责任编辑:史岱君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结束

习近平将同马克龙和冯德莱恩举行三方会晤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

“美国首次暂停,以色列深感担忧”

习近平抵达巴黎开始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