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刀:美国“外交部高翻”是怎样的存在?

来源:外宣微记

2017-08-01 14:09

文刀

文刀作者

外宣微记:细读外媒,戏说中外,评天下可评之事

上月,特朗普与普京这两位最有权力的男人首次面对面,引发各路围观。

特朗普说:与你相会,荣幸之至(It is an honour to be with you)。

普京说:你我怎可一直异地聊天?(A phone conversation is never enough, definitely)。

两人原计划会晤30分钟,最后却“缠缠绵绵”地聊了136分钟。

据美国国务卿蒂勒森(Tillerson)透露,由于会晤严重超时,他曾多次提醒特朗普注意时间,可并无卵用。会谈过去30多分钟后,美方甚至请第一夫人Melania Trump进去掐断两人的热聊,可依然无果。

两人的首次会晤,除了“时间长”,还有个特点:密级高。

密级高,所以与会人员圈子极小。双方加起来一共六人:特朗普、普京、美国务卿蒂勒森、俄外长拉夫罗夫、两名口译员。其余“闲杂人等”一律在外等候。

对于双方的人员配置,外媒曾有一番调侃。

英国《卫报》文章称,别看特朗普个头比普京高不少,但身子骨弱多了。普京一个柔道抱摔就能让特朗普四脚朝天。

体力不行,那比脑力如何?

前美国驻北约大使 Ivo Daalder在Twitter上讽刺,这场会晤,美俄与会人员“政府经验值”差距悬殊:俄方80多年 Vs 美方不到12个月。

这意思是,打架打不过,讲话还可能被忽悠呢!

但是,有美国媒体表示不服。《大西洋月刊》文章指出,大使先生的算法忽略了在场的关键一员:美国口译员。因为,在与外国领导人会晤时,译员绝非机械的话语转换者,他们还是事实核查员(fact-checker),是防止领导人出错的一道屏障(fail-safe),甚至是领导人可以信赖的朋友(confidant)。

《大西洋月刊》的意思是,在有些场合,领导人身边的翻译可能比领导人更有经验,尤其碰上特朗普这样一位毫无从政经验的领导人!

那么,美国版“外交部高翻”是一种怎样的存在?今天,文刀君来扒一扒。

正如中国外交部下设翻译司,美国国务院(U.S. Department of State)下设“语言服务处”(Office of Language Services),简称LS。

LS于1789年由美国第一任国务卿托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创立。LS主要为白宫、国务院以及其他联邦机构提供口译和笔译服务。

LS现有20名“在编”口译员,大约能处理十二种语言,还有12名“在编”笔译员,大约能处理十五种语言。当然,仅靠这些“在编”译者是无法满足各种翻译任务的。必要时,LS会找外援,与有资质的、经过严格筛选的译者合作,完成特定的任务。

要成为美国“外交部高翻”,首先要具备一点:知识面广、词汇量大。这也是LS考察译者是否有潜力成为“外交部高翻”的关键一环。

LS前处长、曾为七任美国总统担任过翻译的Harry Obst介绍说,要想成为高翻,译者的知识面必须要相当广,因为总统可能谈及很多你想象不到的话题,从核潜艇到农业,从条约问题到劳工问题,从鬼才知道是什么的话题到海洋里的水母......

(这是LS前处长出版的一本书)

要做到“知识面广、词汇量大”,译员必须每天学习充电,这一点与中国外交部高翻是一样的。

在美国总统会晤外国领导人之前,翻译一般也会提前收到相关简报,了解会谈的方方面面,提前熟悉相关词汇。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一、翻译可以游刃有余,不打无准备之仗;

二、如果领导人犯了事实性错误或者出现口误,那么,提前作足了功课的翻译将及时发挥“fact-checker”与“fail-safe”的作用。

不可轻视翻译的第二个作用,因为领导人的一个小错误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所谓,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领导人可能犯错,那如果翻译犯了错怎么办?

Harry Obst说,如果是无关紧要的小错,领导不介意或者根本注意不到;有些错误及时改了就好,但如果是严重的错误,翻译可能很快被解雇。

举个例子。1977年,时任美国总统卡特访问波兰。卡特在抵达波兰后的致辞中表示,“希望此次访问能了解波兰人民对未来的渴望(desires for the future)”。然鹅,随行的(英语-波兰语)高翻Steven Seymour把这个“desires”翻译成类似“肉体欲望”的意思,以至于卡特总统被讽刺“想和波兰人民做爱”......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给领导人当翻译,正确一千次别人只当理所当然,错误一次就可能成为众矢之的。这应该是各国“外交部高翻”的无奈和辛酸。

除了业务水平过硬,美国“外交部高翻”还要具备极强的保密意识。领导人翻译,往往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在某些重要场合,口译员会接触到某些秘密,他们的笔记或者回忆录往往为历史研究者提供可信的素材。

出于保密原因,美国“外交部高翻”的会议笔记会封存在国家档案馆,不会第一时间公布。多少年后,它们将成为后人窥探历史真相的素材。

为领导人当翻译,要增强保密意识,这也是中外“高翻”的共同点之一。文刀君曾在某国际会议上偶遇某领导人翻译(个子不高,男,你们猜猜吧),激动之余想寻求合影,但因为纪律原因被婉拒。

各位刀粉,哪天你们偶遇领导人的翻译,万一要求合影被拒,请一定理解他们,因为他们纪律在身。

在各个国家的翻译行业,“外交部高翻”都是神一样的存在,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他们业务水平高却时刻如履薄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足矣。

美国“外交部高翻”还面临着一个独特的挑战:特朗普的英文,这一点文刀君在旧文中多次介绍过。难怪英国《卫报》讽刺说,特朗普会晤普京,虽然有英俄翻译,但美国人民可能需要一个英语翻译(English-English translator)吧!


(本文原发于微信公众号“外宣微记”,观察者网已获授权转载)


责任编辑:李泠
特朗普 普京 外交部 翻译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