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翁悦:当狗闯入大熊猫的家园,我们要不要出手?

来源:微信号“科学真好嗑”

2023-02-28 08:59

翁悦

翁悦作者

复旦大学生态学专业博士生

大熊猫保护区,作为国宝的家园,原来还有狗跑来跑去?有一篇论文,专门研究了这个问题。

散养的狗在保护区里“闲逛”,对其他动物有多大影响?人与自然隔绝的模式未必行得通,但看上去“和谐相处”的模式,有什么需要我们警惕的问题?我们和论文的第一作者翁悦聊了聊。

科学真好嗑:大熊猫保护区对许多人而言,也许透着些神秘的感觉,能不能先说说你对秦岭保护区的第一印象?

翁悦:我第一次去秦岭是我大四的时候,去的第一个秦岭的保护区是平河梁保护区,我记得我上山的第一天就在路上偶遇了野猪,还听到了有蹄类动物在林子里奔跑的声音,打开绑在树上的红外相机时,在里面看到了一群羚牛、豹猫、黄喉貂……

当时感到很震惊,觉得这真是一片很辽阔,滋养无数物种的土地,同时也意识到秦岭生物多样性非常高,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作为保护生物学的工作者,对秦岭多多少少都会存在敬佩之情,不过我猜很多人觉得秦岭很神秘,大概是源自《盗墓笔记》中对那里的描写吧。

科学真好嗑:当地人家养狗多吗?这些狗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文中提到过6月到9月,它们会离家活动,那么其他月份呢?

翁悦:当地养狗的人还是非常多的,这也是农村比较普遍的现象吧,因为家犬在农村家庭中承担了很重要的责任,比如看家护院、跟随主人外出等等。

6-9月是收苞米的季节,家犬会和主人一起外出。因为收割的苞米会放在院子里,或者很多家庭会在自己的院子里种苞米,9月后就需要把家犬拴在院子里来防野猪。但其他时间几乎都是半散养状态。

科学真好嗑:一般它们“离家”一次会持续多久?它们出去主要都做些什么?

翁悦:家犬离家可能是半天到半个月,我们的红外相机记录到他们离家后一般都会去山上,可能是在捕食(很多文献中也有照片记录到)。

科学真好嗑:有纯粹的“野狗”吗?

翁悦:纯粹的野狗是有的,但非常的少,而且一般都是主人外出打工遗弃了,从家犬变成了野狗。

科学真好嗑:你们主要通过GPS项圈了解狗的活动范围,还通过摄像头观察了狗以及其他动物的出现时间。但你们只在一个位点拍到了大熊猫,在你看来那里有什么特殊之处吗?离居民点的距离、海拔、植被等等?那个位点有狗吗?

翁悦:这个位点是在海拔比较高,离居民点比较远的地方,还是比较符合大熊猫常见栖息地的特点,这个位点是没有家犬出现的。

科学真好嗑:你觉得只拍到一次大熊猫的原因是什么?狗和居民点是否可能直接影响到大熊猫的分布,让它们都躲得远远的?

翁悦:因为我们布设的红外相机主要是为了了解家犬在做什么,所以很多红外相机布设的位点都是在居民点附近,拍摄到大熊猫的概率会低一些,也可以理解为家犬和居民点可能直接影响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也有文献证明过居民点对其的影响)。

科学真好嗑:大熊猫保护区的建设目的,本来也不仅仅限于大熊猫,而是针对整个生态环境。但能否具体谈谈,狗对其他物种的影响,会怎样干扰到大熊猫的保护?有什么“传导”的路径?

翁悦:家养动物的存在,在保护区通常代表着保护问题,家犬也是这样的,它是世界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犬科食肉物种。由于狗是被人类引入到保护区周围的居民点的,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可以作为一种入侵的外来物种去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

我们之前的研究发现,至少19.8%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受到自由放养犬的潜在负面影响,受影响的物种包括有蹄动物、哺乳类和雉类。

除了家犬与野生动物之间的负面联系外,家犬还可能通过更复杂和微妙的方式影响野生动物,例如狂犬病、犬细小病毒(CPV)和犬瘟热病毒(CDV)的传播。作为狂犬病、CPV和CDV的宿主,家犬也被报道是非洲野狗(Lycaon pictus)灭绝的部分原因,也被认为是狮子(panthera leo)犬瘟热的来源。

2015年,也有报道秦岭大熊猫因为犬瘟热病毒而死亡的案例。之前金艺鹏老师的文章也提到在秦岭自然保护区的家犬中存在CDV,对保护区的野生动物(包括大熊猫)都是具有负面影响的。

科学真好嗑:研究的主要结论之一是,狗平均会离家10千米,最远的17.4千米。从你们据此模拟的地图看,保护区扣去狗出现的地区,确实有支离破碎的感觉。不过从地图上看,区内本来也有一些道路和居民点。你在实地感觉保护区的连通性怎样?狗的高概率出现会有什么进一步的负面影响?

翁悦:秦岭的保护区连通性还是比较好的,保护区内的道路和居民点可能会让家犬更加深入到保护区内,比如说进入核心区,就会放大它们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同时由于家犬是人类饲养的,人类会持续提供食物,可能会增强家犬在野外的竞争力。

科学真好嗑:你们选择观察的其他动物包括,红腹锦鸡、豹猫、野猪、小麂、毛冠鹿、猪獾、黄鼬、黄喉貂。为什么选择这些动物来研究?以前也看到过野猫可能影响鸟类的报道,有没有想过研究狗直接捕食小型动物的可能性?

翁悦:因为这些动物都是保护区内最常见的物种,也是红外相机能记录到的探测次数最多的物种,有大量的数据,同时它们也是大熊猫关键的同域物种,在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

家犬可能捕食鸟类,但我们的红外相机并没有记录到家犬捕食鸟类的照片,这也是我们之后的一个关注点。

科学真好嗑:论文中倒也提到了猫,不过是说没有证据证明当地有猫的存在,你们猜测可能是猫在当地的捕食者面前比较易受攻击。这是不是也能证明当地的生态系统比较完整,就能有效抑制猫的威胁?你能评价下猫和狗的“野外生存能力”吗?

翁悦:家猫除了在野外容易捕食以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家猫一般不离开自己主人的房屋,只会在房子周围活动,所以一般不会深入保护区,家犬的活动范围就更大一些,所以一般家犬的生存能力更强,但也要考虑个体差异性。

科学真好嗑:你们布置相机有什么讲究吗?比如伪装、设置的高度?

翁悦: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我们一般都是先把研究区划分为一千米×一千米的网格,然后网格里随机布设红外相机。一般都是布设在离地面高度0.5-1米视野广阔的位置,可能为了增加拍摄率会使用气味剂或者用小室陷阱等等。

图:翁悦

科学真好嗑:上下山路甚至没有路的地方,有些什么困难?当地向导应该很有帮助吧。

翁悦:在所划的网格内都需要布设到相机,但要上山到那些地方还是有些困难的,大部分野生动物出没的区域都是没有路的,所以当地保护站的员工就非常重要,他们长期巡山走样线对这片区域非常熟悉,我们的很多工作也是在他们的帮助下完成的。

图:翁悦

科学真好嗑:文中提到从71个相机位点得到了11829个“拍照日”的数据,虽然是有动物出现才会拍照,但也拍了1000多次。如何识别、统计这些拍下的动物?是不是也挺花力气?

翁悦:这些动物都需要一张一张地人工识别,辨认后汇总到一个表里,需要挺长时间的,如果有大量空拍的话会增加工作难度,所以在拍摄的时候我们尽量除掉相机周围的杂草防止大量空拍。

科学真好嗑:动物30分钟内在摄像头前出现,都只算一次,这是如何考虑的?有没有可能一个物种30分钟内出现几个个体?在统计上,和只出现一个个体一样吗?

翁悦:这是一个通用的有效探测的标准:单个位点上拍摄到某物种记为该物种的一次有效探测,30 分内同一位点拍摄到的相同物种算作同一次有效探测。最早应该是李晟老师提出来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数据被夸大。

科学真好嗑:具体到对动物的影响,文中提出了空间回避、时间回避,大部分动物都会避开狗,但也有些例外,比如黄喉貂就在空间上没有回避,豹猫在时间上没有回避。

有趣的是,你们也观察到豹猫更容易出现在临近居民区的地方。是不是可以猜测,是方便豹猫捕食家鼠之类的?有没有听说过捕食家禽的事情?感觉豹猫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既懂得如何利用人类创造的小环境,又知道如何避免与狗竞争,它的种群规模有表现出什么优势吗?

翁悦:豹猫是一个非常有优势的捕食物种,它们一般不会像黄喉貂那样群居,我们红外相机通常只会记录到一只或者两只豹猫。它主要是夜行动物,离居民点近是很有可能方便捕食家鼠或者家禽的,之前在村里听说过豹猫偷鸡的事件。

科学真好嗑:一个连你们都比较意外的结果是,野猪居然也回避狗。从体型上来说,狗不会构成什么威胁,也不大可能主动挑衅野猪吧。有没有一种狐假虎威的可能?野猪只是在避开与人类有关的事物?

翁悦:野猪比较胆小谨慎,一般动静大一些都会吓得仓皇而逃,带崽的野猪可能会更加警惕一些,我觉得野猪回避家犬还是比较正常的,因为能在山上活跃的家犬一般都是稍微大型的中华田园犬。之前甚至有村民反映,家犬带回来小麂的头颅。家犬作为捕食者竞争力还是相当强,也说明散养家犬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可能远超想象。

科学真好嗑:你们还观察到有些动物在狗存在的时候,昼夜习性也会发生一定变化。比如活动时间从白昼往黄昏推移,这对动物的生理影响会有多大?

翁悦:我觉得会有一些影响,但是影响并不是特别大,因为在野外生存的野生动物回避捕食者而改变时间或者空间上的节律是非常常见的状态,活动时间从白昼往黄昏推移主要是指在这个位点的活动时间。

科学真好嗑:最后还是要听听你们对保护区的建议,比如怎样管理狗,怎样与当地民众在这方面有效沟通。居民点是迁移好还是加强管理好呢?

翁悦:在山里有的狗会享受到家人般的待遇,如果贸然杀狗,无疑会极大地打击当地居民支持保护工作的热情。所以我们才根据无线项圈所记录的狗的距离,建议在自然保护区10公里以内的居民应全年把他们的狗限制在住宅内。

与居民沟通的时候科普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当地林业局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和疫源疫病防控知识的普及教育,大熊猫保护区必须高度认识犬瘟热病毒对野生大熊猫生存安全的重大威胁,以及家犬规范化养殖管理对大熊猫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我觉得保护区周围的居民点离保护区越远越好,但这是不太现实的,强制搬迁也不道德。因此,我们也在探索新的解决方案,对周边社区犬只进行建档登记,接种免疫(犬瘟热、狂犬病、细小病毒),定期组织流行病学调查和犬瘟热病毒检测等等。

我们也期待探索替代家犬的其他方式,逐步减少犬只养殖规模,所以我们需要知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影响家犬数量、疫苗接种率、活动范围的驱动因子是什么。我们在秦岭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围绕家犬的社会经济问卷调查,并期待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去找到答案。

【本文转载自“科学真好嗑”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吴立群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法关于中东局势的联合声明

习近平同马克龙共同会见记者

习近平同马克龙和冯德莱恩举行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

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小范围会谈

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