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实:国资也做风投,究竟行不行?

来源:观察者网

2016-07-24 08:45

徐实

徐实作者

资深生物制药专家

在2016年的经济走势中,国有经济板块颇有看点。在7月4日召开的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强调: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而就在近日,国资委宣布选择诚通集团、中国国新这两家企业开展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选择神华集团、宝钢、武钢、中国五矿、招商局集团、中交集团、保利集团这7家企业开展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这些新举措释放出明确的信号:国有经济以后将更为活跃地进行资本运作,开创新格局。这是当前经济形势下颇有创见的新思路。

习总书记曾指出,改革开放是对新中国前30年的建设的继承和发展,前30年和后30年不能相互否定。与之相似,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也不能相互否定。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产业升级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在通过投资推动产业升级这方面,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因为它们不可能完全取代对方所发挥的作用,所以均有存在的必要性,不应因为肯定一方而否定另外一方。

“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国资投资机构和私营投资机构的不同行为模式,正是由他们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与国资投资机构相比,私营投资机构对于短期商业风险有更强的承受能力,投资决策也更灵活。普通老百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有限,一般也就是买点银行的理财产品和共同基金,顶多进股市当个散户。但凡能够入主私营天使基金、风险投资的投资界大佬们,几乎都抱定了拿自己的钱“愿赌服输”的信念。所以他们比较敢于“吃螃蟹”,投资那些尝试前所未有的商业模式的创业团队。

正如鲁迅所说,“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滴滴打车、赶集网、美团网等商业模式,都是从无到有趟出来的。假如没有私营投资机构在早期的支持,这些企业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功。很多情况下,私营投资机构的几位合伙人和创业团队见几次面,就敢于给出投资承诺,其决策的灵活程度非国资投资机构可比。时下,在娱乐、互联网等新兴领域,私营投资机构都显得非常活跃,将私人储蓄有效地转化为投资。

国资投资机构总体来说还属于新生事物,有些属于央企下属或控股企业,有些在地方政府或开发区、国资委旗下运作。国资投资机构的运作总会涉及国有资产保值的问题,其运营团队绝不可能摆出“愿赌服输”的架势“潇洒走一回”——倘若乱点鸳鸯谱,不仅仕途尽毁,只怕连离任审计这一关都过不了。正因为如此,国资投资机构在心态上更倾向于接受比较成熟的技术或商业模式;与“吃螃蟹”相比,采取“跟进策略”对他们来说要更容易接受一些。而且在决策过程中,国资投资机构的运营团队基本不可能像私营投资机构的合伙人那样“直接拍板”,肯定要经过大量内部讨论才能集体做出决策。即使是对于看好的项目,也要走上几个月的正式流程,将项目可能存在的“硬伤”筛查个遍。

不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国资投资机构行事谨慎,也有助于过滤不靠谱的项目。

举个例子来说,运作“超级课程表”的“90后”余佳文,2014年在电视节目上放出豪言,说要赚一个亿发给员工,可是他连基本的盈利模式都说不明白;余佳文夸口说公司盈利能力很好,结果被内部员工爆出公司每月进账不到一万元;2015年“超级课程表”的业务撑不下去,于佳文只得道歉认怂。可就是这么一个吹牛加造假的烂项目,按照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的说法,还曾获得红杉资本、天使谷和真格基金的千万人民币级投资。说实话,这样的项目国资投资机构连碰都不会碰,因为他们的操作规则基本是“三不投”——人不靠谱不投,商业模式可疑不投,不符合国家战略不投。

虽然私营投资机构对于短期商业风险有更强的承受能力,但是对长期商业风险的承受能力反而不如国资投资机构。多数私营投资机构能够接受的投资回报周期也就是3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人的财务状况可能会产生明显的变化,甚至面临财务风险。比如,赖以起家的实体企业可能亏损,房地产投资可能失败,持有的股票等金融产品可能缩水等等。如果投在项目里的钱也沦为长期无法变现的资产,投资人恐怕难以承受。3年时间足以催生许多变数,所以投资人自然希望在尽量短的时间之内获得回报,免得夜长梦多。

国资投资机构倒是不担心财务状况的剧烈变化——央企红旗飘飘,不可能说倒就倒;地方政府则有地方财政收入的支持,关键时刻都会站出来撑住台面。正因为如此,国资投资机构少有“夜长梦多”的担心,制订投资方案的时候也就能够沉得住气、看得长远。国资产业投资基金能够接受的投资回报周期可达7-8年。

因为不同领域的产品开发生态千差万别,投资回报周期也差异巨大。多数私营投资机构偏好周期较短的项目,2013年至今,京城许多大大小小的私营投资机构,先是追捧O2O(线上到线下),接下来是TMT(技术、媒体、电信),最近又开始追捧网剧制作了。这类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确实比较短,以网剧为例,从注资、开机、制作结束到网剧销售和播放,投资回报周期可能压缩到6-9个月。这类“短平快”的项目往往是私营投资机构喜闻乐见的,但是商业上的成功未必代表国家产业战略的成功。网剧和手机游戏就算做得再劲爆,单个项目盈利再多,对产业升级而言并无意义。至于半导体制造、装备制造等资金密集、回收周期长,却又涉及工业基础的领域,私营投资机构的积极性一直不高,还是少不了仰仗国资投资机构,特别是产业投资基金。

国家也确实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就半导体行业而言,各地区的半导体产业投资基金在2012年以后相继成立,2014年又成立了1200亿元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从国家到地方的长期投入,现在已初见成效。2016年1-4月,韩国对华出口为381.49亿美元,同比暴降15.7%。造成韩国对华出口减少的重要因素就是我国半导体行业的进口替代作用。

下一个整体崛起的行业,很有可能就是生物制药行业。2014年8月正式启动的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活动,是国资投资机构向生物制药行业进军到重要风向标。短短两年时间,全国各地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几乎都成立了自己的产业投资基金,还带动了一些上市药企加入到投资的行列中来。

私营投资机构和国资投资机构各有千秋,在促进产业升级中扮演着不同的重要角色。私营投资机构更注重短期利益,从本位的角度来说没错。它们决策灵活,敢打敢拼,是应用技术转化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有力推动者,如同爆发力强的赛马。而国资投资机构做的不见得是单纯的财务投资,它们的运作还承担着国家战略的职能。这使得它们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专心耕耘某个特定的领域(如先进制造业、半导体、生物制药等等),如同耐力出众、内力深厚的耕牛。国资投资机构对国家战略的坚守难等可贵,它们踏实做事、不去跟风,既不曾为成片倒下的O2O公司烧钱,也没有投资网游牟利、发“人性原罪财”。赛马确实比耕牛跑得快,可是赛马却不能代替耕牛去翻地。就全局而言,短期经济增长最好有赛马拉动,中长期产业升级离不开耕牛。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现实社会的学问,最需要的就是实事求是。整天鼓吹“国有经济无用论”的家伙,无非是一些拿西方经济学皮毛出来忽悠人的混混,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律缺乏实质性了解。如果说过去某些人对苏联计划经济的崇拜是一种迷信,那么时下某些人对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崇拜不过是另一种迷信,而且一点都不比前一种迷信更加高级。所谓的“国进民退”、“国家与民争利”,其实都是彻头彻尾的伪命题——国资投资机构对产业升级的贡献,终将使中国的高端制造业再上一个台阶,取代日本、韩国在世界分工体系中现在的生态位。大河有水小河满,在一个更加发达的经济体里面,投资赚钱的机会只会更多,私人资本到时候还愁挣不到钱吗?所以说,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实在要不得。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陈佳静
中国经济 国企 国有企业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马斯克公开反对禁止TikTok

伊朗外长否认以空袭:除非遭重大袭击,否则不予回应

重庆通报“燃气费异常”: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被免职

“伊以都在降调”,国对国直接打击结束?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