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中国新经济或在未来获得国际话语权

来源:观察者网

2017-12-05 08:33

许宪春

许宪春作者

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

11月30日,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在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以“新经济、大数据与中国经济增长”为题,从新经济统计改革、大数据统计制度及方法等角度进行解读。

许宪春认为,中国新经济目前体量还比较小,但是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在高速发展的新经济已经给统计事业带来了重大挑战,如何鉴别就业、分享经济所产生的GDP等问题成为了世界性的难题。中国可以利用国内新经济发展的领先地位,在未来国际话语权上引领新经济统计制度的建立。

许宪春发表演讲(图:上海高金)

以下为观察者网根据速记整理内容(有删改),未经演讲嘉宾确认

要解决新经济的问题,到目前为止的传统方法是有局限性的,大数据可能是解决新经济统计问题的重要手段。新经济对经济增长有影响,对人民的生活产生影响,同时对政治统计也带来非常大的效益。如何解决,全世界都面临这个难题。这包括基本的概念和统计方法,对就业统计、价格统计、经济增长都带来了挑战。

今天的演讲主要是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我国经济增长若干特点。第二个部分是新经济统计问题的研究。

一是当前经济增长的特点。从三个角度来看——生产角度、需求角度、收入角度。前三季度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运行的态势,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居民消费价格稳定、经济结构继续改善、新动能继续积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取得新的进展。预计全年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运行的态势。估计这个不会有多的变动,无非增长是6.8%、6.9%的问题,前三季度,以及现在10月份的数据应该是大局已定。

从生产角度来看,我概括了三点。首先,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起主要拉动作用。第二点,三个产业共同拉动经济增速比去年同期回升。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6.9%,去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6.7%,回升了0.2个百分点。这0.2个百分点实际上是三个产业都在回升,共同拉动了经济的回升。第三个特点,从第三季度当今和上半年相比,第二产业拉动比第三季度略有回落。

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房地产金融业增长回落

这个表有五列数据,第一列是前三季度的GDP的增长速度和三产业的各个行业增长速度。其中第一产业是3.7%的增长,第二产业是6.3%的增长,第三产品是7.8%的增长。第三产业增长最高,所以它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最大的。我们看看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4%,拉动GDP是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37.2%,拉动经济增长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58.6%,拉动GDP增长4个百分点,显然是第三产业拉动作用是最大的。

第三产业中的哪些行业起主要作用?交通运输增长了9.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了23.5%,这是比较突出的,还有一个行业增长比较快是租赁和商务租赁。这三个行业对于第三产业的拉动起主要作用,特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它是新兴服务业,包括高技术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也有一块新的,比如快递、租赁和商务服务增长也特别快。

从三产业的增长率来看,我们可以说今年前三季度三个产业对于GDP的提升都做出了贡献。但在第二产业中的工业是6.0%到6.4%,提升了4个百分点,建筑业从6.9%回落到4.8%,工业上升了,建筑业回落。增长是工业拉动的。

第三产业多数行业是上升的,特别是交通运输回升比较大,从5.2%到9.2%,但是有两个行业是特别要注意的,一个是金融,一个是房地产,这两个产业回落是比较明显的,金融行业是从6.3%到4.4%,房地产是从8.9%到5.9%。金融产业的回落和信贷有关系,比如存贷转余额今年第三季度比去年同期是回落的。股票交易量、保费也是回落的,这样就导致了金融业增速的回落。房地产回落主要是因为商品房销售面积回落了16.6%,所以带动了房地产增速的回落。

国有投资率下降,民间投资上升

从需求的角度看经济增长的特点,一个是最终消费支出有所回落,一个是投资需求回落比较明显,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由下降转为增长。从需求的角度,这三个方面各有特点。

国家统计局调查提供的结果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名义增长7.5%,实际增长5.9%,比去年同期分别回落1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这表明前三季度支出法GDP中的居民消费支出增速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政府消费支出也是有所回落,最终消费支出有两大构成部分,一个是居民消费支出,一个是政府消费支出,这两块都有所回落。所以决定了最终消费支出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但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64.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8%。

投资需求方面,增速在明显回落,贡献率在下降。去年前三季度名义增长8.2%,实际增长9.5%。去年的投资价格是负的,剔除价格因素之后的增速比名义增长还要高。今年完全颠倒,今年的前三季度名义增长7.5%,但是固定资产的投融资价格是提升的,所以剔除价格因素就比较低。投资需求有两块,一个是固定资产的投资需求,一个是存货变动,但是固定资产的投资需求占了比较大的比重,所以它的贡献回落直接决定了固定资产的回落,也决定了投资需求增速回落,而且回落的比较明显。

投资三大领域比较受到关注,一个是制造业投资,占了30%左右,房地产开发投资占20%左右,基础设施投资占20%左右。三个加在一起是70%左右,所以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全部投资走势。这几年制造业投资的增速都是比较低的,尤其是去年增速更低。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速还比较高。基础设施投资是19.6%,这是到10月份的数据,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2个百分点。1到10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了7.8%,比去年同期加快了1.2个百分点。制造业是4.1个增长,比去年同期加快1个百分点。这是从名义增长三大领域的投资都是有所回升的,但是剔除价格因素都是有所回落的。

2015年的时候国有及国有控股投入和民间投资相差不多,实际上是2014年之前都是民间投资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但是到去年的时候,主要是靠国有控股投资支撑的。今年的情况有所变化,民间投资增速的回升,国有及国有控股在回落,整体是回落。如果光靠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来撑着的话,比较困难,还会有金融风险的问题。1到10月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8%,比去年同期加快2.9%,去年同期就是2.9%,正好比去年同期提高一倍。1到10月份的国有控股投资增长10.9%,比去年同期回落9.6%。如果全部投资的名义增速比较稳定的话,民间投资增速的回升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投资需求还有一块是存货变动,包括各个行业的存货,比如说农产品的存货,工业的材料存货,批发、零售环节等等都有销售过程环节的存货。规模以上工业的产成品存货比去年同期明显提高。但是因为占比太小,作用不是太明显的,整个投资需求还是回落的。所以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和存货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下降。

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负转正

最后一个需求就是净出口需求,2017前三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由下降转为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负转正。这个还是比较明显的,对经济增长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前三季度货物贸易出口是12.4%的增长,贸易进口是22.3%的增长,由于进口比出口增速大,所以海关统计货物贸易的顺差是下降的。这是不是GDP中的货物贸易服务净出口也是下降的呢?实际上GDP中的货物贸易服务净出口是要剔除价格影响的。货物的出口价格上涨5%,货物的进口价格上涨10.8%,当名义的出口除以出口的价格指数,名义的进口除以进口的价格指数之后,剔除价格因素之后的实际的货物贸易价格就由海关统计的名义的下降17.7%转为增长。

所以这个就是利用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的差额分析需求的时候要特别小心,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价格的变动。如果出口和进口价格变动大体相同,你可以利用海关进出口的名义之是对的,如果出口和进口的价格变动差异很大的情况下必须非常注意,它们两个有可能是反趋势。

15年16年居民消费品价格和进口、工厂出厂价格脱钩,值得注意

总结一下,从需求角度来看,比去年同期比最终消费支出增速有所回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回升,资本形成总额增速明显回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下降,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增速上涨,对经济增长贡献也是上涨。

从收入角度看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增速比去年同期有所回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比去年同期明显加快,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比去年同期明显回升。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9.1%的增长,去年同期是8.4%的增长,回升了0.7个百分点。实际增长7.5%,比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所以名义增速回升的指数更大一些。这是居民的收入情况。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前三季度是22.8%,比去年同期加快了14.4个百分点,加快的速度是比较大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情况?一个是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速加快,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5%,增速比去年同期快了8.8个百分点。第二个影响是产品价格的上涨,前三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6.5%,涨幅比去年同期提高9.4个百分点。初步测算,因出厂价格上涨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5亿多,因购进价格也上涨了8.4%,名义来看好像一个作为成本上升8.4%,产出价格上涨6.5%,很难判断价格上涨是正影响还是负影响。测算之后,出厂价格上涨6.5%,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5亿,成本增加了6万多亿,利润增加了8900多亿。

还有一个因素是单位成本费用下降,这是三去一降中的降成本发生了作用。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56元,同比减少0.23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费用为7.34元,减少了0.27元。在销售加快、价格上涨等因素作用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等等行业利润大幅度增加,拉动了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速显著提高。工业生产者价格提高得很快,但是它没有传导到居民消费去,所以这种价格会持续多久是不确定的。我们过去几个价格,一个是进口产品的价格,一个是工业生产者的出厂价格,一个是居民消费价格,尽管这三个价格的变动幅度不同,我们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虽然幅度不同,但是走势基本相同。但是2015年和2016年和今年是完全不同的,无论是进口价格怎么波动,无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怎么波动,居民消费价格始终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

这个在过去是没有的,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如果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不能传导到居民消费价格那么最终需求可能会受到影响,可能对最终消费需求不会发挥太长的作用,还值得观察。这个现象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为什么以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可以传导到居民消费价格上去,而现在不能?这是值得研究的。

中国有可能制定新经济统计标准

首先,新经济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巨大,这个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新经济正在中国迅速成长,对中国的新经济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影响,战略新兴产业保持了快速的增长。第二个是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是13.4%,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了6.7个百分点。其中部分的高技术产业增长很快,比如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5.7%。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4%,也保持快速增长。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增长是42.7%和22.6%,所以增速是比较明显的。

其次是网上零售额也保持快速增长。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长34.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9.1%,非实物增长52.8%。这些新的产业,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品、新产品和网上零售都是保持增长的。所以成为了稳定经济增长的很重要的力量。

但是新经济毕竟现在总量还是比较小,国家统计局算的新经济增加占GDP的比重只有14.8%,所以它的增长还没有完全扭转经济下行的压力,传统经济下行压力还是比较大,新经济可能在未来逐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第二部分是新经济给政府统计带来严峻挑战这些挑战包括基本概念、统计分类、统计调查方法、劳动力统计、价格指数编制方法、GDP核算原则和核算方法等诸多方面。应对新经济做得好的话,很可能政府统计会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在基本概念方面的挑战,关于新经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个国际社会普遍接受、通用的、统一的本概念,与新经济相关的新名词,比如知识经济、数字经济、分享经济相继出现。这是在近些年都不断出现的新概念。统计非常讲究概念和口径范围,概念的变化或者模糊对统计是极为不利的。可能在实施过程中会受到影响,有可能会重复,那数据就带来了很多的不确定性。

OECD在2000年和2001年两次指出,新经济对于不同的群体、不同的机构、不同国家而言具有不同的含义。因此,现阶段不大可能定义一个国际上通用的、统一的概念。但是这并不妨碍各个国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来界定本国的新经济概念和新经济的统计方法。有好多的国际标准都是在各个国家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没有各国的时间就没有国际标准。所以有没有可能新经济发展比较好的中国在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先走一步,进行探索,总结出一些新的经济,在今后国际标准的制定中也有我们的发言权。

传统的国际标准实际上是发达国家给我们制定的现成的标准。有些标准对我们并不适用。比如投资,西方国家是从投资了多少的钢材、水泥、玻璃等等,从建筑材料的角度来看投资品的价格变化。

中国在国际会议上认为,这种方法对西方国家,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可能适用,但是对中国不适用。尤其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四个一线城市,房价涨了很多,投入的原材料价格也涨,但是从统计资料来看,原材料的价格上涨远远不如投资成品的价格上涨。国际组织专家中国说的有道理,但是全世界199个国家参加这次调查,不可能仅针对中国改变标准,所以你只能接受这个现实。所以我们对于国际标准是被动的,有些标准完全是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适用的,对于我们发展中国家不适用。现在在新经济的一系列领域,比如支付领域美国远远赶不上我们。有可能因为新经济的发展中国领先于国际,在国际标准制定的过程中有发言权。

如何鉴定消费者和产出者、如何鉴别失业等?新经济给统计带来的难题

统计分类标准方面的挑战,新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新的活动,有的企业从事新经济活动在现行的标准里面找不到类别,没办法填。所以可能会有遗漏,或者结构上的不合理的地方。这对制定国际行业标准是很大的挑战。

第三个挑战就是统计方法的挑战,互联网创造了一类新的经济活动,这类活动不再以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为经济活动主体,而是以居民个人为活动主体。如果以传统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为调查对象的话很难采集到相应的数据。比如家庭妇女过去可能就是纯粹的家庭妇女,但是现在她可以在网上销售商品,可以做一些设计,以个人为单位。

还有是就业统计方面的挑战,新经济创造了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在互联网时代,许多人在家里工作。例如,从事各种方案的设计通过互联网进行竞标,满足各种不同用户的需求。这些人可能长时间没有获得收入,但是得到一笔收入就可能维持较长时间的生活。现行的就业统计标准是按照1982年的标准,在调查试点的前一周,居民为获得劳动报酬和营业收入而工作一个小时以上的情况。但是现在怎么样去界定就业人员就带来困难了。

价格指数编制方法也带来了挑战,创新和技术进步导致了相当一部分产品,尤其是电子类产品功能不断增强,质量不断提升,但是价格在不断下降。以手机为例,当今的一部手机和十年前的手机功能强大了许多,质量提升了许多。因为一部手机上涨的价格需要扣除因为技术进步、功能增强带来了进步,剩下的才是纯粹的上涨。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很多物品在扣除了这方面以后,价格没有上涨,反而是下降。

新经济对GDP合算带来的挑战

新经济的产生对GDP的核算原则和方法也带来了挑战,GDP是以交易为原则,有价格才有核算,没有价格哪有核算?现在互联网网站向居民提供大量的免费的或者价格低廉的服务,但是很多的互联网网站向居民提供大量的免费或者低价的服务,比如信息服务,商品信息、旅游信息、医疗信息等等,这些企业主要是通过在线广告获得收入。从而互联网提供的免费或者价格低廉的服务生产及居民关于这些服务的最终消费被忽略或者严重低估。

第二个挑战,对不变价GDP核算带来的挑战,创新和技术进步导致相当一部分的产品功能不断增强,质量不断提升,但价格却不断下降。这种情况不仅对价格指数编制是挑战,对不变价核算也是一种挑战。在价格指数的编制中,如果不能准确地度量这种产品能强质量的提升,客观地反映出纯粹的价格变化,那么不变价GDP核算也就难以体现出产品功能的增强和质量的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创新和技术进步可能会对GDP增长的统计数据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新经济给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划分也带来问题,通过互联网平台,消费者对消费者,消费者对企业都可以进行交易,颠覆了传统的企业对企业,企业对个人的交易模式。过去消费者就是消费者,现在消费者已经不仅仅是消费者,他可能发挥着生产者的作用。这个时候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了,那些通过互联网平台对消费者企业进行消费的消费者已经不是单纯的消费者了,而是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双重身份。如何把消费者的充分地反映出来,如何把消费者进行区分也是很重要的挑战。

第四个挑战,新经济对某些消费品和投资品的划分带来的条。现行的GDP核算中居民购买的轿车是属于消费品的。如果居民把轿车分享出去获得租金收入,比如滴滴出行,这些轿车实际上发挥了固定资产的作用,它已经营运了,从而应该属于投资品。在GDP核算中,这些轿车是作为消费品处理还是作为投资品来处理?是有多大的比重作为消费品,多大的比重作为投资品?如果你作为消费品那就是消耗了,如果作为投资品那就在今后的发展中起到作用。

分享经济对GDP核算如何处理居民关于分享闲置日用品带来的挑战。在现行GDP核算中,居民购买的日用品在购买时计入居民消费支出,在销售出去时以负值计入居民消费支出。这种处理方法没有反映出分享经济利用一部分居民的闲置日用品对另一部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没有反映出分享经济的作用。比如现在的富人耐用品不断更新换代,有的还很好,但是对于穷人来说还是可以用的,那么富人就把这个捐赠给穷人。所以这种情况下,你把日用消费品分享出去和我作为垃圾扔掉在GDP核算是没有区别的。这对现行的GDP核算也是一种挑战。

所以我们面临很多的挑战,关于基本概念的挑战、分类的挑战、劳动力就业的挑战等等若干挑战,它是一个全方位的挑战。也许还有好多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但是挑战会越来越严重,因为新经济在不断发展,和传统经济的结合也越来越密切。所以如果政府统计不能及时意识到这一点,不能及时感觉,那可能就落后了,就不能跟上新经济的发展,不能跟上在新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的需求。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  

国家统计局:全国的新经济的增长值占了GDP的14.8%

第三个部分简单介绍一下国家统计局关于新经济开展的工作。国家统计局面对新经济的发展也做了一系列的工作,首先是探讨了新经济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这里的基本概念是指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主体,由互联网和新技术革命推动的,以信息化和产业化深度融合、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人力资本的高效投入和减少对物质要素为标志的一种经济形态,表现为传统经济活动的转型升级和新经济活动的兴起。目前这个提炼可能还不够,还需要认真地推敲。它的几个特征,以信息技术为主导,高新技术作为技术基础等标准都还值得推敲。

为了建立了新经济统计分类标准,国家统计局也制定了相应的一系列的统计制度。去年4月份制定了《新产业、新液态、新商业模式的专项统计报表制度》,它对新经济的十一个领域进行了调整。制定了“三新”经济增加值测算方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服务也、互联网金融等九大领域增加值测算提供了方法,也测算了全国的新经济的增长值占了GDP的14.8%。

研究建立了新经济统计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从新经济发展的基础、动力、进程和成效方面,设置了知识能力、经济活力、创新驱动、数字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成效六个一级指标。在每一个一级指标下设置若干个二级指标,一共有42个指标。

知识能力主要围绕劳动力受教育的程度、技术型工作岗位、科技人员等方面设置五个二级指标。经济活力主要围绕商事制度改革、创业创新平台支撑、市场主体活跃度等设置了八个二级指标。创新驱动主要是围绕研发投入设置了六个二级指标。数字经济设置了十个二级指标。转型升级设置了十个二级指标发展成效围绕科技对经济的贡献、新经济经济发展速度和结构方面设置了三个二级指标。

为了综合反映中国新经济发展状况,国家统计局与有关部门合作,在认真研究国内外新兴经济指数测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从新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中选取部分代表我性强、数据基础好的基定指数方法设计并根据各项指标数据及其权重,加权合成新经济发展指数。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分步实施。目前,国际社会关于新经济的基本概念、内涵特征和口径范围还没有形成共识,新经济统计调查方法和测算方法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国家统计局建立的“三新”经济专项统计制度、“三新”经济增加值测算方法、新经济统计指标还需要不断的完善。

最后是有关于新经济统计的思考,完善新经济的概念以及对新经济基本特征的概括,还要认真地推敲,使得概念和特征可以概括得比较准确、简练,便于使用。要修订和完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虽然现在修订了一个,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肯定还会发现有不少的问题,同时新经济还在不断发展。但是这要把握一个度,既要考虑统计分类数据的可比性,又要考虑客观反映不断出现的新经济活动,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

依靠大数据进行统计

探索新经济的资料来源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建立健全新经济的统计调查制度,现在有一个制度,但是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第二个是充分利用有关管理部门的行政记录。第三个是要与大数据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利用大数据。

改进和完善就业统计标准和方法,针对新经济对就业统计带来的挑战,需要改进和完善就业统计标准和方法,以客观反映新经济创造出来的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创新和技术进步导致相当一部分产品,尤其是电子类产品功能不断增强,质量不断提升,但是价格不断下降。探讨在价格指数的编制中,准确地度量产品能增强和质量提升的影响,客观地反映出产品的纯粹价格变化。这个价格变化到底是多少,特别是一些电子产品在产品质量提升的过程中性能提升的过程中价格的下降。怎么样把产品的质量提升的功能增强作为物量增长的对应的价格指数和纯粹的价格指数分离出来,这个是很重要的。这个方面大数据可能也会发挥作用。

探索新经济核算的基本方法。首先是要探索如何估算互联网提供的免费或者价格低廉的服务价值。互联网提供了大量的免费服务,怎么样去估算?怎么样在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中体现出来?在居民消费中体现出来。可能大数据也会成为估算互联网提供的免费或者价格低廉的服务价值中一种可行的方法。你一家调查可能做不到,可能只有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把纯粹的价格变化和对应的产品质量增长的提高价格变化分离出来,把对应的产品质量提升和功能增强的价格变化放到经济增长当中去,把纯粹的价格变化分离除开。通过大数据把这个做分离可能是比较好的方法,节省人力物力,比挨家挨户地调查更可靠。同时,对于GDP的计算和经济增长也有好处。

解决新经济给生产者和消费者划分带来的困难。因为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对消费者,消费者对企业进行交易。这些消费者已经不单纯是消费者了,他兼具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身份,要探索获取相应的资料的方法,把这部分的生产活动测算出来,反映出它们的经济表现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的作用。大数据也有可能在解决这一难题中发挥作用。

探索解决新经济带来的消费品和投资品难以划分的难题。新经济对如何划分消费品和投资品是带来挑战的,在GDP核算中要探索解决相应问题的方法,使GDP能够客观地反映新经济活动创造的价值,消费品和投资品在GDP的核算当中是完全不同的,但是现在划分带来了困难,也可能会通过大数据把消费品和投资品分开,或者是一部分耐用消费品兼具消费品和投资品的作用,通过大数据分离开。虽然是一个产品,但是具有两种功能,怎么区分开来,一部分是作为消费者,一部分是作为投资品来处理。这种要通过调查也很难作用,可能会通过互联网平台分离出来。

探索解决分享经济核算关于处理分享闲置日用品带来的难题。富人把他的耐用品分享出去,穷人还作为好的耐用品来使用,还对提升居民的福利方面发挥了作用。但是现行的方法已经处理不了这个问题了,所以这种方法在分享经济时代已经不适用了,必须要调整这种方法。反映出这一部分经济活动给居民带来的福利。也可能通过大数据,因为大数据平台可以知道哪些消费耐用品被分享出去了,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测算出来。

所以新经济对于政府统计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这些挑战到现在还没有一套好的结论。这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尤其是对中国的经济学者和统计学者来说我认为是一种机会。因为刚刚讲对传统经济的统计标准的制定就是欧美,特别是欧洲来制定,我们只是被动地执行。但是新经济中国发展得好,我们有可能从中总结一套好的方法、好的概念、好的办法,对将来新经济的统计国际标准的制定发挥我们的作用,我们相信也会有这样的一天。

我记得颜雨峰教授说过一句话,他说19世纪是英国的时代,20世纪是美国的时代,英国的时代的时候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主要是英国产生,20世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主要是美国产生,如果是中国的世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是不是在中国产生得更多?这也包括我们统计的创新,当然我们这一代不大可能了,但是下一代是有希望的。这也是我们中国人期望的,在国家治理、世界治理中发挥我们的作用。

原本用于统计制造的指数已经不再适用

在随后的圆桌讨论环节,许宪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袁志刚,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特聘教授朱晓冬、上海财大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教授王英林和朝阳永续首席经济学家刘海影共同回答了观众的部分提问。

有观众向嘉宾提问,中国现在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到GDP比重大概在80%左右,最高的时候峰值大约为81%,现在是77%、78%左右。美国现在是20%,这是不是意味着在未来两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潜力是不一样的?

许宪春表示,中国投资有两个指标,一个是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占了70%多,另外一个是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它要比全球资本投资少了大概47%左右。美国的投资指标和中国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一个口径,不是和我们全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是一个口径,我们的全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是为了满足国家部门监测项目的进展,监测资金的到位程度。比如在土地购置是在投资里面,但是在国际标准里面土地是自然资源,购买土地的支出是不能进入统计的,要剔除,所以要看比重。

在论坛中,观察者网也有幸获得了提问的机会:中国在过去会使用发电量、铁路货运量等来评估经济增长,这些指标都何制造业息息相关,而不仅仅使用GDP,但是在过去的数年中,这些指标的表现一般。而现在新经济更多的注重于第三产业的发展,新经济的发展能够成功为中国经济新的驱动力吗?

对此,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袁志刚表示,原来所谓的克强指数是以制造业为主的时候,当然很重要。现在新经济不断上升,而且服务业肯定在中国是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2008年之后。比如上海,2000年左右的时候一直纠结上海第三产业能不能突破50%,现在突然上去了,不仅上去了,金融业要占到将近20%,达到纽约水平了。

但是反过来看这里面也有问题,上海不应该到纽约的20%,它的金融半径太小,纽约市服务全世界的。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金融必须要为实体服务,不能空转,空转之后要出大事情。但是原来的指数肯定不对的,这个比例已经变了。

许宪春则认为,因为现在新经济占的占比还是相对比较小,整个制造业占GDP的33%,传统的经济占比块头还是比较大。暂时我觉得新经济还不能弥补传统的制造业下滑,也许以后可能,但是现在还是有压力的。

责任编辑:王力
中国经济 共享经济 电商 统计局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马斯克公开反对禁止TikTok

伊朗外长否认以空袭:除非遭重大袭击,否则不予回应

重庆通报“燃气费异常”: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被免职

“伊以都在降调”,国对国直接打击结束?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