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之:国际秩序是三足鼎立还是四平八稳?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5-07 11:47

扬之

扬之作者

德国时政专栏作者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扬之】

今年以来,中美俄关系不时来点小波动,在三国互动的影响下,朝核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和不可测,阿以矛盾看似已让位给叙伊地区的战争;欧洲则是一会儿“脱”一会儿“选”,折腾人们的神经,“欧洲一体化”遇挫、“难民问题”、“乌克兰内乱”、“民粹主义高涨”等等。

早在去年年底,王毅外长在中国外交研讨会上就曾用“变”和“乱”这两个字来描绘当下的国际局势。这精准的态势把握,无愧“国民男神”的称号。

应该说,中国政府的外交判断,既灵活,又有原则,在当今形势下,还是比较游刃有余的。除了与美俄的频繁互动,也一如既往地主张“一个繁荣稳定的欧洲符合各方利益”。但在有些国人眼里,欧洲属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繁荣稳定”后也只会和价值观更相近的美国一条心;或者作为吃瓜群众,似乎只想看戏,欧洲越乱越有看头。

笔者在此想谈谈,当今世界的走向究竟是“三足鼎立”,还是“四平八稳”,对中国而言,如何更有利。

中美俄三国关系

在目前变幻纷乱的表相下,依然能看到国际格局的基本架构和历史延续:中美俄三国的互动和较量。当代著名的地缘政治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和基辛格近日再次关注“三头政治” 和“三国形势”,他们站在美国的立场,一致认为密切的中俄关系对美国非常不利,有必要重新恢复三国之间的战略平衡。

中美俄三国关系的平衡与失衡,既有历史也有现实的原因。

二战结束后即开始的冷战将国际格局分成东西方两大阵营。上世纪六十年代中苏交恶和七十年代初尼克松访华后,世界由两极分化转为“三足鼎立”。与风险系数较大的两极架构相比,三角关系更容易达成某种平衡。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际局势虽然时有危机和热点,但基本处于可控的状态中。

这个相对稳定的“三脚架”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苏东集团的分崩离析而出现倾斜。欧盟与北约的东扩让西方占得了战略制高点,同时也让莫斯科切身尝到了“虎落平阳遭犬欺”的滋味。国际上一霸独大的局面随即形成。这期间,火药味虽然没有冷战时期浓烈,但世界和平并未因此而得以巩固。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把世界当作了可以任意选购的自由市场:在经济领域大力推动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运动;在战略上用各种手段围堵俄罗斯和中国。莫斯科眼睁睁看着自己在慢慢萎缩而无能为力,直到普京当政后才开始励精图治,在自我疗伤的同时运筹帷幄奋起直追;中国则利用西方和俄罗斯自顾不暇之际,借助西方原有的国际秩序和平台(如“世贸组织”等)大踏步迈向现代化,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贫穷大国发展成经济巨人。

本世纪初,“基地”恐怖组织(Al-Qaida)动摇了美国一强独大的局面,“9·11”在心理上重创了山姆大叔。在复仇心的驱使下,华盛顿错误地把“恐怖主义”视作自己的首要敌人,并做出了一系列错误的战略决策(“以暴易暴”行动、对所谓“阿拉伯之春”的支持等),在很大程度上打乱了地缘政治的平衡。

而其中后果最为深远的当属借反恐之名以及出于对中国崛起的担忧而加速对俄罗斯和中国的战略包围(北约和欧盟东扩以及“亚太再平衡”),严重损害了三边关系中另外两大国的核心利益。结果,普京绝地反击,介入乌克兰危机,并巧妙拿下黑海之畔的克里米亚;北京则大力发展军力,在南海建筑退可守进可攻的安全体系。

关键是,在中美俄的三角关系里,中俄呈联手态势,相互借力;而奥巴马当年的“绥靖主义”政策却使美国在国际上不仅没有减少敌人,而且还让不少盟友对其领导力产生怀疑。

就是在这样大背景下, 美国在2017年迎来了“川普时代”。川普上台后本来首先要推行的是亲俄抑中外交,但“通俄门”的压力迫使其刻意疏远普京,转而务实地寻求与中国在多个领域的合作。

中国通过“习川会”成功地获得了一定的先机,掌握了某种主动权,也给中美俄的三角关系带来非常微妙的变化:普京看到川普在拉拢习近平,于是宣布亲自参加五月中旬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显示中俄关系的密切性;同时加紧外交努力,谋求尽快举行“双普会”,让俄美关系走出低谷。

根据笔者的判断,修补与俄罗斯的关系应该依然是川普的基本外交决策。他的这个战略取向并非是建立在个人好恶基础上的一时冲动,而是在经过深思熟虑后试图修正业已倾斜的三边关系。这说明,川普并不是一个外交“生瓜蛋子”,他发现了问题的实质。

站在三国各自不同的角度来看,中国与俄罗斯关系密切,呈背靠背的联手态势;与华盛顿的关系虽然存在种种矛盾,但基本上还是处于平衡点上,更何况“习川会”后双方又建立了多个沟通与合作平台。反观俄美关系,则是另一番景象:两国在奥巴马执政期间相处得非常糟糕,沟通基本停止,更谈不上合作。因此,普京和川普都认识到必须修补双边关系,以恢复三角关系的平衡。这就是两人拿橄榄枝互示善意的最根本原因。

当然,其他因素也起了一定的作用,譬如,“二普”有着类似的政治理念,在管理和治国能力上也彼此欣赏,惺惺相惜。两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为达到目而习惯采用的手段上,这与他们各自不同的职业经历不无关系:前者从政前长期服务于克格勃,因此更看重谍报手段,从他这次下令介入美国大选一事可见一斑;后者是一位商业奇才,一直与金钱打交道,因而会更倾向于用商业手段来谋取利益。

需要明确的关键点是,“二普”都是聪明人,绝对不会为了缓和修补两国的关系而与北京交恶,因为那样就意味着三边关系的再次失衡。

俄罗斯与美利坚的矛盾症结在于此前西方逼俄太紧,因此川普在竞选中对普京的处境表现出相当的“体恤”和理解,认为应该停止对俄制裁,甚至表示可以认可俄对克里米亚的蚕食(虽然当选后口径有所变化)。对商人川普而言,只要停止或放缓对普京的穷追猛打和紧紧相逼,即能赢得对方的好感和配合,用商业术语来说无非就是“适当放利”“有钱一起挣”。

与中国的矛盾就不同了:虽然“习川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两国关系,两位元首之间也建立了不错的私交,但这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中美之间的根本问题。对川普而言,美俄关系是让利多少的问题,而中美博弈则是未来谁当老大、谁来制定国际游戏规则的问题。

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南海问题的缓解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目前应该说正处于一个相对有利的境地。但是,传统的“三足鼎立”关系毕竟已不能真实地反应当今世界的力量分配,从长远角度看也未必能带来真正稳定的国际秩序。对中国这只“狡兔”而言,与俄美打交道并没有太大的安全感,因此它还需另觅一个“窟”。而川普在外交上的“孤立主义”倾向或许正在给中国提供弥补这一缺憾的最佳机遇。

欧洲对中国是一个机会

川普的对欧新政严重冲击了二战以来一直确保西方引领世界的坚定基石——北大西洋两岸的盟友关系,给欧罗巴这个古老大陆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今年年初,德国总理默克尔针对这一局面发表讲话,紧急呼吁欧洲保持足够的行动力,并作好在国际上承担更多责任的准备。她在布鲁塞尔这样的外交场合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即便是北大西洋伙伴关系也没有永恒的保证”(Ewigkeitsgarantie)。笔者关注国际政治这么久,还是第一次切身感觉到欧洲对美国的信赖开始产生动摇。或许,中国需要的第三“窟”正在悄然形成。

除了上述原因外,中国希望欧盟成为另一极还有以下战略以及现实考量:

第一,一个更加独立于美利坚并与俄罗斯不和的欧盟能成为中国牵制美俄一张新王牌。

我们可以从以下例子中看出这张牌的重要性:川普竞选总统和当选初期曾对欧盟(甚至北约)横加指责,他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直接触及到德国和中国这两个全球化最大受益国的利益。

默克尔在不同场合(包括与川普会晤时)反复强调全球化的重要性,表示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德国是欧盟的老大,默克尔的态度自然举足轻重;同时,习近平于今年一月中旬率领七十多人的庞大代表团隆重参加瑞士的达沃斯论坛。他要以此告诉川普:你放你的狠话,我做我的实事;你不和我玩,总会有人和我玩。中德(欧)联手的趋势也是川普后来修正对欧新政的一个重要因素。

欧盟与俄罗斯因克里米亚和乌克兰问题严重对峙,欧盟的制裁措施迫使莫斯科在经济领域转向中国,大大降低了双方能源谈判的难度,中国从欧俄关系的不和谐中获利不少。

第二,习近平的“一带一路”方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实现欧亚大陆两端的对接,彻底打通横贯一线的新丝绸之路。

很显然,没有欧盟的配合,这个目标很难实现;反之亦然,欧盟的经济若要有持续性的发展,离开中国这个巨大市场和第二大经济体很难想象。因此,“一带一路”是一个将欧亚大陆建成自为一体互通互利“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构想,而其中“自为一体”的指向很明显,其实就是要逐渐摆脱美国在这个广大区域的影响力和操控力。要实现这个目标,中欧是彼此不可缺或的伙伴。中国在法国大选中为何支持马克龙?首先就是因为他支持中欧联合这个战略目标,同时也因为他的对手勒庞倾向于对俄缓和、对美亲和。

从价值和政治体制而言,欧美固然同属一个阵营,不时搞些小动作,比如4月底,欧盟就出台了个所谓的《香港2016年度报告》,遭到我外交部的坚决反对与驳斥。

欧洲的这种小动作,当然会令绝大部分的中国人感到愤懑,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欧美两家各自的关切和利益其实有着不小的区别,可以为我所用,譬如,在解决中东问题、国际贸易、环境和气候保护等方面。

而且,欧盟以及欧元的诞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欧洲在摆脱美国把控的路途上留下的两个重重脚印。欧洲一体化若成功符合中国的利益,但并非“双普”乐见的结果,一个分裂的欧洲对俄罗斯和美国更有利。

对世界和平来说,“四平八稳”的多级架构总好过“三足鼎立”的局面。至于欧盟最终能否在国际舞台上完全成为独立的“一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洲选民的理性。笔者有理由相信,在笛卡儿(法国)、斯宾诺莎(荷兰)和康德(德国)这些哲人的故乡,理性终究会占据上风。

不错,“川普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给欧洲的右翼民粹政党提供了不小的助力,可白宫这位新主人带来的政治不确定性也正在引发欧洲人的反思。荷兰人在今年大选中已经证明了这点,反欧的维尔德斯并没有得到多数;本周日的法国第二轮投票也会再次证明这点,笔者坚信,欲与“双普”建立联合阵线的勒庞必将败于支持中欧联合的马克龙。

当然,欧洲若要让理性伸张,就需要有平和的环境,因此,但愿今年欧洲能避免发生大规模的恐袭事件,否则将很难排除欧洲一体化进程出现“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结果。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陈轩甫
欧美 欧盟 中美关系 中俄关系 中俄美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习近平: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

驻美大使谢锋:中国不是雅典,也不是斯巴达

王毅会见柬埔寨首相洪玛奈:中国永远是最坚定的依靠

急了?韩媒感叹“从中国来的人少了,包裹多了”

持续强降雨已致广东4人死亡,仍有10人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