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之:中美贸易战不打了,默克尔访华什么滋味

来源:观察者网

2018-05-24 07:50

扬之

扬之作者

德国时政专栏作者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扬之】

德国总理默克尔又来访华了。

新闻界喜欢用一些数字来体现这次访问的重要性(“连任后首次访华”、“任总理以来第11次访华”等),还有媒体甚至认为默克尔此次访华释放了德国“转向东方”的战略信号。

其实,作为一个依赖出口的工业强国,其领导人拜访本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这本身足以证明访问的重要性。不仅默克尔是中国的常客,她的前任同样如此。德国的对华政策在历史上就是以实惠贸易为出发点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德国不存在“向东转”的问题,因为它的生意一直就牢牢扎根在东方。中国是德国经济赖以生存的一个独一无二的大市场,这点连德国国内最质疑中国的党派和个人都无法否认。

不过,这次默克尔访华的背景倒是非常值得一提:1)中美之间通过谈判刚达成积极意向,“贸易战”还未正式打响即已喊停;2)德美以及欧美贸易的冲突尚未找到解决途径,川普现在可以腾出手来专门对付德欧。

因此,默克尔此次访华,除反应两国经贸关系非常密切之外,还是一次在新的国际格局中重新调整德中和欧中战略关系的重要契机。中方对此一直很感兴趣,但默克尔的公文包里是否带有这个方案呢?

默克尔在多重意义上“腹背受敌”

默克尔虽然连任成功,但眼下的处境却相当不乐观,用“腹背受敌”来形容也不为过。这多重压力起码来自以下四个层面:

其一,根据中美之间达成谅解和意向,两国贸易将大幅增强。众所周知,市场并不是无限的,一个方向贸易增长,多少都会影响另一个方向的生意。所以,中美贸易冲突得到解决,哪怕是暂时的,德国和欧盟都会感受到此消彼长的压力。

据法媒CNews报道,法国财经部长勒梅尔(Bruno Le Maire)已对美国想让欧洲国家为“中国的不良行径”付出代价表示“不解”。他在提醒欧盟“如果无法展现强硬立场,恐将沦为中美协议的牺牲品”的同时,直截了当地提出了“是想独立还是成为附庸”的问题。

还有,中美现达成共识,使德国以及欧盟失去了在美国那里打“中国牌”的机会。德欧虽然不厌其烦地强调中国对其的重要性,但在自己与美国发生贸易纠纷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拿中国当“祭品”,准备在保护知识产权等领域联手美方打压中国,以缓解或转移自身对美贸易中的问题。

牺牲中国和强调盟友地位是德欧争取川普全面并永久免除罚税的两张牌。现在看来,这两张牌均已落空。

默克尔此次中国之行如果只是强调德中在“多元主义”以及“赞同世贸组织准则”方面是同盟军,显然会让双边合作流于空泛;如果要解决所谓德企进入中国市场受阻、知识产权遭窃等问题,恐怕又未必底气很足。

默克尔访华,美国媒体积极“拆台”,图为《华尔街日报》截图

其二,默克尔在欧盟内的处境也颇为尴尬:面对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富有成效的密切合作,德国部分政客不遗余力地呼吁欧盟提高警惕,采取各种防范和限制中国的措施。根据笔者的观察,谁在欧盟内有领导欲,谁就对中国在欧洲的影响力表现得非常敏感。

换而言之,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德法这两个欧盟领袖国的看法比较一致,均认为中国有分化欧盟的企图。现在的问题是,1)在欧盟现有的结构下以及各成员国发展不均匀的状态中,德法无法在短期内说服中东欧国家放弃来自中国的投资;2)在川普显然已不再那么重视北大西洋关系以及双边贸易战尚无法被排除的大背景下,欧盟如果再向中国提出过分强硬的要求,恐怕不是明智之举。

其三,柏林和巴黎暗中较劲。这点从以下两件事情上可以看出端倪:1)四月底马克龙和默克尔在一周内先后访问华盛顿。2)5月18日,默克尔前往索契(Sochi)拜会普京;一周后(24日),马克龙将去圣彼得堡参加经济论坛,会晤普京。

欧盟最重要两国的领导人,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先后两次在同一周访问同一个国家。这是外交安排的巧合?还是有其他原因?最起码看上去并非是协调好的欧盟外交行动。

两人对外都宣称是为了欧盟的利益:在华盛顿是就钢铝关税问题争取“永久豁免”待遇以及在伊核协议问题上劝川普回心转意;在普京那边,两人均关注乌克兰和叙利亚的局势,特别希望俄罗斯能与欧盟一起继续共同支持“伊核协议”。

但实际上,川普的钢铝关税主要危及出口大国德国的利益,法国没必要那么上赶;在伊核协议问题上,德法利益虽然一致,但两国都知道劝说川普改变的希望不大。所以,朝气蓬勃的马克龙在华盛顿与川普上演的那出“兄弟情”大剧更多是为了在国际舞台上找回法国的尊严,打破德国对外实际代表“欧盟”的现状。

在普京那里,默克尔要谈的重点是“北流天然气管道二线”(Nord Stream II),而马克龙对德俄的这个项目一直颇为抵触;法国总统去拜访普京明显是为了填补巴黎在叙利亚问题上因紧跟美国而给莫斯科造成的困惑,不想把对俄外交的空间全部让给德国。因此,深化双边关系是马克龙此行的首要目的。

显然,法国在川普那里已占到先机,而普京却是其短板;反过来,默克尔不冷不热的风格在白宫不受欢迎,却因为贸易优势得到普京的重视。但不管双方斩获孰多孰少,这种“同床异梦”和“各有所图”的表现绝对不是加强欧盟一体化的好广告,事实上,两人也都被狡猾的“双普”狠狠地利用了一把。

其四,面对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欧盟以及欧元区改革计划,德国国内媒体、政治和经济界的意见分歧颇大。特别是默克尔的联盟党(Union)内,反对声越来越大;即便是原先积极拥护马克龙建议的社民党(SPD)也出现了质疑声。这些反对派的主要观点是,马克龙的计划是想用德国人的钱办自己的事。

中国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欧盟如果自身矛盾重重,势必很难用同一声音对外发声;德法之间如果在关键点上无法统一意见,甚至越来越频繁地互视对方为竞争对手,欧盟一体化则势必继续蜗行牛步。

欧美与中国的贸易冲突根源所在

川普对中国“宣战”似乎还有其理由,毕竟美国对华贸易长期巨额逆差,而且两国也分属不同的价值观共同体。欧美之间就不同了。所以,当川普三月初把贸易战的大炮瞄准德国和欧盟时,欧洲人非常震惊,大呼“我们可是朋友啊,你怎么能出这一招!”

他们虽然嘴上硬,誓言以牙还牙,不惜代价保护自己的尊严和利益,同时却用各种渠道和方式请求美国刀下留情,“法外开恩”。但川普这位商人总统在未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之前怎么可能松手?针对德国和欧盟的反制措施,他发推特威胁不排除对德国汽车加税。

默克尔日前在索契与普京就“北流二线”达成一致后,川普内心是非常不爽的,因为这将影响到美国能源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德美和欧美的“贸易战”尚未正式打响(缓期至五月底),柏林明摆着又给华盛顿填了堵。

本来就看德国不顺眼的川普在默克尔会晤普京的同日(5月18日),当着另一位欧洲人、挪威籍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的面,扬言要对北约未做出足够贡献的成员国进行“处理”,并且特别点名德国。

柏林的处境的确非常尴尬,也很危险:一边是几十年以来一直担当着全球贸易秩序制定者和捍卫者的美国,没有它的帮助,德国战后不可能崛起。可川普却在亲手毁掉这个美国构建的国际秩序。另一边是中国,这个新兴经济大国在过去三十年里取得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成就,成为世界经济不可或缺的主要支柱之一。而恰恰是中国这个与欧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却成为了西方倡导的自由贸易的拥护者。

站在这两个大国之间的德国日子很不好过。许多德国政治家和商界人士认为川普的保护主义做法正在把国际话语权拱手让给中国。这种观点中既包含对华盛顿的失望和抱怨,也有对中国的担心和恐惧。

那么这种担心是否有道理呢?

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包括德国在内的大部分西方国家在制定对华政策时,都打着“以贸促变”(Wandel  durch  Handel)的如意算盘。它们希望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加入WTO这样的组织,最终也能接受西方的政治标准和规则。也就是说,先是接受市场经济,然后是西方的政治体制。

从目前的结果来看,中国显然没有钻入西方的这个圈套。开始被各方嘲笑的“中国特色”现在已成为具有相当含金量的“中国模式”。中国政府正在一步一个脚印有条不紊地将这个曾被西方列强瓜分和掠夺一百多年的落后国家引向世界强国之列。

中国的改革开放经历了学习、借鉴、开放、引进到现在“走出去”的过程。德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则从蜂拥进入中国市场、津津乐道各自的中国市场份额和丰厚回报,到眼下面对中国企业在欧美登陆投资表现出来的惊慌失措。这从反面印证了中国已经由弱转强的事实。

在“学习借鉴”的阶段,中国一方面尽大可能地开放自己的市场,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自我保护措施,以免自身脆弱的国民经济基础被强劲的西风摧毁,再次陷入变相的被殖民状态。这些保护措施是中国阶段性的发展需要,是相对落后的国家应该被赋予的一种权力,也是确保公平发展的具体体现。

欧美政商多有抱怨对华贸易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但他们应该记得,中国改革开放那么多年,西方企业(特别是德国)有几家不是在中国市场上挣得盆丰钵满?现在抱怨中国用合资形式来获得西方技术,似乎并不完全符合事实。如果这种合作形式真是蚀本的生意,西方企业也不可能做到现在。

用一定的技术换来市场的份额,这应该也是一种公平合理的交易。更何况,欧美企业在技术转让方面并未那么“大度”。他们在技术领域,特别在高端技术方面,对中国的开放向来是非常慎重的,甚至是带有歧视和敌意的。

另外,我们也不能忘记,中国市场的开放成就了欧美经济的转型:他们把落后的、破坏环境的技术和生产大量转移到中国;通过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获得极大的利润。不仅把蓝天留给了自己,还能腾出手和资金来集中发展高科技。

把中国当作永久的“世界加工厂”,这是欧美一厢情愿的想法,也是中国在一定阶段内愿意付出的代价。但中国也有继续发展的权力,不可能永远停留在初级阶段。

如今,中国在长期承受欧美高端技术领域封锁的情况下,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并制定了成为科技大国的计划。这才真正触动了欧美的神经,也是他们真正害怕和担忧的关键之处,所以,质疑、抵制、制裁……统统来了。

中国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当然应该进一步开放自己的市场,放宽原先的自我保护措施。实际上,中国政府也已经开始逐步落实。但既然贸易应该是公平的,欧美也应该对中国开放高科技领域,不能用所谓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托辞来关闭某些领域。讲规则,求平等,同时兼顾各国不同的发展阶段特殊性,这才是公平公正贸易的基础。

总之,中国无疑应该进一步向世界开放,欧美也应该进一步放宽对华限制。细节可以通过双边和多边谈判来商定,但这个原则应该不能变。

冷静看待德国的对华政策

德国的对华政策一直走的是“经济为主,政治为辅”这条路。它的好处是能着眼实惠利益,规避敏感问题。在过去几十年里,两国关系走的还算顺风顺水。

中国已经连续两年成为德国的最大贸易伙伴,2017年,德中两国的进出口总额高达1866亿欧元。美国仅位列第三,尚在荷兰之后;原先一直是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法国则滑落至第四名。

但是,去年德国从中国的进口额(1005亿欧元)超过了出口额(862亿欧元),逆差143亿欧元。这种发展趋势已引起德方的警惕,柏林担心,今天的美国对华贸易的状况或许会成为明天的德中贸易问题。

的确,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德中关系也正在由“伙伴关系”变为“竞争关系”。这说明两点:1)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实力差距已经大大缩短,欧美在心理上依然可以对华傲视,但现实中已不得不平起平坐;2)面对“中国模式”(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欧美尚未找到有效的应对方案,所以更加害怕中国不久的将来会在前面这两个“有”字之后再加上“有力技术”。如果到那天,西方的对华优势就几乎不存在了。

默克尔早些时间在接受《经济周刊》(Wirtschaftswoche)采访时指出,德国经济不应过分依赖日益进取的中国。她说:“我一直在关注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中国历史悠久,因此具有大跨度的思维方式。在北京眼里,欧洲更像亚洲的一个半岛。我们当然不这么看。但实际情况是,德国经济的一部分已经依赖中国市场。所以,面对中方提出的要求,我们必须力求双赢的健康发展。这也是我反复与中国领导人会谈的重要话题。”

默克尔特别强调不排除否决某些中国投资项目的可能,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欧盟峰会上也提出过类似要求。默克尔说:“联邦政府也在考虑,界定出对欧洲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业部门。”她的意思不言而喻。

很明显,中国企业在政府“走出去”政策的鼓励下,已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同时,这种积极登陆欧美市场的投资行为,也给当地政府造成了困惑和恐慌。究其原因,恐怕还是与西方一时未适应中国的崛起以及自身传统优势地位的动摇有关。

他们最大的问题是无法判定中国投资者的背景情况。德方认为,德国企业行为就是企业行为,而中国的企业行为却很可能有国家背景,这样就影响了竞争的公平性。这方面,中国在今后将会面对西方更强烈的质疑。

总之,从经济层面看,德中已从“伙伴关系”渐渐转为“竞争关系”。德国企业靠优越的技术吃老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无论在中国市场,还是在第三国,甚至在德国本土,中国技术的竞争力正在迅速提高。

如何看待德国的对华政策?很长时间内,德国在中国人心目中一直占有较高的位置,一是因为德意志在中国历史上的殖民和战争“原罪”相对较少,二是因为德国的“工匠精神”和贸易中的务实态度。

德国人的确很优秀,但他们也不是无私的天使。西方人的傲慢与偏见他们也有,西方人的价值优越感他们也有;在利益面前,他们为了自保有时也会出卖别人的利益。他们也会害怕中国的崛起,但是,他们并不觉得应该或能够阻止这一趋势,原因很简单:他们还没有争霸全球的野心,最多只是不愿让别人挖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欧盟。

结语

默克尔再次来华访问,要谈的内容其实应该不少。但笔者担心德国总理此次所作的准备未必充分,理由有三:

首先,德国虽是名列前茅的经济体,但其国际份量却取决于欧盟的强大,可欧盟的情况目前甚为堪忧;

其次,德欧虽还是美国广义上的盟友,但在东亚这个区域,德欧与美国并非安全政治方面的盟友,而是等距离的商业竞争对手,无共同战略可言;

最后,双方在远东充其量也就是彼此顾及对方的利益,但涉及到关键以及核心利益时,彼此调和的余地其实并不大。

面对中国,默克尔不能依然只是打着贸易算盘,而不进行新的战略布局,但根据笔者的观察,无论是德国还是欧盟,其实还没有一个能应对世界格局变化的战略方案。

同时,中国也需要清醒地看到,欧美之间目前的不和谐未必就一定是长久状态。在过去三、四十年里,欧美的对华立场大体上是一致的,那就是“以贸促变”,实现贸易政治“双丰收”的目标。

那么,在这一目标完全落空的情况下,富有成效的“中国模式”也未必不会催生出欧美的另一个共同目标:联手阻止中国的迅速崛起。当然相信中国有智慧,能够化解这些潜在的风险。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陈轩甫
德国 默克尔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指控好比说中餐菜单能监视食客,笑话”

“严看死守,光干部餐食费就十多万,最后还是烧了”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