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之:欧盟人事“交易”尘埃落定

来源:观察者网

2019-07-03 16:52

扬之

扬之作者

德国时政专栏作者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扬之】

欧盟人事“交易”在经过三天的反复磋商后,终于在昨日(7月2日)尘埃落定。

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Donald Tusk)发推宣布,欧盟国家已共同提名现任德国国防部长冯德莱恩女士(Ursula von der Leyen)为下一届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这个人事安排最终还需在两周后由欧洲议会通过生效。

冯德莱恩,图片来源:wiki

图斯克还说,理事会同时也就欧盟其他主要机构的领导人的提名达成了一致:

现任比利时首相米歇尔(Charles Michel)被提名为欧洲理事会(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主席;现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被提名出任欧洲央行行长;现任西班牙外交大臣丰特列斯(Josep Borrell Fontelles)被提名为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

笔者之所以称这次的人事“马拉松式”磋商为“交易”,因为就在5月底,欧盟议会多数党团领导人刚达成一致,认定欧盟委员会主席必须从参加今年欧洲大选的“首席候选人”中产生,而欧洲理事会刚刚提名的冯德莱恩却不在其列。

人们不禁要问,这样的结果让民意何以堪?让欧洲议会何以自处?

始于民选,终于交易?

根据“权力来自人民”的原则,欧盟自1979年以来每五年举行一次议会大选,是欧盟内唯一的直选机构。

今年5月23日至26日,欧盟所有成员国,包括准备但尚未脱欧的英国在内,举行了新一届欧洲议会大选。参加本次选举的选民人数4.27亿,因此是全球最大的民主程序之一。

按照规定,欧洲议会的议员不能同时担任国内政府职务,也不能兼任欧盟机构中的行政职务,但允许欧洲议员同时兼任本国议员。

议席的分配按照《里斯本条约》的原则进行:议员总数不超过750名(不包括议长),各成员国所占比例按照各国人口数来决定,最低不少于6名,最多不超过96名。

目前,德国人口最多(8220万),因此获席最多(96名),第二是法国(74名),并列第三分别是意大利和英国(均为73名);目前获席最少(6名)的分别是爱沙尼亚、塞浦路斯、卢森堡和马耳他。

由于英国“正在”脱欧,欧洲各机构也将因此受到很大影响,包括欧洲议会的议员人数(将降为705名)。英国分配到的73个席位,在英国真正脱欧的情况下,其中的27个将被分配个其他国家,剩下的46席将用于未来的欧盟扩展。

参加选举的各国政党,会根据自己的党纲和理念,寻找并联合其他国家相同或类似的政党,共同推选出“首席候选人”,并在新的议会产生后组成“议会党团”(parliamentary group)。

目前,欧洲议会中共有以下党团:欧洲人民党党团(EPP)、社会民主进步联盟党团(S&D)、欧洲保守与改革党团(ECR)、欧洲自由与民主联盟(ALDE,现名Renew Europe)、欧洲联合左派-北欧绿色左派(GUE/NGL)、欧洲绿色/自由联盟(G-EFA)、为了欧洲自由民主运动(EFDD)以及民族和自由欧洲(ENF,现名Identity and Democracy),剩下的就是所谓的“无所属议员”(NI)。

图片来源:wiki

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今年欧洲大选的投票率各国有高有低(老成员国相对高于新成员国),但与上一次大选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以德国和捷克为例:前者今年的投票率高达61.5%,创二十年来的新高;后者今年达到28.7%,远超四年前的8.2%。

这说明,民众对欧盟和国际局势的关心(或担心)以及期待明显增加,参与热情高涨,这应该是件大好事。

在5月的大选中,由于受“难民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右翼的“人民党党团”和左翼的“社会主义进步联盟党团”这两个传统大党,遭遇了程度不同的失败,丢掉了不少议席。两党议员人数相加首次未能在议会过半,而拥护欧盟的绿党和反欧、疑欧的右翼民粹政党则大有斩获。

尽管如此,“人民党党团”依然保住了欧洲议会第一大党的地位。之后分别是左翼的“S&D”和自由主义党团“ALDE”以及绿党的“GUE/NGL”。也就是说,按照民主选举原则,这四个党在这次的人事任命上有优先权,否则难以体现民意。

譬如,德国籍的韦伯(Manfred Weber)在大选前后一度是欧盟委员会主席的热门人选,因为他担任主席的“人民党党团”是传统的第一大党,选举结果也再次证实了这点。

韦伯,图片来源:wiki

可惜,事情并没那么简单,而且还相当复杂,复杂得让人“晕眩”。

到头来,被各国元首们提名的既不是韦伯,也不是图斯克在G20大阪峰会期间提出的现任欧盟委员会第一副主席、社民党阵营首席候选人提莫曼斯(Frans Timmermans),而是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德国国防部长冯德莱恩。

冯德莱恩出生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附近的伊克塞尔,除了德语之外还能说流利的法语和英语,在政府担任过不同的部长职务,政治理念方面也算是坚定的拥欧派。

但她的最大“软肋”是既未参加欧盟大选,国内政绩也乏善可陈,只不过各方此前彼此均不让步,最后不得不选出一个争议相对较少人来而已。换而言之,她被提名并无民意基础,不过是欧盟成员国元首,特别是德法两国之间博弈较量后的结果。

虽然这种人事产生的程序有传统可循,有法可依,但毕竟还是让民主价值以及选举意义大打折扣。

难怪舆论对此颇有微词,许多欧盟议员表示“愤怒”,觉得这是“变相的暗箱操作”。德国社民盟主席、“倒霉蛋”韦伯的党内同志许德尔(Markus Söder)干脆称其为“民主的失败。”

不看“热闹”看“门道”

这次人事“交易”的结果反映了以下两组关系的相互作用和敏感交织:

1)欧盟内两大主导国德国和法国之间的利益冲突

一直以来,德法关系对欧盟的发展起着“定海神针”的作用,两国也会利用不同场合展示彼此之间不可动摇的密切关系。但这对“密友”之间早已出现嫌隙,并在这次欧盟人事安排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来德国籍的韦伯有望当选为欧盟委员会主席,却遭到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坚决抵制。为何?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两人所属的政党在欧洲议会中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党团阵营,因此马克龙担心不好“控制”韦伯这个“德国人”;

第二,马克龙就任总统后意识到委员会主席一职在欧盟权力架构中非常重要,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的有关欧盟发展的政治抱负是否能更好地得以贯彻。

而德国总理默克尔是个善于斡旋的政治家,面对冲突时,只要不涉及核心利益,多半更愿意妥协。她支持韦伯并非因为看好他,而是出于“义务”,毕竟后者来自她的德国联合政府伙伴、姊妹党“基社盟”(CSU)。

因此,默克尔在无法说服马克龙的情况下,很快就准备放弃韦伯,转而支持荷兰籍的社民党首席候选人提莫曼斯。马克龙似乎也能接受,但却遭到维谢格拉德集团(Visegrad Group)的坚决抵制。

2)欧盟内的“东西方”利益冲突

由于波兰、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内的民族主义倾向比较明显,执政党对本国的法治有“拆台”和“削弱”表现,所以引起欧盟的诟病。

2014年以来,提莫曼斯担任欧盟委员会的第一副主席,负责联盟内的法治建设。他对波兰等国的表现非常不满,启动了违约调查程序,因而得罪了这些国家。

当图斯克在G20大阪峰会期间提名担任下一届欧盟委员会主席时,由捷克、匈牙利、波兰和斯洛伐克四国组成的“维谢格拉德”集团表示坚决反对。

其实,欧盟内东西方的对立由来以久,最为突出地反映在难民问题上。维谢格拉德集团四国是欧盟内难民“分摊机制”迄今无法确立的最大阻力。而这次欧盟人事安排,不过是这些国家终于找到了施展权力和影响进程的一次绝佳机会而已。

也正是在双方互不相让僵持不下的情况下,才有了冯德莱曼的胜出。

据说,这次提名出台后,维谢格拉德集团立刻表示是他们的“创意”,也有人说是马克龙首先提出来的。具体情况如何,外界目前不得而知,但基本可以排除是默克尔提出的可能性,因为她要“避嫌”。

最终,维谢格拉德集团成功阻止了提莫曼斯的提名,马克龙也找到了一位能流利说法语的新候选人,而默克尔则可以一如既往地“顺势而为”,在满足了别人的同时也把自己内心的理想人选推到前台。

结语

这次欧盟人事安排相当吃力。最后虽然有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但最终是否能结出“正果”来,还要看两周后议会的最后表决。

表面上看,这次最大的“失败者”是韦伯和提莫曼斯两人及他们所代表的欧洲议会内最大的党团。实际上,受伤害最重的是欧洲议会本身以及广大的选民;而在选民中,最失望的恰恰是那些最关心欧盟健康发展的人。

欧盟的权力核心这次看似又解决了一个难题,又过了一道坎,但这个结果带来的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欧洲议会就这样“忍气吞声”,全然接受欧洲理事会的人事提名吗?欧洲百姓被“愚弄”了一次后,下届大选还会积极参与吗?反欧、疑欧势力会不会借此大做文章?

中国有句老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那么,如果把这句话反过来说——塞翁得马,焉知非祸——或许也是能成立的吧。

显然,欧盟的人事扑克牌还没打完,欧盟的内部权力斗争还将继续下去。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陈轩甫
欧洲 欧盟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