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茅山道士”崩坏,台商大撤退的启示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7-14 07:22

雁默

雁默作者

台湾自由撰稿人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

茅山道士,意指“毛利3到4%”的产业。

我在台湾资讯科技业里混了10年,而那段日子刚好是此产业兴衰的转戾点,科技业的“茅山道士化”,已是至少10年前的事了,离开此产业的主要原因,就是认为利润如此微薄,这行业的人却束手无策,只能被过去的成功模式所制约,故而看衰矣。

这几年,台媒的经济版面不断传出台商撤离大陆的风潮,粗估至少已有逾3000家企业撤出,台商保守估计这两年撤出的资金至少也有500亿新台币。在商言商,从个别企业的角度看问题,不赚钱就只能离开,但若从整体台商产业来看,问题在于“为啥不赚钱”?

简言之,劳动力成本攀升,环保与金融等法规缩紧,本土商加入竞争,台商过往在大陆的利基,一一消失,无法适应的厂商只好纷纷离陆回台,还造成好几波因资金撤回,而让新台币汇率成为全球独强的怪象。

台湾之所以这两年常常谈到“创新”,其实与大陆台商的困境脱不了干系,毕竟两岸产业链曾经盛况空前,目前的急转直下,问题出在没有“创新”。持平而论,赚不到钱甚至赔钱,是因为你没有积极适应大陆的变化,早年大陆政策的利多,让你过得太舒服而没法改变。这现象也不是台商独有,全世界的生意人都要面对同样的挑战,达尔文的洞见也适用于商业竞争,适者生存。

关于过得太舒服,以致无法改变,有很多不错的讨论,可以长见识。

明朝的高度平衡陷阱

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许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这是著名的英国汉学家李约瑟(Noel Joseph)所提出的问题,身为科学家,李约瑟特别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有扎实的研究,故而对于科学与工业甚至资本主义没有在中国抢先发展,感到疑惑。而这个问题也迅速传开,成为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之后,史学领域的社会学或经济学研究者纷纷提出不同的看法,特别集中在明朝。这个朝代的中国,生产、消费与人口都出现大规模的增长,而此前的宋朝,科技表现在全球领域都属于前列,元朝又拓宽了经贸通路,所有条件都显示中国应该能先发展出工业与资本主义,却让相对落后的西方文明超前了。

李约瑟难题之解,众说纷纭,有认为官僚体制过于僵化的,有说儒家思想限制的,有主张明朝突然停止了欣欣向荣的海上贸易的,也有认为明朝废纸币,推行白银所衍生的税制问题等等。其中,最令笔者着迷的是“高度平衡的陷阱”一说。

此论述由英国经济史学家伊懋可(Mark Elvin)提出,主要的论点是,由于人口大幅增长的压力,使得农业用地严重不足,农产剩余减少,导致劳动力愈来愈廉价,而土地换来的资源与资本愈来愈昂贵。然而,中国当时有先进的农耕与运输技术,故而农民与商人在面对货物短缺时,最快的因应之道,不是研发机械式的生产技术,而是更有效地利用廉价运输与有限资源,以维持经济活动。

简言之,正因有效地运用了自己的优势而存活,反压抑了大规模改良技术的诱因,最后丧失工业革命的契机。另一方面,明代过度发达的⎡高竞争低利润⎦市场经济,也造成了低资本剩余,以致无法发展出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

换成最简单的白话就是:过得太舒服,以致无法改变。

明代的经济,取得了高度的平衡,虽不致于称为“均富”,但商人阶级的抬头,却是推动经济平衡的重要关键,这现象使得农业产出得到了最大的效益,而产生了“高就业低收入”的农商社会。

无论是国家或个别企业,能存活总有其成功的生存模式,按行得通的路径走是当然的,但外在环境的变化,常常可能淹毁了前方的道路,而行走者若看得不远,被其他国家或企业超越,甚至惨遭灭顶,也就不奇怪了。


现代日本的高度平衡陷阱

类似的状况,也在现代日本出现,这个大经济体在一度高速发展后,取得了产业,政治与金融的平衡,却也因为这种平衡而趋于保守,在“太舒服而没法改变”的政经结构下,陷入停滞。最近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的经济舵手竹中平藏接受中国记者的访问,就提出了这个有意思的日本现况。

日本第一个“失落的十年”发生于上世纪90年代,在众多经济学解释中,“资产负债表衰退”是比较为人所熟知的理论。简言之,经济泡沫破裂后,资产价格也骤降,众多企业与家庭处于负债状态,自然将盈利或所得大部分投入还债,而非消费。当企业减少借贷而致力于偿债,金融业就受冲击,当家庭大量减少消费以偿债(如房贷),国内市场经济就受重创,以致经济环境陷入多重恶性循环。

这种恐慌性的荷包紧缩,即便政府祭出零利率措施,民众也不愿将钱从银行提出来消费,就算加码推出负利率措施(钱存银行,还要给银行利息),民众顶多将钱提领出来,藏在家里。前几年日本保险箱产业成为大热门,就是这种现象的效应。货币政策无法刺激景气的现象,在经济学里称为“流动性陷阱”。

日本第二个“失落的十年”发生在本世纪初,主角是通货紧缩。在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的泥淖后,消费紧缩所产生的恶果便是物价持续下跌的通缩,市场以降价维持买气,使得民众因为有预期降价的心态,而延迟消费。另外,日本快速地老龄化,景气又持续亮红灯,前景不明使得老年人当然紧缩消费。问题之所以严重,乃因日本家庭高达18兆美元的储蓄,大多掌握在老年人手中。

恶劣经济环境,还得搭配日本的两个问题,才足以解释目前的停滞。其一,日本曾经具有强大的输出产业。其二,许多效率低落的国内企业,没有被市场淘汰。

竹中平藏坦承,日本缺乏竞争,创业率低,企业破产率也低,以致产业的新陈代谢速度迟缓。为何日本政府希望企业破产率提升?因为破产代表企业适应环境的能力低落,过低的破产率加上低创业率,就显示整体竞争环境的弱化。简言之,大家都在过往的成功模式里舒服地运作,当大环境改变,政府不得不提出改革政策,但利益被牺牲的企业就联合运作抵制改革,以避免破产。而其背后,就是政商勾结的贪腐。

这就是一种高度平衡陷阱。

日本只有2%的移民,不足以解决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竞争力难以提升的问题,一般日本民众的一生,就是拼学历,一生都待在同一家企业,直到退休。没有什么移民会来抢工作,逼你居安思危,这种安逸的结构,大多数人民并不想改变,直到整个社会再也撑不住这一滩死水的现状。

台商大撤退是好事

当然,解读李约瑟难题与日本停滞的文章有很多,“高度平衡陷阱”只是其中一种,或许尚有争议,但在笔者看来,用以分析大陆台商是非常贴切的。

大陆台商大约三种:科技业,传统产业,服务业。

所谓“茅山道士”指的是科技业毛利3%-4%,这是一种什么体验,大概只有科技人懂得。这种产业的生存之道只有三项:稳定而大量的订单,持续的技术提升,永不嫌麻烦的降低成本。早期,台湾科技业在大陆设厂,接国外订单,适应不断提升的技术环境,都是生存基础,而台湾特有的代工生态,练就了一身降低成本的管理功夫,其主因就是代工的利润难以提升。

细致的成本管理是为何郭台铭能拯救夏普的主因,但唯有掌握品牌,才有高利润的可能。所有代工厂都做过品牌梦,可纯靠自己建立品牌,风险极高,时间很长,成功率亦低,手机厂HTC的垂死挣扎,就是显例。所以大部分做品牌失败的厂商,还是不得不回到代工生涯,以降低成本为职志,以超低毛利为日常。

低毛利战争,让台商难以安逸,拼命想办法降低成本,或提升自己的设计技术作为附加价值,以扩大利润。但技术是比较容易被超越的,成本管理得再细,也难以填补不断上涨的劳动成本与日趋紧缩的环保法规。故而当投资地区产生了本土竞争,台商所遇到的是多重挑战。一旦全球商业环境不景气,订单减少,技术又无法持续攀顶,“茅山道士”自然死得死逃得逃。

类似状况,也产生在传统产业,虽然这种行当的利润较高,但价格较低,难以形成如科技业般的高营业额与高技术门槛,其生存命脉更依赖低工资与低环保要求。30年前,这些产业在台湾工资提升时,就只能往大陆与东南亚移动,并一度欣欣向荣,当时科技业发达的台湾,也没想到结果是做泡面的买下了101大楼,做米果的买下了大媒体。但此光景没几年,当初在台湾的“黄昏产业”,现在在大陆又再次面临黄昏。

有媒体形容,台湾企业狼性丧失殆尽,在大陆全面崩坏,其所举的例子,却是食品服务业金钱豹国际美食汇。换言之,三种台商全面性地陷入困境。

2008年的金融风暴,让全球需求萎缩,台商订单减少,技术被崛起的本土业者追上,加上不接地气,对大环境的改变反应迟缓,因而面临多重冲击。沉湎在过去的成功经验中,丧失狼性,理所当然要被淘汰。曾经盛况空前的东莞5000家台商,如今萎缩到不足2000家,在“人口红利”必须转型成“人才红利”的压力下被KO,撤离者似乎都没有预测到大陆向前走的必然,要不然就是明知趋势,却束手无策,没有勇气跳出窠臼。

媒体当然有夸张的倾向,这种论断虽然切入要害,直指台商的软肋,但没提的是,同样的状况,或许也会发生在本土企业里。谁能果断地漠视自己的成功模式,猛往高风险的远景里冲呢?本土企业在站稳脚跟后,也要小心避开“高度平衡陷阱”,被新的竞争对手所取代。受人圈养、终日饱食的狼,终究与狗并无差别。

不过看明朝与日本的例子,企业的汰旧换新,也是产业健康的指标,代表竞争活水不断涌入,大家都努力适应新环境。

在台商抱怨连连的背后,我不禁想,你们转进东南亚,迟早也会面临同样的局面,发展中国家也会进步,劳资问题、环保问题、产业转型问题,都是发展中必经的历程,尤其,在一带一路中,中国经验对沿线国家将会是重要的示范。

高度平衡陷阱,确实是个迷人的设想,但即便企业与个人懂得居安思危的道理,在舒适圈里要跳脱自己的成功模式,实属不易,只有经历挫折挫折再挫折,才有大破大立的动能,重拾狼性。

所以,惆怅撤离,对大陆,对台商,都未尝不是件好事。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陈轩甫
台湾 台商 科技创新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重庆通报“燃气费异常”: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被免职

“伊以都在降调”,国对国直接打击结束?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