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特朗普亚洲行台湾有何反应?不如回忆艾森豪威尔访台

来源:观察者网

2017-11-13 09:23

雁默

雁默作者

台湾自由撰稿人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

有朋友问我,这次特朗普的亚洲行,台湾方面有没什么亮点?有喔有喔: “历史性一刻,宋楚瑜,川普握手画面曝光”

握手几秒?3秒!这是历史性的一刻!这是台美关系的突破!

视频截图

还有还有!“两岸APEC破冰,习近平与宋楚瑜握手寒暄!”,期待了很久的破冰喔!

还有还有!“APEC企业代表对话,宋楚瑜坐川普旁边!”“APEC企业代表对话,宋楚瑜坐普亭(观察者网注:即普京)旁边!”“宋楚瑜坐习近平对面!”,世上最强的国家领导人们将台湾代表簇拥在怀抱里喔!

这就是亮点,台媒很关心宋楚瑜的手与屁股——手跟大咖们握了多久的手?屁股又坐在哪里?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蔡当局与台媒都暗暗希望特朗普这次来,能将台湾议题摆在显眼一点的位置,无论好坏,至少有点存在感。不过,看来事与愿违,这次中美领导人会晤根本没谈到台湾,让想借机炒作的各阵营人士,没戏可唱。还好有老宋的手与屁股,让大家有文章做。

“台湾会不会成为牺牲品?”“美国的亚洲新战略是什么?”“台湾会不会边缘化?”这类问题的探讨在岛内都是老梗,翻来覆去地谈不出新意,老百姓也听腻了。其实无论美国总统是谁,其亚太战略又怎么转变,几十年来台湾的角色都不变,就是白头鹰的“嘴边肉”,是被叼在嘴上或是掉在地上?肉,是没有自主权的。就像过往其他美国要员的亚洲一游,这次特朗普的行程地图上,福建旁边依旧是一片蔚蓝的海,没有台湾。

民主化以后的台湾,把自己愈做愈小,蒋经国之后,所有领导人都是省长的格局,却又不甘心做省政府。现下的态势很明显,中美战略利益关系的复杂性可谓空前,台湾已不可逆转地边缘于两强的博弈。对美国而言,除了“夸大海峡军事冲突的可能”以多挣点武器利益,台湾已榨不出什么好处了。

许多岛内独派,寄希望于朝鲜半岛的情势恶化,重演1950年东西两阵营的矛盾冲突,站回美国第一岛链的重要战略位置。

但是,今天的中国可不是二战后的苏联,当代中美亦敌亦友的利益纠葛,也不同于当年意识形态壁垒分明的冷战。更重要的是,即便朝鲜战争再度爆发,台独政客那点伎俩,比当年的蒋介石还要糟糕许多,想从中牟利根本是说笑。

美国要员常态性地三过台湾家门而不入,岛民早已从憋屈到无感。虽然这个时代岛内骂蒋砍蒋蔚为潮流,但是别的不提,台湾光复后,美国总统唯一踏上本岛的一次,靠的就是老蒋的面子与他身后的70万大军,这位美国总统叫做艾森豪威尔。

图片来源:见水印,下同

艾森豪威尔访台与他的中国政策

1960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访台,国民党发动50万民众夹道欢迎,聆听演讲,对岸则以17万发炮弹“应景”,史称“六一七炮战”。

当时台湾人口1079万人,等于每20个民众中,就有一人在台北“朝圣”,军公教警与军校生全去了,蒋介石以超越“国庆阅兵”的规模,安排艾森豪威尔的演讲大会。

当时的背景是,1950年朝鲜战争后美苏冷战,两岸间则尚处于热战。在1954年蒋介石与美国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大陆称为《美蒋共同防御条约》)中,已限制了台湾单方面的武力行动,简言之,就是不支持蒋“反攻大陆”,军队的存在仅止于自卫。隔年,对岸攻下了浙江沿海的一江山与大陈岛。1958年,解放军发动“八二三炮战”炮击金门,直到1979年中美建交。

整个50年代两岸的热战,美国方面就是由艾森豪威尔总统所主导,1960年访台,则是他第二任内的最后一年,可说是总结了台海政治风云的一次到访。蒋介石自大陆撤退到台湾的第一个十年,是“反攻大陆”政策从积极到消极到绝望的过程,艾森豪威尔访台是美国给老蒋的最后一个面子。

整体而言,艾森豪威尔是友台的,看前阵子大师兄“国防部长”冯世宽推出的新“国军”制服,选择艾森豪威尔短夹克,就知道老一辈的军人对那个热战时代的怀念。

在冷战方兴的年代,艾森豪威尔支持“两个中国”的概念。1956年,他指责苏联赫鲁晓夫,“在欧洲支持两个德国,在亚洲却只支持一个中国”为自相矛盾,显示当时美国的“两个中国”政策已经很明白了。

对蒋介石而言,朝鲜战争并未掀起他所期待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美国国内也有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呼声,反攻大陆的想法又被美国否决,艾森豪威尔就是要台湾作为美国的不沉航母而已。

而不能不知是,当时美国联邦法院指称“台湾不是一个独立国家”,艾森豪威尔却力挺蒋政权的独立性,所以老蒋对这位同为五星上将的盟友,也是五味杂陈。

1959年,蒋介石此前一直挂在口边的“反攻复国”,因美国的对台政策而转变为“反共复国”,一字之差,原本的积极转为消极,被海外反共势力痛骂自我矮化,并为美国的“两个中国”政策背书,尽管他从未公开承认“两个中国”,始终坚持“一中”。

香港联合评论1958年的时评

两岸今天的分治状态,艾森豪威尔的角色极为关键,他站在海峡中线,挡住了彼此。蒋介石固然为美国所牵制,但却仍然能够抵挡美国老大哥越过他的底线。1958年,“八二三炮战”爆发,艾森豪威尔虽同意派美国海军补给老蒋的军队,但也公开强调,金门、马祖不在条约的防御义务中,他也不会让美国子弟为台澎金马而战。

美国国内包含艾森豪威尔在内(也包含艾森豪威尔之后成为美国总统的肯尼迪),为了避免美国被拖入台海战争,施以庞大压力要求蒋介石放弃金门、马祖,却为蒋介石所拒。艾森豪威尔奈何不了蒋,只好透过第三方国家放出风声,为了保卫“台澎”,不惜在台海动用小型核武器,用嘴炮射击解放军。

今日回头看,艾森豪威尔是使台湾问题复杂化的关键角色,对统派而言,要不是他,两边早就统了,对独派而言,若不是他,台湾早就“被统”了。既没统又没被统,独不独统不统,这种尴尬的存在,在1960年艾森豪威尔离台的那一刻,就已是命定的暧昧。

这一次的特朗普与那一次的艾森豪威尔类似,亚洲行的背景都有朝鲜半岛问题,而他们在亚洲的风光都对比着自身处境在美国国内的窘迫。特朗普的背后支持者都是大财团,当年的艾森豪威尔亦然,台湾问题的本质,对他们而言都是生意。差异在于,50年代的战争仍以枪炮为主,今天的战争则以经贸为主,且中美之间的国力对比已不能同日而语了。

当年美国尚且极力避免在台海与解放军短兵相接,今日美国更是毫无可能介入台海武力争端。蒋介石做不到的事,台独分子又哪有可能做得到?

1960年,艾森豪威尔可是顶着解放军十几万枚炮弹访台的,这才叫做“亮点”,今天一场经贸会议上的台湾代表不过与特朗普握手了三秒,端坐在其旁边,实在不知道台湾在那里亮什么点?

台湾被晾在一旁是好事?

个人认为,特朗普亚洲行对台湾而言的最大亮点,就是在这次中美领袖进行历史性会晤时,闭口不提台湾议题。

岛内有舆论认为,台湾被中美晾在一旁,不致成为中美谈判的筹码,未尝不是好事,但反过来说,台湾份量愈来愈小,只剩下“不惹事”也“惹不起事”的边缘化角色,这就不是好事。

这种舆论的错误在于,将台湾民众绑架在台湾岛上看问题。

诚然,将思维限制在台湾框架,被中美晾在一旁,台湾份量就是愈来愈小,但是谁说台湾民众必须被绑架在“台湾框架”里的?我们寻常百姓也可以选择用中国框架看问题。只要换成这个角度,台湾当权者被边缘化只有好没有坏。

现在不是艾森豪威尔时代,大陆并非台湾民众的敌人,那些敌视对岸的当权者,无论是惹事的,不惹事的,惹不起事的,本来就该被边缘化,因为已不符人民利益。

两岸民间交流的扩大,是不可逆的趋势,在此洪流下,选择逆流的台湾当局会愈来愈虚化,统治的有效性也会愈来愈低。

近日,台湾媒体发现政治新闻的阅读率大幅下降,这就代表人民正在对政治急速冷感中,以往用反共,用省籍情结,用仇中能够激化民意,现在民众已然逐渐不买帐了。所以,还关注所谓“大国战略”的台湾知识分子,只要你将眼光往群众行为上观察,你会发现台湾人民对台湾政客的战争已悄然开打,百姓正逐渐用“懒得理你”“前进大陆”,逐渐刨光恶质政客的统治正当性。

宋楚瑜在这次的APEC上以“绳子说”想露点脸,其云:历史是镜子,不是绳子,历史教训要引以为戒,但不要老是把历史当成一根绳子,做成一个心结,不要让恩怨老是绑住手脚,应该把绳子剪掉,把手、脚的绳子解开,伸出双手一起共同好好合作,一起大步向前看、往前看。

岛民大多知道,什么话语流行,老宋就会说什么,这则“绳子说”是不是抄卢丽安的讲话,他自己应该心知肚明。

但卢女士说得可比你真诚不做作:我们都要有信心有勇气,不要再纠结于过时的对立的意识形态里面,我想我们爱台湾,也可以爱祖国大陆……历史无法选择,但是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

话说,既然看法与卢丽安相同,两岸应丢掉过去,携手未来,但当卢丽安在台湾的户籍被粗暴撤销时,宋楚瑜你为何当作没看见?洪秀柱就敢仗义直言,你呢?

那么,空心无良又自认代表台湾的当权政客与知识分子,被晾在一旁,是不是刚好而已?

看蔡女皇口吐“善意不变”,看宋楚瑜厚颜“善意抄袭”,看台媒“寒暄就是台湾露脸”逻辑,不如回头看艾森豪威尔与蒋介石站在礼车上,于50万群众中风光穿梭的老照片。现下,台湾已不够资格作美国的不沉航母了,也许美国人会说:你就改做不浮潜艇吧,没事别露出水面。

右手给你握3秒,够亮点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陈轩甫
艾森豪威尔 特朗普 台湾 宋楚瑜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准备好为同志们挺身而出了吗?”“YES!”

哥大挺巴抗议持续,美众议长称国民警卫队应适时出动

中央金融办:金融政策的收和放不能太急,防止大起大落

安理会表决:俄方否决,中方反击美方指责

“6年增加两倍”,美军高官又炒:中国速度“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