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蔡英文“双十”演说打脸“新冷战”

来源:观察者网

2018-10-12 07:17

雁默

雁默作者

台湾自由撰稿人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

美国副总统彭斯在中国国庆假期时,于保守派智库发表关于中国的演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有不少评论者认为此事非同小可,堪比邱吉尔的“铁幕演说”,为“新冷战”时代开了第一枪。

彭斯为“新冷战”开第一枪?不对,那是特朗普的戏份,这么具有历史象征意义的戏码,当然应由特朗普来揭幕,鉴于特朗普是美国历史上最有戏的总统,就更是如此了。所以,即便彭斯是在为接下来可能的主戏暖场或为选举试水温,这场演说的影响力仍不必高估,毕竟彭斯的背后还有特朗普,面对彭斯的口水,以口水回应足以。

冷战,意指在经济、军事、外交上的全面对抗,只差没正式宣战而已。“新冷战”概念在中美贸易摩擦如火如荼的当下被提出,因9月份中美之间一系列在军事上的角力而更形凸显,让国际社会纷纷关注中美冲突是否会急速升高到贸易之外的领域。

很快地,在10月初即传出美国军方计划在11月于南海、台海举行军演,然后就是彭斯被外界称为“檄文”的演说。

台湾的反应是什么?一如往常,在一般民众的层次,无风也无雨,在政媒的层次,表面仍是小风小浪,但透露出一股夹杂不安与兴奋的复杂情绪,暗潮汹涌。关心此事者,正在等蔡英文的“双十”演说。

“双十”当日,蔡英文虽呼应了彭斯的演说,向对岸呼吁“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该在区域及全球,扮演良性的角色,而不是冲突的来源”,却重唱了她的老歌,大家都会背了,“承诺不变,善意不变,不会在压力下屈服,不会走回对抗的老路”。最后,她也不忘再度感谢彭斯演说中的挺台言论。

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

与过往稍微不同的是,蔡英文这次特别强调,“我不会因一时的激愤,走向冲突对抗,而让两岸关系陷入险境。我也不会背离民意,牺牲台湾……在变局当中,我们绝不错估情势。激化冲突或者妥协屈从,都只会治丝益棼”。

这段话,主要是对激进“独派”说的,因为陈水扁煽动的“独派”团体喜乐岛联盟,将在10月20日举行“全民公投反‘并吞’”游行示威,跟蔡英文路线过不去,并企图在此活动里,为激进“台独”参选人们的选情加温。

蔡的“双十”演说了无新意,是彭斯演说并非“檄文”的一个旁证,美国的反中氛围,还不足以让蔡英文在台海问题上冲浪,否则不必降温“台独”活动。

有几个讯号,显示美国尚未决定按下“台湾按钮”,引爆台海局势,这些讯号的观察点都在台湾。

在外交层面,这届联合国大会总辩论于10月1日落幕,只有12个“友邦”为台湾在联合国发声,较去年少3个(含已“断交”的布基纳法索),也破了10年来最低纪录。备受关注的是连续四年为台湾发声的海地,今年沉默了,连续两年为台发声的危地马拉,今年沉默了。

这代表美国没有在联合国外交场合为台湾“发功”。

在岛内政治层面,陆委会拍板决定对取得大陆居住证的台湾民众“宽容看待”,不会除(户)籍,也不会取消健保权利,但需申报,也不得担任公职选举候选人。无论是除籍,或取消健保,都代表蔡当局“抗中”的决心与力道,也是观察的具体指标,比政治性谈话更准。

聊胜于无的反制,意味着蔡英文的两岸政策大方向仍没改变,也显示美国现阶段尚未发动全面性“抗中”的铺陈。

在军事层面,美国国防部对在台海军演一事,不予置评,台湾“国防部”也一样不予置评。虽然军方的行动,不能以公开表态与否来判断虚实,但这项消息来自CNN独家取得“匿名美军军官”的说法,可不可靠?读者应该还记忆犹新,美国陆战队进驻台湾(美在台协会)一事,也出自CNN转述“匿名官员”的说法,而且这说法前前后后好几次,结果呢?

美国媒体发布的消息,真真假假,不能全信,只能存疑,在这种敏感问题上,可信度甚至更低。

岛内“台独”舆论,针对彭斯演说里的耸动内容,有欢呼,也有节制的声音。较节制的看法认为彭斯演说反中强度虽够,但与邱吉尔的“铁幕演说”相比缺乏具体措施,可能是白宫故意运用“战略上的不确定性”策略,对中国还“留有余地”,这也许比较接近蔡当局的研判。

简言之,美国的“台湾按钮”还没按下,彭斯吹的较可能是中期选举的号角。

换个角度来问,假如11月美军真要进行台海演习,蔡英文会欢迎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诚然中美对抗升温对“台独”是喜讯,但对民进党今年的选情却是祸福难料。一般认为,蔡英文在今年的选举将受挫,只是程度未知,特朗普的选情则评论两分。加强军事上的“耳语”抗中,或政治上的“口头”反中,可能对美国共和党的选情有些许帮助,但蔡英文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自己在岛内施政大失人心引起的,抗中牌的效果不能与美共和党等量齐观。

事实证明,从今年5月两个所谓“邦交国”接连“断交”开始,蔡英文对北京的语气明显转为严厉,就是为年底选举套利,然而,民进党选情至今仍处于危急状态,显示“抗中牌”现在能取得的政治利益,大不如前。更不用提,今年许多民调都显示,台湾民众支持“一中”的比例不降反升。

“新冷战”的影响层面既深且巨,即便特朗普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总统,也很难想像他会为一场中期选举,而启动规模远超贸易摩擦的冲突,毕竟,中国不是苏联。蔡英文虽顺着美国的风向,呼喊国际声援台湾,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足堪视为台美联手的具体措施。

彭斯与蔡英文都指控北京意图“干涉”他们的选举,这是在为下一次各自的“总统”选举打预防针。蔡强调要严办来自对岸的“假新闻”攻势,只是“进口”美国选举策略而已,简言之,台美各自都在强化“中国威胁”作为内部选举主轴。

中美关系的大转变,或说“新冷战”的启动,美国比较值得注意的具体动作是什么?我们不妨再回到历史里找线索。

1969年7月2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关岛的记者会上,发表了重大的外交政策演说,他宣布:美国将会协助所有盟友的国防安全与经济建设,但不会承担世界上所有自由国家的防卫任务。这场记者会的演说内容,当时被称为美国的“亚洲新政策”,后来被称为“尼克松主义”。

尼克松为了结束越战,以及冷战之所需,秘密与北京寻求和解。“尼克松主义”等于向被美国纳入保护的地区,撤回了安全防卫的承诺,而代之以军购,让它们独力负担自己的防卫任务,台湾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美方向蒋介石传达对北京政策没有改变的讯息,但蒋介石很快感受到,美国为了因应冷战,将采取联中制苏的新策略。蒋在该年8月底于日记中写道:“美国所谓亚洲新政策者,乃联‘匪’制俄,使弃越南与台湾之政策也。”

9月23日,美军舰艇在台海的例行性巡逻,改为“不定期巡逻”。当时美国先将此军事调整告知了北京,然后才知会蒋介石。11月,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其最恶劣之用意与目的,乃无形中迫使我撤退金马外岛,为使‘共匪’统一大陆,以达到其两个中国之幻想。”

尼克松不断透过外交系统,婉转地向蒋介石传达美方将以谈判代替对抗的亚洲政策,降低区域紧张,并坚定保证美国信守(美蒋)共同防卫条约对“中华民国”的承诺,美方的“中国政策”不会损害“中华民国”的基本利益。

然后,1971年,因尼克松与北京修好,以致“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国际地位一夕崩盘。1972年,日本与互为战略伙伴的台湾“断交”,同年底,同样有战略伙伴关系的澳大利亚也与台“断交”。1979年,美国与台湾“断交”,共同防卫条约终止。

以上的流程,是由美国总统亲自宣布重大政策为第一步骤,然后以军事政策上的调整为第二步骤,无论这期间美方透过外交系统或国会传达了什么讯息,其重要性与真实性都不能与这两个具体步骤相提并论。

这两个具体步骤的前提是,美国总统有重大的国际政治目标必须完成,当时,就是一、结束越战,这是尼克松的竞选承诺;二、围堵苏联,这是美国因应冷战的策略。

在特朗普当选之前,中美问题错综复杂,但还不至于撕破脸。但之后,特朗普要兑现竞选承诺,修理中国,贸易摩擦就是具体动作。然后就是一连串为抗中添柴火的诋毁与扭曲,以打造特朗普政府的反中品牌,确保他的政权能延续。

特朗普才完成了经贸围堵中国的一个计划,也就是“美加墨贸易协定”(USMCA),接下来与其他国家签署类似协议才是重点,而这项工程挑战性挺高,因为其他经济体不像加墨那么依赖美国,美方要做出多大让步才能换取它们吞下“毒丸”条款?特朗普这样的人会愿意让步?

更何况刚签完协定的加拿大都“不服”,转身就和中国通报情况,作出了颇为积极的表态。

所以这个时候美国真要贸然在台海这样敏感的地方发动军演,恐怕是过于躁进的作法。

特朗普性格确实躁进,但如果躁进到贸然发动“新冷战”,那么希望“美国有个不同的总统”的国家,恐怕要排长队了吧。

蔡英文的“双十”文宣,貌似很“独”,但从“台独”的角度来看,其实是倒退回“中华民国”防线,除了着眼于选举考量,也是对美国目前激进反中戒慎恐惧的表现。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陈轩甫
台湾 蔡英文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准备好为同志们挺身而出了吗?”“YES!”

哥大挺巴抗议持续,美众议长称国民警卫队应适时出动

中央金融办:金融政策的收和放不能太急,防止大起大落

安理会表决:俄方否决,中方反击美方指责

“6年增加两倍”,美军高官又炒:中国速度“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