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台湾政党不谈“一国两制”,那就直接做

来源:观察者网

2019-01-03 08:13

雁默

雁默作者

台湾自由撰稿人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

2019年头两天,就是两岸政治大戏。

对于蔡英文的元旦文告我没什么兴趣谈,只是将2016年民进党上台以来首次在元旦升旗典礼上发“青天白日旗”,写在笔记簿里。另外,也注记了蔡英文这次唱“国歌”,唱好唱满,连以前绝口不“啼”的“吾党所宗”都一字不漏。

这象征什么呢?象征蔡英文从“台独”路线退守到“华独”路线,裹上青天白日护身,并在“中华民国”四个字后狗尾续貂了“台湾”二字,在低民调支持度下“负隅顽抗”。

我在台媒发表的相关文章,题目为“蔡英文继承蒋公遗志,习近平超越‘告台湾同胞书’”。蔡企图回到冷战时代,为“反共”大业续命,习则超越了政治呼吁的层次,为两岸和平统一展开具体行动。

观察者网头条《台学者解读习近平讲话:大陆已在研拟具体统一步骤》里的台湾学者王信贤,他的话同样也在台媒刊出,但是新闻标题是完全不同的。几家绿媒的标题都在说“中华民国”的空间问题,不是“更压缩”,就是“无存在空间”。

那么,同一个王信贤,同样的访谈内容,到底有没有说“中华民国无存在空间”呢?不重要,因为绿媒这么操作,代表即便是绿媒、独媒、“反中”媒,也在向“中华民国”意识形态靠拢。

连管中闵都收到了台大校长聘书,可见“独派”意识形态,正持续萎缩中。

是的,习近平这次讲话,在“一国两制”上有开创性的主张,“民主协商”此言,亦有所突破,给予台湾不少的新话题。只是,“一国两制”与“中华民国”是台湾人心里的两道坎儿(或说是一体两面的一道坎儿),也是政客抢夺话语权恐吓人民、裹挟民意的必然目标,所以大陆谈到这两点时,在台湾被扭曲,放大,恣意解读也是肯定的。

“一国两制”在台湾没市场——这句话是不分蓝绿政客或学者名嘴,共同的直觉反应。绿营政客听到对岸讲“一国两制”,就会心中窃喜,又能骗票了,蓝营政客听到“一国两制”,只会心惊胆颤,又要掉票了。

然而,这话是不折不扣的假议题,因为台湾版的“一国两制”之前没有实质内容,怎么会有市场?就像一个漂亮的包装盒,里面空无一物,谁会买呢?所以台湾人听到“一国两制”就会认为是港澳版的,自然兴趣缺缺。

毕竟台湾与港澳还是有不少差别,港澳版的“一国两制”再好,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上,解决台湾问题确实需要新版本的“一国两制”。

问题也就在这里,大陆希望两岸双方能坐下来谈台湾版“一国两制”的实质内容,但台湾主要政党一个不敢谈,一个不愿谈,以致两党都无限期搁置政治谈判的进程,并乐见民众一直将“一国两制”误认为港澳版的,以回避自己的政治责任,以符合美国意志。

与其期待台湾政党认真对待“一国两制”,不如在城市交流的层次,直接实验“一国两制”,让人民亲身体验之,釜底抽薪地解决政党问题,不失为一帖良方。不过,无论怎么做,大陆都会碰到“中华民国”的问题,这个标签必须被妥善处理,因为台湾民众有8成以上认同“中华民国”。否则蔡英文怎么会开始祷念“中华民国台湾”呢?

民进党改走“华独”路线“抗中”,立场秒变尴尬的,当然是国民党里的“华独”人士,这是早在前年国民党主席选举时,我就已预测过的结果,也就是吕秀莲的“台独华独一家亲”,“华独”是“台独”的最后防线。而“华独”,就是最符合美国利益的意识形态路线。国民党人自己都坦承,台湾政党无论蓝绿,皆亲美派。

因此,“习五点”一出炉,蔡英文第一时间以“华独”之姿强悍回应,立刻抢走了国民党的话语权,一如预期,后者完全静悄悄,难以发表意见。

党内也只有洪秀柱站出来,批评国民党不该在两岸问题上胆怯缄默,要求党在两岸关系上有非常具体、清晰、明白的论述,没有模糊、打混的空间。她批评“如果国民党这样身负历史责任的政党,还在这些问题小鼻子小眼睛,不敢讲话,跟民进党又有什么两样?”,“不能再停滞于先经后政,先易后难,最后变成只经不政,只易不难”。

国民党“小鼻子小眼睛”,只把台湾选民当回事,也只有韩国瑜在以“三个必须”反击蔡英文的“四个必须”时,提到了大陆人民——“必须为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努力、必须交流沟通、必须互相尊重”。

被“独青”讥笑为“高雄省委书记”又如何?独派花了一年的功夫,连区区柯文哲都干不掉,实力不过就是十几百分之,网络“酸民”更是不足论。

支持者眼睛都睁很大,看那些争抢“总统”提名的“太阳”们,谁先站出来表达立场,又怎么表达立场。

以一个寻常百姓的角度来看,“习五点”中台湾民众会最感兴趣的,毫无疑问是第四点“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因为经济合作制度化,共同市场,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以及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资源共享等等具体措施,是最容易让人民直接感受到的改变,并有辽阔的想像空间。所以应该在这些议题上,不时推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倡议,在岛内发酵。

台湾政客学者常常会说台湾内部最大公约数,是某某意识形态,其实人民对这种画地自限的说法,已经感到不耐。两岸人民的最大公约数其实是一致的,就是“求发展”。

台湾民众常常逆来顺受,除非有人登高一呼,揭开现状的不堪,以及未来的方向,否则觉醒的速度会非常慢。高雄市,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然而,一旦民众看到了方向,燃起了希望,就会非常拼,直到目标实现。

大陆持续抛出议题,对两岸融合发展绝对会有正面效益,因为台媒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下,非常需要新鲜的题材维持运作,而台湾政治风向,正是各种媒体效应激荡下的结果。议题不见得要大而完整,但要有持续性与多样性,重点在于切中社会需求,或是别开生面的想法。惠台措施在岛内大概发酵了2周-3周,居住证大约2周。

未来在城市交流的议题上,能够发挥的空间很大,很适合作为深化两岸关系最重要的基础。未来的城市论坛,不必过于政治化,而要凸显两个城市的实质合作项目与其意义,便能将新闻热度从几天提升到一两周。

如果城市合作能够不断涌现,那么台湾媒体也不得不跟着大陆的议题设置走。

当人民普遍性期待两岸深化交流后,剩下的问题与变数就是美国了。

美国在这次台湾“九合一”选举严重错估,显示美方对台湾民意的敏感度非常低,只偏听了台湾政党的声音。现在的台湾政党或个别政治人物,均不足以代表主流民意,因为整个政治环境都已僵化,过度集中于权力的算计、资源的蚕食,失去了对民意的判断能力。

台湾社会其实很怀念过去奋进的时代,团结一致拼发展,而这是美国人不会去留意的面向,也是最值得大陆用心之处。

美国也被2014与2016的选举结果所误导,以为台湾人的意识形态已不可逆地趋于独立,“亲中”的政党则会长期在野。这种判断,是典型的美国右派思维,他们迷惑于“台独”的说法,忽略了国民党的大败,正是因为不够“亲中”,以致支持者大量弃投,施政又不够接地气,以致中间选民转投。

既然岛内政党或个别政治人物大都亲美,大陆只需要重视民心即可,毕竟现在是民意引领政治,而不是政治引领民意。美国只能制约政客,不能制约民意。这次“九合一”选举,美方可说介入甚深,挺绿不遗余力,结果仍是大败收场,即为明证。

2019年,美国仍会帮助蔡当局,对大陆文攻武吓,挑衅使绊,但这些作为都不为民众所乐见,大陆只要专注于实际有效的措施与民交心,政客愈亲美,票反而会愈少。

40年前,台美断交,台湾风雨飘摇,出现大量的移民潮,以及高度的从军热。今天,台美关系空前紧密,风雨飘摇的却只有“总督府”,与民进党中央党部。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陈轩甫
台湾 一国两制 习近平 台湾雷人雷语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重庆通报“燃气费异常”: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被免职

“伊以都在降调”,国对国直接打击结束?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