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圣明:当中东欧遇上“吃货帝国”——16+1这样改变我们的餐桌

来源:观察者网

2017-12-06 09:56

于圣明

于圣明作者

就读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于圣明】

11月27日,李克强总理出访匈牙利,参加我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16+1合作)的首脑峰会,并在其五周年纪念仪式上致辞。自2012年“16+1合作”的平台建立以来,中国和中东欧16国在经贸、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愈加密切。

在这些合作项目中,涉及的不乏核电站、铁路和列车这样的“大件”。但是,总理在会晤中也特别强调了“要从中东欧国家进口更多农产品”,这些农产品中的大部分与中国老百姓的餐桌息息相关,“吃”也是中国颇为感兴趣的一个话题。

那么,为什么中东欧的农产品能够在“16+1”合作中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这些农产品的进口能够为中欧双方带来哪些好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现在中国市面上能买到哪些产自中东欧国家的好吃的?在下文中本文将逐一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

中东欧各国缘何对华主推“农产品”?

在老一辈中国人的印象中,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等东欧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是电冰箱、小汽车等工业品,这些国家的农产品在中国则并不知名。不过实际上,以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为代表的东欧国家有着悠久的农产品出口历史。这些国家的部分地区土地平坦且肥沃,气候四季分明,比较适合果树和牧草生长,在剧变之前就是苏东集团水果和肉制品的主要供应地之一。

在2004-07年加入欧盟之后,这些国家成为了欧盟共同市场内农产品的主要提供者,农业生产也进一步集约化、规范化,以适应欧盟的内部标准。这样,中东欧地区出产的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就有了一定保障。同时,中东欧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普遍较低,每年还能够收到欧盟统一调配的农业补贴,这就使得这一地区的农产品在价格上具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中东欧农产品能够大量对华输出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是政治局势的变化和运输手段的进步,由于2014年之后欧俄关系的紧张,中东欧农产品难以向从前一样大量向其传统市场——俄罗斯输出,而中国不仅拥有更大、更有潜力的消费市场,而且还在2016年与欧洲开通了冷藏货运班列,使得运输时间和成本都有所降低。在东欧各国的农产品质优价廉,而市场和运输条件又能够满足的情况下,农产品贸易成为“16+1合作”的重点,也就顺理成章了。

现在中国市面上能买到哪些中东欧好吃的?

在“16+1”合作的不懈推动之下,来自中东欧国家的各种农产品已经源源不断地通过海陆运输输入中国,其中份额较大的是各种水果制品、肉乳制品和酒类等。其产地则遍布整个东欧。下文提到的仅仅是一些“16+1”合作的主要参加国最有代表性的产品。

波兰——苹果

在波兰,苹果几乎是“国家名片”般的存在。在这个全世界第三大苹果出口国,外交部长会在欧盟非正式会议上向记者分发苹果,中波领导人共同主持的中欧班列抵达波兰仪式上也有苹果的身影。

去年11月,波兰苹果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这些苹果的生产过程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并按照标准经过严格挑选,品质相对较高。并拥有酸甜度和颜色各不相同的多达11个品种可供挑选。

从价格方面来看,虽然一度传言波兰苹果的进口价格只有1.3元一斤,但从售价上来看,目前网售的波兰进口苹果一般价格都在14-15元一斤左右。虽然无法与国产苹果拼价格,可在进口苹果中还是属于性价比较高的选择。

此外,波兰苹果制成的果汁和其他相关产品在中国市场上也颇受欢迎。


以大量苹果与鸭肉和香料一同烤制而成的波兰名菜苹果鸭,工艺考究,果香浓郁,是波兰菜中最具代表性的菜式之一。传说由古罗马名将卢库鲁斯喜爱的水果烤鸭演变而来。图片来源:作者收集,下同

捷克——啤酒

作为目前世界人均消费啤酒最多和有悠久的啤酒酿造历史的国家,捷克在啤酒的出产上早已拥有了世界级知名度。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产自捷克比尔森的“比尔森啤酒”,这种啤酒以色泽浅黄,泡沫丰富,香味突出,清爽醇厚而闻名,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流行的啤酒类型之一。

而今,在“16+1”合作的大背景下,比尔森本地啤酒厂的生产线已经开始为遥远的中国市场生产产品,与此同时,捷克全国的多达数百种其他啤酒也获得了更多向中国出口的机会。无论在超市中还是网络上,中国消费者今后都有更多的机会品尝到正宗风味的捷克啤酒。

各式各样的捷克啤酒,其中最为著名的品种产自比尔森地区。

保加利亚——果汁和玫瑰制品

拥有中国—中东欧合作框架下的首个农产品贸易中心的保加利亚,是巴尔干半岛久负盛名的农业国。该国夏天的充足阳光有利于植物果实内糖分的积累,因此可以出产高质量的葡萄、橙子等水果。此外,保加利亚的玫瑰花和玫瑰精油的产量与品质也位居世界前列。

这些品质优良的农产品经过加工后,以果汁、果干乃至少见的玫瑰汁等形式出现在中国的市场上。与美国等国的同类进口产品相比,保加利亚果汁的质量标准并不逊色,价格则较为亲民。而得益于保加利亚悠久的玫瑰培育历史和色泽饱满,香气馥郁的保加利亚玫瑰本身,产自保加利亚的玫瑰制品也是相对质优价廉的存在。

风味独特的保加利亚“玫瑰汁”产品。

在这些产品之外,不得不提的还有一道蜚声中外的中欧菜式——匈牙利“古拉希”。

这一名字来自匈牙利语“香草”的音译,其大致做法是将肉和土豆与各种香料,尤其是辣椒粉,和其他蔬菜一同烩制。炖至汁浓肉烂即可上桌。与俄餐中流行的罐焖牛肉和中餐中的土豆烧牛肉有相似之处。这一菜式被前往欧洲其他地区乃至世界各地的匈牙利移民发扬光大,因此也具有了世界级的知名度。

不过,这一名菜之所以为中国人所熟知,更多地还是来自于赫鲁晓夫在匈牙利讲话中“共产主义就是人人都能吃上古拉希”的发言。这句话就是令一代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土豆烧牛肉共产主义”的来源,这个说法不仅在当时广为传播,还随着毛泽东主席的诗词一同流传了下来。在几十年后的今天,虽然赫鲁晓夫和那个火热的年代已经分外遥远。但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中国—中东欧之间日益频繁的交往,在中国吃上“古拉希”已经早就不是问题了。

不同样式的“古拉希”。

来自中东欧的农产品将为我们带来哪些改变?

随着“16+1”合作的进一步推进,出现在中国市场上的中东欧农产品会越来越多。这些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出现不仅为中东欧国家贸易企业和农民开辟了财路,对双边关系造成了更大的积极影响,也大大丰富了中国市场上的农产品种类,在大众日益注重生活品质的当下为老百姓的“菜篮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相对其他进口农产品更加亲民的价格也使得来自东欧的“洋水果”可以被更多人所接受。在改革开放4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中国老百姓餐桌的“国际化”也将日益成为常态。

一些相关人士也担心来自东欧的农产品会冲击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使本国生产者蒙受损失。这一担心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不过,进口农产品在我国市场中所占份额并不大。以苹果为例,进口苹果只占每年我国苹果产量的百分之二到三。因此进口自中东欧的农产品在目前看来并不会对市场价格产生较大影响。不仅如此,对外来产品的适量引入还能够使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者更好地适应产品供销国际化的现实情况,通过“与狼共舞”提高自身的生产经营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在“互利共赢”、“推动发展”等大而化之的概念之外,“一带一路倡议”和“16+1合作”在中东欧的拓展为中国人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餐桌上的好处”。在不久的将来,“餐桌上的”中东欧必将更为丰富多彩,“贸易联通”和“民心相通”的大目标也能够通过吃货们的日常得到更好的实现。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陈轩甫
中欧合作 中东欧 波兰 保加利亚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声援巴勒斯坦抗议席卷全美高校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

种地要先交钱?官方再通报:镇党委副书记被免

习近平: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

驻美大使谢锋:中国不是雅典,也不是斯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