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郑博宇:台湾年轻人对于两岸关系有什么期待

来源:观察者网

2018-11-13 08:50

郑博宇

郑博宇作者

北京创业公社港澳台及国际事业部总监、海峡两岸青年交流协会执行长

【首届海峡两岸新媒体大陆行活动10月18日在北京台湾会馆启动,首站开幕式主要台青代表之一的郑博宇先生,从2009年第一次来到大陆交流,到现在已经快十年的时间了。郑先生作为海峡两岸青年交流协会执行长,对于在陆台青的发展和海峡两岸关系都有自己的见解。近期,观察者网采访了郑先生,和大家分享他对于台青“登陆”、台湾居民居住证以及台湾当局和两岸关系的一些看法。】

观察者网:这次两岸新媒体大陆行活动,特意来到了创业公社。作为台青创业的代表,您最想向两岸媒体展示的是什么?

郑博宇:我作为他们这一次首站开幕式的一个主要台青代表,这次行程安排上的面向很广,有青创,有台青,还有一些历史风土民情的内容,我觉得没有特定要展示的东西,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成就。

这一次17天的行程里面,创业公社只有在北京和天津两个地方出现过一些关于孵化器的内容。孵化器并不是40年这么长一个历史的结果,它是这五年来很有代表性的一个成就,我自己是做创业孵化器的,所以更多的是展示这些各行各业的台湾创业青年,他们在这里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让他们可以被两岸的民众看得见。

观察者网:今年年初国台办出台了惠台31条,力度非常大,对于你个人和身边的台湾人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影响?

郑博宇:31条里面其实12条是针对台商,19条是针对台湾青年。就台湾青年这个部分来讲,针对性还是蛮广的,包括可以考一些职业资格证,或是台胞证可以登录大陆的招聘网站等等。但对于创业的台青来讲,其实直观性还没那么强,主要是因为前12条比较偏向于台湾企业,但大部分创业台青大概都是15年16年过来的,所以有很多人条件还达不到可以使用31条的水平。

北京现在出台了55条,有些台湾企业已经得到了某些资质,比如可以减税,可以去申请研发费的减免等等,创新创业如果是属于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他就可以去申请研发费的减免和税费的减免,这些已经有台湾团队享受到了,虽说不是所有团队都享受到,但就像我刚才说的,涵盖面非常广,所以他们是确实感觉到政策的优惠。

观察者网:从台青创业的角度,您希望大陆在哪些方面能再给予支持?

郑博宇:我不敢说要很多的支持,我个人比较倾向的不是从补贴的角度去考虑,而是从协助的角度去考虑。例如说有很多台湾年轻人想来做互联网相关的创业,可是因为互联网企业会牵涉到ICP的问题,大部分的台湾企业或者外资(港澳台投资目前被放在外资)ICP的问题一直都解决不了,所以能不能把港澳台资认定为内资,让创业的业态和业别不受到过多的限制,真正落实同等待遇,这是我之前一直很希望可以呼吁的一个点。

观察者网:您曾提出台湾在陆青年登陆六原则(“靠自己、接地气、不投机、共发展、促融合、赢未来”),您希望通过这六原则向在陆台青传达什么样的理念?或者换句话说,台青在大陆发展,自己应该做出哪些努力?

郑博宇:我们通常叫这个是台青六原则或是融陆六原则,这是我起草的,现在全国各地大概已经有40多位各行各业的台湾青年代表加入进来,一起去做这件事。

为什么做这件事?因为新一代的台湾年轻人已经跟以往的台商不一样了,现在的条件已经不同了。以前台商来可能想要画地,想要怎么样怎么样,他就可以做。新一代台湾年轻人来,基本上都不是这样了,环境也不一样了。所以希望他们不要像以前那样,因为你是台湾人所以就要给些什么。

六原则第一条是靠自己,就是说在这里发展应该是凭借着你能力或者你的专业,得到这里的认可或是岗位。希望他们从务实的角度出发

第二条,接地气,你在这里发展,应该去融入当地。比如说要创业,你要知道当地整体的发展状况,要做好市场调研,接地气很重要。

第三条是不投机,因为有太多的地方一直在强调政策补贴这些东西,那以创业来讲,如果很多台湾年轻人创业是为了政策补贴来的,那可以不用创业了,因为靠着补贴的创业是不会活下去的。北京根本没有这些所谓的补贴政策,但北京这些台湾创业者非常强,他们到哪里去发展都可以发展得很好。

六原则的前三条更多的是鞭策,是对于个体的认知。后面三条是共发展,促融合和赢未来,这三个点其实针对的是一种群体的共识。前三个是每一个个体都有意识去做一个转变,当这样的人多了之后,后面的共同发展也好,促进融合也好,赢得未来也好,都是一种群体现象,是达到群体共识后可以完成的。

观察者网:您是北京市第一位领到台湾居民居住证的台湾同胞,拿到居住证之后的生活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郑博宇:我自己明显的感受就是便利。不管是从乘高铁或是住酒店等方面,都很直观,马上就能感受到便利。再来就是信用卡,很多人一开始说还是办不了,实际上我们去问了一下,不是办不了,而是条件跟以往不一样了。以前台胞证要办信用卡是非常难办的,几乎办不下来,而且准备材料非常的多,大概6到8样,现在只要三样,光这一点其实就很直观地让你感受到居住证的不一样了。

观察者网:您怎么看这个居住证对台胞个人,以及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意义?

郑博宇:我觉得对于个人而言,没有其他的,就是两个字,方便。我们暂时不要提那些非常高调的概念,从最直观的角度来讲,居住证解决了台湾年轻人,台湾青年或台湾同胞在大陆发展碰到的最重要的一些问题,解决了一些最重要的小事,这是关键。

对两岸来讲,我觉得意义有很多。自从居住证出台之后,很多台湾朋友看到报道,或是从其他渠道知道我是北京第一位拿到居住证的,他们在跑来跟我讲这件事的时候,来大陆发展的意愿会更强。光我拿到居住证那一个礼拜,就收到五六份台湾来的简历,都是想要来大陆发展。他们说在这里终于可以不用这个也卡那个也卡,只要我们有居住证就好了。

官方对于居住证的期待跟愿景当然是促进统一、加快融合等,但对于很多在这里发展的年轻人来讲,他们不会去谈这么高的东西,可是他们可以很直观很快的感受到方便,因此可以很好地融入,只要台湾同胞能够更好在这里融入和发展,那自然而然在想法上面也会有转变,更加有利于融合和统一。

观察者网:台湾居民居住证政策出台后,台湾当局曾威胁台湾同胞在岛内就业、纳税等方面会受到影响,您怎么看台湾当局的这个态度?

郑博宇:我还是引用我以前也经常讲的北风和太阳的故事。到底谁是北风谁是太阳?一看就高下立判。其实台湾的税跟这个居住证是两回事,居住证是在大陆境内使用的,这个证件你又不会拿回台湾用。况且你办了谁会知道呢?

郑博宇在《夜问打权》节目上谈台湾当局对于居住证的态度:不合理

所以我觉得台湾当局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想的还是选票。它用这样的方式去恐吓台湾的民众。他可能会说这就是大陆对台湾的统战工具啊等等,什么话都说得出来。但我觉得其实就是因为要选举了,他们想用这样的方式去转移焦点,去掩盖他们施政无能跟诸多施政上的问题。

俗话说“会叫的不咬”,他们就是喜欢恐吓。马上20天后就要选举了,民进党当局他们所做的一切,这一大堆抵制也好,言论也好,就是为了选票。

观察者网:领完居住证之后,您还回台湾参加了《夜问打权》这档节目,谈的正是这个问题。当时有没有过什么顾虑?为什么会去做这期节目?

郑博宇:其实是我刚好回去,黄智贤知道这件事,就跟我联络。

因为在台湾,居住证这个事情其实吵了很久,但是没有人看到过真正的居住证,然后也不懂这是什么,很多讨论都是基于他们的猜测。黄智贤当时问我的时候,我心里想法很简单,就是总要有人来把这件事说清楚,不然永远都是这些台湾媒体的预测。可是仅凭预测怎么能够知道台湾青年或台湾同胞在大陆发展的时候,为什么需要居住证?

所以我就是出于总要有人讲清楚这件事的心态,才决定接受他的邀请去上这个节目。

其实有很多个节目都找我,但是我选择了这个节目,是因为第一,就大陆的官方而言,这个节目言论上来讲是相对比较保险的。

第二,我希望能够讲清楚这件事,而不是在节目里跟其他的嘉宾做争搏,这会很麻烦。因为跟他们去争执就很容易导致失焦。

所以我给他的条件很简单,我们可以来讨论这件事,我可以把居住证这件事讲得很清楚,但是不要有那些争论的环节。其他节目都希望说产生一些火花,要找一些比较偏向绿营的人,那我觉得很容易就失焦了,所以我选择《夜问打权》这个节目是因为这个原因。

郑博宇参加《夜问打权》,和主持人等人合影,提倡融陆六原则

观察者网:马上就要九合一选举了,您会回台湾投票吗?

郑博宇:我自己不会回去,因为我户口在台北市,所以我回不回去无所谓,不差这一票!但是我遇到高雄、台中等地的台湾青年,大部分我都会催他们回去投票。尤其是高雄,我经常看到高雄的人就跟他讲,你快订机票回去投票。

观察者网:那您会比较希望他们投给谁呢?

郑博宇:高雄当然是希望改变啊!为什么他们会来大陆发展?就是因为高雄真的很糟糕,发展得非常糟糕,那当然就不会想要选陈其迈了。基本上更多人回去是为了韩国瑜,他也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民进党在高雄执政已经20年了,再这样继续下去,永远都不会有台湾年轻人回去高雄的!因为高雄根本就不是一个适合发展的地方。另外韩国瑜提出的愿景也很好,高雄确实需要改变。

高雄其实是一个很有指标性的城市,毕竟民进党执政了那么久,已经20年了,如果他们这次被翻盘,那是很明显的打脸,就证明民进党的执政是无能跟失能的。

观察者网:您怎么看待西式民主政治带给台湾的影响?

郑博宇:我觉得台湾根本没有达到那个水平,制度没有错,但是人有问题,人的知识水平等根本没有达到那样的水平,他不适合去做这个制度。

很多台湾人说我们这是仿西方的先进制度,但西方的制度真的就是先进的吗?这个问题我个人的认知是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最适合的制度。那显然台湾的民主是一个失败,而且以现况来看,确实是造成台湾停滞不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我对民主政治的理解是会有多党派之间的相互竞争。然后因为有竞争在,你自然是要往好了去做。但台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这就是人的水平的问题。大家选举是为了拿到选票,选上了就想要连任,一再考量的都是选票。对于台湾的民众而言,他认知的民主就是投票这件事。简单的说他四年可能只当了一天的主人而已。

举个简单例子,博士也是一张票,小学学历的人也是一张票,如果你是政治人物,你要争取谁的票容易?当然还是小学学历的票会比较容易。所以就会产生这种问题,到最后其实是人的水平根本没达到。

这个制度其实能够很好地去完善。但你看民进党一上任,第一件事先追杀国民党,国民党一上来第一件事先清算民进党,不断的内耗,一直都停滞不前,双方都是为了选票,为了在执政。谁是真的为台湾的未来着想的?没有!

今年国台办新闻发言人安峰山讲了一句话,我特别认同,这句话也体现出大陆这边的制度自信和整体的民族自信、能力自信。他说要不把民进党、国民党和共产党摆在一起,让台湾民众来选,到底谁是真正为台湾发展着想?

这句话讲出来的时候我是非常的认同的。为什么台湾会变成现在这样?为什么那么多台湾年轻人跑出来?就是因为台湾现在发展得不好,连续将近20年的薪资没有涨。如果你是台湾的年轻人,你在台湾你看得到未来吗?

前两天我一个在台湾公营事业(类似大陆的国营企业)的朋友给我发信息,他觉得在台湾升职无望了,问我说像他这样的人,这样子职业在这边有没有机会?我说有啊,他说那他要过来,不要在台湾了。

政党之间每天都在吵,每天都在内耗,“立法院”像竞技场一样,每天都在打架,有什么用?他们就只会打嘴炮,台湾民众讲,他们只会讲干话。最近国民党出了一副干话扑克牌,有好多大陆网友跟我定这个扑克牌,我想说我跟他们要那个版,直接在大陆做出来好了。

观察者网:这个扑克牌是台湾的民众给国民党出的,还是说国民党在调侃自己?

郑博宇:国民党自己做的,他是拿来想要筹一些选举资金的,但因为它很真实,所以大家就都想要。大陆这边好多网友跟我要,很多人问我说可不可以拿到那个干话扑克牌,多少钱都要。

制度需要有相对应的知识水平跟社会水平,才能够发挥它真正的效果。其实美国现在也是碰到一样的状况,共和党上来把所有东西先打掉一遍。美国如果不是在二战之后绝对领先,现在也不会好到哪去,他现在就是吃老本,其实美国现在的发展也是停滞的。

观察者网:民进党能够在2016年选举中胜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太阳花运动后获得了青年一代的支持。但是执政两年后,反而是青年一代最反感执政当局,民进党是如何失去台湾青年支持的?

郑博宇:民进党开的那些支票都没有兑现,最简单的就是蔡英文说要维持现状,她维持的是谁家的现状?根本没有兑现。维持现状到现在会变成这样?这不是笑话吗!

再者就是施政无能,这都不用讲了。比如说台中这几年空气污染变得这么严重,这就很直观,空气污染是可以感受到的,你说空气多好多好,骗谁啊!

还有普悠玛这个事,完全就是铁路局根本没有上紧发条,他根本就搞不清楚状况,然后出了事故第一时间就想把责任全部推给那个司机。还有什么用爱发电,这一听就是干话。

再说太阳花学运,其实台湾的这种所谓的学运也好,游行也好,就当嘉年华会看过去就好了。基本上就是那几个一线领袖在那边吵,参与的群众只是可能觉得大家去了,我不去很奇怪,即所谓的从众效应而已。到底今天在反什么?他们大部分的人是不知道的。只是因为很多人去,他觉得很潮,就也要去参加这个活动。

太阳花学运就养出了一个时代力量,然后每天都还是讲干活、当影帝。时代力量现在票友比较多吗?真的有比较厉害吗?也没有嘛!我觉得参加太阳花学运的那些台湾年轻人,尤其在这两年,应该会特别后悔当时做那件事情。

其实当时很多人去参加太阳花学运是因为对国民党失望,当时国民党把洪秀柱换下来,硬要把朱立伦推上去,这件事让很多本来是国民党或是支持国民党的台湾年轻人感到痛心。

他们觉得这些人玩政治,甚至可以不用按照明面上的流程。当时洪秀柱一关一关地过了,她也达到了标准,也得到提名了,结果你上面觉得不行,就直接用这样的方式硬换,这就让人家感觉国民党一点进步都没有,年轻人永远都没有机会出头。

这一部分年轻人现在很多都跑来大陆了,根本就不想留在台湾。

对于民进党这一块,我相信也有很多人反悔,看这一次的民调就知道。其实韩国瑜也没有说出什么很强的政见,他只是点出了事实而已,他只是戳中了高雄人心中最痛的那一块。高雄又老又穷,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有时候爷爷想要看孙子,结果孙子跟他儿子在台北。就是因为高雄发展的不好,所以大家才北漂,才离开高雄去台北等。

民进党的执政确实在这两年加深了台湾民众,尤其台湾年轻人对他们的厌恶,跟他们认知中认为的无能。台湾民众觉得民进党只会选举,不会治理。

观察者网:您刚才提到维持两岸现状的问题,请问台湾年轻人对于两岸关系的期待是怎样的?

郑博宇:蔡英文最大的贡献莫过于让更多年轻人看清两岸关系的重要性,更多台湾青年西进,也是看清了蔡政府的无能,让他们看不到未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深刻感受到,两岸好对台湾才是更好,在民间交流越来越盛的现在,越来越多人自己过来发展,大部分都是在大陆企业和大陆高校,当他们都有了大陆的同事或是同学,这样的融入,相信对于两岸的未来,会是越来越正向。

观察者网:民进党执政后,岛内政治混乱、经济退步,相比之下,大陆发展一直稳步向前,作为台青来陆创业的代表和成功者,您对在岛内的台湾青年有没有什么建议?

郑博宇:来大陆发展,千万不要自命不凡,要把自己在台湾的一些想法跟包袱都放下,重新来认识这个地方,然后在这里找到你的发展。我最常讲的就是七个字:进入、融入、找出路。

其实台青六原则就是给予后面来的人一个很好的依循,是对于价值观的一种建构,让他们有一个正确的态度,然后可以务实的发展,千万不要去想什么要拿补助,或是比较政策,比谁给的钱多这些,如果都比这些基本上可以不用来。因为我刚刚讲过,靠补助的创业是不会活的。

观察者网:就台湾青年个人来讲的话,来大陆肯定是一个好的选择,但对台湾来讲,如果大量的台湾青年都到大陆来发展的话,这其实是人才流失,对台湾不是一件好的事情。

郑博宇:我觉得是这样,并不是每个台湾青年都要来大陆发展,当然习大大有讲过,就算2300万的台湾人都到大陆来工作,大陆也有办法容纳,也有办法让大家都有工作。但实际上你讲的也没有错。 我在演讲的时候常讲一句话: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一定要来大陆发展,但就算你不来大陆发展,你也不能不知道大陆现在的发展。不要当井底之蛙。

观察者网:这两年两岸的交流其实蛮多的,但好像还是有很多台湾民众对大陆有一些误解,觉得大陆很不发达,很落后,像之前有新闻说台湾大学生会问广州有没有地铁之类的。

郑博宇:这个很正常,我以前在台湾读博士生的时候,有大陆过来的交换生跟我讲,有台湾同学说听到他是青海来的,问他说是不是在青海都是骑马上课?这个并不是调侃,他是真的是搞不清状况的,他认为青海就是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

我有一次拿了一张西宁市区的夜景,在上课的时候就问大家这是大陆哪里?他们跟我说是北京,我说这是西宁。他们全部都傻了一下,心里想西宁夜景这么漂亮,有这么多高楼大厦!我说对,你还说人家骑马上课,你要买马根本都买不起。

还有一个同事,也是青海来的,台湾朋友就问他,你们那边是不是都要打猎什么的。然后我那个青海同事还唬他说对啊,我们从小就要去打一头狼,然后那头狼要陪我们长大,负责接我们上下课,然后那个台湾朋友居然信了!

台湾的教材很多内容都还是老的,讲的都是历史地理风土人情,非常粗浅。他很少会讲大陆的发展这一块。所以说为什么希望台湾年轻人要走出来看一看?你走出来之后,可以选择要不要来,没有一定要你在这里发展。但如果依然用井底之蛙的眼光去看大陆,那就是世界大笑话。

现在网络是很发达,但台湾民众如果没有想要去外面发展或了解外面的需求的时候,他根本就不会去查。如果今天一个台湾同学说下个月要去北京,他会自己疯狂去查该去哪里玩,疯狂地做攻略。可是不是每个人都马上直观地感觉我要来大陆,所以他不会去有动力去查。

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有个台湾的小朋友去要去清华面试,因为我在北京,所以他跑来联络我,他其实已经保送台大了,我就问他说,北京清华跟台湾台大,你要上哪一个?

他说他还是要选择清华。一般的台湾年轻人,你问他这个问题,他大概就是说一句当然是清华。

但这个小朋友下一句话让我惊呆了,他说台大校长是谁我都不知道,但以前的清华校长现在是市长,很多北京人都不见得知道这件事。但是因为他要来清华面试,所以他会去查相关信息。

网络没有隔阂,也没有什么屏障,但民众有没有求知的动力跟去了解的想法还是源自于他自己。台湾很多年轻人认为他只要到了机场坐了飞机,那就是“出国”,因为他认为离开了岛内。在岛内是不用搭飞机的,你从台北到高雄,乘高铁就好了,所以他们认为只要是搭了飞机这个交通工具,那就是去了很远的地方。当然我都跟他们讲并没有,我们还是在国内,这个还是要讲清楚。

【本文为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周雪莹
两岸关系 居住证 台湾民主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宁愿关闭在美业务也不卖”

王毅见布林肯,对美方提出三个“不要”

胜利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