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人物志之保皇党

来源:

2010-12-16 14:37

慈禧:

满族人,姓叶赫那拉,名杏贞。早年被选入宫,为咸丰皇帝的妃子,生下皇子载淳。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慈禧随咸丰皇帝逃亡热河。咸丰皇帝去世后,皇子载淳继位,是为同治皇帝。慈禧因为是皇帝生母,被尊为太后。1861年,慈禧联合恭亲王奕发动政变,废黜咸丰生前任命的辅政大臣,开始垂帘听政,掌握了朝政大权。1875年,同治皇帝去世后,慈禧将兼有其侄子和外甥双重身份的载湉选为新帝,是为光绪皇帝,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

在政治上,慈禧太后和汉族士人统率的湘、淮军政集团结成同盟,依靠其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同时支持其在军事、财政上的改良活动。在这期间,清王朝平定了新疆阿古柏集团的叛乱,巩固了边境防御,加强了对新疆、台湾等地的开发。这一时期,清王朝国力呈向上之势,史称“同光中兴”。

在清王朝统治集团内部,满族和汉族、贵族和士人之间历来有分歧。慈禧太后竭力在各派之间保持平衡,以维持中枢的权威。“同光中兴”后期,由于湘、淮军政集团专制方面,朝廷权威动摇,中枢和地方之间分歧日增。在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中,清王朝迎来了风雨飘摇的岁月。经过甲午战争、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的动荡,朝野局势糜烂,慈禧太后被迫借重满族亲贵巩固政权,同时期望以新政挽回人心,但这种权宜之计最终未能引导王朝走出困境。

溥仪:

满族人,姓爱新觉罗,名溥仪,生父载沣是光绪皇帝载湉之弟。光绪皇帝死后无嗣,慈禧太后将溥仪收养为同治皇帝的养子,同时兼承光绪皇帝之祧,使其继承帝位,是为宣统皇帝。溥仪是清王朝第十一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在王朝最后的岁月中,为了争夺对这位幼年皇帝的控制权,宫廷内部一直没有停止斗争。辛亥革命爆发后,隆裕皇太后借机以皇帝母亲的名义,迫使皇帝的生父载沣辞职隐居,从而颁布了退位诏书。

载沣:

满族人,姓爱新觉罗,名载沣,是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胞弟,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生父。溥仪继位后,载沣任监国、陆海军大元帅,成为王朝的实际统治者。载沣执政后,罢黜军机大臣袁世凯,编练禁卫军,信用满族亲贵,组织皇族内阁,竭力将地方权力收归中枢。但载沣在政治上缺乏威望,无力约束亲贵、革新吏治,致使人心离丧,朝政日非。面对士绅和新派士人发起的国会请愿运动,载沣应对不利,举措失当,终于导致局势鼎沸。辛亥革命爆发后,载沣面对朝野压力,被迫辞职退隐。

康有为:

广东南海人,早年应试不中,在广东开办万木草堂收徒讲学。甲午战争期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反对签署《马关条约》。同年康有为中进士,留京组织强学会,开始推动变法运动。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是变法运动重要的鼓动者和推动者,失败后流亡海外,组织保皇会,试图联合国内外力量推翻保守派,夺取政权,组织维新政府。清末新政期间,康有为主张以稳健的步骤推动政治变革,维护皇室权威,试图以此对抗日渐兴起的革命潮流。辛亥革命前后,康有为为了抵制革命,在政治和舆论上进行了不懈的活动。

奕劻:

满族人,姓爱新觉罗,名奕劻。光绪初年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办理外交;同时在海军衙门办理海军事务。庚子事变后奕劻奉命与各国议和,签订《辛丑条约》。新政时期,奕劻任领班军机大臣,管理财政处、练兵处事务,集内外大权于一身,成为新政在中枢的重要推动者。预备立宪期间,奕劻出任首任总理大臣,组织内阁。辛亥革命爆发后,奕劻辞去总理大臣之位,推荐袁世凯继任,后又协助袁世凯促使朝廷接受共和。

善耆:

满族人,姓爱新觉罗,名善耆。善耆是皇太极长子豪格的后裔,第十代肃亲王。善耆先后任步军统领、民政部尚书,是中国现代警察制度的缔造者之一。善耆赞成立宪运动,期望以立宪压制革命,因此推动赦免刺杀监国载沣的汪兆铭。辛亥革命时,参与“君主立宪维持会”的活动,为重要分子。宣统退位时,善耆拒绝在退位诏书上签字,逃至日本占领的旅顺。清王朝灭亡后,善耆纠集满蒙贵族残党和日本势力,发起满蒙独立运动,企图以此发动复辟,结果均以失败告终。

端方:

满族人。早年中举人,是晚清著名的学者,曾支持戊戌变法。庚子事变后历任河南布政使、湖北巡抚、代理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在任地方时奖励实业,发展教育,是清末新政时期著名的新派官员。端方主张以立宪防止革命,是出洋考察宪政五大臣之一,撰有《请定国是以安大计折》、《欧美政治要义》,力主学习日本明治维新,以皇权钦定立宪,以立宪拱卫皇权。归国之后,端方先后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渝汉铁路督办,四川保路运动爆发后,端方奉命率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武昌起义爆发后,所部新军起事响应,端方遂为起义军所杀。

铁良:

满族人,早年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幕僚,协助处理军事事宜。李鸿章去世后,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负责编练北洋新军。朝廷命铁良为袁世凯副手,予以牵制制衡。先后任户部侍郎、兵部侍郎、练兵大臣、军机大臣、陆军部尚书、训练禁卫军大臣等,奉命掌管北洋一、三、五、六镇,渐渐与袁世凯分庭抗礼。铁良刻意提拔良弼等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出身的士官生,力图削弱袁世凯对北洋陆军的影响。辛亥革命爆发时,铁良任江宁将军,率军防守南京,但被革命军击败。与良弼一起组织“君主立宪维持会”,但以失败告终。

良弼:

满族人,努尔哈赤幼弟巴雅拉后裔。生于成都,幼年贫寒,后为湖北地方官员选送日本学习陆军,自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良弼回国后,入练兵处,先后任军学司监督、副使,参与组织彰德会操;同时任修订法律馆谘议官,参与编撰新律。禁卫军建立后,良弼任禁卫军第一协统领,实际负责管理禁卫军。良弼掌军期间,大批任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促进军事革新。宣统初年,根据良弼的建议,清王朝仿日本参谋本部设立军谘府,统筹全国陆海军事宜,良弼负实际责任。辛亥革命爆发后,良弼反对起用袁世凯,并纠集满族亲贵,组织“君主立宪维持会”,反对南北议和与清帝逊位,期望以立宪压制革命。不久,良弼遭同盟会会员彭家珍的炸弹袭击,伤重而死。“君主立宪维持会”从此偃旗息鼓,清王朝的最后反抗就此失败。
 

责任编辑: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媒狠批:美国车企被关税保护得太安逸,恐惧中国竞争

欧盟高官:中国提供投资更灵活,我们很难比

“投票显示,美以遭前所未有孤立”

30万平民撤离,“美国为阻止进攻向以提供机密情报”

“以军说那里是安全的,他们照做了,结果呢?”